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澤東;此處無人要,延安去報到。”
01
這些年來,隨著一些新右派學者對“民國范兒”的推崇,影視作品對蔣介石和國軍的美化,以及各地的抗戰(zhàn)紀念館、博物館對“正面戰(zhàn)場”的渲染,許多人對民國的生活,國軍內部的關系充滿了玫瑰色的想象,但這些想象和真實情況相去甚遠。
1927年在大屠殺的血泊中建立的蔣記國民政府,是一個腐敗的、具有濃厚買辦色彩的、高度封閉性排他性的軍事封建集團。
這個集團為了實現(xiàn)對權力、利益的壟斷,不僅排斥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其他@黨@派的利益、也排斥集團內部非嫡系派系的利益。
1947年5月5日,在南京發(fā)生的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的400多名高級將領在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就非常直觀反映了蔣介石集團的這種性質。
02
抗日戰(zhàn)爭本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大團結,建設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有利契機,但卻被私心自用的蔣介石看成是借刀殺人,排除異己,建立蔣家王朝的絕好機會。
這成了國軍正面戰(zhàn)場連續(xù)潰敗的原因之一。
蔣介石的這種作風也一直延續(xù)到了戰(zhàn)后軍隊整編。
蔣介石整編的原則是,不看在抗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只看是嫡系還是非嫡系。
嫡系部隊不管有沒有戰(zhàn)功都要保留,而且還要擴充。非嫡系部隊則采取“要兵不要官”的辦法,撤消番號,士兵并入嫡系部隊,軍官則作為編余。
比如,孫連仲所部是西北軍的老底子,能吃苦,能打仗。第三十一師在臺兒莊戰(zhàn)役期間堅守臺兒莊,給日軍重大殺傷,為贏得這場國軍八年抗戰(zhàn)中的唯一勝利立了大功;
但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不旋踵就下令撤銷該師番號,全師官兵聽到命令都潸然淚下。
03
當年民國的體制下,軍@官都靠部隊吃飯,一旦沒有部隊,軍@官的生活立刻就成了問題。
有一位在抗戰(zhàn)期間負過重傷,失去一條腿的軍@官,把負傷證明書掛在身上,身上寫了“地狀”兩字,在南京太平路、長江路一帶沿街乞討,但值勤憲@兵卻以“有礙觀瞻”加以驅逐,結果幾天后就在秦淮河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尸體。
這一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在國軍內部引起極大震動,編余@軍@官物傷其類,人人自危,私下里流傳一個順口溜:“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澤東;此處無人要,延安去報到。”
蔣介石迫于輿論的壓力,也為了穩(wěn)定軍心,采取了一個應急措施——把編余@軍@官集中到軍官總隊進行訓練,聲稱畢業(yè)后另行分配工作,但實際上只是搪塞拖延。
04
編余@軍@官張清泉受訓結業(yè)后,幾個月過去都沒有得到安置。積蓄用光,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夫妻兩人窮愁無計,年輕的妻子體諒丈夫的苦楚,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勸丈夫把她賣掉,用賣身的錢來維持生計。張清泉萬般無奈,只好把妻子賣給一個商人。分離時刻,兩人抱頭痛哭,凄慘萬分。
黃埔一期生,原109師少將副師長陳天民,抗戰(zhàn)期間在長沙會戰(zhàn)中立過戰(zhàn)功。從部隊編余時,已是肺病晚期,5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還不滿周歲,終日啼饑號寒。陳天民絕望至極,萌生死念,乘妻子外出借錢時,吞藥自盡身亡。
陳天民死后,妻子無錢為殮,要求補助。國民黨當局認為自殺是“自絕于黨國”,斷然拒絕,致使遺體放在家里停放四五天。還是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的同學有人提議:餓一頓肚皮。安葬陳天民。于是每人湊了一點錢,為他買了一口薄皮棺材草草入土。
陸軍中將奚澤本是華僑,老同盟會會員,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活動,變賣家產充作革命經費,深受孫中山的贊賞。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tǒng)時,奚澤就在總統(tǒng)府工作。以后參加北伐,十年“剿@共”,八年抗戰(zhàn),算是為國民黨出生入死,想不到戰(zhàn)后竟成為編余人員。他家住南京,一貧如洗。妻子對生活失去信心,留下遺書,在燕子磯投江自盡。
這些觸目驚心、慘不忍聞的身邊事,給軍官們以莫大的刺激。
他們對當局日益不滿,有人提議說:與其背后暗暗哭泣,不如前往中山先生的靈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場。于是,一場大批高級將領在中山陵哭陵的事件終于發(fā)生了。
05
5月5日,是孫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的紀念日。上午9時左右,400多名高級軍官紛紛來到中山陵,他們身著黃色的將校呢制服.將級領章,胸前掛著勛表。
黃埔一期出身的陸軍中將黃鶴擔任了哭陵的總指揮。他帶領眾人到博愛坊前,按期別、年歲依次排成隊伍。慷慨激昂地說:
“我們這些被打成編余的將官,曾經追隨孫中山先生東征北伐,出生入死,可政府把我們一腳踢開,斷絕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來到這里,不是謁陵,而是哭陵。為了我們全家的妻兒老小,我們要大哭,一哭,二哭,乃至三哭。”
接著,黃鶴帶領將官們來到中山陵堂,向孫中山先生遺像獻花,黃埔一期出身的第三十四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丁德隆主祭并講話。他說: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這里集會,向中山先生痛訴衷腸。我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我們今天成了編余軍@官,活不下去了。我們沒有別的奢望,活著只求有碗飯吃,死有一口棺材安葬,我們也是人……”
說到這里,他已泣不成聲。
這些話說到將官們的痛處,他們看著中山遺像,委屈、不平全都爆發(fā)出來,長跪陵前,放聲痛哭。
這時,一個中年婦女,身上背著個孩子,左右兩邊又各是一個孩子,慢慢地走向孫中山的坐像前。她和孩子們全跪在地下,一邊哭嚎“總@理呀,天民死得好苦啊!”一邊磕頭。她又對三個孩子說:“快向伯伯叔叔們磕頭,謝謝大家為你們的父親幫忙……”說著哭倒在地。
黃鶴給眾人介紹道:“這位就是陳天民的太太,她帶著孩子來感謝大家!”
這又引起眾人的慟哭。哭聲中有人喊起口號:“我們要生活!”“打@倒@貪@官@污@吏!”
06
哭陵事件在全國傳開后,反響強烈。第二天,除《中央日報》外,全國各地的大小報刊都作了報道,登載祭文或刊印照片。
耐人尋味的是,國民黨背景的報紙對哭陵事件都冷嘲熱諷,只有共產黨的《新華日報》對哭陵的將官高度同情,除發(fā)新聞外,還發(fā)了評論。指出:
“南京將官的哭陵舉動,是一場愛國主義的行動,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當局應當引起重視。”
“六百將官哭陵,哭出了大家的心聲,哭出了國家的前途,哭出了民族的曙光。”
將官們的行動也贏得南京人民的同情。南京一些進步團體派出代表攜帶慰勞品,慰問哭陵的將官們。
時任國軍“參謀總長”的陳誠事后則到將官班訓話,開口就罵:
“什么哭陵?……你們這樣做,只會對共產黨有利,可是你們手上都沾有共黨的血,共黨來了有你們的好處?告訴你們,共黨一旦打過來,你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07
哭陵事件事件表明,蔣介石的統(tǒng)治基礎已經極其薄弱,連他最基本的支持力量都開始唾棄他了,他成了孤家寡人。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來日無多。
果然,就在哭陵事件發(fā)生后不到兩年,即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毛主席聞訊欣然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曠世名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這樣兩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國的天,亮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郭松民 | “此路走不通”——1947年逾400國軍高級將領中山陵哭陵事件
2018-11-0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