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特朗普成功引領了美國的政治潮流。”
01
—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國主流媒體互懟,已經成了白宮一道靚麗風景。
昨天,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特朗普大罵CNN白宮首席記者吉姆•阿科斯塔“沒禮貌、討厭鬼”,并在NBC的記者彼得•亞歷山大為阿科斯塔辯護時,再補一刀:“當你們報道‘假新聞’時,尤其是CNN經常這樣做,你們是全民公敵。”
02
—
“全民公敵”這句話說的好!
雖然特朗普是脫口而出,但這也的確是他對美國主流媒體長期觀察后的愷切之論,也是對CNN一類美國主流媒體的準確定位。
“全民公敵”這一定位,點破了這樣一個事實:
西方的媒體,已經從所謂“社會喉舌”,異化為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壓迫性、操縱性力量,它不再是社會的一部分,而是社會的對立面。
03
—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爆發(fā)“里根-撒切爾革命”。從那時開始,新自由主義狂飆突進四十年,美國社會已經高度兩極化了,即“占領華爾街”運動所打出的旗號“1%對99%”。
這種狀況,用傳統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框架已經很難準確概括,也許用“平民/精英”的框架來概括更準確一些。
簡單點說,“精英”集團包括了傳統的大資產階級、大金融資本、華爾街精英、媒體精英、好萊塢精英、高等教育精英和高科技精英等,而“平民”階層不僅包括傳統的藍領工人、大公司的下層員工、城市里中低端服務業(yè)從業(yè)人員,也包括從事制造業(yè)的中小資本家。
有學者將這種狀況概括為:惡性資本主義,并指出這是資本主義中最惡劣、破壞性最大的一種。它的現實基礎是所謂“明星經濟”,而“明星經濟”的本質是贏者通吃。這一點在美國表現得尤為典型。
“明星經濟”指的是社會財富大量向各行各業(yè)的少數幾個明星集中:明星企業(yè)家、明星投資者、明星CEO,歌星、影星、體育明星、政治明星等等。明星效應是聚集財富的捷徑。
2011年,美國仍在金融危機中掙扎時,華爾街至少有75個老總,平均日工資都超過美國公立學校教師的平均年薪(5.5萬美元)。有一個CEO的年終獎,比紐約州公立學校所有教師一年的工資總和還多,而他領導的公司正在大面積虧損。
在美國,財富大量向占總人口1%的頂尖精英富豪手中集中,大量的中產階層跌回社會下層。中產階層已經不到美國人口的一半,美國的社會不再是發(fā)達國家典型的橄欖型結構了。
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如此:全世界最大的八個精英富豪的財產,相當于一半人類財產的總和。
04
—
精英和平民的尖銳對立,要求精英必須必須建立起對平民的有效統治,令平民認可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和財富。
而精英確立自己對平民的統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媒體!
主流媒體的主要工作,就是用“自由競爭”、“市場規(guī)律”、“企業(yè)家精神”等種種華麗說辭,將這一切不合理說成是合理的。
05
—
現在說說特朗普。
談論特朗普,最重要的是要把“做為富豪的特朗普”和“做為政客的特朗普”區(qū)分開來。
做為億萬富豪,特朗普無疑是精英集團的一份子;但作為政客,特朗普則是以平民,尤其是美國中西部藍領白人代言人的形象出現的,否則的話他就和美國兩黨的傳統政客希拉里、麥凱恩等沒有本質區(qū)別了,身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也就很難異軍突起,成功當選美國總統。
當然,特朗普提出的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排外政策主張,雖然從美國窮白人的角度看很解氣,但并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命運。不過這已經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06
—
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后,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不能被精英集團俘獲,不能被精英集團操控的主流媒體制造的“輿論”所駕馭。
應該說,特朗普一開始對這個問題就有極為清醒的認識,他給最具有欺騙性、代表性的CNN貼上“假新聞”的標簽,取消主流媒體言論的正當性,同時通過自己的“推特”,繞開主流媒體中介,建立和自己政治支持者直接溝通的渠道。
所以,特朗普這次在白宮和CNN記者互懟,不過是駕馭和反駕馭,俘獲和反俘獲的又一個小回合罷了。
非精英集團直接操控的政治人物上臺后,都面臨被精英集團駕馭、俘獲的問題,各國皆然。比如巴西前總統盧拉,曾經以工人領袖的身份當選,但他當選以后卻墮入精英觳中,表現得很乖巧,并不觸動精英集團的利益。
即便如此,待盧拉下臺后,巴西的精英集團仍然對他進行清算,直至將其送入監(jiān)獄。
07
—
剛剛結束的美國中期選舉,輿論很關注民主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但卻忽視另一個傾向,那就是共和黨主流擁抱右翼民粹路線,儼然變成“特朗普黨”,而民主黨選舉策略也無非是“以左翼民粹對右翼民粹”,所以有評論說“民粹主義”才是這次美國中期選舉的最大贏家。
這意味著,特朗普在精英面前沒有做投降派,他抵抗精英俘獲的策略是有效的,并且成功引領了美國的政治潮流,這也是美國的政治體制仍有活力的一種表現。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民粹政治成為美國政治的主流,則意味著一些中國精英期待特朗普下臺后中美能破鏡重圓的想法是不切實際。實際上,民主黨的左翼民粹如果控制了美國的對外政策,對中國可能更不友好。
中國對中美關系,必須根據新的潮流做長期打算。同時,也應該借鑒特朗普抵御精英俘獲的經驗。
最后順便說一句,我不喜歡“民粹”這個詞,這是典型的精英話語,目的是為了取消平民階層合理要求的正當性。這篇文章中只是姑且借用一下,但并不贊同其中隱約可見的否定性含義。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梅新育 | 特朗普的美國:戰(zhàn)略收縮還是戰(zhàn)略擴張?
2018-08-07文蝶 | 特朗普遏制中國:美臺軍艦互停后,放手日本大打臺灣牌
2018-01-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