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孟晚舟事件,為中美關系蒙上了一層迷霧。美、加政府的悍然行徑讓人想起一段往事。
1959年,美國從日本到南越,構筑了對華半月形包圍圈,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并由蔣出面組織中緬邊境蔣軍策動云南、西藏叛亂。印度等各國反動派也參加反華大合唱。面對國內外敵對勢力,在北京11國共產黨代表團會議上,毛澤東說:“經驗證明鬼是怕不得的。 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沒有鬼了(《毛澤東年譜》1959.5.6)”。提出編寫《不怕鬼的故事》。一年半后,小冊子寫好了,毛澤東在序言里寫道: “難道我們越怕‘鬼’,‘鬼’就越喜愛我們,發出慈悲心,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春暖花幵了嗎?(《毛澤東年譜》1961.1.23)”
今天我們觀察貿易戰角力中的中美關系,須掀開史冊,回顧有些人可能已很陌生的歷史。
抗美援朝四十年后,也就是美軍在波斯灣扣押中國銀河號事件一年多以后,美在華盛頓獨立紀念碑旁邊修建了“韓戰”紀念碑,把死、傷、失蹤、被俘的十七國聯軍人數合計2429370人,悄悄刻在四塊石碑上。俗話說賊不打三年自招,1995年的這個數字大大超過了西方國家之前正式公布的數據。敢于如此坦誠,大概是美國人以為,歷史一頁已經掀過。
對于中美兩國人民來說,近代史是美國恃強凌弱,受到中國反抗而逆轉的一頁。自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以來,中國受盡包括美國的列強凌辱,直至1941年日軍機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還是日本侵華的主要物資援助國。根據美商業部數據:1938到1940年間,美對日出口為6.9905億美元,是對華出口的3.9倍(Memorandum by the Adviser on Political Relations (Hornbeck), June 12,1941,FRUS,1941,Vol. V,GPO,1956,pp.660-661)。二戰以后,美國的軍火援助,又成為蔣介撕毀雙十和平協定,發動內戰的主要支撐。直至抗美援朝的沉重打擊,教訓了美國軍工金融壟斷集團的傲慢,抗美援越期間,美軍不敢越過北緯17度線,美海軍下令禁止美艦進入中國大陸30海里以內。
1970年,美國總統乞訪,中國《參考消息》轉載美媒報道,毛主席書房的痰盂,風靡全美——美國這個民族是敬重英雄的。自20世紀初崛起以來,美國帝國主義習慣了其他民族的示弱,唯獨敬重難得的強者。
認清美國的兩重性
從近代以來。中國的仁人志士就發現,中美關系如同和其他西方列強一樣,存在著多個兩重性。中國人親身感受到,一方面,它們有瘋狂的蠻橫性和虛偽性,另一方面,他們擁有先進的生產力體現出的文明性。
美國自達建國起,就是一個兩重性的國家。獨立戰爭后,美國政府繼承英國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政策,掠奪大量土地,低價賣給拓荒者。1808年12月,林肯父親以一英畝66美分的價格,買下位于肯塔基州的一塊“不毛之地”,第二年在賴以擋風的木棚中生下了林肯。在此之前,掠奪者和開拓者都接過五月花號公約,制訂了唯獨不包括印第安人的天賦人權獨立宣言,遺憾的是,獨立宣言執筆者杰斐遜總統,1812年宣稱“追求滅絕印第安人”(Stannard, David E. AMERICAN HOLOCAUS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118-121),這位弗吉尼亞的大奴隸主去世時家里還有一批黑奴,其黑白分治是種族隔離的開始,這種種族歧視經過100多年的民主政治,依然嚴重,以至于在朝鮮戰場上,黑人成建制向中國人民志愿軍投降。另一方面,林肯父輩的開荒拓地為縮影,在美國新大陸上實現工業革命,創造了世界領先的生產力。美國金融軍工壟斷資本的霸權和美國人民、美國社會的開拓、創新,構成了這個民族顯著的兩個特點。華為任正非面對美國種種劣行,多次指出:我們要正視美國的強大,看到差距,堅定地向美國學習,永遠不要讓反美情緒主導我們的工作。任正非的這個精神,就是把美國霸權主義與美國人民劃分的精神,充滿了來自實踐一線的理性。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打痛了美國帝國主義。但阻隔不了兩國人民的交往,由莊則棟引起,毛澤東決策的乒乓外交導致了尼克松總統訪華,以及由此引起對華封鎖鐵幕崩潰,毛澤東、周恩來幾乎在第一時間抓住時機引進西方化纖、化肥成套設備,與自力更生的小化肥工業一起,成為中國人口爆炸性增長的八十年代最終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性原因(其他解釋缺乏說服力),同時也拉開了中國工作重心轉移,深入改革開放的序幕。我們應當看到,這個破冰和以后的深化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都是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打出來的。止戈為武,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戰爭規律。而韜光養晦只是術,看不到這一點,反而越有戰爭危險,就會“越怕鬼就越有鬼”。
回顧我們改革開放的來龍去脈,也就了解了中美關系的本質特征。美國作為高度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帝國主義特性沒有變。有借用倉央嘉措之名的網紅詩,此處仿之:對待美國,“你愛與不愛,恨與不恨,它就在那里”。
中美關系中的認識誤區
回顧打破鐵幕,對外開放四十年來,中美關系的風風雨雨,我們應當承認,有幾個誤區存在于不同的階段。
1、混淆社會制度本質差異。面對打開國門的巨大差距,把近代以來不同經濟體生產力發展階段的差距,誤以為社會制度本質特征的優劣,在學習美國長處時,忽視侵略史,盲目崇拜美國一切,表現在對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全盤接受,對美國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的不設防。
2、混淆美國國家政權和美國人民與社會。在學習美國民眾尊重法治尊重契約尊重科技尊重創新等長處時,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包括法律體制也產生同樣幻覺。看不見從美中情局十條誡令,到布熱津斯基的奶嘴文化,對華和平演變始終沒有變——戰場上打不贏,就在非軍事特別是經濟文化等一切戰線上演變你,壓倒你,這是美國上層建筑對華政策的核心目標、終極目標。這個目標始終沒有變。
3、高估經濟融合對社會制度根本矛盾的調和作用。事實證明,無論中美關系還是大陸與臺灣的關系,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是有限的。生產力的發展與資本的集中需要全球化,而資本的壟斷又必然產生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兩者矛盾不可調和。與其和平發展、相向而行,只能是維護自身利益而斗爭的結果。
4、混淆互利共贏與單向受惠。對市場經濟陌生,把美國資本的牟利而來看作是中方單向受惠。
認不清美國上層建筑對中國的遏制與“不戰而勝”的本質,與不正確評價前三十年反帝反霸斗爭有關。也就是說,美國沒有變,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把黨內糾正斗爭擴大化的思維慣性放到中美關系上,把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錯放到與霸權主義的關系上,把美國當年策動的軍事、經濟、外交全方位封鎖,把中國維護獨立的自力更生,一概看作是中國自身的所謂“閉關自守”。用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思維方式看待歷史,根本不能感受當年帝修反反華大合唱的兇險。
這些思想誤區在我們黨內產生了思想混亂。比較嚴重的,有趙紫陽。出現了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公開欣賞原總書記削弱共產黨領導(“不要插手政府”)的“魅力”,把在美中博弈中“不戰而勝”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趙的錯誤,受到嚴肅黨紀處理。
但是,對以上思想誤區并沒有開展徹底的思想斗爭,得到有效糾正,依然產生一些實踐證明錯誤的認識。如讓美國人出氣,救美國就是救中國,中美夫妻論等。美國人收獲了蘇聯解體的碩果,看到了中國人的不自信。猶如貴州那只吃了驢子的猛虎,經過了十多年的試探,于是,從尼克松訪華的謙恭到銀河號事件,到炸館,到撞機。濃縮歲月,對照70年代的四三方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正因此如此,出現通過對中興公司罰款國人人均一美元,出現用舉國體制制裁華為,出現孟晚舟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有必要認真總結四十年來中美關系中,我們出現錯誤認識的軌跡,總結斗爭經驗。通過中興、華為事件,認識到美國的本質,放棄幻想,我們才能對美國的反擊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如果我們的思想合乎實際了,就可以在泱泱中華發現、使用晏子使楚人才,打好手中的一把好牌,適時斗、和,游刃有余,否則,有可能步步被動,放縱美方變本加厲。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詹得雄:自信沉著應萬變——對中美貿易戰以及當前國際形勢的幾點看法
2018-12-02王今朝:應把美國對華貿易戰看作旨在掩蓋中國一些人試圖最終完成私有化圖謀
2018-10-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