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2018年4月19日《特朗普貿易戰之荒謬邏輯》:
中國當然應當遵守規則,但已有的規則不見得都公平,有的規則也需要改。面對新情況,大家一起商量著辦,應該是最大的規則。
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難道就應該任由美國財團隨便開發?美國只要好處不對等付出?他們可以隨便定價、抬價,永遠不讓中國人看鏡子后邊?我看不可能。
2018年5月30日《必須對美國不講道理的言行進行回應》:
特朗普政府對于中國的敵視,打今年3月份發出貿易戰聲明起,就沒有改變過。種種跡象表明,美方不肯接受中國通過自己奮斗取得的發展成果,千方百計污蔑中國“搭便車”、“偷搶要”,要采取措施遏制中國的發展。我們要做的,當然包括溝通磋商,但一味地講道理是不行的,必須對美國不講道理的言行進行回應。換言之,就是該打的必須打。
友好靠跪著求,是求不來的。真正的中美友好關系,只有通過堅定的斗爭,才能得到。
2018年6月21日《幼稚!怎能將“貿易戰”簡化為“算術題”》:
貿易戰不是一道枯燥的數學題,其影響是立體的,不要低估數學計算以外的影響。
打個比方,兩家人比鄰而居。張家爸爸很蠻橫,以砸李家窗戶玻璃相威脅,要求李家砍掉李家的兩棵樹,理由是這兩棵樹吸收了張家的地下水。李家爸爸算了一筆賬,說大不了就是砸三扇窗戶的玻璃,另外二十扇窗戶的玻璃還好好的,畢竟保住了咱家的那兩棵樹。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2018年7月5日《靜等特朗普總統的“第一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國把刀把子架到中國脖子上,中國不反擊是不可能的。同時,中國講大義,不主動打貿易戰。
2018年7月7日《特朗普貿易戰“打醒了”中國人,該撕必須撕》: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文化和政治的凝聚力是不能丟的。跪拜美國,一切與美國對表,認為只要對美國給足利益,就可以中美“深度友好”的想法,是幼稚的。如果這么糊涂,是會遭遇傷害和死亡的。
無論在自身發展方面,還是中美沖突方面,我們都要找找自己的問題。但有的人主張,中國的事要按美國的指示辦。這種假改革、真投降,會毀了國家。
中國的問題與美國的道德優越感不具有對應關系,更不具備全部一一對應關系。即,不是美國不滿意我們,我們就要按他的要求去辦。和美國“開撕”,是撕該撕之處。那些本來就存在的共同點,還在那里。不是中國反制美國、不贊同美國,就是自己要跳火坑。沒有這回事。
2018年7月16日《貿易戰下的兩種“糊涂認識”》:
至于美國一制裁、中國就完蛋的說法,同樣是幼稚到家了。中國得以快速發展壯大,不是誰照顧的結果,而是中國人自己含辛茹苦、兢兢業業、流汗甚至流血干出來的。中國歷史上多次經歷了制裁,沒有哪一次制裁把中國壓制住。同樣,這一次制裁也不可能壓垮中國人。
2018年8月3日《特朗普試圖重溫“制裁中國”美夢已不可能》:
特朗普口口聲聲說和習近平主席是好朋友、習主席是他非常尊重的人,卻不斷推出、升級貿易戰措施,而不是商量著處理矛盾,說明他是一個騙子。任何人,一旦失信于人,必將收獲他該收獲的。
2018年8月5日《請看“投降派”經典樣本》:
縱觀中國兩千年王權時代,沒有一朝一代是在上升期因為外患而亡國的。亡國的原因都是長時間的和平內耗!
2018年8月6日《鄧小平當年咋看“中美關系”咋論“改革開放”》:
在國與國交往中,既要爭取合作共贏,也要理性交流意見,出現批評、指責也是正常的。鄧小平不可能如上圖所列的第二條、第四條那樣說話,老人家也沒有那么說過。
經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16頁和117頁是這樣的,根本沒有上圖中編造的那些話。
2018年8月9日《特朗普“四面出擊”的戰袍有多厚》:
為了欺騙國際輿論,他專門設計了幾次會晤,最扎眼的就是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俄羅斯領導人普京的會晤。應該承認,他的精心設計的確發揮了一定掩飾作用,但目前來看,這種表演已經不會再次奏效了。
2018年8月12日《如何看待中美“大豆之戰”》:
中美“大豆之戰”已經打響了,很好!
2018年8月22日《中美“副部級談判”前景如何?》
在這種氣氛之下,中美副部長級經貿談判恐怕不會出現什么意外之喜。維系中美雙邊關系穩定的是利益平衡,與此最緊密相關的是信任,因為有了信任,雙方才能互諒互讓地商量解決利益紛爭。如果特朗普團隊連基本信任都不愿意守住,那還有什么可以談的呢?
2018年8月29日《“特朗普式折騰”沒結束,不要指望實質性談判》:
美方希望維系舊格局,溝通是為了落實霸權。中方希望合作共贏,溝通是為了增進互信、共建共享。
2018年9月20日《特朗普不是“政治意外”而是“政治節點”》:
“試圖搶奪中國人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發展成果,還要求中方停止發展、讓出未來的發展空間”的美國政客,不只是特朗普,只是特朗普的性格和做派更極端一些而已。特朗普當政不是一個“政治意外”,而是一個“政治節點”。
2018年9月22日《“美國優先”與“美國危機”是孿生兄弟》:
自從特朗普上任后,中國一直希望與他的團隊平等談判,走合作共贏之路。但目前看來,特朗普團隊并沒有對中國的善意給與重視,反而編造一系列借口,組織一系列行動,展開了對中國的攻勢。貿易戰只是手段之一。
2018年9月26日《“白皮書”能破中美貿易戰之局嗎》:
美國現任政府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不僅損害全球合作共贏的局面,而且傷害其自身利益。面對當前局面,中國堅定不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2018年9月27日《特朗普”栽贓中國“是一個轉折點》:
何況,特朗普等人對中國國有企業、產業規劃、貿易順差、知識產權等早已潑了數輪污水了。美國一些政客指責中國國有企業不公平競爭,深層原因是反對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逼著中國放棄自己的國家制度模式,這不是霸權是什么呢?
2018年9月29日《中美關系不要陷入”話語陷阱“和“甜瓜陷阱”》:
有人認為,針對美方的疑慮,中國有必要明確表示“中國既不會成為美國,不會挑戰美國,更不會取代美國”。
我認為,上述這個說法不能準確反映中美關系現狀,也不能準確傳達中國完整的立場,不僅不利于穩定中美關系,而且會陷入“話語陷阱”。
2018年10月7日《一位政客口中的“友誼與侵略”》:
我要指出,這些年來,由于一些國家無原則地逢迎,“美國領導地位”成了一個被濫用的概念。須知,“領導”與“規則”“責任”“約束”是不能分割的,是相輔相成的。把肆意妄為的美國說成是秩序的代名詞,不會被人們接受。
2018年10月12日《特朗普終于說出口:“眼紅”中國的好日子》:
中國是大肚能容的,是堅持合作共贏的,你一定要瞎折騰,休怪中國人不仗義。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當然,所謂中國干涉美國內部選舉的說法,實在是異想天開。不管美國人選不選特朗普,他干的好事壞事,都是抹不掉的。
2018年10月18日《中國對外開放的2500字思考》:
中國崛起是世界性的成就,中國崛起后引起一些國際效應,是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和其他國家都躲不開的。外界感到一些不適應,中國自身也有不適應,這是很正常的。今天的中美沖突,有歷史必然性,逃避和簡單應付都沒有出路。
2018年11月8日《“保爾森式優越感”是中美之間怎樣一堵墻》:
中國崛起了、壯大了、話語權增強了,于是美國就不舒服。崛起了的中國如果無所作為,如果事事按美國指示辦,自己也不舒服。雙方都不舒服,這就是現狀。怎么辦?
2018年11月18日《“美國的200年”和“中國的200年”》:
但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美國一代代政治人物(政客)身上滋生了唯我獨尊的濃重思想。這一結果也是全世界人民“慣出來”的。40年后的今天,美國政界、民間這種唯我獨尊、“只有美國人替天行道”的心態已經成為過于沉重的包袱。
2018年12月2日《中美貿易“90天磨合期”意味著什么》:
按照披露的信息,如果中美雙方在9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美方可能故伎重演。這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對中國而言,兩手準備不可動搖。要打貿易戰,我們只好奉陪;要想合作共贏,我們也歡迎。
2018年12月8日《孟晚舟被扣細節可擱置,事件起因更重要》:
重要的是,孟晚舟在轉機時被扣留,說明加美兩國事先已商量好了完整的方案,包括扣押理由、孟晚舟確切的行程信息、抓人后如何對公眾解釋等。
2018年12月9日《論加拿大扣留孟晚舟之惡行》:
加拿大政府在接到美方要求后,棄堂堂正正的外交途徑于不顧,與美搞秘密交易,對孟晚舟強行秘密扣留,不僅無視法律,更無視中國主權。尤其嚴重的是,加拿大方面無視自己的尊嚴——破壞正常的國家關系和正常的人權保護秩序,加拿大只能自取其辱。
2018年12月15日《這是史上“最無恥的一次聯手”》:
不僅孟晚舟事件暴露出國際政治的暗流,對中國制造2025的圍攻,對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的圍攻,甚至對《厲害了我的國》這樣一部宣傳片的圍攻,都表明,這些人不是搞什么“理性探討”,而是蓄意抹黑中國,搞輿論動員和作戰,配合其他手段,迫使中國放棄正當發展步驟,阻礙中國正當發展進程。
2018年12月23日《“加拿大要求中國放人”是什么游戲》:
中方嚴格依法辦事,對加拿大主權給予充分尊重。而加拿大卻是為虎作倀,不講法律程序,不尊重中國主權,只講與美國的“合作協議”。
加拿大所說的協議并不是扣留孟晚舟的合法依據。所謂“五眼聯盟協議”是特務合作協議,加拿大無權據此抓未經審判定罪的他國公民。所謂“引渡協議”,在孟晚舟被證實有犯罪行為之前,也不適用。
2019年2月12日《美國“圍剿”華為,既不道德也無臉面》:
面對“不聽話”的國家,美國可謂不遺余力,甚至不惜制造事端或者坐飛機過去現場施壓。美國這樣做,就是一種“軟戰爭”行為,完全超越了市場競爭這個層面。美國這樣做,是美國人的恥辱,也是人類的恥辱。
2019年2月15日《習近平會見美方代表:合作是最好的選擇,是有原則的》。
2019年3月6日《三位部長都談中美貿易,有何玄機》:
中美應當合作,中美貿易談判應該取得對雙方都有利、雙方都認可的結果,但是,談判是有原則和底線的。
2019年3月21日《中美貿易談判,一種怎樣的“倒計時”》:
中國需要和平的發展環境,但如果有人強壓中國答應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條件,那是要落空的。同樣,如果任何國家尊重中國國家權益,愿意和中國友好協商解決矛盾,中國也愿意溝通。
2019年3月29日《從一條褲子看“百年未有大變局”》:
支持全球化和反對全球化,往往同時存在于一個人的大腦里,包括特朗普的大腦。這是因為,少數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格局發生巨變,他們一時還不適應。他們對全球化和單邊主義的選擇,都是合則用、不用則棄的。
2019年4月4日《習近平2017年以來論中美關系》: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給地區及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中美關系今后45年如何發展?需要我們深思,也需要兩國領導人作出政治決斷,拿出歷史擔當。
2019年4月5日《中美談判:協議文本取得新的實質進展》:
還有“剩余問題”,其實就是“分歧”。解決這些分歧還需要雙方團隊繼續挑燈夜戰。達成協議仍有難度。
美國國內形勢復雜,其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導致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相互對沖。如果美方要價過高,就會形成阻力。
2019年5月7日《劉鶴副總理再赴華盛頓》,極簡點評:
今年2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們,應該聽懂了其中的含義。那么,他們為什么還要故伎重演呢?
2019年5月9日《這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只有兩句話: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2019年5月10日《特朗普為什么“皮褲套棉褲”》:
在第十一輪談判之前,突然出現很多“中國推翻前期承諾”的傳言。但是,有關中國嚴守承諾、高度尊重美方的真實情況卻無人提及。
特朗普,不需要別人給他個人送蛋糕,他只需要為他的國家利益服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