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于“稀土”的新聞
引起了世界輿論的關注。
有外媒分析認為:
“中國對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
已賦予北京還擊之道。”
《人民日報》發文,觀點和態度都相當硬氣:
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的反制能力!
美方想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所制造的產品,
反用于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
中國人民決不會答應!
勿謂言之不預!
別說我沒有警告過你!
稀土到底有多厲害?
美國媒體迫不及待給出了答案:
“稀土會影響到一切
——小到手機、照相機,
大到精確制導導彈、火箭衛星,
都離不開稀土!”
中國稀土出口占美國稀土進口的78%,
稀土,絕不僅僅中國手中的普通牌,
簡直就是一張“王炸”!
然而,在半個世紀之前,
稀土生產技術卻掌握在外國人手里,
中國只能向國外廉價出口,
然后再高價進口深加工的稀土產品。
終于,在上個世紀70年代,
這樣的格局被一位中國科學家打破了!
今天,我們能打出稀土這張“王牌”
必須要感謝這位老科學家
“中國稀土之父”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帶領中國走進稀土強國的——徐光憲!
你可能以前從未聽說過他的名字,
可正是因為他研究出來的
稀土串級萃取理論,
才使中國稀土產量躍居世界首位,
實現了稀土市場的“中國沖擊”!
這個“中國沖擊”有多厲害?
《紐約時報》發文給出答案:
中國完全支配了稀土加工中的
一個最關鍵的流程,
即將稀土氧化物轉化為金屬。
然而,在十幾年前,
中國的稀土資源因為過量開采,
一度被賣成了“豬肉價”,
面對稀土廉價出口、資源大量流失,
已經80多歲的徐光憲心急如焚,
他聯合眾多院士兩次上書總理,
呼吁保護稀土資源,
在2007年,
中國開始限制稀土產量,
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今天,稀土這張“王牌”
牢牢握在了中國的手里,
我們不能忘記嘔心瀝血、奉獻一生的
“中國稀土之父”
徐光憲!
1
在前途大好之時
沖破美國重重阻攔回國
1920年11月7日,
徐光憲出生在浙江紹興,
他的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律師,
他名字中的“憲”便是取自憲法一詞;
他的母親雖然目不識丁,
但對子女們管教極為嚴格,
常常告誡他們:
家有良田千頃,
不如一技在身!
1951年3月,徐光憲獲得博士學位,
因為他在量子化學方面的研究,
畢業時被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后,
當時,擺在徐光憲面前的,
是一條通往科學高峰的大道,
他在美國的前途一片光明。
“如果沒有抗美援朝,
或許我還會在美國多待一段時間。
但我是中國人,
無論如何不愿意留在
一個和自己祖國敵對的國家中!”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
不久后,錢學森回國受到阻撓,
美國總統提出法案,
不許中國留美學生回國,
讓他們全體加入美籍。
這使徐光憲感到:
“法案一旦通過,
回國將變得更加困難,
也許就要一直住在別人的國家里了。”
1951年4月初,
心急如焚的徐光憲與妻子商量,
希望能早日回國,
可當時,高小霞還有一年
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了,
這時放棄會不會太可惜?
讓徐光憲感動不已的是,
高小霞絲毫沒有遲疑,
而是鏗鏘回應:“我們留學為什么?
不就是為了學成后報效祖國嗎?!
現在是國家最困難、最需要人的時候,
現在回不何時回?”
高小霞斷然決定:
放棄博士學位,
與徐光憲一同歸國。
空有寶山卻受制于人 他用“中國沖擊”改變稀土世界格局 1972年,北大化學系 接受了一項十分緊急的軍工任務, 分離鐠和釹兩種元素, 純度要求很高。 這項任務幾乎改變了徐光憲 后半生的軌跡, 他與“稀土”結下了緣分! 稀土,其實并不是土, 而是17種彼此相似、 很難分離的金屬元素。 由于稀土有著非常奇特的 光、電、磁、催化作用, 只要使用一點點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稀土是發展電子、航天等高新科技 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被人們稱為“工業的維生素”。 鄧小平同志曾說: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從量子化學到配位化學, 再到核燃料化學, 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學, 已經52歲的徐光憲 第四次改變研究方向, 在他心里“國家需要”始終是第一位! 當時,稀土分離工藝作為 高度保密的尖端技術, 被牢牢掌握在外國人手里。 中國有巨大稀土資源, 卻不得不低價出口稀土, 再以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價格 從國外購進深加工的稀土產品。 面對這樣的局面, 作為化學家的徐光憲曾坦言: 我們心里十分不舒服, 所以,再難也要上! 當時,徐光憲頂著各界的質疑, 堅決放棄國際通用的離子交換法, 采用萃取法完成分離, 但萃取技術國外不是沒有人研究, 而是始終沒有突破!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嘗試, 外國人都沒做成的方法, 中國人拿來能成功嗎? 徐光憲對自己有信心, 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勞與磨礪: 住實驗室、啃干面包, 在北京和出產稀土的包頭礦山之間 來回奔波。 功夫不負有心人, 整整三年之后, 徐光憲和他的團隊終于取得突破! 1975年8月, 第一次全國稀土會議在京召開。 徐光憲在會上提出了自己的 串級萃取理論, 他的理論引起了轟動。 1978年,徐光憲開辦了 “全國串級萃取講習班”, 將這一技術免費向全國推廣! 國外稀土廠家無論如何也想不到, 被視為最高機密的稀土分離技術, 因為徐光憲的無償推廣, 這一在當時和今天都是領先世界的技術, 在中國竟然成了 連鄉鎮企業都能掌握的工藝。 發達國家 在國際稀土市場的壟斷地位 很快被打破, 由于中國高純度稀土大量出口, 國際稀土價格下降了30%-40%! 一些長期霸占世界市場的稀土“壟斷國” 不得不減產、轉產甚至停產, 一股中國旋風在世界稀土市場上 雄勁地刮了起來。 立足基礎研究、 著眼國家目標, 不跟著外國人跑, 自己走自己的創新之路! 徐光憲還沒有滿足。 經過艱苦探索, 他帶領團隊又有了新的突破, 傳統試驗被計算機模擬代替, 使稀土生產實現自動化。 有人說,徐光憲創造了“中國傳奇”, 更有人把他比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然而,當徐光憲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榮譽接踵而至, 最讓他始料未及和痛心疾首的事 發生了…… 3 兩次上書驚動總理 中國稀土決不能當豬肉賣
徐光憲沒有想到,
這項先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在推動中國稀土產業的同時,
也間接引發了巨大危機——
“中國一下子搞了幾十個稀土廠。
世界的需求量是10萬噸,
而中國的產量已經達到12萬噸。”
超過了全世界需求量的結果就是,
大家自我競爭,
自己壓低價格。
尤其是有的廠家技術水平不高,
出品簡單分離的混合稀土,
因為純度不高,價格賣的很低,
大概只能賣到豬肉的價格,
所以有的報紙上說:
我們是把稀土當豬肉賣。
最讓徐老痛心疾首的是:
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
把自己的工廠關了,
用很便宜的價格買中國的稀土做儲備。
面對寶貴的稀土廉價出口、
面對不可生的稀土資源大量流失,
徐光憲每天都
如坐針氈、心急如焚。
徐老深知,
稀土是影響世界的關鍵戰略資源,
很多發達國家大量購進稀土,
是在做戰略儲備,
同時,它大量儲備以后
也可以來影響你的定價權。
所以,當時最讓徐老痛心的就是,
中國的稀土生產控制了世界,
但是自己沒有定價權。
更嚴重的是,
中國的稀土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過度開采會面臨枯竭!
這已經不僅僅是商業層面的問題,
而是關系到國家安全
和國家戰略的問題。
2005年和2006年,
他聯合師昌緒等14位院士
兩次上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呼吁保護我國白云鄂博寶貴的
稀土和釷資源!
當年溫家寶總理很快作出了批復:
從2007年開始
將稀土產量限制在8萬噸!
2010年,中國又將稀土出口配額
從5萬噸降到約3萬噸,
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關稅。
為了保護稀土資源,
80多歲的他四處奔走,
呼吁保護我國白云鄂博稀土礦,
呼吁增強我國稀土生產的宏觀控制,
呼吁組織“稀土行業協會”……
除了對稀土傾注所有心血,
他更對學生有著深厚的感情,
在他80多歲高齡的時候,
仍然直接指導研究生,
并堅持給本科生做講座。
他不僅將半生心血獻給稀土事業,
更培養了博士生和碩士生近百人,
為中國稀土產業界
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
2009年1月9日上午,
人民大會堂。
當89歲的徐光憲從胡錦濤同志手中
接過2008年度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時,
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4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2015年4月28日,
在他與妻子的第69個結婚紀念日后十天,
95歲的徐光憲,
終于跟他日思夜想的妻子團聚,
走完了近一個世紀的人生!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曾有人以這樣一首藏頭詩
緬懷這位不朽的“中國稀土之父”,
贊譽聲隆業績亨,
徐行報國立功名。
光風霽月遍桃李,
憲憲學科多大成。
“不跟外國人跑,
走自己的創新之路!”
幾十年前,
徐老頂住質疑、頂住壓力
堅定決心走科技創新的話,
至今仍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現在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但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未來需要年輕人負擔起來!”
這是徐老對年輕人的寄語,
今天,我們更想告慰徐老:
請您放心,
今天的中國人,
更加愛國、更加團結,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正站出來、頂上來、扛起來,
像您那時候一樣,
推動著中國向前,再向前......
徐老,謝謝,
謝謝您近半個世紀的努力,
謝謝您讓我們更有底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