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有些西方人,身體已經來到2019年,思想還停留在1949年。
來源:正解局
美國《財富》11月1日報道,惠普企業CEO內里接受采訪時稱,中國“仍需西方的教導”。
僅僅兩天后,華為心聲論壇就發布了任正非的一則講話,任正非警告稱,研發隊伍管理的最大問題就是流動性不夠,“如果不能改革,我們就是下一個惠普。”
顯而易見,在任正非看來,惠普是一個負面典型。
雖然這是一個月前的講話,雖然說的是惠普而非惠普企業(惠普企業由惠普的企業級產品部門拆分而來,類似惠普的子公司),但此時發布出來,無疑也是一種打臉。
曾經的“硅谷一哥”惠普,是如何黯然失色的?
1. 業績停滯,裁員風波
最近兩年,惠普的日子不太好過。
10月4日,惠普宣布了裁員計劃。未來三年,惠普將以直接解雇和提前退休兩種形式,裁員7000至9000個。裁員人數,占其5.5萬名員工總數的13%至16%。
宣布裁員計劃當日,惠普盤中一度暴跌逾10.54%,市值一天蒸發26億美元,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
企業擴張各有各的原因,但裁員的理由只有一個,削減成本。惠普8月23日發布的2019財年第三財季財報,佐證了裁員的必要性。
財報顯示,惠普第三財季凈利潤為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增長34%。凈利潤頗為亮眼,但凈營收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1%。
(惠普財報)
也就是說,惠普的營收增長處于近乎停滯的狀態。
受財報影響,盤后交易中,惠普股價大幅下跌6.29%。
(惠普股價)
2. 硅谷一哥,黯然失色
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是世界知名的IT巨頭,也是國人最為熟悉的美國企業之一。
各大企業榜單,也常見惠普的身影——
2019《財富》世界500強,惠普位列173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惠普排名第29
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惠普排名第35位
Interbrand品牌咨詢發布的2019年全球品牌百強榜,惠普排名第54名
……
你也許會說,看看上面的榜單,惠普依然很強,談何黯然失色?
那是你不知道曾經的惠普有多強!
現在的硅谷,名企云集,但硅谷神話的開創者,只屬于惠普。
1939年,斯坦福大學畢業的一對好友戴維 · 帕卡德和威廉 · 休利特在車庫里創建了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公司惠普。從電子儀器起家,惠普逐漸發展成為涵蓋PC、打印機、醫療器械的IT巨頭。
(惠普誕生的車庫)
在“硅谷一哥”惠普的帶動下,“車庫創業”成為潮流。許多年輕人白手起家,在車庫里創辦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公司,這其中就包括谷歌和蘋果。
就連曾在惠普實習的喬布斯也說過:
我過去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樣同時具有創造力并基業長青的公司。
惠普是否失色,不妨再看幾組數據。
惠普曾經是全球最大的PC廠商,在2007年至2012年,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后,第一的位置被聯想搶走。
2019年10月10日,知名信息技術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顯示,聯想以24.7%的市場份額超過惠普,位居榜首。
(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報告)
2010年,惠普正值巔峰之時,高居世界500強中的第26位,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是蘋果的3倍。在今年的500強榜單中,惠普滑落至第173位。
(2010年,蘋果、戴爾、惠普對比)
當然,排名的下滑,有拆分的因素。這里,我們把惠普(584億美元)和惠普企業(30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相加,也只有900億美元。
以此數值,放在2019年榜單中,只能排在86名左右,遠低于10年前的排名。
(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
最后看品牌影響力。2018世界品牌500強中,惠普排名第29。而在8年前,惠普排名第14位。
(2010世界品牌500強)
3. 老業務受沖擊,新業務跟不上
從2011年至今,不過短短8年的時間,惠普發生了什么?
簡單地說,老業務受沖擊,新業務跟不上。
很多讀者接觸惠普,是從PC開始的。2001年,惠普收購了康柏電腦。又歷時5年超越行業老大戴爾,坐上PC行業頭把交椅。
不過,在主打性價比的中國廠商沖擊下,惠普很快失去優勢,最終在2012年丟掉了行業第一。
(2012年三季度全球PC發貨量)
惠普的另一項主營業務——打印機及耗材,也倍受壓力。
惠普打印機采取的是“剃須刀架+刀片”式商業模式,即打印機很便宜,主要靠高價賣耗材賺錢。
然而,電子信息化的到來,打印機用戶越來越少。更為致命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拋棄惠普原裝耗材,選擇便宜好用的通用耗材,直接導致惠普營收下滑。
惠普一度通過升級固件阻止用戶使用通用耗材,引發全球消費者不滿,最終落了個賠償、道歉的下場。
(新聞報道)
面對時代的沖擊,惠普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不斷嘗試新業務。
2010年,惠普斥資12億美元收購Palm公司。既切入了智能手機市場,又獲得了WebOS操作系統,可謂一舉兩得。可惜僅僅一年后,Palm項目就被惠普終止開發。
(Palm手機)
2011年10月,惠普拆借104億美元并購英國軟件公司Autonomy,試圖轉型為軟件服務商。誰知道,落入了財務欺詐陷阱,直接造成了88億美元的虧損。
(新聞報道)
2006-2016年,惠普總計完成190億美元的收購,然而這些收購對總體利潤的貢獻只有7%。
惠普轉型的緩慢,和管理層的動蕩也有很大的關系。
2013年前后,惠普的高管走馬觀花,僅CEO就換了4個。不僅人心動蕩,更導致戰略性選擇無法統一,帶來了重大的執行失誤。
高管走馬觀花、創新屢戰屢敗、投資臭著頻出,惠普很有雅虎的風采。(對話框回復“雅虎”,獲取文章)
4. 創新在人心
從歷史數據看,2011年至2015年,惠普的營業收入持續下滑。
(惠普歷年營收)
正因如此,2015年,惠普將把旗下業務分拆為兩家獨立上市公司。一家名為“惠普”( HP Inc ),主營PC和打印機業務;另一家名為“惠普企業”(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主營企業硬件和服務業務。
(惠普企業)
惠普試圖通過分拆來改變命運,卻未能如愿。這是因為,惠普涉及的行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惠普沒有把握住競爭的“核心”——創新,近兩年幾乎沒有推出過一款讓人驚艷的產品。
惠普失去創新力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么?
回到開頭,任正非在講話中警告,研發隊伍管理的最大問題就是流動性不夠——
面對習慣勢力,改革很難突破,因此我們要先在一個點上突破,再來抓面的突破,從點的突破來帶動整個研發的結構性突破。
創新的基礎,在研發隊伍。惠普最優秀的研發隊伍,被用在了拓展成熟的產品線,而不是創新和冒險嘗試新事物。
可以說,習慣躲在舒適區的惠普,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行動力。
創新,在行動,更在人心。
有意思的是,惠普企業CEO內里在接受《財富》采訪時稱,中國企業“總是會落后一兩項技術”,中國“仍需西方的教導”。
(新聞報道)
不可否認,現在的中國,確實需要向西方學習,但內里的“教導”一說充滿著傲慢與偏見。
正如有些西方人,身體已經來到2019年,思想還停留在1949年。
我不相信這樣的高管,能夠帶領企業走得更遠。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