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李鴻章花6000兩白銀買了套發電設備和電燈,裝在慈禧寢宮討老佛爺歡心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100多年后,中國特高壓技術會領跑世界。
在《從外國壟斷,到拿下全球2/3市場,中國只用了20年:脖子夠粗,就不怕“卡脖子”》(后臺回復關鍵詞“盾構機”,獲取文章)一文中,我介紹了國產盾構機的奇跡之路。
有讀者留言,國產盾構機也有短板。類似的言論,在高鐵、5G等技術中也出現過。甚至有一種論斷,“凡是中國搞出來但別的國家沒有,那就是沒用的技術;凡是外國有但是中國搞不出來的,那才叫高科技”。
那么,中國有沒有真正獨步天下的高科技?
如果有,特高壓技術肯定算一個。中國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壓技術,并商業化運營的國家。中國的技術標準,也是全球唯一的標準。
特高壓輸電,這個看似和生活相去遙遠的科技,卻實實在在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甚至影響著經濟版圖。
1. 特高壓,輸電技術中的“5G”
前幾天有個新聞,說印度高溫,把猴子都給熱死了。不禁讓人擔憂,印度還有近1億人無電可用,漫漫長夏該怎么度過。
(截至2017年,無電人口數量印度以9900萬排第一)
早在2015年,中國已經讓最后的3萬多人用上了電。同在2015年,印度的發電量超過了日本、俄羅斯躍居世界第三,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用不上電?
從技術上看,是因為印度沒有中國這么完備的電網和輸電技術,特別是長距離輸電唯一的解決方法——特高壓輸電技術。
(2015年,印度的發電量就已經超過俄、日、德等國排名世界第三)
建發電廠容易,可想把電送出去,卻絕不是那么簡單的。形象地說,輸電線路就像是一條運送電的“道路”。輸電就是輸送能量,要想送得多,就必須加大電壓或電流,而電流太大會引起電線發熱,電在輸送的過程中損耗太多,于是就要升高電壓來提高輸電的效率。
(特高壓與超高壓、高壓的劃分,以及工作原理)
特高壓的最大特點是可以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輸送電力。特高壓輸電線路輸送電能的能力,是超高壓的5倍。如果說超高壓輸電是“4G”,那特高壓輸電就是名副其實的“5G”。
中國正是有了建造電力輸送的“5G”技術,新疆、內蒙古發的電才能送到北京,三峽水庫發的電才能送到上海,云貴川大峽谷里的水電才能送到廣州。
(目前中國在建在運的特高壓示意圖)
動輒上千公里的距離,翻山越嶺跨江渡河,難度可想而知。
沒有電就不可能會有工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假如沒有啃下特高壓輸電技術,中國可能和印度的境遇差不多。
2. 特高壓,助力中國發電量世界第一
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電就像陽光空氣一樣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然而,每逢夏天用電高峰就頻頻拉閘限電的記憶,離開我們并沒有多少年的時間。
在上世紀80、90年代,甚至直到21世紀初,電力是優先供應給工業生產,其次才是保證居民用電。那時,別說是農村了,就是城市里一到夏天也是三天兩頭的停電,工廠也得錯峰用電。直到2003年夏天,全國還有22個省拉閘限電,居民生活無法充分滿足,經濟發展也卡在缺電的“瓶頸”。
建設特高壓輸電線路,在緊迫的“供需矛盾”中被提上了日程。2006年8月,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工。2010年7月,來自四川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的電,通過特高壓輸電線路被送到了2000公里外的上海。
(“西電東送”不僅緩解了東部地區用電緊張,也帶動了中國發電量的提升)
輸電能力的提高,讓中國的發電量迅速增長。在1985年,中國(大陸地區)的發電量只排全球第6,前面的美、俄、日、德個個都是制造業大國。2011年,中國就超過美國,成了發電量全球第一名的國家。
而到了2015年,僅江蘇一個省,就和德國全國的用電量相當。2018年江蘇用電負荷連續破億時,來自西南、華北的電由多條特高壓線路送到江蘇,最高的時候占到了用電量的1/5。
(1985年、2015年、2016年全球發電量排行榜)
電力供應的充足,讓停電成為中國人回憶的同時,更是為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3. 兩個質疑,特高壓是不是“高科技”?
網上曾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凡是中國搞出來但別的國家沒有,那就是沒用的技術;凡是外國有但是中國搞不出來的,那才叫高科技”。正是因為有這種思維,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獨步全球,也招來了不少質疑的聲音。
第一個質疑:既然特高壓這么有用,為什么發達國家不搞?
其實,歐美日和前蘇聯都搞過,不過無一例外地,最后都無疾而終。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究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技術,甚至曾經規劃了工程,但是趕上70年代的石油危機,再加上經濟增速放緩和去工業化,最后不了了之。
(日本曾經規劃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最終還是沒有實施)
上世紀經濟大爆發時期,日本也曾想過建核電群,然后用特高壓往全國輸送電力,甚至在90年代建成了2條線路。其中一條就是從福島到東京,不過經濟泡沫被戳破之后,大規模的核電站沒了,這兩條線路也降壓成了超高壓。2005年,福島核電站泄露,日本的特高壓也隨之泡湯。
前蘇聯倒是在1985年建成了一條900公里長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斷斷續續運行了5年之后,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特高壓也下馬了。
(前蘇聯1150kV輸電線路,后因蘇聯解體發電量小降壓運行)
歸根結底一句話,要么沒錢,要么沒需求。西方發達國家雖然早就開始研究特高壓輸電技術,但奈何經濟下滑,沒了需求的動力,結果只能讓技術閑置荒廢。
第二個質疑:既然發達國家放棄,中國為什么還要搞特高壓?
國情所致。中國鐵了心研究特高壓,也是被資源分布給逼出來的。
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在中東部,這些地區集中了70%以上的電力消費,但能源資源集中分布的地方卻是在上千公里之外的西部。
我們看中國版圖上縱橫千里的特高壓地圖就會發現,這些線路起點都是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而落點均在中東部地區。
(特高壓輸電線路連接中國能源資源豐富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
過去,我們為滿足中東部地區的電力供應,建設大量火電廠,可是用的煤卻要從山西、內蒙、新疆這些地方運過去,光每年鐵路運的煤就超過20億噸。
現在,用西部的煤炭、水力資源就地發電,再通過輸電線路和電網把電送到中東部地區。用輸電代替輸煤,特高壓成了資源富集地區和電力需求大戶之間的便捷通道,也讓略顯尷尬的資源分布和需求得到了平衡發展。
4. 成本與收益,特高壓帶來的三大收獲
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投資不低,動輒幾百億元,但是,它帶來的收益,可不止是“西電東送”這么簡單。
(2020年中國特高壓規劃方案)
首先,中國掌握了全球特高壓技術的話語權。
時至今日,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在全世界是獨一份,哪個國家想建特高壓,都得跟中國買設備,而且技術標準,全世界都在用中國標準。
就拿巴西歷史上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項目來說,這個亞馬遜雨林中的項目,電力要輸送到2000公里之外的南方工業區。最終,他們只能找到中國,和國網公司以51%:49%股比聯營發展特高壓電網。
(巴西美麗山項目線路)
由168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組成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標準體系,讓中國在國際電工標準領域的話語權顯著提升。由此推動成立的國際特高壓直流和交流輸電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也都在中國。
其次,自主創新提升了整個產業鏈。
新的技術和設備,也讓中國的電力設備制造企業,迅速成了全球最有實力的玩家。玩轉了特高壓的技術和設備制造,再拐回頭設計生產超高壓的設備,頗有點“降維打擊”。
就拿特高壓三強之一的許繼電氣來說,在2011~2014年,得益于特高壓的業務推動,許繼電氣的營收從43億元直接翻到了83億元,凈利潤從1.57億元躍升到10.6億元。
(中國企業制造的世界首個特高壓柔性直流換流閥)
有了技術和資金的優勢,作為未來智能電網首要組成部分的特高壓業務,在2017年已經退居為許繼的第二大業務,而占了許繼總收入36.2%的第一大業務,正是智能變配電系統。這些,都為在即將到來的“能源互聯網”時代,中國領先世界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更為重要的是,特高壓帶來了更清潔的能源消費方式。
2012年,一場彌漫1/4國土面積的霧霾影響著6億人的生活,調整能源結構成了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一項內容。
2016年,特高壓輸電作為“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全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
作為電力輸送“高速公路”,特高壓把這些建在青海、新疆茫茫戈壁上的風電、太陽能,把橫亙在金沙江、雅魯藏布江上的水電,源源不斷地輸往東部。這些特高壓送來的清潔電力,讓華北和長三角地區每年減排二氧化硫96萬噸、氮氧化物53萬噸、煙塵11萬噸。
(特高壓線路的建設,讓清潔電能的比例越來越高)
5. 百年巨變,敢為天下先
1888年,李鴻章花6000兩白銀買了套發電設備和電燈,裝在慈禧寢宮討老佛爺歡心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100多年后,中國特高壓技術會領跑世界。
而在今天,仍有不少人不相信,這幾十年一直在追趕世界領先科技的中國,能反超成為科技的引領者。
特高壓輸電技術的敢為天下先,足以證明從容淡定的中國自信已經漸漸復蘇。
相信中國,像特高壓這樣的技術突破和引領,會越來越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