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不以惡意來揣測,但也要防著現實的兇險。
這兩天,印度干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完成一次反衛星導彈武器試驗。簡單來說,就是用導彈擊中了近地軌道上(約在300公里)的一顆衛星。隨后,美軍太空司令部證實,印度導彈命中了目標星體。
這讓印度成為美、俄、中之后,第四個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對區域乃至全球安全會產生重大影響。
印度總理莫迪雖然宣稱“該行動并不針對任何國家”,但同時,又興奮地表示,“這項罕見的成就有利于幫助印度加入由俄羅斯、美國和中國組成的超級大國梯”。
更有印度媒體意味深長地比較起中國、印度的反衛星技術。
不過,遺憾的是,對這樣重要一個消息,中文相關報道、分析卻不多。
印度導彈打衛星示意圖
今天,我要說的是另外一個同樣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的消息:來自印度的買家正計劃買下中國最大IT外包公司。
1. 商品:命運波折的中國最大IT外包公司
這次被賣的是中國最大IT外包公司:文思海輝(Pactera)。
由于IT外包遠離普通人生活,知道文思海輝的不多,它其實光環無數,光員工就有近30000人,來自55個國家。
但這家公司的命運可謂波折,歷經一次合并、一次退市、兩度易主,現在正面臨第三次被賣。
早在1995、1996年,公司的前身海輝、文思相繼成立,并在2002年成為中國第一家獲得ISO9001認證的科技服務企業。
2007年,文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0年,海輝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面對來自印度企業的激烈競爭以及美國金融危機、歐債危機,2013年文思、海輝合并,員工總數超過2.3萬,營收超過6.7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IT服務供應商。
1年后,來自美國的資本巨頭黑石集團牽頭,財團以6.25億美元價格,對文思海輝進行私有化收購,文思海輝退市。
這種資本巨頭買公司,很少打算長遠經營,只是想著進行改造、包裝,再賺一筆錢而已。
2年后,也就是2016年,黑石集團把文思海輝賣給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生態科技集團,售價6.75億美元。據說,一買一賣,為黑石集團帶來相當于原始投資1.5倍以上的回報。
黑石集團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
那么,文思海輝到底是做什么的?
文思海輝如今在全球31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交付中心,是中國擁有最廣泛交付和銷售布局的服務商。
而且,和一般人印象里外包沒什么技術含量不同,文思海輝涉足了很多很重要,甚至敏感的行業領域。
文思海輝是154家財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服務覆蓋高科技、金融、制造、電信、互聯網、汽車、教育等許多行業。
特別是,它的客戶涵蓋主要大陸境內銀行、核心保險機構、BAT、兩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等行業龍頭企業,掌握著這些企業的核心安全領域信息。比如,關鍵業務信息系統、源代碼、數據采集等。
根據文思海輝2018年7月的報告,超過95%的中國銀行機構在使用它提供的IT服務。
文思海輝是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廠商第1名
2. 賣家:負債累累的海航集團
這兩年,要論坐上過山車的大企業,就要數:北萬達、南海航,只不過,萬達現在已經平穩著陸,而海航還掛在半空中。
海航的成長就是一個“蛇吞象”的故事。20多年里,海航從連一架飛機都買不起的小公司,發展成為排名170位的世界五百強公司(2017年)。
2015年,海航集團開展了9起境外并購,投資總額近70億美元。
到了2016年,海航更加激進,高杠桿進行收購。當年,全年披露的海外投資(并購)高達438筆,花出去了2158億美元(約合1.47萬億人民幣)。
其中,有名的比如,以25.55億美元收購了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100%的股權;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65億美元從黑石集團手中買下約25%希爾頓集團股權;還從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李兆基的恒基兆業以及新世界、恒大、新鴻基、萬科等20家地產公司競爭中,搶下香港九龍啟德的地塊,花費88.37億港元,幾乎溢價一倍。
也就是在這一年,海航買下了文思海輝,當然和上面的大手筆比起來,6.75億美元完全是小菜一碟。
2017年上半年,海航繼續買買買。以22.1億美元買下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增持德意志銀行持股比至9.92%……
2017年海航成為德國最大銀行
德意志銀行的頭號股東,引起西方驚呼
海航旗下公司在2009年,還不到200家,到2017年,集團全資和控股子公司已經高達454家,8年里翻了一番還多。
但正像海航高層最近反思的,“欲望把我們推向了快車道”。
和大肆擴張同步的是,海航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后來又出現了空前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甚至,時不時有傳言,要撐不下去。
為自救,海航又開啟了“賣賣賣”模式,把一兩年前才剛剛買進的資產、股權,拋出去。
比如,2019年初,海航以虧損7.4億港元的代價,賣掉最后一幅香港啟德土地。
回到文思海輝。它的基礎業務扎實,是難得的優質資產。當初,有傳言,海航是想讓文思海輝再次上市的。
但目前,文思海輝已是海航所剩不多可出售的資產之一了,棄車保帥,在所難免。
3. 買家:志在必得的印度公司
文思海輝的出售談判已經進入第三輪競購階段。在首輪競價中,共有30多個買家。
第二輪競價,有中國銀聯、神州數碼、梧桐樹資本、東軟集團,以及來自美國的安宏資本、印度的IT巨頭Tech Mahindra等6家機構參與。
目前,競價非常激烈,報價在5—7億美元,其中印度的Tech Mahindra給出了有力的報價,有媒體形容“不計代價要拿下”。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第5的IT公司,在全球90個國家擁有近12.2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高達46億美元,在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單中,Tech Mahindra是美國以外公司中排名最高的(全球第15位)。
2018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單前20名企業
而Tech Mahindra的母公司馬辛德拉集團(Mahindra Group)背景更是深厚,業務遍及航空航天、汽車、軍工、能源、金融保險、信息技術等等。
比如,馬辛德拉集團旗下的軍工業務,是印度國防最大的私營部門供應商之一,提供軍用車輛、運輸設備、雷達系統、通訊系統等服務。
馬辛德拉集團的核心業務
Tech Mahindra之所以要拿下中國最大的IT外包公司文思海輝,關鍵還是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目前,Tech Mahindra在中國大陸已經有三個辦事處,分別位于南京、上海、深圳。
早在10多年前,Tech Mahindra就在很多場合明確表達,看好中國市場。
Tech Mahindra中國大陸辦事處分布
其實,跨國收購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是很常見的事情。
就拿中國來說,盡管宏觀形勢有所改變,根據著名咨詢公司安永的報告,2018年,中國海外并購金額仍然超過1000億美元。像紫光股份22億歐元收購法國芯片組件制造商Linxens,三安光電出價3億歐元收購以色列通訊芯片公司ColorChip等,都是大手筆。
不過,正像前面說到的,文思海輝不僅是中國最大的IT外包公司,還是中國金融、保險、通訊、互聯網等重要行業的關鍵性技術支撐公司。
把這樣一家公司,讓印度或者任何一家境外公司收購,恐怕都需要慎之又慎。或者說,還是中國人自己掌握著好。
我們不以惡意來揣測人,但也要防著現實的兇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