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毛澤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接見黨員干部。
原標題: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保證
黨的紀律,簡稱“黨紀”,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根據黨的性質、綱領和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需要而確立的各種黨規黨法的總稱,是黨的組織和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對此,毛澤東對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有深刻的闡述,給我們以很多的啟示。
馬克思最早提出黨的紀律的科學概念,恩格斯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紀律的重要性。1859年5月18日,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就鮮明而尖銳地指出:“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1872年1月,恩格斯在《桑維耳耶代表大會和國際》一文中,深刻揭露了巴枯寧否認黨的紀律的目的和實質,深刻闡明了堅持黨的紀律對堅持黨的性質、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列寧最早提出“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斯大林把黨的紀律上升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1920年3月,列寧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會的講話中指出:“這里需要有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組織。”1920年4月至5月,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著作中,又明確提出了黨的“極嚴格的紀律”和“無產階級黨的鐵的紀律”的科學概念,并強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住這種紀律”。列寧提出:“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紀律是靠什么來維持的?是靠什么來檢驗的?是靠什么來加強的?”列寧說明三點:靠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它對革命的忠誠及它的堅韌性、自我犧牲精神和英雄氣概;靠它善于同最廣大的勞動群眾打成一片;靠這個先鋒隊所實行的政治領導正確、政治戰略和策略正確。之后,斯大林提出:“我們黨的鐵的紀律是我國保持無產階級專政和順利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之一。”
毛澤東發展了馬列主義加強黨的紀律思想并用于中國革命實踐。
一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我黨我軍最成功的紀律,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為中國工農紅軍制定的紀律。毛澤東1927年10月宣布三項紀律,1928年1月宣布了六項注意,1928年3月正式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1929年初又增加了兩項注意,從而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下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二是毛澤東首次提出“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的科學論斷。這次全會還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制定并通過了《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和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和紀律的決定》。
三是毛澤東反對無紀律現象、強調少數服從多數。1928年11月25日《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必須是為著加強紀律而不是為著減弱紀律,所以在部隊中提倡必要的民主的時候,必須同時反對要求極端民主的無紀律現象。”1929年12月《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指出,“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
四是強調紀律的嚴格性、建立秋毫無犯的紀律。1937年5月3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中指出,“思想的統一性,紀律的嚴格性。”1937年10月25日《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中指出,“脫離人民的無紀律狀態,改變為建設在自覺原則上的秋毫無犯的紀律。”1938年5月《論持久戰》中指出,“擁護嚴格紀律的執行。”
五是強調遵守紀律的模范性和自覺性。1938年10月14日《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共產黨員要成為“遵守紀律的模范”。1939年12月《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提出,中國無產階級“富于組織性紀律性”。1943年6月1日《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無限忠心,聯系群眾,有獨立工作能力,遵守紀律。”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中指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1945年4月27日《論軍隊生產自給,兼論整風和生產兩大運動的重要性》中指出,“增強紀律性。在生產中執行勞動紀律,不但不會減弱戰斗紀律和軍人生活紀律,反而會增強它們。”
六是強調紀律的一致性。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指出,“必須提高紀律性,堅決執行命令,執行政策,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全軍一致,不允許任何破壞紀律的現象存在。”1948年5月25日《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中指出,“必須堅決地克服許多地方存在著的某些無紀律狀態或無政府狀態,即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級黨委的政策和策略,執行他們自以為是的違背統一意志和統一紀律的極端有害的政策和策略。”
七是強調建設有紀律的黨。1949年6月30日《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之后,毛澤東一貫注重強調黨的紀律,指出:“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毛澤東在革命和建設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紀律和規章制度。
八是毛澤東把黨的紀律運用到革命實踐。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制定了《井岡山反腐敗訓令》。在瑞金時期,他簽發《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等訓令。1933年12月,毛澤東同志主持人民委員會會議,討論了全蘇大會工程處主任左祥云及總務廳腐敗案件,次年2月最高法院對左祥云執行了槍決。這是我黨歷史上因貪污等腐敗問題而被判處死刑的較高級別的干部,也是毛主席直接過問的腐敗案件。1937年10月,延安抗大發生了黃克功逼婚殺人案。毛澤東指出:“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三反”運動中,抓住影響和震動最大的劉青山、張子善典型案件,迅速果斷處理,引起了全黨的警惕和社會的震動。針對黨內給劉、張留一條生路的說情,毛澤東斬釘截鐵地指出: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黨的斗爭經驗,證明了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保證。我們克服了陳獨秀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犯的嚴重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制止和戰勝了張國燾反對中央關于紅軍北上的決定,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另立中央的反革命破壞陰謀,保證了黨的革命任務的實現。
1953年,毛澤東在武漢蛇山和群眾在一起。
啟示一:黨的紀律的內涵
黨的紀律是為了維護黨的力量和權威,保證黨的堅強戰斗力,保證黨的路線的貫徹執行,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一,黨的紀律是統一的平等的紀律。工人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決定了黨的成員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決定了黨的紀律是真正平等的紀律、統一的紀律。黨的成員不論職位高低、資歷長短、功勞大小,在黨的紀律面前是平等的。黨內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紀律之上的特權,黨內任何人、任何組織違反了紀律都必須受到追究。
第二,黨的紀律是自覺的紀律。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是工人階級政黨制定紀律的目的,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來說,不管是否符合自己意愿、是否在黨組織的直接領導和監督之下,都要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紀律,靠的是政治思想覺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第三,黨的紀律是科學的紀律。黨的紀律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產生的紀律,是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依照一定民主程序、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黨的會議討論通過基礎上產生的紀律,是保護大多數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民主、科學的紀律,其科學性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不斷得到調整、充實、豐富和完善。
第四,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鐵的紀律”指的是黨的紀律具有嚴肅性和強制性的特征。黨之所以有力量,在于有嚴密統一的組織和嚴格鐵的紀律。某種建議和意見一經黨的會議討論通過,形成決議,黨的每個組織和每個黨員必須執行,否則就應受到紀律制裁。
啟示二:黨的紀律內容與特征
黨的紀律內容主要有:政治紀律、經濟紀律、組織人事紀律、群眾紀律、宣傳紀律、工作紀律、外事紀律、保密紀律等。其主要特征:一是體現客觀性。黨的紀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大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產階級的紀律性的集中體現。二是體現嚴肅性。工人階級政黨不但有嚴格的紀律,還必須認真執行紀律,違犯了紀律要受制裁。三是體現自覺性。共產黨員把遵守黨的紀律視為對黨應盡的義務,視為黨的事業順利發展的根本保證,自覺執行紀律。四是體現民主性。黨的紀律是允許黨內討論和批評的,黨員有充分的民主權利,黨的任何一項紀律既符合黨的根本利益,也集中體現大多數黨員的意志。
啟示三: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
一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有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并依靠黨的各級組織教育、監督、維護和執行。二是由黨的宗旨決定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如果各級黨組織不維護黨的紀律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不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就會在群眾中失去威信。三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需要。加強黨內的組織紀律性,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才能促進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維護黨的紀律,需要全體黨員的共同努力。
啟示四:黨的紀律檢查組織必須堅決維護黨的紀律
對于黨的紀律,從廣義上理解,是指黨的章程規定的所有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共產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從狹義上理解,黨的紀律主要是由黨的紀律檢查組織監督、管理、執行的紀律。對違犯黨的紀律的黨員,應當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錯誤性質和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在特殊情況下,縣級以上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有權直接決定給黨員以紀律處分。
黨的紀律檢查組織如何維護黨的紀律?
一是嚴格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抓好黨風建設。加強黨風建設,是維護黨的性質、保證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條件,對于形成和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順利發展的重要途徑,是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的重要保證。堅決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黨風建設必須緊密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來進行,必須走上制度化的軌道,必須堅持從嚴治黨的原則。
二是堅決貫徹落實《廉政準則》。提高“八個嚴禁”、“五十二個不準”落實執行力度,對帶有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集中巡視檢查。
三是創造反腐倡廉實踐性的新思路。要堅持作風建設是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要堅持抓好“三個狠抓”,狠抓“八項規定”,狠抓反對特權,狠抓反對“四風”;要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堅持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以思想理論堅定保證反腐倡廉建設;要堅持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建設,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要堅持建設廉潔政治重大政治任務,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四是創新反腐倡廉理論性的新思維。要堅持標本兼治統一的新思維,“治標”奠定“治本”的基礎,先打幾場漂亮的“殲滅戰”,尋求“治本”良策,在打出“組合拳”中,探究原因、發現特點、尋找共性、總結規律。要堅持打與育統一的新思維,“老虎”、“蒼蠅”一起打,打包涵著育,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要堅持糾與治統一的新思維,糾正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治理一個領域、一個地區,把糾正與治理的方法論運用好、操作好。要堅持自律與制約監督統一的新思維,二者的結合,是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統一的新思維,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人民性是最大的黨性,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以堅強的黨性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要堅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與“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統一的新思維,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大框架,是反腐倡廉全面性的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是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中之重,兩個體系是統一的、一致的。
(作者系中央紀委監察部干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