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不扶,良心上過不去;扶,可能有被訛或承擔責任的風險。3月2日,四川攀枝花讓所有人看到了冷漠的一幕,一位老人摔倒在臺階上抽搐卻無人上前伸手施救,圍觀者的冷漠寒了誰的心呢?
近年來,扶不扶摔倒老人成了社會的一個痛點,好人“出手”之前會經受“靈魂拷問”。這個問題有三種結果。一、老人平安無事,好心人受到感謝和贊揚;二、老人平安無事,好心人被訛為肇事者;三、老人傷勢越來越重,圍觀人群卻冷漠相對。所以在扶與不扶之間,有的人正在拿手機撥打一個急救電話,有的人正在向民警求助,這些可能是他們唯一能夠做的。
由此可見,鼓勵人們見義勇為,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國家法律制度設計應當將有利于社會的行為與有利于個人的行為緊密結合,而不能相反。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其中的“好人條款”,為見義勇為者撐起了“保護傘”。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簡單地說,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和第一百八十四條解決了“救不救”和“扶不扶”的問題,順應社會正義期待,給見義勇為者,給每一個心存善良、胸懷正義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最大限度的解除了“好人”仗義出手的后顧之憂。
作者:王騰飛 工作單位:滄縣科技工信和商務局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