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人類史上,能在“亡國之君”這個位子上做到“人生大贏家”的,只有一個人——蘇聯末代總書記戈爾巴喬夫。
2021年3月2日,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迎來90歲的生日,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眾多歐美政要紛紛發來電報、信函向其祝壽。
作為蘇聯解體最大收益方,美國總統拜登的賀電說:
“感謝您對自(美)由(國)的忠誠以及您數十年來做出艱難但必要決定的勇氣,世界已經變得更安全。”
俄羅斯的著名反對派人物弗拉基米爾·雷日科夫不顧歷史事實大肆頌揚戈氏,說他消除了斯大林主義、古拉格、恐怖、冷戰和暴力;取消媒體審查制度,進行第一次自由選舉!
其他俄自由派代表紛紛感激戈爾巴喬夫給予了俄羅斯自由,視其為政治偶像,還為其辯護,認為指責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的觀點,就像拿大英帝國的崩潰指責丘吉爾一樣。
無一例外,這些觀點的評論區都成了翻車現場。根據眾多民意調查的結果,絕大多數俄羅斯國民認為戈爾巴喬夫是鐵板釘釘的國家罪人。
而更出人意料的,還是俄總統普京的賀電。盡管普京把蘇聯解體視為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但自己畢竟是獨立后的俄羅斯的總統,他還是稱贊戈爾巴喬夫:
一個具有明亮且非凡人格的杰出人物,杰出的當代政治家。
無論人民如何反對,身為亡國之君的戈爾巴喬夫,在全球最頂級的政治權貴圈中,已然坐穩了“人生贏家”的位子,到處都吃得開。
一直以來,很多媒體都把戈爾巴喬夫描繪成無力回天的末代總書記、黯然下臺的亡國之君、靠演戲養家糊口的悲劇人物形象,但真相卻完全不是這樣。
從蘇聯解體開始,無官一身輕的戈爾巴喬夫的日子過得簡直風生水起,安然自在,并沒有為自己導致的國家悲劇,背負任何心理負擔 。
過去三十年,戈爾巴喬夫通過辦基金會、出席各種國際活動、出自傳、演講,名聲不降反增,財源廣進,榮譽等身。
諾貝爾和平獎、德國統一獎、美國自由勛章、俄羅斯圣安德烈勛章,這些因為國家立場、政治紛爭很難授予同一人的至高獎項,在戈爾巴喬夫這里如同集水滸刮刮卡一樣盡入囊中。
最讓戈爾巴喬夫出風頭的,是演戲。
從1993年在德國電影《咫尺天涯》中飾演自己開始,戈爾巴喬夫一發不可收,到2020年,已經出演了上百部電影、廣告、游戲、電視劇、紀錄片。
這些客串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演他自己,一次次再現蘇聯解體,一次次對那個紅色大國無情鞭尸。
前領導人到處跑龍套,很多人看到的是一個可憐的亡國之君,殊不知,戈爾巴喬夫本人樂在其中。
因為搞垮共產主義蘇聯,本就是他深藏的初心。拜登如今的“賀詞”,其實并不是得了便宜賣乖的恭維話,戈爾巴喬夫是真的“忠于自由”!
1
1999年,戈爾巴喬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美國大學”進行了一次真情流露的演講。
他簡單粗暴地承認:
“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滅共產主義!”
“我的妻子在這方面堅定了我的信心,她有這種觀點比我還早。”
“我只有身居最高層職位,才能為此有最大的作為。因此,我妻子要我不懈地努力往上爬。”
彼時戈爾巴喬夫的妻子賴莎剛剛去世,這段演講也是緬懷亡妻,可謂真情實感。
“最西化”的蘇聯第一夫人
這也印證了蘇聯剛剛解體后的1992年,戈爾巴喬夫接在一次待外國客人時的回憶:
“我在1953年時就對我們國家所發生的事情的正確性或多或少地產生了懷疑。”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開始在蘇聯清除斯大林主義。當時的戈爾巴喬夫僅僅22歲,剛剛從莫斯科大學學法律畢業,新婚燕爾。
在妻子那句“往上爬”的鼓勵下,年輕而老練的戈爾巴喬夫按下內心的不滿,深藏了自己的異見,戴上了偽裝,當起了演員,在蘇共體制內混得如魚得水,快速晉升,直到三十年后問鼎總統寶座。
這一經歷相信中國人聽起來會十分熟悉——這不就是蘇聯版的李登輝嗎?
1923年出生的李登輝比戈爾巴喬夫大了七歲,自我認知是百分百的皇民。面對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后嚴打臺獨、日遺的高壓政策,他隱忍三十年,搖身一變加入國民黨,以深不見底的政治心術,騙過蔣氏父子,坐上國民黨最高位置,一手釀成了今天的臺獨禍患,被西方輿論捧為“民主教父”。
而戈爾巴喬夫在組織更嚴密的蘇共內部隱藏之深,較李登輝有過之而不無極。
在前面說到那段演講里,戈爾巴喬夫說出了他三十年“潛伏”中,內心始終回響的一句話:
“我必須清除蘇共和蘇聯的整個領導,我必須清除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
坐上最高領導人位置伊始,本著瓦解蘇聯共產主義的初心,忙于經濟改革與維持統治地位的戈爾巴喬夫找了干臟活的得力幫手。
第一位是蘇共中央前宣傳部長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1923年生于雅羅斯拉夫州,畢業于雅羅斯拉夫師范學院,畢業后進入蘇共中央社會科學院,二戰負傷立功,然后就作為高級干部人才,在50年代被送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
恰好,美國情報機構曾于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重金招募了一批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的蘇聯學生,以豐厚的物質刺激,灌輸美國的價值觀,雅科夫列夫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徹底背棄了共產主義信仰。
蘇聯并非沒有察覺到此人的異常。
前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1992年回憶錄中指出:
“在克格勃檔案中至今保留著50年代雅科夫列夫、卡盧金留學時代與中央情報局基干人員的合影,但克格勃當時并沒有弄清中央情報局是否招募了他們,還是只限于一般性接觸”。
即便被蘇聯情報機構懷疑,也沒落下實錘,而且同戈爾巴喬夫一樣深諳官場套路,一路高升,最終于1973年擔任關乎蘇聯意識形態的代理宣傳部長一職。
由此可見當時蘇聯體制內“兩面人”現象的嚴重性。
比起戈爾巴喬夫,筆桿子出身的雅科夫列夫更加急躁,一上來就在《文學報》發表了批評大國沙文主義、地方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人的文章,暴露了激進的思想,嚇得蘇聯領導層把雅科夫列夫連降數級,“發配”他出使加拿大,一干就是十年。
期間,在與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現總理父親)的交往中,雅科夫列夫徹底倒向了西方。
加拿大前總理老特魯多是大名鼎鼎的共濟會成員
就是這么一個邊緣人物,在1985年被戈爾巴喬夫選中,不顧其他領導人反對,枉顧情報機構的建議,將其直調中央,再次當上宣傳部長。
他一上臺就建議在蘇聯推行“民主化、公開性、多黨制、總統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議”,讓自由派掌控媒體,將真正的愛國者打入冷宮,大搞逆民族主義、淡化蘇聯的英雄、抹殺蘇維埃功績、與美國進行所謂的“思想交流”。
這一切都被戈爾巴喬夫全盤吸收,算得上后者的“精神導師”。
“敵在XX部”之類的調侃,在蘇聯是血淋淋的歷史真實。
戈爾巴喬夫挑選的第二個人,是蘇聯最后一任外長、格魯吉亞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
作為蘇聯第一個非俄羅斯人的外交部長,謝瓦爾德納澤也非常圓滿地完成了戈爾巴喬夫交代的任務——徹底破壞蘇聯以俄羅斯為戰略中心的外交政策。
1985年,在戈爾巴喬夫外交“新思維”的旗幟下,謝瓦爾德納澤走馬上任。
有意思的是,面對一個不諳外交,只是忠實執行戈爾巴喬夫政策的人,西方媒體大吹特吹謝瓦爾德納澤有多牛逼,有多老奸巨猾,給了超高的曝光率,還取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外號:銀狐。
事實證明,這些都是煙霧彈。
在所謂“銀狐”的運作下,蘇聯無論在軍事和外交戰略方面,還是在國際事務和地區力量平衡方面,都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特別是對北約,做出了很多實質性讓步,致使蘇聯陷入戰略上非常被動、地緣政治上難以挽回的境地。
比如目前在烏克蘭發生的危機,究其根源,正是謝瓦爾德納澤當年埋下的“地雷”。
在戈爾巴喬夫的直接授意下,雅科夫列夫與謝瓦爾德納澤雙管齊下,內外夾攻,直接導致蘇聯內部意識形態崩解,外部地緣戰略被瓦解,最終失去了賴以扛過經濟危機與改革陣痛的外部鎧甲與心靈武裝。
“我找到了自己為了實現同樣目標的伙伴,首先是雅科夫列夫和謝瓦爾德納澤,他們為擊敗共產主義立下了大功!”
在后來的演講里,戈爾巴喬夫對自己的選擇顯然非常滿意。
在消滅共產主義這個目標上,戈爾巴喬夫打從一開始就吃了秤砣——鐵了心,卻把三十年來磨煉的精湛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給外界展示了一個試圖拯救國家危局,竭盡全力維持政治平衡的悲情領導人形象。
至此,蘇聯的虛弱已經徹底暴露在了經濟危機中,沉沒無法避免,各加盟共和國自救也好、互助也罷,解體的悲劇成了必然。
這就好像,戈爾巴喬夫要給蘇聯開刀,看似有模有樣,卻派人撤走了蘇聯的氧氣、麻醉與消毒設備。
所以,從始至終懷有主觀惡意的戈爾巴喬夫不是“失敗”,而是“成功”了,成功地按自己的意愿搞垮了蘇聯。
“當葉利欽瓦解了蘇聯、我離開克里姆林宮時,上百的記者們以為我會哭泣。我沒有哭,因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了,我消滅了蘇聯和所有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主義。”
憋了三十年,總算如愿以償了,還讓我哭?我保證不笑行不行……
那些可憐戈爾巴喬夫要演戲糊口的吃瓜群眾,恐怕不會想到這個蘇聯版李登輝是多么的暢快和愜意,是多么地享受在電影一次次宣布“蘇聯解體”。
在1999年的演講中,把蘇聯弄垮后的戈爾巴喬夫毫不掩飾自己的進一步野心,把矛頭指向了中國。
“阻撓人類在全世界實現自由理想的亞洲的共產主義也應當被消滅。”
2
把蘇聯解體完全歸因于戈爾巴喬夫當然不準確,這個能給戈爾巴喬夫等“兩面人”潛伏崛起機會的體系,更加本質。
1992年,華盛頓卡耐基基金會的高級研究人員賽姆斯在《外交季刊》上撰文寫道:
“戈爾巴喬夫的第一個錯誤概念就在于他不了解蘇聯的本質。他沒有看到他的國家并不是一個基于共同的法律、文化、價值和利益的自愿的聯合體,而是一個通過武力來兼并和依靠鎮壓所維持的多民族的帝國。”
里根嘴里的“邪惡帝國”怎么可能出好人呢?
這并不是針對戈爾巴喬夫,這種論斷符合西方對于所有蘇聯領導人的評價體系:他們非蠢極壞。
可是,一個身居華盛頓的美國學者真的比土生土長的俄國政客更懂蘇聯?
《大西洋月刊》將特朗普和共和黨
比作勃列日涅夫和當年蘇共
大概是因為懂王也懂蘇聯吧…
美國人知道蘇聯并非由某種法律、文化、價值和利益聯系在一起的,她的誕生和延續,靠的是廣大民眾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高度認同。
統一的意識形態,將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一百多個民族的人民團結在一面旗幟之下。
這事,戈爾巴喬夫其實清楚得很。
所以他深知,動搖乃至瓦解蘇聯社會的意識形態,是毀掉這個“超級大國”的最高效途徑!以至于短短5年時間,蘇聯的意識形態陣地就完全淪喪。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臺伊始,就提出了“加速國民經濟發展”戰略。計劃到2000年國民收入翻一番,勞動生產率接近美國水平。
蘇共二十七大確認了整個政策
戈爾巴喬夫先給蘇聯人“畫餅”,給改革提供動力與需求。想要發展,那就要進行“根本性質的改革”。
師出有名之后,戈爾巴喬夫草草放棄了經濟改革,這讓國家財政赤字擴大、物價上漲、貨幣增發、工業企業大面積虧損。
在戈爾巴喬夫轉而將改革重點放在政治和意識形態后,放任公開性、民主化,導致初期改革階段整個蘇聯社會自由化思潮泛濫。
這種片面的、形式化的“自由思潮”讓蘇聯社會陷入了“自由派橫行”的地獄。不僅地方組織的作風問題并沒有太大改觀,反而讓原本堅定團結的蘇共高層產生了分化。元老派和自由派開始了論戰。
言論開放了,“歷史虛無主義”披著政治改革的外衣,重現蘇共中央。
元老派深知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試圖將“自由派”的歷史虛無主義拒之門外。
而戈爾巴喬夫選擇和自由派站在一起,他提出了“力求正確解決與蘇聯人民服務有關的問題”,這一充滿“人道主義”的倡議,將黨和意識形態進行了剝離,加速了蘇共中央政治局內部的分化。
媒體和宣傳陣線隨即開始瓦解,公開評論蘇聯存在的問題和歷史禁區。
一些老百姓直觀地覺得,他們的媒體更加“自由”了,有了“不同的聲音”。可事實上卻只是“換了種聲音”,媒體反而淪為“自由派”的輿論工具,他們不斷地推動著歪曲歷史、抹黑蘇共的活動走向高潮,激起民眾的反共反蘇反社會主義情緒。民間的右傾激進派開始形成,他們否定斯大林、否定蘇聯社會主義的斗士,成為一個個“自由斗士”。
蘇軍在阿富汗的戰敗
也減弱了軍隊對于體制的信任
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需要任何自作聰明者的“啟蒙”,自然會評斷真相。
1988年3月13日《蘇俄報》用一整版篇幅刊登了一個普通化學老師妮娜·安德烈耶娃的來信《我不能放棄原則》。她認為蘇聯正在“背離社會主義”,目前對斯大林的批判有“不少歪曲和片面性”。她認為在談到歷史人物時,不應該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應該以客觀的態度對待社會主義。作為人民教師,她擔心現在一味右傾的思潮,會影響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況。
妮娜·安德烈耶娃
起初,這篇文章受到絕大多數人的肯定,一場席卷蘇聯的抵制“改革”的論戰開始了。但很快,把持宣傳的自由派將其定性為“反改革的宣言”,“斯大林主義的復活”。
在宣傳被自由派把持的背景下,這篇呼喚公正的信變成了一篇“釣魚文”。成為自由派打壓清理元老派的風向標。
《我不能放棄原則》原文
參與管理的意識形態的元老派政治局委員利加喬夫因為此事徹底失勢。至此,政治局內不再有任何一位元老派委員有保衛蘇聯的能力,他們只能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眼睜睜地看著蘇聯走向滅亡!
利加喬夫試圖說服戈爾巴喬夫
官方的定性,讓蘇聯社會掀起了揭露和批斗的浪潮,蘇聯過去幾十年的歷史被反復揭開,甚至扭曲、重寫。其力度甚至超出了戈爾巴喬夫自己的預期。言論的公開性不斷升級,變得不受約束,多數人對過去歷史和政策的“批評帶有侮辱、謾罵的性質,往往發表一些公然誹謗的材料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肆意歪曲歷史的報刊書籍大量發行,斯大林又一次被打倒在地,勃列日涅夫接著被打倒,列寧、馬克思的思想也被批判,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基本理論被重新評價,蘇聯過去意識形態所堅持的全部內容都受到強烈沖擊。
戈爾巴喬夫卻說這些都是積極的現象,應該得到支持。仍舊堅守蘇共正統思想、極力維護蘇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黨刊《真理報》的主編被撤換,蘇聯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基礎已經動搖。
而“民主化、公開性、多元化”的文化市場,則讓戈爾巴喬夫式的“政治正確”,被無限的放大!
“政論文學”、“回歸文學”、“歷史熱”等文化浪潮席卷全國,成為外國組織掩蓋各種政治陰謀的“遮羞布”。
學術領域更是落井下石,據統計1990年有1萬多篇公開發表的材料批判過列寧和列寧主義;1991年,又有1萬7千多份公開資料指責列寧犯有政治罪和各種刑事罪。
1990年,戈爾巴喬夫全盤否定蘇聯的風潮席卷整個蘇聯和歐洲國家,這相當于蘇聯人自己承認自己是東歐的“侵略者”。
1991年8月11日,蘇聯新編歷史教科書《我們的祖國》全國發行超過百萬,全書完全顛覆傳統的蘇聯歷史、強烈抨擊蘇共近70多年的歷史,該書的指導思想已經完全背棄共產主義。
意識形態領導權旁落,削弱了蘇共的政治控制力;“歷史虛無主義”擾亂了蘇共和蘇聯人民的思想。
15個加盟共和國,100多個民族失去了意識形態領導的蘇聯成了一盤散沙。民族矛盾浮上水面,加盟共和國的總統心懷鬼胎!蘇聯和蘇共的合法性蕩然無存!
西方在描述蘇聯解體的時候,總會描述出一副“墻倒眾人推”的情景。可是實際情況確是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自由派竊取政權,把持蘇共高層,導致國家快速走向滅亡。
然而他們不會告訴你1991年3月17日,全蘇公民185647355人中80%人參加了是否保留蘇聯的投票,結果顯示76.4%的人贊成保留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民眾中的絕大多數也是贊成保留蘇聯。
按照戈爾巴喬夫的計劃,9個加盟共和國聯合表示要在8月20日簽署《主權國家聯盟》協議,一個“去社會主義”的松散的新蘇聯將被保留。
然而,突如其來的8·19事變讓這一計劃破產。主要加盟共和國的自由派總統們不干了,眼看要當一把手了,趕快把蘇聯“槍斃”了吧。1991年12月8日,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三國總統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退出蘇聯,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這樣不顧他國死活的行為,被哈薩克斯坦主席納扎爾巴耶夫強烈反對,可是中亞嚴苛的經濟形勢讓他也無能為力。最終納扎爾巴耶夫召集各國來阿拉木圖會談,最終九國簽署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成立了獨聯體,這讓蘇聯徹底走向滅亡。
哈薩克斯坦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獲頒中國對外最高榮譽勛章“友誼勛章”
在2019年卸任前他發布了一條視頻
內容是自己清唱蘇聯歌曲《歌唱動蕩的青春》
戈爾巴喬夫本人其實和后來侵吞國有資產的寡頭沒有什么兩樣,他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人道地埋葬了蘇聯,盡管蘇聯人民并不想走向滅亡。
埋葬蘇聯成為他的政治資本,讓他成為全球的“政治偶像”,并且已經成為在世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
或許蘇聯的命運注定是悲劇的,可戈爾巴喬夫卻把悲劇演成了鬧劇。如今社會主義價值觀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禁區”,這與戈爾巴喬夫當年的作為不無關系。
我們能做的,只是讓戈爾巴喬夫的“全球消滅共產主義”的“宏愿”終究落空,給他的“成功人生”留點遺憾。
參考資料:
戈爾巴喬夫的意識形態政策:對蘇聯解體的影響及啟示 石文彥
周尊南.一份難得的反面教材:戈爾巴喬夫的自供[J].科學社會主義,2000,87.
謝瓦爾德納澤,被西方耍的“狐貍”王憲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來源環球時報
張捷.雅科夫列夫其人和他對蘇聯解體所起的作用[J].當代思潮,1996,51-58.
微信公眾號:烏鴉校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