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援鄭志愿者返鄉隔離后被家鄉網友網絡暴力罵哭”的視頻在網上頻繁流傳。鏡頭前,奔赴河南參與救災的志愿者葉先生訴說著自己心酸經歷。在此之前正值河南水患,葉先生和同事一并奔赴抗災一線,為災區人民和抗災人員、志愿者提供無償修車服務,本以為返鄉之時得到的會是掌聲和贊揚,怎奈迎接他們的確是一聲聲謾罵和攻擊。
由于河南繼水患后,又突發了本土新冠疫情,葉先生榮譽歸來后,先是主動進行了居家隔離,在抗疫相關政策出臺后,又主動聯系防疫部門,進行了集中隔離。怎奈在這期間,被人拍到身著防護服前往隔離點,讓人誤以為其已感染新冠,從而引發了恐慌和誤解。部分網民“望圖生意”,怒罵他,“把病毒帶回廣州”,還有人對他支援災區的義舉看不順眼,無端指責他“裝模作樣”。抗災英雄的光環被人撤下,扣上了疫情傳播者的高帽,在葉先生傷心的同時,筆者也感到痛心,不求高歌贊揚,但也不能如此對待從賑災一線返回的勇士,難道這就是大眾對待英雄的態度嗎?
其實葉先生根本不用為這些話語惆悵,這些無外乎是“救災志愿者”與時疫之間帶來的反差,而其“熱度”正佳,導致大眾將這一恐懼發泄在了葉先生身上,無論是否確診感染新冠,葉先生也都是救災英雄無疑,理應受到贊譽。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傳播的環節之一,更多的人都是無意識被感染導致病毒蔓延,事實上很少有人真正會明知自己已感染新冠而大肆傳播。從根本上講,疫情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眾的配合,很多人并非是傳播者,而是受害者,當然也有一些人員為了一己之私,躲避、抗拒疫情防控工作,輿論應該予以譴責,法律也不會手軟,但大多數人不管是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還是區域活動者,都不應該淪為被“歧視”和惡意對待的對象,更何況是像葉先生這樣的抗災志愿者。大敵當前、大義面前,我們更應展現的是團結和諧、同甘共苦的精神。
躲在鍵盤背后,站在輿論和“道德”的制高點,對受害者實施網絡暴力,與疫情剛發生時,歧視“武漢人員”,歧視“中國人”等惡意生事之人有什么分別。我們不僅要以真摯、熱烈的心和情誼溫暖疫情受害者的胸膛,更要維護其不受惡名侵擾,也希望大眾能對如葉先生一般的志愿者多一些善意和理解,莫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作者:馬寧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北辛莊鎮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