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一度非常火熱討論的一個話題是,“祛除平庸、祛除惰怠、祛除南郭先生”。不能再容忍那些不會作戰的士兵,不能再容忍那些不會指揮作戰的指揮官,不能再容忍那些不是專家的專家(南郭先生),這要形成整個公司的共識而且要體現到行動和結果中。
在認同的同時,我深深地覺得,華為員工的“平庸”的產生,也許30%的原因是自己的惰怠,30%的原因是公司的績效考核機制,20%的原因是他的主管的作風,以及20%的其他原因。因此我認為“平庸”員工的產生50%以上的原因不是員工自己。
我認為這些平庸大多是源于不信任。
研發和一線的互不信任:研發擔心被一線忽悠,而不愿意開發新需求;一線擔心研發的PPT過度承諾,而不敢推新產品;客戶出了事情,一線以客戶之名的“尚方寶劍”而投訴研發;物料堆積了,研發則以罰款、通報等形式轉移成本……
主管和員工的互不信任:主管不知道員工是否在加班,時常查崗和巡視;員工不信任主管是否能做出客觀評價,只能做各種價值呈現。
行管和一線的互不信任:一線認為行管做西格瑪,而沒法解決實際問題;行管認為一線不作為或者不重視某個專項行動,只能不斷地晾曬晾曬。
HR和員工的不信任:HR是基層員工的HR,還是領導的HR?
調研體系的不信任:干部360調查、老專家調查、組織氛圍調查、甚至公司的審計稽查,有多少是真正的匿名的?有多少人擔心會被打擊報復?除了能一棍子打死的事實,誰敢反饋真實情況。那些問題,那些“平庸”,也只能是員工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已,是很難拿上臺面的。
……
今天挑個話題,不談“平庸”的主管,談談那些年你碰到的感動你的主管,感動你的事。我們需要建立員工和主管之間的信任、把工作簡單化、把價值呈現簡單化;談談那些年主管感動你的那些小事和小行為,讓我們來傳承這種卓越的行為。
事例1:主管A
大部門有18萬的多元化激勵包(需要發票報銷的部門活動經費),主管A根據部門人頭數,分給了部門另外6個team leader,18萬全數分完。
我說:老A,這分的不對,預算都分給我們了,你沒有任何活動經費啊,并且你平時花錢是遠遠超過我們的。
老A笑著說:我沒事,工資比你們高點,你們吃飯的時候,偶爾叫我去一下就可以了。
印象中,很多次,他組織部門活動很少報銷多元化。只要有點經費了,他就分給下面的兄弟。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2:主管B
機關一個主管B去一線出差,我們部門兄弟說請他吃飯,并且希望他給我們講講業務和經驗。
主管B說:我來請你們吧。
我說:怎么能讓你請呢,你不遠萬里來支持我們項目。
最后吃完飯,由于這個中餐廳(海外)不能刷卡,只能付現金。最后他沒辦法,我把錢付了。
當天晚上他秘書聯系我,問我多少錢,說領導讓她務必把錢先轉給我,當晚就轉了本地貨幣對應的人民幣給我。當時我的內心真的有點感動,不管這個錢是他部門多元化的錢,還是完全是他個人的錢。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3:主管C
有一個主管C,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想到他。當我沒事情的時候,我幾乎從來不聯系他。
我轉崗時候遇到的困惑,我處理業務時候遇到的困惑,我個人發展時候遇到的困惑,我就給他發個espace,每次都是1天之內,他空的時候,就立馬給我打電話。
電話里沒有噓寒問暖,他每次都是直接主動進入主題,和我分享經過他認真思考的針對我的困惑的建議。他沒有和我說過任何一句廢話,而我也沒有和他有過“私交”,沒有和他喝過一次酒,我不知道他任何個人情況、不知道他住哪里、不知道他幾套房子、不知道他子女情況、也不去過問他任何的小道消息,他也從來不會主動給我講任何小道消息,不引導我做任何不正當的事情,從來沒有。
每次都是指導完我事情之后,可能停頓個10秒,雙方不說話了,然后他就說,小于那就先這樣,下次有空再聊。
在我看來,這樣的主管就是:如師、如父。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4 :主管D
某公司B級項目,最終被拿下,也是整個集團0份額的突破。主管D是這個項目最核心的角色,應該也算是PD或者執行PD。為了這個項目開的項目分析會和見客戶無數次,我敢說,沒有他,這個項目就成不了。
可以申報總裁嘉獎令了。我和項目的產品經理草擬名單,最后給他審核。一共5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
我說:目前還有A員工,可能可以加上去,你看看要不要加上去。但是如果要加上去,就得拿掉一個其他人。
主管D說:A員工,嗯,還是有一定貢獻。你把他加進去,把我換掉吧。
我說:換誰都不能換你啊。你是這個項目最核心的貢獻者。
主管D說:沒事,我也拿過總裁嘉獎令了。
最后,我們把他的名單拿下來,往上面報了。最后在代表處就被否定了,代表直接拒了。
代表說為什么主管D不在里面,你知不知道主管D為了這個項目花了多少心血,沒有他這個項目一定成不了。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5:主管E
那一年,借貨核銷,特別是超長期借貨核銷是我們的重要考核之一(現在借貨已經梳理的更順了、也不是強考核項了)。我負責當年的代表處借貨核銷。
12月份沖刺了1個月的借貨核銷,到了12月30日晚上還有3000多萬RMB的物料沒有核銷完成(IT系統和個別疑難雜癥問題)。12月30日晚上,我和供應鏈專員以及主管E三個人最后沖刺核銷。主管E是代表處AT成員。
我們從12月30日晚上7點鐘開始沖刺,期間主管E一直陪在我和供應鏈專員旁邊,不時地問,狀態怎么樣了,哪些電話他可以來溝通。其實他知道,他也干不了啥。我們給他說了好幾次,讓他先回家睡覺,第二天告訴他進展。他一直沒走,也沒睡。我一直不間斷地工作到了12月31日(周六放假)早上8點30。最終15單借貨,3000萬的超長期,最后只剩下20多萬尾料沒核銷。我們甚至都用了工作聯絡單的形式,直接讓IT刪除無法解釋的數據。
最后31日的8點30,我們一起出門,走在晨光下,感覺特別的自豪。
我們問主管D:你昨晚為啥不回去,你也干不了啥。都是一些電子流操作的問題。
主管D說:1)我如果走了,你們應該是核銷不完的。2)年底了,又熬夜,我需要陪著你們兩個。3)我還能給你們倒倒水。4)今天周六,可以休息一天。
放在今天看,不管借貨核銷這樣的指標沖刺是否合理。但是那天早上,真心是我很長一段時間內在華為感覺最興奮和最自豪的時刻,我們的目標就是把超長期清零,而領導陪伴我們一起,在最后一個晚上做到了。如果沒有他的陪伴。我們是無法完成的。也許這就是使命必達的意思吧。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主管的發號施令,而是你默默無聞的陪伴,這是我們完成一個目標的最大動力。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6:主管F
主管F把我叫到辦公室。
主管F說:最近想一個事情,這幾天一直覺得當時做錯了。A員工離開我們代表處有半年了,A的半年績效我們最終給的是B,雖然上半年確實任務還沒有完成,且他7月份轉崗,上半年可以“勉強”地給個B,但是項目主要還是因為節奏的問題最終沒落單。這個事情是我的責任,當時忙昏頭了。但是今年評年終獎的時候,你到時候也記得同步提醒我下,我們在年終獎一定不能虧待A員工。他干了半年,就要給滿半年的年終獎,要按照B+的績效給,我會和AT團隊討論。另外,今后對于在我們部門兢兢業業工作,因為個人和組織原因申請調動的,沒有嚴重勞動態度問題的,我們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給績效,甚至如果條件允許,我們給他增加一檔績效。至少這是我們部門的態度,最終AT團隊的評審時,我們再一起討論。
我沒說什么,只說了一句:好的,我記住了。
后來,我也有分各種項目獎的權力了,針對調離代表處的員工,只要他還在華為上班,我總記得要給他們分獎金(肯定也有記漏的人)。大家并不缺那幾千塊錢,但是項目組的認可、項目組的銘記是對他們最深的鼓勵也是文化的傳承。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事例7:主管G
我:領導,這個是這次運營商BG優秀銷售項目獎的分配名單,你幫我審審。(流程上不需要他審,我征詢他的建議)
主管G:建議,A、B、C、D,然后把我的獎金下調40%,都轉移到E和F員工那里。他們兩個最近工作踏實、做了幾件出色的事情,可以給更多的激勵。(運營商BG的項目獎:代表處AT成員都可以被分獎)。我的錢,你意思一下就好。
主管的行為永遠是一種表率和文化的滲透,員工的平庸來自于主管的平庸。
我們沒有平庸的人(員工和主管),我們所有人當初進華為的時候,都是經過一輪輪的面試,都是熱血青年,都是想奔赴海外證明自我的好青年。但是我們的考核制度的束縛、我們華為逐步退化的文化枷鎖,加上我們中國人的交際模式最終把責任都壓到了我們層層主管身上。
我們有的是平庸的“行為”。
練兵先練將,將熊熊一窩。我們的層層主管,你的點滴行為的傳承可以把我們新一代90后和00后的人帶上更高的卓越之路,但也可以把我們帶向萬劫不復!
作者 | 于興錠 來源 | 藍血研究(lanxueyanjiu)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于興錠|“祛除平庸、祛除惰怠、祛除南郭先生”:平庸是源于不信任
2022-01-1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