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叔平】
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緬懷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委員葛叔平
一年一度清明至,緬懷父親葛叔平。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是對他真實的寫照。
毛主席黨中央決定進行首次核試驗后,父親作為我軍通信測控專家被中央軍委指定為首次核試驗委員會的委員。但在他生前,從來未向家人說起過。直到他去世10年后,我從“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提供的資料上才知道。
軍委給他下達的任務是:
研制一套自動控制系統,能夠對以原子彈鐵塔為中心、半徑幾十公里內、不同角度和距離的八個被控制站、主控站及地下裝甲防護室,由有人操作的主控站對距中心22公里的地下裝甲防護室實施遙控。按可調整變更的程序,自動或手動發出若干遙控指令,對整個試驗場包括原子彈及圍繞它放置在各被控站內無人值守的各種測試設備進行全過程遙控。還要求各被控站對遙控指令的執行情況向主控站回答顯示,特別是對原子彈本身除了進行控制、回答顯示外還要對其某些參數進行遙測,并將測得的結果送回主控站顯示出來。主控站能夠根據遙控指令的發出、執行、回答顯示和遙測結果,適時了解全場工作情況,從而作出是按原定程序自動進行下去,還是作出適時必要的人工干預、補充甚至中止試驗的進行。為了保證可靠性,要求設備雙套同時運行。能在原子彈爆中、 爆后產生各種影響下正常工作,收集回各種參數,供進一步研究提高。
正如“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第一次與父親他們見面,就拉著父親的助手樊子麟說:“我的‘邱姑娘’(原子彈代號)很年輕,還不成熟,交給你控制和測量,我要她的血壓、心跳、脈動!這些數據都正常了,我才能控制爆炸呢。”可見,這套系統是核試驗的“大腦”系統。
同時,要求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任務的內容,并且要求我父親,每周向時任國家戰略武器研制專門委員會委員、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張愛萍上將直接匯報研制進度。要求他在一年內完成任務。而不是像其他項目那樣,先向研究所匯報,再向國防部第十研究院匯報。
作為總設計師,項目負責人,父親當時就向黨中央和毛主席立下了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
這是一個老科學工作者在超級大國對我國嚴密的技術封鎖,沒有任何國內外核試驗遙控遙測資料可參考和借鑒,也沒有接觸過此類設備的情況下,憑著多年科研經驗積累和“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中國人一定能夠做到!”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發出的保證。
這些內容,都是在父親去世后,我陪同記者采訪他的助手時,由他的助手們提供的。
父親帶領著一批年輕的助手在新組建的研究室里從打掃衛生,抬桌子,擺放儀器,開始了研制工作。經過七個月的日夜奮戰,完成了國防科委要求一年完成的任務。
助手樊子麟說:“現在我們看到的主控站一排排彩燈閃亮的控制屏,被控站一個個像禮帽似的接收終端,正是優選的葛叔平主任之構思和工程設計相結合的方案。”
【首顆原子彈地面遙控主控制臺】
當我聽到他講的這個內容,才知道,每次看到核試驗開始的控制裝置是我父親主持研制的。而父親生前對此事只字不提。
在核試驗基地,他和年輕人一樣住帳篷,喝苦咸水,沒有素菜吃……,以至半年后回到家里,開門的瞬間我小弟弟都不認得他了。但他從不告訴我們基地生活的艱苦,而是以革命樂觀主義的態度給我們講述遇到的種種新鮮事。
作為首次核試驗控制委員會的主任,為了落實周總理“萬無一失。一次成功”的指示,他經常帶車去檢查分布在戈壁荒漠中的被控站。隨車的助手們說,布滿鵝卵石的路被車輪搓軋得像波浪一樣,我們稱之為搓板路,在車上顛得人心都要跳出來,我們被顛得只敢在后排座上蹲著,下車頭都暈。可葛主任坐著吉普車在搓板路上奔波,車在大沙漠上一跑大半天,他卻沒事,一下車就開始工作。這需要多強的革命意志啊!
【首次核試驗控制委員會成員與基地司令員合影,前排左四是基地司令員張蘊玉,右四是控制委員會主任葛叔平】
當主控制站的設備出現意外故障,其他人檢查不出問題所在時,父親親自進行檢查,從下午三點到凌晨兩點,連續工作了11個小時,找到了故障原因,保證了核試驗的順利進行。這就是父親革命責任心的真實寫照。
1964年10月17日,周總理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擴大的第一百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匯報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情況,在講話中特別指出:在進行核爆炸試驗的時候,自動控制系統在十幾秒的時間內,啟動了上千臺儀器,分秒不差地完成了爆炸。這證明了我們自己制造的各種材料、燃料、儀器、設備都是高質量的,高水平的,是過得硬的。周總理表揚的自動控制系統,就是父親擔任總設計師帶領他的團隊完成的。
周總理感慨地說:“我們能不能自力更生地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峰,這不僅在國外而且在國內都是有人懷疑的。但是,隨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現在是應該掃清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父親去世后,我看到他的助手樊子麟在回憶文章中說:
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后,現場總指揮張愛萍上將和基地的委員們商討,試驗后立即要給兩家記功,別的回去總結后再說。他建議:一個給飛過蘑菇云的飛行員;另一個,他只提條件:“關系全局,成績突出”。“國家核武器試驗技術委員會”委員們異口同聲地說“給遙控”。同為核試驗委員會委員的父親和在場的助手,當時愣住了。張愛萍上將開玩笑說,“你倆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啊?”榮譽,就在大家一片喜氣的笑聲中敲定了。以國防部的名義給父親記個人一等功,他所領導的12室記集體一等功。經他提名,給他的助手樊子麟記了個人二等功,給彭光華、葉良發、蔣文修記了個人三等功。委員們都知道,遙控遙測系統是整個試驗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是通過它聯系、協調、指揮了整個試驗,也只有它能夠將試驗數據收集回來,為今后的試驗打下基礎。
而父親生前從來沒有講過此事。同志們來祝賀他時,他總是說,你們注意了嗎,電影一開始演的是農業豐收,工業生產的成就,人民生活欣欣向榮,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進行核試驗。核試驗的成功,可以說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一次核試驗要花多少錢啊!以爆心為圓心,每公里都修建了各種工事,擺放了各類武器、裝備,還有動物,用來測試核爆炸的威力。國家沒有一定的實力,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只是盡了自己應盡的責任。當時國家的實力還不是特別強大,如果不成功,那將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啊!我們是抱著“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信念投入工作的,相信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事實證明我們一點也不比外國人差!
他的意思很清楚,功勞屬于全國人民!
周總理知道,我國從沒有遙控遙測系統,父親擔負著零的突破,所以特批父親可以動用外匯購買需要的儀器設備。但父親牢記周總理的指示,“試驗關系重大,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我們國家窮,做什么事情都要精打細算,都要考慮到略有失誤是否會加重人民負擔”;在研發工作中精打細算,凡能用國內產品的,絕不動用外匯去購買外國產品。到整個系統安裝完成,為國家節省下幾十萬美元。
這是首次核試驗委員會成員在現場的照片。很長時間都是保密的,除了中央和照片上的人員每人有以外,為了避免意外其他人是看不到的。直到2019年央視播出后,我才知道解密了。
為了使核彈武器化,1965年5月父親又赴青海進行空投試驗。他不顧旅途勞頓和高原反應,在呼吸困難,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一到試驗基地就要求馬上進行地面聯試,保證了空投核武器的成功。1967年氫彈空投核試驗也是用的這套系統。1965年5月19日他們將全部設備移交給總參21所的移交書中,國防科委高度評價了他們的功績:“19所參加工程的全體人員,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發揮了奮發圖強、立足國內的革命精神……設備性能完全滿足要求,保證了國家空中核試驗的勝利完成。”
“兩彈一星”是個系統工程,因為分工不同,有的同志偏重于“箭”(導彈)研究,有的注重于“彈”(核彈)的研究,有的側重于“星”的研究。但要真正要·上天,都離不開遙控遙測系統。所以父親和他的團隊參與了“兩彈一星”所有關鍵工作。
1966年“兩彈結合”成功,1967年氫彈空投成功,1970年我國的“東方紅”人造衛星上天,1975年我國“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成功回收,以及洲際導彈前期“高彈道導彈”的測試和最終的測試,或者是我父親直接參與,或者派出他的團隊成員參與。
尤其是“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與“尖兵一號”返回式衛星,前者只要信號清晰和地球保持聯系就可以了。后者需要進行二次點火,改變飛行姿態,向地球靠攏,回轉減速,降落,并且在指定高度打開回收艙,使它在預定地點降落,回收,這一切都要由地面發出指令,比“東方紅一號”衛星難度大許多。父親作為主設計師親自指導了地面和衛星之間的信號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完成,尤其是星上設備要“重量輕,體積小,耐低溫,抗輻射”的要求,并且確定了測控通信密碼,保證了信號的安全可靠。為現在的“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和返回打下了基礎。
核武器試驗和衛星發射、回收的遙控遙測工程是個系列任務,從原子彈到氫彈,從地面、高空到地下,從架空、空投到導彈運載,接連進行了五次核試驗。父親和他的助手們,殫精竭慮,輾轉試驗,為中國“核戰略武器”洲際導彈的發展和人造衛星的發射、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立功受獎。
因為周總理指示:“主要研制人員,不得在電影和任何媒體上露面,以免遭遇不測。”所以,父親生前對他不宣傳,知道他的人很少。雖然他作為“原子彈和氫彈的突破和武器化” 自動控制系統的主設計師和第一完成人,當時就立了一等功,1987年該項目又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并且又是“尖兵一號返回型衛星和東方紅一號”總體負責人和接收機的第一完成人,該項目1987年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科技界一個人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是少有的,但他從來不炫耀自己,甘愿默默無聞。
父親一輩子鐘情國防科研事業,75歲高齡時,總裝備部發給他一摞“機密”文件,向他征詢適合我軍裝備的意見。他就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耗費幾天時間,工工整整寫出了意見和建議,然后按照要求,通過“機要”途徑發出去。至于寫的什么內容,他嚴格按照保密條例,一個字也不透露給其他人。他說:“按照國家要求辦事,是國防科研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原則。”
他的同事和助手中有人成為了工程院院士,但他不是。父親對此很不在意,他認為實實在在地為國家的強大做出貢獻就行了;還告誡我們,要多做實事,少圖虛名。毛主席說過“科學家是老實人”。
因為我的爺爺是工人,父親靠“半工半讀”大學肄業,也不可能去國外留學,他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也不可能發表論文。他完全在黨的培養下成為國家高級技術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專業技術三級),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在工作中永遠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生活上始終低調平淡、知足常樂。
在他2007年8月去世前幾個月,護理他的護士對我小弟弟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因為高干病房緊張,在我父親的單人病房內臨時安排了一個57年被錯劃為“右派”的《文匯報》編輯。一次這個編輯的老伴來看望他。兩個人一直在謾罵毛主席,賭咒共產黨。突然聽到父親聲嘶力竭地怒吼道:“沒有毛主席,共產黨,中國能有今天嗎!”在場的護士嚇了一跳,她完全沒有想到這是從一個身體極度虛弱,長久不說話,以為喪失了語言功能的老人嘴里發出的聲音。護士認為父親是竭盡全力才喊出來的。那個編輯也被立即移出了病房。此后父親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直到去世。
“沒有毛主席,共產黨,中國能有今天嗎!”這是父親用一生的經歷,憑借著僅存的生命之火留在人世間最后的一句話!
從父親的身上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他對毛主席的無限信賴,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和高度負責的精神。
我們永遠懷念父親!
葛元仁· 2022.4.5(清明)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兩彈一星”元勛葛叔平之子;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