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4月21日下午,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的“科學為盾,戰勝疫情”分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說“面對奧密克戎疫情,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將始終是未來各國能否擺脫疫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可是在韜哥的感覺上,只要我們能堅定的執行“動態清零”,在我國本就不存在什么“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問題。
因為這些人,是那些家庭的親人!他們當然可能會因年老或者其它基礎病而死,可是他們卻本來不會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或者因疫情而導致的醫療資源無法提供及時、良好的救治而死。
只要我們能堅定的執行“動態清零”,我們國家就能一直處于疫情之外,我們所做最重要的事兒,也只是“外防輸入”而已。
在張文宏發表這一演講之后,北京日報就立即發布了專題報道。
北京日報還設了一個“張文宏指出一項重要指標判斷未來能否走出疫情”的話題,該主題有近3千萬的閱讀。
“南方人物周刊”也發布了相關報道,加上了這一話題。
參與這一話題的媒體還有“風聞社區”。
還有北京晚報。
還有其它媒體在微信的公號上發布了相關報道。比如觀察者網。
比如環球時報。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的到,張文宏醫生非常受我國一些媒體的歡迎甚至是追捧。
可是,“人民英雄”張伯禮老院士,早在4月15日就赴上海,擔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赴上海工作組中醫專家組組長這一重要消息,居然被媒體集體忽略了,還是昨天天津中醫藥大學官網發出來之后,我們才得知的。
然后,只有一個“天津廣播”轉發了這條消息,設了一個“張伯禮趕赴上海”的話題。
可惜,這一話題只有閱讀1萬、討論16的可憐數據。
有網民自己搞了個“張伯禮院士到上海”的話題。
也只有117萬的閱讀。
參與這一話題的,清一色的網民,沒有哪怕是一家媒體。
沒能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思想火炬官微卻全文轉發了天津中醫藥大學的這一消息。
這是唯一值得安慰的地方吧。
作者:聞韜 來源:開視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