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今天比較短,主要是為了回應有些小伙伴的要求。
這幾天,不斷有小伙伴在后臺留言,讓我講講美國和印度軍演的事。
很多人都覺得:在我們南邊,美國人要搞事,而且要搞大事。
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不管是媒體,還是有些自媒體,把這事說得很嚴重。
首先是美國和印度要搞的這場軍演,名字很牛叉,叫“準備戰爭”。
光聽這名字,就有種殺氣騰騰,美軍和印軍聯手,要從西南方向壓上來的感覺。
還有一個呢,是選擇的地方。
新聞里是這么說的:
時間在10月下旬;
地點在位于北阿坎德邦的奧利山區,不少媒體還特意加了句:演習地點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距中印邊境實控線約95公里。
不少人就被“95公里”這數字給刺激到了。
這件事,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先說答案吧。
這次軍演,對美國和印度來說,非常失策,甚至可以說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為啥這么說呢?
先從“準備戰爭”軍演說起。
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喜歡吹牛逼,尤其喜歡把屁大一點點的小事,吹成不得了的大事。
這個軍演名稱,就極其典型地反映了印度人的這一特點。
印度這個國家,挺喜歡派兵出去,搞維和的。
增加影響力嘛!
但它發現:搞維和時,常會碰到美軍。
這不難理解:美國是世界著名的攪屎棍,哪里有它,哪里就出事嘛!
印度想搞維和,又怕大家不夠協調,和美國發生沖突,所以就覺得有必要和美國人一起訓練一下,大家彼此之間熟悉熟悉也好的嘛!
當時美國總統是小布什,忙著打“反恐戰爭”。
所以又把“反恐”列進了演習的目標。
到現在為止,已經搞了17次了,輪流在美國和印度兩國境內舉行。
參加的人數也不多,多的時候各自派三四百號人,少的時候派兩三百號人,所以是營級規模的演習,再加上演習項目也不是正規軍作戰,而是維和和反恐,所以雖然頂了個很牛叉的演習名字,其實花頭不是很大。
再說這個演習地點。
這個演習地點的選擇,倒確實是有挑釁意味的。
畢竟距中印邊境實控線只有約95公里嘛!
所以,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件事,從性質上來講,就是美國和印度在挑釁。
但任何事,除性質外,還得看它的實際效果。
現在不少媒體都說:這次演習,將起到增強兩國軍隊高寒山地的聯合作戰能力。
這種說法,有點夸張。
為啥呢?
一是我之前說過,它這個演習,演的不是這個科目。
二是它選的地點,起不到那個作用。
為什么呢?
看幾張地圖就明白了。
先上第一張地圖,是南亞次大陸的地圖,給大家看一下演習區域大致在什么地方。
從這張地圖,我們可以看出:演習所在區域,確實離邊境很近的。
這也就是很多媒體得出結論的原因。
但有多近呢?再上第二張地圖。
我們媒體里說的“奧利山區”,其實有點含糊,是從人家的報道里音譯過來的。那地方在我們的地圖里,一般翻譯成“包里”。它所在的縣,名字叫包里加瓦爾縣。
就是加了紅點的這個地方。
看了這張圖后,你就會發現,雖說從直線距離來看,美國和印度演習的區域離我們的邊境線有95公里,但這個地方,地形似乎有點崎嶇和復雜啊。
但光崎嶇,還不足以形容這個地方地形的復雜性。
再上第三張圖。
看出來沒?喜馬拉雅山脈就像一堵大雪墻,美國和印度聯合軍演的地方,其實就在這堵大雪墻的墻根。
在這種地方,直線距離95公里,根本就不作數。
為什么呢?
因為珠穆朗瑪峰南北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幾十公里,差不多只有這個“直線距離”的一半,有本事爬爬看?
更要命的是:演習區域的自然環境和青藏高原,也就是所謂的直線距離95公里外的邊境線,根本是兩碼事。
因為印度洋暖濕氣流被喜馬拉雅山脈給擋住了,所以就拼命下地形雨,美國人和印度搞演習的區域,是這么一副溫暖濕潤的場景。
然后人們沿著山谷,彎來扭去、極其艱險地爬,可能要走好幾百公里之后,會見到這么一副場景。但這里不是演習區域。
人空手,都是很難翻過這堵“大雪墻”的,別說裝備什么的了。
等翻過這堵“大雪墻”,將看到這么一副干旱寒冷的場景,和演習區域完全不一樣。如果要打仗的話,這地方才可能是戰場。
雖然直線距離確實相隔不遠,但在喜馬拉雅山區,相隔幾公里,地形都差很遠,別說相隔幾十公里了。
如果真要搞那種針對性的演習,肯定得選個地形、氣候和海拔都相近的地區來演啊,都差那么大,這種演習有什么意義?
看完這些圖片后,就可以下結論了:這次演習地點,距離中印邊境直線距離只有95公里,確實是個挑釁。但當地的地形實在太過于復雜,所以這種挑釁只具有政治意義,軍事上沒啥意義。
那么,為什么美國和印度要搞這場挑釁呢?
現在不少自媒體又說了:那是因為老太婆跑蛙島去,不但沒什么效果,還被我們乘機壓過了“海峽中線”和所謂的“領空、領海線”,美國人掛不住面子,所以要來在南亞搞點事,報復一下。
這又把軍演想得太簡單了。
其實設計一場軍演,那爬是“準備戰爭”這種營級規模的演習,事先也得準備很長時間。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那么事情一發生,之前啥也沒準備,馬上就能宣布,然后立即就進行演習的。
如果有這種事發生,只能說明事先方案早就做好了,就等待著什么時機,把方案從口袋里掏出來而已。
那美國和印度這次演習是怎么一回事呢?
看出來沒?美印舉行聯合軍演,今年6月份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查爾斯·弗林訪問印度期間,就已經敲定了。
老太婆要去蛙島,是7月下旬才傳出消息的,所以兩者之間沒啥關系。
但美國和印度要搞聯合軍演這件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怒了尼泊爾,破壞了美國花了很長時間才下定的一盤大棋。
我們都知道,從去年以來,尼泊爾政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尼泊爾總理換成了德烏帕,相對來說,此人更親印度。他上臺之后,美國就和尼泊爾簽訂了“千年挑戰計劃”協議。
對這個協議,尼泊爾國內爭議很大,普遍認為這個協議簡直是喪權辱國,向美國出賣了主權,當時在尼泊爾國內引發普遍的抗議。
就在這關鍵時刻,美國和印度人搞了神來一筆,宣布在奧利山區舉行軍演,頓時尼泊爾人就極其不爽了。
為啥呢?
因為美國人和印度選擇的演習地點北阿坎德邦,雖然離中印邊境很近,但同時也是印度和尼泊爾存在著領土爭議的地方,雙方為此差點翻臉。
看到那尖尖的一長條沒有?
這塊地方名字叫卡拉帕尼。這地方很荒涼,崇山峻嶺,別看地方很大,有將近300平方公里,其實只有三個村莊。1962年印度和我們打仗時,印度軍隊路過,一看這地方挺不錯啊,就把它給占了。
當時尼泊爾人也沒覺得什么。
畢竟就只有三個小村嘛!
但到了最近幾年,印度人開始搞動作了,他們沿著中印邊境開始修路架橋了,這一修一架,就把尼泊爾人的意識給喚醒了:這地方是我們的地盤啊,怎么輪得到你來修路架橋呢?
所以兩國就對干起來。
到了什么程度呢?2020年6月13日,尼泊爾下院眾議院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將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的卡拉帕尼等地區納入新版國家地圖。之后,雙方的軍警還發生過對峙。
但這股浪潮持續時間沒多長,等相對親印的德烏帕上臺后,尼泊爾和印度之間的領土爭端就消停下來。
為啥要加個“相對”呢?
其實德烏帕這人,雖說親印,其實和我們這邊也挺熟的。小國領導人嘛,向來都是這樣,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從來都是八面玲瓏的。
但美國人6月和印度敲定搞聯合軍演,還放在北阿坎德邦,尼泊爾人的臉就掛不住了,為啥呢?他們和印度爭議最大的那塊領土,可就在北阿坎德邦啊。
印度人已經夠欺負人的了,美國人還跟他們一起在爭議領土附近演習,想對付的,究竟是中國,還是尼泊爾呢?
上張地圖,大家就看出端倪了。
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這位司令查爾斯·弗林可能一點都沒意識到這個軍演地點的敏感性,他在訪問印度之后,居然還跑去了尼泊爾。
尼泊爾人跟他講什么話,不知道。
但兩件事是清楚的:
第一件事是美國人沒換軍事演習的地點,還是放在北阿坎德邦;
第二件事是原來美國人一直慫恿尼泊爾人,說要派美國國民警衛隊進尼泊爾,和尼泊爾軍隊一起訓練什么的,尼泊爾人本來還有那么一點意向,但在弗林這次訪問之后,他前腳剛走,尼泊爾人后腳就干脆利落地,拒絕了這個計劃。
是不是有因果關系,不清楚,但至少從時間點來看,是很相近的。
但尼泊爾人也不能白白吃虧,眼看著美國人和印度人在家門口旁邊搞軍演,雖說只是場營級軍演,但對尼泊爾這種小國來說,這場演習的威脅性還是挺大的。
于是,沒過多久,就有了這條新聞。
對尼泊爾來說,這條鐵路它早就想建了。
因為它是內陸國,北面和我們之間隔著一堵大雪墻,地形太復雜,所以目前幾乎所有對外貿易、各種物資,都得依賴印度。
畢竟印度地勢相對平緩嘛。
印度呢,也利用這種尼泊爾對它有依賴,各種日常地敲竹杠,蹬鼻子上眼也就算了,還時不時地,赤裸裸地干涉尼泊爾的內政。
要是尼泊爾不聽,它就關閉邊境,像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全國死傷慘重,在這種關鍵時刻,印度人居然關閉了和尼泊爾的邊境,讓本來就承受重災的尼泊爾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尼泊爾作為內陸國,它的鄰國只有中印。它如果要突然發難,對印度掀桌子,必須要克服對外交往和運輸的難題,如果沒法克服,那尼泊爾遲早會被印度蠶食或直接吞并……
之前尼泊爾也爭取多次,想修建中尼鐵路。這條鐵路的中國境內勘線應該早已完成,但來自印度方面的壓力,實在太大,所以尼泊爾那邊一直沒搞成。
但隨著這場規模不大的軍演,現在中尼鐵路的建設真要來了,而尼泊爾也要開始破局了。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鐵路所至,國力所至。一旦這條鐵路建成,我們的國力將能更順利地穿過喜馬拉雅山脈這座大雪墻,更順利地投射到南亞次大陸去。
雖說聲響不大,但這確確實實是戰略性的突破。
什么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
文章來源于史客郎 ,作者s叔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