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郝貴生:《資本論》的當代意義究竟是什么?
點擊:7307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08-16 09:11:08

 

 

近幾十年思想理論界的重大爭論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結論是否科學?是否過時了?是否有用。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作《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圍繞《宣言》,有些人說,結論錯了,階級斗爭觀點錯了、“兩個必然”錯了,消滅私有制錯了,“兩個決裂”錯了。《宣言》是馬克思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出一些概念、范疇拼湊出一套體系。我們這些專業學者都搞不懂,怎么能夠把它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呢?還有些人說,《宣言》的結論是正確的,沒有過時,不僅革命年代有意義,今天搞建設也有極其重要意義。他們也號召全黨要學習《共產黨宣言》,但卻對《宣言》的基本思想進行歪曲,閹割其靈魂和精髓。用歪曲的《宣言》思想指導當今中國的實際。同理對待《資本論》也是如此。國外資產階級和國內某些理論家公開否定《資本論》的科學理論尤其對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否定,由此推出《資本論》過時了,沒用了。共產黨人今天不應該用《資本論》的思想作為共產黨人的指導思想。但還有一種思潮,就是認為“資本論”的結論是科學的、沒有過時,也有用。他們批駁了那種“過時論”和“無用論”思想。但是自覺不自覺地不同程度地歪曲《資本論》的某些思想,以這種歪曲的某些思想解讀《資本論》沒有過時、還有用。這里就涉及到對《資本論》科學內容的認識和《資本論》的當代意義究竟是什么?這個話題比較大。我這里就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也是我們國家《資本論》研究的泰斗級人物衛興華教授的一篇關于《資本論》意義的文章談起。

 

一、某些學者對《資本論》意義認識的片面性

 

2017年,是馬克思《資本論》發表150周年,官方媒體、刊物發表了大量紀念文章。這些文章基本是高度肯定《資本論》的內容和意義,他們不同程度都批判了《資本論》過時論、無用論的觀點。衛興華同志在《“資本論”依然放射著真理的光芒》(《人民日報》2017年7月5日)一文中著重講了兩大意義。第一,他認為,《資本論》對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意義。他說:“首先,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深刻分析和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和必然性以及其運行過程和經濟社會后果,因此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資本論》在一些西方國家又成為暢銷書。目前,一些西方國家也在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德國《商報》今年4月13日發表《資本論及其剩余價值》一文,其中寫道:‘直到今天,誰想了解為什么資本主義一再產生危機,他就繞不過這部著作。’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資本論》第一卷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部著作屬于‘人類的記憶”,因為它‘在世界范圍內對社會運動有巨大的影響’。第二,《資本論》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義。“《資本論》所揭示的商品經濟規律,對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指導意義。特別是其所揭示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特點和有關發展生產力的一些基本原理,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直接指導意義。可見,《資本論》并沒有過時,依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研究和思考。”對于第二點意義,他又講了三點:一是《資本論》中闡明的商品經濟規律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然要遵循的客觀規律。也就是有益于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二是就要學習馬克思分析問題的辯證方法,堅信在舊制度內部會有新社會經濟因素不斷積累,由量變最終引發根本性的質變。當代資本主義不是返老還童、青春永駐,離社會主義更遠。相反,是不斷增添轉向社會主義的階梯,離社會主義更近了。認識到這一點,顯然有益于增強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有益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三點是全文的重點。

 

筆者也查閱了衛興華教授的相關文章以及其他經濟學家談《資本論》意義的文章,也大都是圍繞這兩大意義,且特別從《資本論》中努力挖掘對當代中國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而當前某些主流媒體和主流學者也是按這種思維模式,努力挖掘“資本”對社會主義的意義。然而,這樣認識《資本論》的意義,我認為是不夠全面和準確的。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對《資本論》認識資本主義本質的認識過于簡單、狹窄、膚淺,只停留在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認識上;第二,不應該簡單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同一性角度,而主要應該從根本對立、斗爭角度引申出《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從筆者對《資本論》和馬克思主義其它著作的學習研究中,確實可以從對資本主義認識和對社會主義兩個方面概括《資本論》的意義,但具體內容與衛興華等專家教授有所不同。

 

二、《資本論》對于認識資本主義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認識意義

 

《資本論》顧名思義就是“資本主義論”,因此,談論《資本論》的意義應該著重從對資本主義的認識談起。只有談清楚對資本主義認識的意義,才能談對作為資本主義的否定因素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談對資本主義認識的意義。

 

1、《資本論》首要的意義也是最根本的意義就是揭露了資本的本性和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

 

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象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現象就是“資本”。資產階級思想家為了論證“資本主義”的永恒性和不可改變性,就把資本主義的一切經濟現象都看做物。商品交換就是物物物的交換,貨幣也是物,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的資本自然也是物與物的交換的產物。馬克思通過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揭示了資本不是物,而是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是無償占有工人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是剝削壓迫的產物,資本就是“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無疑是《資本論》對資本主義認識的最首要最根本的意義。離開了《資本論》對資本本性的揭露和批判,其它任何意義都無從談起。也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才能談清楚其它的意義。也許有學者認為,這一點已經成為經濟學的“常識”,未必任何談論《資本論》意義的文章都必須談資本的本性。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思想理論界包括我國一些號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教授、博導未必都真正認同和承認。最近國內媒體上刮起的重新把資本當做物、當做生產要素的歪風邪氣,就是他們否定《資本論》關于資本本性的具體表現。如此把“資本”看做物的本性,就是對《資本論》的根本否定,談何《資本論》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揭示了資本積累的規律,為此就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兩極分化、工人階級生活貧困化以及工人階級反抗斗爭的深層次的經濟和階級根源。

 

資本主義的生產活動不僅是物質產品的再生產,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再生產,正如馬克思所說:“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聯系起來考察,或作為再生產過程來考察,它不僅生產商品,不僅生產剩余價值,而且還生產和再生產資本關系本身:一方面是資本家,另一方面是雇傭工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第634頁)在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情況下,資本家才能夠把工人身上剝削來的剩余價值一部分用于個人消費,另一部分轉化為資本。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叫做資本積累。這樣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成果增值資本價值,擴大資本規模,這就是被等價交換的外衣掩蓋著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的本質,也就是資本積累的本質。資本積累越多,市場規模也就越大,對工人的剝削程度也就越高。所以馬克思說,資本積累的結果“一方面是資本家,另一方面是雇傭工人;同樣,規模擴大的再生產或積累再生產出規模擴大的資本關系:一極是更多的或更大的資本家,另一極是更多的雇傭工人。勞動力必須不斷地作為價值增殖的手段并入資本,不能脫離資本,它對資本的從屬關系只是由于它時而賣給這個資本家,時而賣給那個資本家 才被掩蓋起來,所以,勞動力的再生產實際上是資本本身再生產的一個因素。因此,資本的積累就是無產階級的增加。”(同上,第673-674頁)為此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的積累導致兩極分化、工人階級生活貧困化以及工人階級反抗斗爭的深層次的經濟和階級根源。

 

3、進一步揭穿和批駁資產階級思想家把資本主義打扮成“自由、平等、博愛”的虛偽外衣。

 

資產階級是打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反對封建主義,同時他們認為他們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質是自由、平等、博愛,是最公平的社會。空想社會主義揭露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不公平現象。但他們只是從結果批判資本主義,而不能從資本主義生產和運行過程批判之,因為在資產階級思想理論家看來,資本主義生產交換都是遵循物與物的平等交換原則進行的。資本在交換過程中獲得剩余價值也是“公平”的產物。《資本論》揭露了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說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揭露資本家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占有工人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由此揭示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購買一種特殊的商品勞動力而占有勞動者剩余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以此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平等外衣下的真正的不平等。恩格斯說,《資本論》“如雷鳴電閃,因為第一次從總的聯系中考察了全部資本主義生產,完全駁倒了全部官方的資產階級經濟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22頁)馬克思自己說,他的《資本論》“無疑是向資產者腦袋發射的最厲害的炮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43頁)

 

4、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與私人占有性之間矛盾的不可克服性。

 

資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價值。馬克思說,這種追求剩余價值的目的是無止境的、無窮無盡的。這就迫使資本家最大限度擴大擴大生產。但任何生產的物質產品都必須能夠售出,由此實現資本家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的需求。這種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與社會的真正需要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資本主義生產的大量商品賣不出去,甚至被成批成批銷毀,生產也急劇下降。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每隔一定時期就會發生這種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根源正如恩格斯所講的“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愈加鮮明地表現出來。”這種矛盾首先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其次又“表現為個別工廠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的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馬克思由此揭露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無政府主義、無計劃性、盲目性給生產力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極其嚴重的危害性。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現象正是資本主義這種矛盾的典型表現,是阻礙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發展的深層次的經濟和階級根源。固然,每一次經濟危機爆發之后,資產階級也自覺不自覺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做適當的調整,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與私人占有性之間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每次經濟危機的暫時克服實質上隱藏著新的更大的危機。根本解決這種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用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取而代之。

 

5、揭示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的本質源于資本的本性。

 

資本對剩余價值的無窮盡的掠奪本性決定了資產階級絕不滿足于對本國勞動者的剝削,它必然要把這種資本的運行方式延伸和拓展到全世界。《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資本的這種本性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世界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即把整個世界變為資本的世界市場。資本主義國家不斷開拓世界市場,并通過發動侵略戰爭達到其目的。18世紀西方列強不斷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正是源于這種資本的本性。當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爭奪市場即爭奪殖民地發生尖銳矛盾之后相互直接也通過武力來解決。列寧揭示的帝國主義的壟斷性、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等都是資本本性在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延續和新的歷史環境、條件下的表現。人類20世紀兩次最大的世界大戰的根源也是資本的本性。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美蘇“冷戰”、蘇聯解體以及美國霸權行為愈演愈烈、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轟炸南斯拉夫、入侵伊拉克、阿富汗、炸死卡扎非、挑起敘利亞內戰以及今年爆發的俄烏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意識形態領域的和平演變、借臺灣問題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等等追根究源,無不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背后的資本財團的資本本性的所作所為等等。離開《資本論》對資本本性的揭露批判。離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根本解釋不清楚當今世界矛盾斗爭亂象的深層次原因。

 

6、進一步證明了“剝奪者被剝奪”、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

 

《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兩個必然”的科學結論。《資本論》在對資本主義具體運行過程和規律的揭示基礎上,繼續對“兩個必然”思想進行拓展和深化。正如《資本論》第1卷第24章講到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發展趨勢時講到:“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832頁)恩格斯在《資本論》剛剛出版時寫的書評中就明確指出,《資本論》“作為自己的終極目的,并且以無可懷疑的知識所做的絕對認真的研究,得出了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定要被消滅。”(《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1964年版,第237頁)

 

以上是筆者對《資本論》從對資本主義的認識意義概括的六點內容。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點內容。第一點是其它五點內容的核心、前提、基礎,不講資本的這種剝削本質,根本就講不清楚其它五點內容。特別是離開資本的本性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更是無稽之談。《資本論》也講資本對發展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但那是講資本主義產生初期,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相比具有進步性。馬克思寫作《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時,馬克思揭示的主要就是“資本”對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極大的阻力、桎梏、破壞作用以及必然滅亡的歷史發展趨勢。但是某些《資本論》研究者竭力否認《資本論》的上述意義,主觀推斷馬克思的上述結論過時了,過早了,資本主義還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還沒有發展到滅亡的地步。社會主義應該在“全球化”的時代向資本主義學習,不僅學習先進的生產力,還學習其先進的社會管理模式、經驗、方法。其不斷“招商引資”和借鑒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并帶上一頂“社會主義”的大帽子,就說明其對《資本論》闡明的資本主義的本質、規律及對社會發展的阻力、桎梏和反動作用至今認識是模糊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三、《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和社會主義實踐的啟示

 

《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的意義包括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實踐兩方面。

 

第一,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杰出貢獻。

 

1、在《共產黨宣言》基礎上對資本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

 

《宣言》主要是從社會基本矛盾角度揭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宣言》中也涉及到資本主義經濟現象特別是雇傭勞動現象,但個別地方不準確,不成熟,如還不能嚴格區分“勞動”和“勞動力”。而《資本論》馬克思依據更加詳細、更加全面的事實材料更準確、更深刻地闡明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正如恩格斯所說:“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得到。歐文、圣西門、傅立葉的著作現在和將來都是有價值的,可是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攀登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覽無遺,就像一個觀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巔觀賞下面的山景那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第589頁)

 

2、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恩格斯說《資本論》是馬克思“整個一生科學研究的成果。它是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科學表述。這里所涉及的不是鼓動性的詞句,而是嚴密的科學結論。任何人,不管他對社會主義采取什么態度,都不能不承認,社會主義在這里第一次得到科學的論述,而且正是德國終于有機會也在這方面作出這種貢獻。”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411-412頁)恩格斯在批判杜林中闡發的“剩余價值”理論的理論意義時說,“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馬克思著作的劃時代的功績,它使明亮的陽光照進了經濟學領域,而在這個領域中,從前社會主義者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樣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此為起點,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548頁)恩格斯在《反杜林論》“概論”中還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一起,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恩格斯把《資本論》看做“工人階級的圣經”,該書所做的結論“日益成為偉大的工人階級運動的基本原則”,列寧說《資本論》是“敘述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著作。”

 

3、指出了“消滅私有制”和“剝奪剝奪者”是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歷史使命

 

《共產黨宣言》在“兩個必然”基礎上,用最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共產主義也是共產黨人的最根本的宗旨和使命,用當前時髦的語音就是世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消滅私有制”。《資本論》揭示資本的本性和運行規律,也是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一而再、再而三地闡述資本主義喪鐘就要敲響了,剝奪者被剝奪。而且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階級就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二版跋中講到,在資產階級發展中,出現了一個對資產階級批判和斗爭的階級。“這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后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版,第18頁)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社會主義編中也指出:“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深入考察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這就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同上,第633-634頁)

 

第二,對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的巨大指導意義。

 

需要指出,《資本論》的主要內容是對資本主義本質的揭露,通過對資本主義本質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揭露、批判指明了它被否定和消滅并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它指明了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未來社會的總的經濟特征和運用規律,而不是社會主義的各項具體措施。恩格斯談到在《資本論》出版之后,曾經有許多讀者感到很失望,他們誤認為《資本論》要揭示出“真正社會主義的秘密學說和萬應藥方,”“可能會以為從這本書里會知道共產主義的千年王國看來到底是什么樣子”。恩格斯說:“誰期望得到這種愉快,誰就大錯特錯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1964年版,第243頁)馬克思的《資本論》只是指明了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度的總的原則和根本措施。如“根本消滅資本”(同上)建立“是以自由勞動者的協作以及他們對土地和他們自己勞動所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公有為基礎的”(同上)等等,所以《資本論》對社會主義實踐的具體指導意義并不是直接從資本主義的運行過程、規律和模式、方法中直接挖取,否則就不是社會主義的發展。而那些直接從《資本論》中直接挖取資本主義的管理模式、經驗和方法,這實際是邯鄲學步式的打著“社會主義”的外衣行資本主義發展之實。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應該從與資本主義根本對立、否定的基礎上,運用與其根本不同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運用名符其實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管理理論、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筆者概括為以下幾點:

 

1、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

 

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上層建筑是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及其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首要的條件就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建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共產黨宣言》講到“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是奪取政權,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專政。馬克思1852年致魏德邁的信中說,這個專政不過是“消滅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哥達綱領批判》中也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314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堅持對敵人的專政和對大多人的民主,就是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

 

2、必須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

 

《共產黨宣言》中曾經指出社會主義實現首先是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后,就應該“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資本論》中也講,這種“對資本主義的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恩格斯談到這一點時說:“無產階級取得國際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631頁)恩格斯還認為,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把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力從資本主義的“這種桎梏下解放出來,是生產力不斷地加速發展的唯一先決條件,因而也是生產本身實際上無限增長的唯一先決條件。”(同上,第633頁)原蘇聯和新中國成立之后,就是通過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及多種方式建立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制,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原蘇聯短短幾十年迅速成長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新中國也從一個一窮二白的東亞病夫成長為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歷史巨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根本標準,社會主義公有制度是最終調動人民群眾社會主義積極性,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最終決定性因素。證明了《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走社會主義公有制道路的真理性。那種離開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去談“解放發展生產力”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純粹是胡說八道。

 

3、必須堅持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剝奪剝奪者”、消滅階級的初心和歷史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中關于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和根本宗旨講得清清楚楚,但是某些“共產黨人”卻總是把馬克思恩格斯這些思想忘得一干二凈。自覺不自覺地把發展生產力促進GDP的發展作為執政黨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任務和宗旨,而且片面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不能促進和解放生產力,因此,自覺不自覺地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批判過的形形色色的所謂“社會主義”,實則是假社會主義、真資本主義的道路拿來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他們根本不提“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而是強化私有制、強化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培育新的“剝奪者”。如此根本不可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當代社會極其嚴重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官員腐敗、社會風氣敗壞、社會矛盾激化,人民怨聲載道都證明這條道路的荒謬性和死路一條。

 

4、突出強調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

 

一種社會都有自己特殊的生產目的。資本主義生產目的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就是最大限度剝削勞動者的目的。其根源就是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度所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歸勞動者所有,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所生產的產品也歸勞動者所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能離開兩種根本對立的所有制,也不能離開建立在根本不同所有制基礎上的生產目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的種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根本原因是與所有制和生產目的直接有關系。因此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在堅持公有制基礎上,必須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資文化需要和他們本身的全面發展作為生產目的,絕對不能把資本增值和滿足資本的追求剩余價值作為生產目的。也就是說,如果本增值取代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理論,如此“改革”就絕不是社會主義的改革,而是復辟資本主義的“改制”。


5、社會主義發展經濟必須遵循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

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之后,當然也必須發展生產力。《宣言》中說,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把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和人民手中之后,要盡快地發展生產力。蘇聯十月革命后、新中國成立后,都是拿出極大力量發展生產力。但不是照搬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生產力的方式,不是按照私有制的方式,完全依靠市場經濟模式發展經濟,而是在公有制條件下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經濟。因為市場經濟模式的自發性、盲目性違背社會化生產的客觀規律,已經給生產力和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作用。這在《共產黨宣言》、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等文中都講得清清楚楚。如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講:“由于社會將剝奪私人資本家對一切生產力和交換手段的支配權以及他們對產品的交換和分配權,由于社會將按照根據實有資源和整個社會需要而制定的計劃來管理這一切,所以同現在的大工業管理制度相聯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將首先被消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995年,241-242頁)《宣言》第二章中說:“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家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同上,第294頁)恩格斯《反杜林論》第三編“社會主義”中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995年,第633頁)但是在中國,一些人置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于不顧,硬要把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體制照抄照搬過來,全盤否定計劃經濟“看得見的手”,迷信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任憑其興風作浪造成經濟紊亂,激發社會矛盾。特別是把勞動和土地也推向市場。資本本性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把勞動力作為商品,這就根本否定了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和支配權,完全剝奪了勞動者社會主人的社會地位,重新讓資本占有勞動者的剩余價值。事實證明,照搬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不可能真正調動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而是讓勞動者重新回到舊社會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上。

 

6、必須堅持“兩個決裂”,批判形形色色的以私有觀念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

 

《共產黨宣言》在闡明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的同時,還闡發了“兩個決裂”即同私有制決裂,同私有觀念決裂。這是依據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結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在揭露資本主義私有制給無產階級帶來貧困化的同時,也批判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思想武器就是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實則“人本性自私論”思想。如果只是從制度上建立了公有制,而不對“人本性自私論”進行批判,新建立的公有制度就會在“人本性自私論”的反作用下,私有制度還會卷土重來。當今中國極其嚴重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本性自私論”的泛濫和影響。2018年,人民大學周新城教授發表《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一文,竟然遭到相當多的學者的反對,其中也有著名學者在媒體上公開發表文章反對“消滅私有制”,其主要理由就是鼓吹“人本性自私論”,以此推定“消滅私有制就是泯滅人性”。近日某些人竭力鼓吹為資本發展開綠燈,思想根源之一也是“人本性自私論”。事實上,近幾十年來,以私有觀念為核心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華大地蔓延和泛濫開來,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尤其對各級官員、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影響甚重甚烈。因此共產黨人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后,堅持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對私有觀念進行持續的深入的批判和決裂,讓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的人生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占主導地位。

 

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對立角度理解和引申出《資本論》對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意義,還可以講許多條,因篇幅所限,不再贅述。但筆者認為,講《資本論》對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只能從與資本主義根本對立角度講意義。如果不講這種根本對立,總是抹殺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總是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所謂“共性”中,從《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本性及運行規律、模式中千方百計挖掘對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甚至把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市場經濟模式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簡單戴上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帽子,企圖與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混為一談,而實質無非是要“偷梁換柱”。那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而是打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旗號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

 

【相關閱讀】
郝貴生:把資本看作“物”是歷史的倒退
郝貴生:恩格斯對杜林把資本看作“物”和污蔑剩余價值理論的批判
郝貴生:關于“資本”本性,馬克思主義學者究竟講什么“理”?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