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郝貴生:從否定“勞動價值論”推出否定《資本論》給我們什么啟示?
點擊:3866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8-13 10:22:16

 


近日朋友發來一段約3分鐘的小視頻,視頻是一海歸經濟學老師給大學生講對于《資本論》評價。主要觀點首先是講他自己曾經在人民大學學過一年馬克思的《資本論》,后到美國再次聽過《資本論》課,因為美國大學什么都可以教,也可以開設反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的《資本論》課。美國在學術研究上只要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不會“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才有美國的文化、思想的繁榮。然后他就談到對《資本論》的評價:一是他認為《資本論》的理論基石是勞動價值論,而勞動價值論的發現者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李嘉圖,而李嘉圖又是繼承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二是他認為,勞動價值論只是在極端的情況下成立。當代經濟發展證明勞動價值論根本不成立。三是他由此推論,既然勞動價值論是《資本論》的基石,由此邏輯地推論出《資本論》的結論也一定不成立。如資本有機構成論 、剝削率不斷提高論、利潤率不斷下降論、階級斗爭、暴力革命論等都是錯誤的。他給學生說要推薦幾本書,但這幾本書都太數學化了。(視頻到此為止)

這位“海歸者”以美國大學可以講《資本論》就主觀斷定美國是一個真正講學術自由、思想文化繁榮的國家。這一認識不僅觀點錯誤,立場也錯誤。它違背了國家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階級性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大量事實也能夠證明美國絕對不是這樣一個國家。該論點不是本文討論重點,不再贅述。筆者這里著重與該教師討論的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評價問題。

馬克思的《資本論》自1867年問世以來,圍繞他的科學性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根本標準、最終標準。150多年的資本主義發展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已經充分證明其科學性。但資本主義還沒有滅亡,那么反對《資本論》的聲音就始終沒有停止。不僅美國等西方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官員和學者批判《資本論》,中國當今思想理論界包括經濟學家直接間接反對和歪曲《資本論》的論調始終也沒有間斷。關注思想理論界特別是經濟學界的同志們都熟悉了解這一點。該視頻中的這位“海歸者”視頻盡管沒有直接透露其具體姓名、身份和就職單位,但也是是一位在國內名牌大學受過高等教育又受過西方國家洗腦的理論學者。據朋友說,也是國內一位知名學者和經濟學家。《資本論》作為馬克思的巨著也是人類思想文化和經濟學理論的巨著,無論論證其科學性還是荒謬性,都不是簡單幾句話和一篇文章完全能夠講清楚的。該“海歸者”想依靠他的這幾句簡單推理證明《資本論》是錯誤的也是枉然的。但該段視頻反映出這位“海歸者”的一種思維方法,即借口“勞動價值論”的錯誤推理出《資本論》的科學結論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也是錯誤的。這實質是他整個視頻的錯誤要害。筆者雖然不是經濟學理論的專業學者,但對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有些研究。同時,該“海歸者”的推理方法在思想理論及經濟學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筆者結合自己對《資本論》的學習研究反駁這位“海歸者”的邏輯推論。
 

一、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與亞當·斯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的本質區別


這位“海歸者”的這段視頻也講出了兩個基本事實:一是勞動價值論確實是《資本論》的基石。二是《資本論》確實與李嘉圖、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有直接的聯系。但“海歸者”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資本論》是批判地繼承了李嘉圖、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而不是簡單照搬。前二人的勞動價值論有重要的合理性及理論意義,但卻有不完善和不足之處。但不等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有不完善、不足之處。那問題在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與李嘉圖、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有什么本質區別呢?這就是本文論證的重點。

亞當·斯密作為著名的經濟學家研究經濟現象,必然涉及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及其交換現象。他首先揭示這種交換根源的的最重要之點就是發現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他說:“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于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后者可叫做交換價值。”(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選輯》,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308頁)其次揭示商品的交換價值都是勞動創造和決定的,“勞動是一切商品的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同上)再次,揭示價值形式的發展過程和貨幣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等職能。斯密的這種認識無疑對商品實質的認識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進步。對馬克思認識資本主義經濟現象尤其是商品現象以極大的啟發。但馬克思絕對沒有停留在亞當·斯密的這種認識上,他逐漸發現了這種“勞動價值論”的缺陷和不足,如把商品交換的根源歸結為人的自私本性。停留在對交換價值的現象認識上,沒有揭示交換價值背后的東西。把商品交換的關系只是看做物與物的關系。沒有對創造價值的勞動進行二重性分析。沒有揭示價值形式發展的完整過程和貨幣的本質。把商品交換看做人類永恒的社會現象。馬克思指出其要害是沒有揭示勞動的本質及二重性:“古典經濟學在任何地方也沒有明確地和十分有意識地把體現為價值的勞動同體現為產品使用價值的勞動區分開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7頁)斯密、李嘉圖“也不善于區別具有二重表現的勞動的二重性質”。(同上)

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思想,其與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一,商品的實質是用來進行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經濟不是社會的永恒現象,而是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其產生條件一是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產生,二是生產力進一步發展,三是出現社會分工。

第二,商品的二重性是使用價值與價值,交換價值只是商品價值的外在表現形式,即商品的價格。商品的使用價值體現的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商品的價值體現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第三,不僅商品具有二重性,勞動也具有二重性即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一點極其重要,馬克思也把它看做與斯密等人的勞動價值論的最根本的區別。馬克思說:“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了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同上,第55頁)勞動還區分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商品生產者首先是私人勞動,其生產的目的是他人和社會,商品交換實現后,其勞動的社會性體現出來 。
    
第四,商品的價值包括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商品的質的規定性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一般勞動,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第五,商品的價值形式經歷了簡單價值形式、擴大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價值形式。貨幣的實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作為特殊商品也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貨幣的使用價值即貨幣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貨幣的價值是抽象勞動的凝結。商品生產者占有貨幣意味著自身的勞動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也表明貨幣的來源途徑手段是自身的勞動。貨幣一經產生,就獲得了與普通商品不同的相對獨立形態。商品的內在矛盾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矛盾。
    
第六,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交換。價值規律貫穿于整個商品經濟,既支配商品生產,也支配商品流通。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價值規律的作用一是自發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在生產部門的分配比例。二是自發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三是自發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第七,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商品拜物教現象是把商品交換只是看做物與物的交換,在實踐中表現為瘋狂地崇拜和追求作為物的商品。其根源就是沒有從勞動的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對立統一角度認識商品交換的本質實質是人與人的關系,是人與人的勞動的交換。這種商品拜物教在商品社會中還表現為拜金主義。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說:“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4頁)

馬克思之所能夠在繼承亞當·斯密及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與其有本質區別的新的勞動價值論的深層次理論根源是因為馬克思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種嶄新的世界觀、歷史觀,特別是唯物史觀的勞動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勞動實踐的觀點,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分析的觀點、從現象到本質的觀點、唯物史觀的歷史發展及其客觀規律的觀點、人的本質人性觀點。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沒有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指導,雖然提出“勞動價值”的觀點,但不可能對“勞動價值論”做出科學的解讀。沒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就不可能揭示貨幣的本質、剩余價值的本質、資本的本質、資本主義的本質。所有馬克思把勞動二重性為本質特征的勞動價值論思想看出理解他的《資本論》的樞紐,看做整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也就是根本否定了《資本論》的全部科學結論。
 

二、用否定“勞動價值論”推出否定“資本論”的錯誤要害是什么?


這位“海歸者”以“勞動價值論”不成立推論出“資本論”的科學結論也不成立。用形式邏輯的三段論表述其推論模式即大前提:勞動價值論是《資本論》的基石,小前提:勞動價值論不成立。結論“資本論”也不成立。在這個三段論中,大小前提如果是正確的,結論也必然是正確的,符合三段論推論法。但問題在于這三段論推理過程中,小前提是錯誤的。那么按照三段論推理規則,那么就不能推出《資本論》的結論也不能成立。那么整個推理的要害就在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否是科學的。

這位“海歸者”的錯誤有兩點:一、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來源確實包含亞當·斯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但作為《資本論》的基石的“勞動價值論”不是亞當·斯密、李嘉圖的的“勞動價值論”,而是建立在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能因為前者的“勞動價值論”有不足、錯誤而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混為一談,通過否定前者的“勞動價值論”而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再否定整個《資本論》。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按照這位“海歸者”的邏輯,只是在極端的情況下才成立,一般情況下,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形勢證明其根本不成立。因為只是一小段視頻,不得知這位學者究竟怎樣依據當代世界形勢論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能成立。但據筆者了解到的國內外學者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幾種錯誤觀點即資本價值論、效用價值論、知識價值論等的共同的思維方法是;一是他們的階級立場是錯誤的,是站在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的立場上,也就不可能肯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二是他們的歷史觀是錯誤的,他們不可能真正理解建立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對科學的“勞動觀”的解讀,用直觀的、膚淺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的“勞動觀”解讀馬克思的作為歷史發展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物質生產活動的內涵極其豐富的“勞動觀”。三他們不懂得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與個別的關系,用一種時代和特定條件下個別形式的具體“勞動”取代馬克思的作為人類腦力和體力共同支出的一般意義上的科學的“勞動觀”。這位“海歸者”的階級立場是錯誤的,因為視頻一開始,他就斷定美國是一個真正講學術自由、思想文化繁榮的國家,也就是美國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美好的國家。如此立場他就不可能肯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他必然從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最終否定《資本論》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以此論證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至善至美性和永恒性。
 

三、從否定“勞動價值論”發展到否定“資本論”的論證方法及錯誤結論給我們的啟發是什么?


第一,研究社會科學現象特別是經濟現象首先必須站在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立場上認識問題。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首先就必須學立場?什么是立場?《共產黨宣言》講到“兩個絕大多數與兩個少數的對立”,也就是代表大多數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與代表少數人利益的根本對立。在當今資本主義私有制還存在的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人代表的就是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反對馬克思主義、維護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就是代表和站在少數人的利益。社會科學領域內的認識是有階級性的。立場問題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問題。搞社會科學研究必須階級立場堅定、鮮明。這就是毛主席為什么強調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的講話》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這一問題,可是當今相當多的領導和知識分子就是聽不進去。教育改革中也不講這一問題。如此之多立場有問題的知識分子搞科學研究究竟能夠研究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

第二,研究社會科學現象必須老老實實、認認真真讀馬列著作,真正搞懂搞清楚其精髓和內在邏輯聯系。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任何一種理論、學說形式上是主觀的。但一經產生之后,對于學習者、研究者來說,也具有客觀性。不能為學習者和研究者任意地解讀。馬克思《資本論》作為人類思想發展史的巨著更是如此。我們讀書或研究其著作,首要的要求就是按照《資本論》自身內在的邏輯聯系、科學概念推演過程把握起靈魂和精髓。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必須老老實實讀馬克思主義原著。恩格斯就說過,希望讀者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資料來研究。這位“海歸者”僅僅憑他在人大和美國聽過兩次《資本論》的課程,就主觀武斷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科學,因而《資本論》也不科學。這絕對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者的科學態度。

第三,真正理解掌握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思想。這位“海歸者”也承認“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基石,所以要害就在于是否真正理解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而只有理解唯物史觀的“勞動”的科學含義,理解“勞動的二重性”原理,才能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內涵,才能理解馬克思說的其“勞動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整個《資本論》的樞紐,也只有理解“勞動價值論”,才能理解貨幣的本質、資本的本質、剩余價值本質規律以及整個資本主義運行的基本過程和規律,理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最終滅亡的規律。所有學習研究《資本論》者必須搞懂搞清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含義及其在整個《資本論》中的價值。

第四,讀《資本論》必須讀懂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理論。馬克思主義的所有基本著作都貫穿科學的方法也就是唯物辯證法理論。《資本論》更是如此。馬克思《資本論》《第二版跋》中就特別指出了他批判繼承了的黑格爾辯證法在他的全書中的極其重要作用。列寧強調讀《資本論》必讀懂辯證法,尤其要讀懂被馬克思改造了的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為此列寧深入研究了黑格爾的《邏輯學》等著作,如列寧所說,不懂得《邏輯學》就不懂《資本論》 。列寧真正理解掌握了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才真正讀懂《資本論》。才在《資本論》基礎上,經過對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大量現實資料基礎上,寫出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為俄國十月革命提供極其重要的理論依據。我們今天讀《資本論》也必須真正理解掌握唯物辯證法理論。

第五,理解掌握《資本論》的最偉大貢獻是發現和闡明了剩余價值學說。“勞動價值論”在《資本論》中是“樞紐”作用,但不是核心。核心是“剩余價值學說”。前者是為后者服務的。恩格斯把馬克思的理論貢獻概括為兩點:一是唯物史觀,二就是剩余價值理論。因為《資本論》就是揭示“資本”的本質,而“剩余價值”就是揭示資本的本質,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作為一個區別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特殊的私有制,如何利用對貨幣的占有來占有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秘密,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所謂公平、平等的虛假外衣。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它既是資本主義之所以促進生產力發展和代替封建主義的內在源泉,也是最終導致其發展了的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導致最終滅亡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時代的資本和資本主義本性如此,今天距離《資本論》時代已經過去150多年了,資本和資本的本性絲毫沒有改變,如果說改變的話,也是占有勞動者的剩余價值的形式有所改變。同時,由“資本”決定的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基礎上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本性沒有改變。帝國主義對世界人民的剝削、占有從最初的資本輸出發展列寧時代的資本輸出,再發展到今天的美元霸權。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就是“資本”本性的再現和延伸。今天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的內外政策包括當今疫情的表現及對中國的栽贓、污蔑、打壓都可以從馬克思揭示的“資本”的本性得到說明和揭示。“海歸者”提出否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再否定《資本論》,實質就是否定“資本”的本性是剝削、壓迫,否定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的本性,為當代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擴張辯護和唱贊歌。這種人還能夠在社會主義大學或其它部門為社會主義服務嗎?

第六,深刻理解《資本論》與《共產黨宣言》的內在的一脈相承關系,為共產主義奮斗就是為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與私有觀念徹底決裂。《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其最主要的貢獻就是運用唯物史觀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揭示了“兩個絕大多數”、“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原理。《資本論》實質是在《共產黨宣言》基礎上,從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角度進一步揭示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性。但唯物史觀并不意味著消極等待資本主義的自行消亡,而是依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通過實踐的活動特別是通過階級斗爭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資本論》的結論恰恰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為“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現實和理論依據。所以《宣言》第四章結尾中說:“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頁)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完成絕對沒有改變《宣言》的基本思想。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不忘《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不忘《資本論》的初心使命,不忘建立在《宣言》和《資本論》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共產黨一大黨綱確立的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實現沒有剝削壓迫的共產主義的初心、使命。在今年中國共產黨百歲華誕之際,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認真學習研究掌握作為共產黨人圣經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為馬克思恩格斯揭示開辟的人類“英特納雄耐爾”道路和目標奮斗終身!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發布)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