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恐怕“996是一種福報”的云中馬看到后也要豎起大拇指,大贊一個“服”字。
本月初,一條外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新聞讓許多醫學生羨慕不已。
事情很簡單明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對納入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學生/學員全面實施基本獎和績效獎同崗同酬制度。
這大概是國內對規培生實行同崗同酬制度的首家醫院。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簡稱規培)已經全面實施7年了,其初衷,是讓新手醫生們在臨床上進行系統輪轉,從而具備處理自己所在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經驗。三年規培期結束之后,才會進入專科培訓等下一階段。
規培制度,主要面向三類人:在讀的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和博士,暫未就業但有規培需求的畢業生;已經就業,被相關單位委托參加規培的住院醫師。
這相當于一個從書本上的理論到實踐,并且對各個科室有所熟悉,強化臨床經驗的過渡階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提升醫生的視野、水平、實踐能力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目前,有一定級別的公立醫院招年輕醫生,都是以完成規培為必要前提條件。
本意是好的,然而,在許多有規培資質的醫院里,規培制度卻飽受醫學生們吐槽。
首先是待遇低,據經濟觀察報的一份報道:
“2020年,一項對規培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27.5%的規培醫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人表示規培期間沒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員中,95.5%為后兩類規培生。”
——好在規培生們都很忙,除了忙上班,還要忙考試,一天天昏天黑地的,基本沒啥時間出去花錢。
相比待遇過低,同樣重要的是,堪比996的超常工作時間,不合理的制度或導師的安排。規培生們或者超量管理病人,比如常規一人管4個病人,但有的科室直接要求一人管13個病人。或者,在某些科室,規培生們一直在做著本科實習階段就在做的重復性工作,蜻蜓點水式的在各個科室流轉。
說句難聽點的,許多醫院其實是將住院醫當做了免費勞動力在使用。
醫學生們有句調侃,三年規培簡直就是賣身農奴。
這也是醫學后浪們紛紛勸退后來者學醫的主要原因。反過來,許多醫生后浪總結的學醫必要條件為:家里有礦、耐得住挫折與打擊、體力毅力都不錯。
今年上半年,就有媒體以《規培醫生淪為廉價勞動力》為題進行過相關報道。
這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同崗同酬”,無疑是一個難得的突破。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授“中醫楊楨”是這么評價的:
這是良心發現了,值得贊一個。
我最近幾年不再向親朋好友推薦報考醫學院。微博上的推薦出于禮貌。
原因就在于他們在醫院規培期間沒有收入,醫院以難以置信的吝嗇對待他們,而在購置高附加值設備上一擲千金,毫不手軟。長此以往,高分學生不再報考醫學院,醫院水平越來越低。
一個二十五六的人,幾年沒有收入,他們的生活非常窘迫,無法安心學習。我畢業的第一年在人民大學學習過,相當于規培,那是帶工資的。
現在醫院不愿意接受年輕醫生,不愿意承擔規培費用,愿意花大價錢挖墻腳,找40多的專家。他們的能力哪里來的?
值得深思的是,楊楨教授畢業第一年的學習,相當于規培,那是帶工資的,可是為什么后面慢慢就沒了?醫院把規培生當廉價勞動力使用且只愿意挖中年專家,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這口子開得好,然而路還很長。
昨天,就有規培生向微博網友“蟲子醫僧”爆料,魔都到期未通過考試的規培生必須同規培醫院簽訂延期協議,簽成進修,這就規避了給報酬這一“問題”。這就導致有些已經找好單位的新晉醫生不得不辭職,重回規培醫院。
更狠的是一個延期還沒過的,竟然被規培醫院要求賠6萬,不然還要上征信。
這就相當于廉價勞動力、白嫖,然后還要賠錢,這合理嗎?
恐怕“996是一種福報”的云中馬看到后也要豎起大拇指,大贊一個“服”字。
所有這一切,或許從整個醫療面向市場、自負盈虧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所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同崗同酬的操作,恐怕在可見的將來,都僅僅會是罕見的個例。
文:重樓;來源:針砭藥石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