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節來臨之際,9月29日,中國民航局向中國商飛頒發了C919飛機型號合格證,此舉標志著C919具備了進入市場運營的安全資質。
從2007年立項到成功領證,C919歷經了各種考驗,適航取證科目之多、技術難度之高、組織協調之復雜,都超乎想象。
截至目前,C919已獲得來自東航、海航、國航、南航、川航、河北航空等28家客戶的815架訂單。首架飛機將于2022年底交付東航,正式的載客商業化運營指日可待。
大型客機被認為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以前我們經常能聽到這種說法,“中國人要做幾億件襯衣才能換到一架飛機。”
其實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給中國“分配”的工業分工地位,我們憑什么接受?
大飛機實現國產化,勢在必行。這不但是中國航空工業幾十年的夙愿,也寄托著全體中國人的期望,承載著為國家騰飛助力的重任。
C919領證成功,給國慶節增添了一份喜悅之情,同時大家也在憧憬將來中國的藍天上,世界的藍天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客機,打破波音、空客壟斷格局,飛出一條自己的天路。
等到國產飛機在安全和服務方面贏得世界聲譽之后,就會大批量生產,物美價廉,從亞洲、非洲拓展到歐洲、美洲市場。號角響起,波音聽了流淚,空客聽了沉默。
商用大飛機,代表著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它涉及到國家體制、社會機制、科技水平、創新能力、人才資源、知識產權還有錢袋子等方方面面問題。
藍天白云,對少數國家來說是滿天黃金,對中國人而言則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飛天之路。
那些嘴里念著“自由、民主、開放”的國家,在利益面前就變成了“打壓、歧視、斷供”。
事實證明,無論是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頂尖技術,中國人只能靠自己努力獲得。
有的技術是買不來,求不來的。不信的話,看一看那位“萬國牌”的鄰居就知道了。
中國商用大飛機研發之路,曾經有過一段曲折。
運十,悲劇英雄
在“商飛”展示場立著一座雕像,上刻“永不放棄”四個字,后面就是“運十”。
上世紀60年代,原子彈、氫彈項目取得成功后,1969-1970年,毛主席兩次視察上海,他指出“上海工業基礎好,上海應當造飛機。”
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將“轟6”改為民航客機的設想,當時的轟6原型“圖-16轟炸機”就被蘇聯成功改裝為“圖-104客機”。
1970年8月,國家集中力量專門研制國產客機的“708計劃”正式確定。
總工程師是馬鳳山,他的團隊對“轟6”進行了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案,發起技術總攻關。
1971年12月,巴基斯坦一架民航客機不幸發生了意外空難。
這是一架波音707,被中方人員拉了回來研究,殘骸的參考價值、情報價值難以估算,1973年,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明確由上海統一負責大飛機研制工作。
1980年9月26日,“運十02號”原型機完成首飛,到1984年為止,先后在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和拉薩成功試飛。
但是,一邊是科研人員的埋頭苦干,一邊是有人在迷信“造不如買”。
迷信“造不如買”的人不斷打報告、傳消息、做工作,以“經費投入大”、“國家經濟有限”、“研發周期長”、“民航總局不會采購運十”等理由欺上瞞下,阻撓“運十”項目開展。
1983年年底國家計委專項會議上沒有就“運十”項目的進一步工作計劃形成決議,經費就此中斷,02號機沒錢繼續試飛,03號機被廢置。
雖然國家從來沒有正式文件要求“運十”下馬,但實際上它已經下馬了。
1985年4月,上海航空工業公司與美國麥道公司進行合作,由自主研發變成了飛機組裝。
在十幾年時間內,共組裝了35架MD82和2架MD90飛機,部分飛機返銷美國,還得到了美方稱贊。
然而到了1997年,麥道公司被波音并購,中美雙方合作成了泡影。接著,中方先后又與波音、空客接觸,嘗試合作研制100座級飛機,均無果而終,人家怎么可能讓你獲得關鍵技術,讓你威脅它的聚寶盆?
“運十”無疾而終原因極其復雜,“運十”副總設計師程不時同志在2007年6月一次談話中曾說過:“當時的民航部門只是運作部門,不管設計,他認為哪個好就買哪個。中國現在有一些人,已經在利益上跟國外有著講不清的關系,在他們概念中,說外國一點不好,就像傷了他們祖宗一樣。”
反對“運十”的人,有個邏輯:研發國產飛機不合理,就算研發出來也不會有市場。只要有錢,在國際市場完全可采購到所需要的客機。所以,不如騰出資源跟麥道合作,這才是正路。
可是,麥道被波音兼并后,受到損害的不是這些人的利益,而是國家。
同樣,以前不也有“經濟學家”鼓吹中國放棄18億畝耕地紅線嗎?邏輯也差不多: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購買力,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買到充足的糧食,所以,沒有必要確保農用土地最少面積。
這種所謂“唯市場論”,有的人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繞來繞去也掩蓋不了其本質,就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那一套,這是一種短期投機行為。
對于個人來說,短期投機或許能得到一些利益,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這會讓我們永遠受制于人。
按照他們的邏輯,“兩彈一星”也不用搞了。如果沒有這些國之重器,現在中國去買顆原子彈看看?
2014年5月23日,國家最高領導人在視察中國商飛公司的設計研發中心時,對研發團隊說過: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制造自己的大飛機,形成我們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飛機。
這些話擲地有聲,振耳發聵。方向明確了,原則確定了,以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國產大飛機還會遠嗎?
當C919研發進行關鍵階段時,果不其然,美國出手了。2020年2月1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討論停止向中國供應飛機發動機一事。美國政府將取消向CFM公司發放的LEAP 1C發動機出口許可證,該發動機被用于中國C919客機。
那些膜拜西方“市場圣經”的人臉上不疼嗎?中國不是沒有錢買發動機,但有錢,就一定能買到嗎?
那些迷信“市場圣經”的“經濟學家”充滿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開口哈耶克,閉口弗里德曼。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真要“感謝”特朗普的直接了當。
無論唯市場論者如何鼓吹、販售他們的理論,讓他們鬼話破產的恰恰是美國。
C919雖然已經領證,但國際民航市場的真正決戰還沒有到來。
我們的核心發動機和機身復合材料,還面臨著技術突破的重任,知識產權受到西方掣肘的境況必須盡早扭轉,但別忘了,中國的研發團隊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未來可期!
而那些帶著一張破嘴,泛著酸水,販賣焦慮的人,會越來越沒有市場。誰會相信這些黑完高鐵黑奧運、黑完奧運黑核電、黑完核電黑航母、黑完航母黑神舟、黑完神舟黑客機的家伙,會讓中國越來越好?
大飛機形成的產業鏈非常之長,不僅能帶動地方經濟,并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發展都有帶動作用。
國產大飛機,不僅象征著中國工業的前途,也意味著中國工業的“錢途”。
“運十”經歷過的曲折和教訓,何嘗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永不放棄”!
今天這一代航空人趕上了國產民航客機研制的好時候,但也絕不能忘卻歷史。
隨著C919接近商業化運作,將來還會有寬體客機的成功研發,西方在民航領域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必定會進一步加強。
弱者在壓力面前會兩腿發軟,強者則將壓力視為奮進動力。
讓他們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作者:后沙 ;來源:后沙月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