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最近大約一周左右,不時有小伙伴后臺留言說:說說普京唄!
為啥呢?
因為這段時間,關于他的消息,實在是不少。
至少有兩個:
一個是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與英國《每日郵報》聯袂推出的重磅消息:普京準備退休了!他不準備參加2024年俄羅斯總統大選,要去黑海邊的一個私人住宅養老了!
然后配了一張圖片,好大一棟白色別墅。
啥意思?
反正是懂的都懂。
這還是只是媒體放話,更有自己赤膊上陣的。
近段時間,瑞士正在開達沃斯論壇,澤連斯基也去了,結果他在早餐會上說:他“不完全確定”普京“是否還活著”,“是否是普京在做決定”。
連普京退休的可能性,都被司機先生給排除了。
當然,之前還有說普京得重病啦,現在出現的只是替身啦,反正各種亂七八糟的一大堆,之后沉寂了很長時間,但這段時間,突然又開始了。
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這里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剝。
先剝第一層:只要認真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傳言出現的時間,和俄烏戰局,有著神奇的聯系。
比如說去年3月,當時俄軍一路狂飆,兵臨基輔城下,烏克蘭看上去朝不保夕。
當時西方媒體怎么說的?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普京不行了,有一個俄羅斯商人說他有白血病。
之后到4月,俄軍進展不利,撤出基輔。
這種傳言就消失了。
等到去年5月,西方媒體說:普京又生重病了。
還不止一種。
5月初時,先說他有癌癥、癡呆癥和帕金森氏癥。
快月底時,又老調重彈,說他有白血病。
只不過這次的信息來源加碼了,上次是個要求匿名的俄羅斯商人,這次成了個要求匿名的俄羅斯寡頭。
所以這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就算是“三無”產品,也得講檔次。
當時俄烏戰場發生了什么事呢?
大批烏軍被圍困在馬里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
俄軍呢?天天用鉆地彈,轟炸工廠!
還記得吧?當時被圍烏軍絕望到什么程度?他們的指揮官學司機先生,天天發小視頻,幾乎哀求是每天一個名人,請他們出面,能讓俄軍放他們出去。
包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內的很多國家政要、教皇,甚至連當時還是世界首富的馬斯克,都被哀求過了一遍。
之后的結局,大家也知道的:這些烏軍最后實在撐不住了,向俄軍投降。
之后呢?普京又啥病都沒有了。
就這么神奇!
應該有小伙伴已經看出這背后的規律了:只要戰場形勢對俄方有利,歐美媒體或政客肯定得讓普京出點什么事!
說到這里,肯定有小伙伴要問了:俄烏戰場怎么樣了?
所以在這里,我們又要開始剝第二層洋蔥了。
簡單這么說吧!
要是從表面來看,整個戰場的戰線,好像沒啥特別大的改變。
但在實際上呢?
卻已經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
之前我們就講過:最近幾個月,俄烏雙方爭奪的焦點在哪里?
巴赫穆特!
它是個小城鎮,開戰前僅有7萬居民。
但它卻處在交通要道上,烏克蘭方面必須守住,否則后果嚴重。
對俄軍來說,這地方也挺適合當戰場的。
因為這座城市就建在一個洼地中,四周都是高地!
居高臨下,對進攻者一方來說,占有地理優勢!
這幾個月,俄烏雙方已經把這個小城鎮,搞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絞肉機”,雙方在這里,拼命地投入兵力,瘋狂地用大炮或其他什么的,來狂轟對手。
田野中的彈坑,血腥場景不放圖了
每天都有大批人死掉,每天的軍火消耗量很大。
戰況極其慘烈,慘到什么程度呢?
差不多在不到2個月前,美國《紐約時報》講了一些。
它說:光在一家烏克蘭傷兵醫院,光在周四一天,就送進了240名傷員,傷兵不是一個個送來的,是5個、10個這么送進來的。
烏克蘭傷兵說:他們日子過得很慘,白天、黑夜都會遭到炮轟,晚上還有飛機從頭頂飛過,跑來轟炸。更要命的是,俄軍不少還有夜視裝備,而他們根本沒有,所以最怕夜間被進攻了。
《紐約時報》用的筆調,是偏向烏克蘭方面的。
實際情況,其實比《紐約時報》報道的要慘得多。
有人在網上追蹤過一個烏克蘭士兵的“成長經歷”:他本來是個普通工人,去年10月初被征去當了兵,訓練一個星期,剛學會開槍和扔手榴彈,就被送到了巴赫穆特,然后和他一起的士兵,就不斷地戰死,12月初,他居然因為在十幾個兵中資歷最老,成了排長!
這說明了什么?
烏克蘭的新兵,要是被派往巴赫穆特戰場,很少能活過兩個月。
這就很恐怖了。
但這種僵持的局面,很快要被打破了。
為啥這么說呢?
上張圖。
這是昨天在巴赫穆特的戰線圖,畫黑線的部分是四天前的戰線圖,兩張圖一對比,應該能看出:俄軍正在南北兩面包抄,準備一點一點,把現在守著巴赫穆特的6萬多烏軍吃掉!
要是這6萬多人沒了,烏克蘭的東部戰線,就相當麻煩了。
更可怕的是:在這幾個月中,烏克蘭的很多精銳部隊,像包括第93機械化旅和第58摩步旅,已經在激烈的戰斗中消耗掉了。
送上前線的新兵,還沒來得及變成老兵,就被消耗掉了。
而老兵呢,也大量地被消耗掉了。
這仗,在某種程度上,就沒法打了。
所以現在美國人急得要命,歐洲人急得要命,烏克蘭人呢,當然也急得要命。
為啥他們語無倫次,一會兒說普京要退休了,一會兒又說普京其實早就沒了?
其實就是戰場形勢,已經非常吃緊了嘛!
到什么程度呢?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剝第三層洋蔥了:已經到了整個西方都受不了的程度了!
在這方面,有這幾個跡象:
第一個跡象是:最近這段時間,烏克蘭的將軍什么的,差不多每天都在拼命地找媒體,或者自己拍小視頻什么的,所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快點給我們武器,尤其是炮彈!
實在是被轟得受不了了。
巴赫穆特兩條交叉街道附近的衛星圖,每個點都是彈坑
但西方能給得了嗎?
給不了。
最近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的一些官員,也不斷在抱怨:烏克蘭人啊,你們能不能節省一點?你們每個月要消耗9萬發炮彈啊!
我們軍火商的產能,加起來才4.5萬發啊!才只有你消耗的一半啊!
但烏克蘭人能省得起來嗎?
不能。
因為它們現在打炮,已經很省了,每天才打3000發,對面的俄軍,每天打的炮彈,可還是好幾萬發啊!
光被俄羅斯炸,要是為了節省炮彈而不還擊的話,恐怕整支部隊的士氣都會崩潰!
所以美國人得另想辦法。
所以第二個跡象又出現了:近段時間,美國人那可是心急火燎地,四處找炮彈庫存啊。
有這些事:
1月17日,《紐約時報》報道說,美國國防部從以色列,把30萬發155毫米口徑的炮彈,緊急運往烏克蘭。
為啥要從以色列運呢?
這要從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說起,當時埃及和敘利亞出其不意,突然對以色列開戰。戰爭之初,以色列節節敗退,損失慘重,美國人緊急運送各種武器,以色列這才緩過神來,開始反擊。
戰爭的結果,當然是在美國強力支援下,阿拉伯一方又敗了。
但事后美國人一想,覺得渾身直冒冷汗,覺得這種緊急調運武器,還是太危險,萬一下次調運不到,以色列說不定就要亡國了,所以他們決定:要在以色列建一個超級軍火庫。
起到兩個作用:
一是要是以色列再遭到突然襲擊,可以直接取用里面的武器,不用再像1973年那樣手忙腳亂地緊急調運;
二是要是中東有事,美國人也能拿來自己用。
所以這個軍火庫,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在中東的“定海神針”,連它都動了,可見烏克蘭戰場武器短缺,已經緊張到什么程度了。
美國動用的,還不光是設在以色列的軍火庫,它還動用了放在韓國軍火庫里的炮彈!
半島形勢,近段時間也很緊張啊。
照理說,美國應該調炮彈進韓國才對,怎么會反過來呢?
原因還是烏克蘭戰場吃緊啊!
而且美國人不光是調自己軍火庫的炮彈,它還從韓國購買10萬枚新炮彈,運往烏克蘭前線。
中東和半島,可也是熱點地區啊,要是突然發生沖突,武器不夠,美國人該怎么應對呢?
但美國人現在已經顧不了那么多,只能走到那里算那里了。
但這樣,武器夠不夠呢?
還是不夠!
這又得說起第三個跡象了:近段時間,美國人不斷勸說波蘭、捷克這些國家,要它們重啟還是在蘇聯時期造的兵工廠,生產蘇式彈藥。
這就有點病急亂投醫了。
這些工廠不少已經荒廢30多年了,機器設備什么的,都爛得差不多了。
就算機器設備保養得好,造武器又不是縫衣服,找個人,訓練幾天就能上的,它得花很長時間,培養出專門造武器的技術工人啊。
這哪來得及?
說到這里,就可以來個簡單的總結了。
還是三句話:
第一句話上面提到過:俄烏戰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
這就像兩個高手在比拼內力,現在看上去還勢均力敵,但如果烏克蘭和西方這一方露出敗像,之前的努力至少會全部白費。
第二句話是:美國的場子,快要鎮不住了。
這些年,美國和歐洲去工業化的惡果,已經顯露出來了。
別看它現在到處挑事,如果戰爭的結局證明:它再加上一堆歐洲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如果連烏克蘭戰場都應付不了,都支撐不住,一定會威望大大受損。
如果這樣的話,將來它的麻煩大了去了,會不斷地有國家跳出來。
第三句話就是:美國連一個烏克蘭這種規模的戰事,武器庫存都快吃不消,居然還想著在我們周邊攪事。
我們的工業,可至少是它的兩倍!
它哪來的那么大自信?
前段時間,有人說:通過俄烏戰爭,使俄羅斯真正顯露出了實力。
現在看來,通過這場戰爭,顯露出真正實力的,恐怕不止俄羅斯一家吧?
畢竟戰爭是國家實力最好的試金石。
作者: S嬸;來源: 史客郎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