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隨著美歐介入的加深,俄烏沖突已經實際上演變成了俄與美歐的代理人戰爭。俄以一國之力與美歐50余國在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困難是顯而易見的。此時的俄羅斯當然希望有更多的國家站出來“支援”。然而,這卻未必意味著俄需要中國的“支援”。
中國的GDP是俄的10倍,與歐盟27國相當。重要的是,中國的制造業能力天下無雙,中國的常規和戰略級別的武器也非常強大。如果能夠得到中國的大力“支援”,自然可以增強俄的戰力,特別是可以極大削弱美歐對俄的制裁效果。
正是基于此,美國從一開始就警告中國不要支援俄羅斯。甚至于要求中國站在美歐一邊指責、制裁俄羅斯。至少要斷絕與俄的經貿往來。
表面上看,俄確實需要中國的支援,但也僅僅是表面而已。是否需要中國的支援,這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或力量對比,而是要從可能引發的國際大局演變以及俄自身的戰略出發。
雖然中俄是戰略伙伴關系,雖然有共同的戰略利益,雖然要共同面對美國的戰略打壓,但不是軍事同盟國家。這決定了中俄在互動方面會有所限制。
對于俄烏沖突,中國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事出有因。也就是俄的國家安全受威脅在先。這就決定了有一定的合理性,就不能單純從一國侵略另一國的立場出發來做判斷題?;蛘哒f不能與美國北約經常對一國以各種借口發動軍事入侵相提并論。
因此,對于俄的特別軍事行動,中國既不會支持,也不會全面反對,自然也就不會加入對指責和制裁的行列。
那么,俄是否需要中國的“支援”,需要中國怎樣的“支援”,也要基于中國目前的立場原則。如果直接要求中國看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面子上給予支援,那等于是強中國之所難。
另外,如果中國真的在軍事或相關領域里直接支援俄羅斯,烏克蘭戰場上就會出現更加復雜的局面。
首先就是有可能直接演變成中俄與美歐的陣營性戰爭對抗,也就是有演變成世界大戰的可能。相信俄目前還沒想把俄烏沖突以及俄烏代理人戰爭演變成世界大戰,甚至于俄目前都在盡量避免把代理人戰爭演變成直接開戰。
在這種情況之下,俄自然不會要求中國直接提供軍事相關的支援。
其次,目前已經演變成俄美代理人戰爭。烏克蘭是美國的戰爭代理國。如果俄希望中國也像美國一樣的對俄提供大量的軍事裝備或后勤支援,那就意味著俄就成為了中美代理人戰爭的代理國。這是俄絕對不希望出現的局面,對俄的削弱更大。
其三,盡管俄對烏的轟炸打擊不很猛烈,但俄實際上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盡早結束這場戰爭,以避免俄被削弱拖垮。至少希望減少對俄的消耗和傷害。
盡管歐洲國家近來在向烏提供武器方面開始升級,可主要是迫于美國的壓力。也就是說,在持久戰問題上,美歐實際上是有嚴重分歧的。
俄烏沖突是二戰后歐洲最大的安全危機,甚至于有重燃大戰的危險。而歐洲目前已經實際上成為了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也早就患上了烏克蘭疲勞征或厭倦征。而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和戰爭意志也正在被逐漸嚴重消耗。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很可能沒能等到削弱拖垮俄羅斯,或許烏克蘭就先崩潰投降了。也或許歐洲會因為支撐不下去或犧牲不起而徹底拋棄烏克蘭。這是俄最期待的局面,也是俄堅持就是勝利的基點。
其四,俄羅斯目前還消耗得起。這是一場俄輸不起的戰爭,這就是俄全民最好的動員令。從2014年收回克里米亞起,俄就已經在積極準備面對與美歐的戰爭。也就是說俄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和最充分的準備。盡管有困難,已經動員起來的戰斗民族,短時間之內還消耗得起,支撐得下去。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俄也不需要因為中國的深度介入而使局面復雜化。也就是并不需要中國的直接支援。
從以上來看,俄并不需要或并不急需中國的直接支持,但俄恐怕會一直有一種顧慮,那就是中國會迫于壓力或出于戰略需要改變目前這種對待俄烏沖突的態度。
俄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戰爭的消耗和嚴厲的制裁肯定會重創俄的經濟。一旦中國弱化與俄的經貿、外交以及各個領域的合作,對俄就等于是“釜底抽薪”。這是俄最顧慮的事情之一。
因此,只要中國與俄保持正常的經貿和各領域的合作,就足以解除俄的后顧之憂。而目前中國積極與俄發展關系的承諾和態勢,則等于已經給俄吃一顆“定心丸”。這實際上就是對俄最大的支持。
由于中國的立場已經相當明確,而非西方國家也都基本與中國的立場相似。特別是盡快結束戰爭不要繼續拱火的呼聲不斷高漲。這對俄對中國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中俄經濟互補性極強,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或者說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之下,加強平等互利的合作就顯得相當重要,這也是中俄貿易額飛升的主要原因。
盡管俄需要加強與中國的經貿等相關領域的往來,可在不同領域的合作俄也還是會有所保留。
比如說,俄就不會在高精尖領域特別是軍工領域毫無保留地與中國合作?;蛘哒f一定會有所保留。
盡管俄需要中國的經貿合作,但俄也會顧慮于中國強大的制造業通力對俄經濟產生過大的影響,或俄也顧慮對中國經濟產生過大的依賴。
在2014年俄與西方關系鬧僵以前,俄就對中國在俄的經濟活動曾經一度相當緊張,也一度嚴重影響到了雙方的經貿合作,特別是在對華能源輸出問題上還曾經想“拿一把”。只是由于自身的戰略壓力越來越大,以及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日益增強,迫使俄不得不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
盡管雙方的合作還有提升的空間,但也不能也不可能推得太快,更不可能親密無間。畢竟是兩個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畢竟這是大國“競爭”優勢的“游戲”。
總之,俄不是需要中國對其“支援”,而是需要與中國加強合作,也就是加強正常的經貿往來,加強在國際上的合作關系。俄需要的是間接的幫助,不需要中國直接上陣。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動態大參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科羅廖夫:俄羅斯確實很急,中俄管道還沒開工,俄方已經在搶著向中國供氣
2023-01-14邱崇衛:美國一支毒箭射向俄羅斯,真替普京捏把汗!但最應清醒的是中國
2023-01-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