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是國之重器,是飛機的“心臟”。
近年來,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戰線廣大干部職工初步探索出一條自主創新發展的新路子,“李志強班”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23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發黎明發動機裝配廠“李志強班”職工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寄予厚望。廣大航空科技工作者表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作為砥礪奮進的力量源泉,矢志創新、勇攀高峰,加快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步伐,讓中國的飛機用上更加強勁的“中國心”,為建設航空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貢獻力量。
據香港《南華早報》2023年7月31日報道,盡管華盛頓對半導體企業施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它們減少與中國的交易,但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仍將通過在深圳設立一個新的創新中心,來加強與中國的商業關系。這個中心旨在幫助中國國內的初創企業。
根據該中心官方微信賬號發布的帖子,這家美國芯片巨頭同深圳市南山區政府2023年7月29日啟動了英特爾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將聚焦人工智能、芯片應用開發、邊緣計算、數字化發展等領域。根據聲明,該創新中心依托南山區的區位、產業及政策資源優勢,整合英特爾的創新技術、全棧產品組合和開放的生態系統,匯聚廣大合作企業的創新活力,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報道稱,在美中關系惡化、華盛頓不斷升級芯片出口限制之際,英特爾公司是試圖維持在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業務的多家美國科技巨頭之一。這場技術戰還推動了中國對電子元件尤其是芯片的需求。
中國芯是指由中國自主研發并生產制造的計算機處理芯片。近年來,我國在許多重大戰略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以芯片技術為例,我國芯片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投入到芯片的研發中,為實施"中國芯"工程,采用動態流水線結構,研發生產了一系列中國芯做出努力,如龍芯1號、2號、3號系列和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飛騰系列、申威系列、星光系列、北大眾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萬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龍芯系列等。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其研制集中了現代工業最尖端的技術和最先進的工業成果。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推動和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支持下,我國自主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從曾經仰望國外到如今自主創新,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行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為建設航空強國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華為5G網絡發展遭遇了西方層層圍堵,經歷“孟晚舟事件”、幾次外圍封鎖、美國禁華為、谷歌暫停與華為業務后,目前華為在5G專利領域已經成為全球范圍技術的領跑者,但還未完全達到自主可控,還未徹底擺脫IBM等美國企業和美國芯片的依賴(任正非說華為過去的芯片向來是一半來自美國,一半來自華為)。
洋技術雖然暫時好用,但畢竟不是自家產品,受制于人。正如華為總裁任正非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董倩等人采訪時所說,華為早早地就開始備胎計劃,以應對各種挑戰發生,也能做和美國芯片一樣的產品,說白了那才是中國創造的芯片。如今,正如任正非所說,德國《明鏡》周刊2023年8月4日報道,德國國家鐵路運營商將不得不花費高達4億歐元(約合31.63億元人民幣),來替換其基礎設施中由中國技術巨頭華為公司提供的所有設備。報道援引內部文件稱,如果德國政府短期內決定禁用華為設備,國有的德國鐵路公司的一些項目進度將延遲5至6年。德國政府目前正在評估華為公司和中興通訊的某些設備是否應該被禁止進入其電信網絡。報道稱,德國鐵路公司目前正謀求將其業務數字化。
2022年8月16日,央視頻道播出了“解碼十年 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節目,播報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十二位。高速鐵路、5G網絡等建設世界領先,載人航天、火星探測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
在移動通信領域,我國在經歷“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追趕”之后,5G時代終于實現了“領跑”世界。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突飛猛進,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連接數超過“人”連接數……而5G技術,就是我國信息化核心技術突破的代表,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5G網絡在中國崛起,5G創新應用不斷涌現,涵蓋交通、醫療、教育、文旅等諸多領域。
我國計算機關鍵軟、硬件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國產處理器、國產操作系統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國產操作系統應用深入推進,為國產計算機系列裝備的研制奠定了產業基礎。在國家、政府、軍隊大力提倡自主可控發展的大環境下,自主可控計算機的研制和推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軍事、電子政務中已經有大量的成功應用,推動了國防信息系統的自主可控建設。特別是在關鍵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統及專用生產線等方面實現了自主創新發展。我國集中資源力量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軟件和集成電路技術加快發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實現原創性突破,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上榜總數多年蟬聯第一,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關鍵共性技術取得重要成果……
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通過接續奮斗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國特色創新生態,成為支撐基礎研究發展的不竭動力。
當前,國際科技合作面臨少數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沖擊和挑戰。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我國將堅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擴大基礎研究等國際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對于深圳的這個中心,英特爾公司將與6家本土科技公司合作,這些企業都在啟動儀式上與英特爾簽署了協議,將建立多個聯合實驗室,聚焦低碳和節能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個人電腦和服務器芯片以及智能交通等領域。英特爾公司還承諾為位于南山區的公司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幫助它們進行市場推廣。報道還說,就在該科技創新中心成立兩周前,英特爾公司推出了一款符合美國出口要求的旨在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的處理器,以便將其賣給中國客戶。2023年7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產品發布會上,英特爾展示了Gaudi2人工智能處理器。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桑德拉·里韋拉表示,該處理器可以增強中國客戶“通過云技術和智能尖端技術部署人工智能的能力,幫助建立中國的人工智能未來”
(作者:魏岳江 軍事觀察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