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5次戰役,此后又構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實施多次進攻戰役,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全國各族人民由衷稱贊志愿軍將士為“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將士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手,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志愿軍將士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胸膛堵槍眼,以身軀作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沖入敵群,忍饑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們中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美國對外國援助,是指美國政府向其他政府提供的軍事、經濟援助,包括雙邊發展援助、經濟援助、人道主義援助、多邊經濟發展捐助和軍事援助等五大類。
通常情況下,被美國政府扶持交戰中的一方,如果不直接出兵介入,美國就會在國際上找各種借口提供軍援,給其撐腰鼓勁打氣。
美國白宮網站2023年7月28日發布消息,宣布向臺灣提供價值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軍事援助計劃將包括為臺灣提供裝備、軍事教育和培訓。針對美國向臺灣提供軍事援助,國臺辦此前明確表態,無論是企圖“以臺制華”,還是妄想“倚外謀獨”,都不會得逞。
2022年年底,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表決通過總額高達8579億美元的“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拜登簽署了法案。民進黨當局最期待的“無償軍援”泡湯,美國改為5年提供臺灣100億美元軍援。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當時回應說,這進一步表明美國內有一股勢力挺臺遏華賊心不死,企圖在軍事上武裝支持“臺獨”分裂勢力,為其遞刀子、送槍炮,鼓動兩岸對抗,在臺海拱火,把臺海推向戰爭邊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23年6月3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已批準新一輪對臺軍售,總值達4.4億美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毛寧:中方堅決反對美臺軍事聯系和美國對臺出售武器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美方應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停止向臺灣出售武器,停止制造新的臺海局勢緊張因素,停止危害臺海和平穩定。
自從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從點火到拱火再到火上澆油,企圖通過發動代理國戰爭來削弱俄羅斯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和經濟、軍事實力。
據統計,自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累計已達數百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美國扶持蔣介石發動內戰,軍事援助南越、出兵干涉越南,扶持親美阿富汗臨時政府、提供軍事援助、派遣軍事顧問等,最終被援助一方還是沒有扭轉戰局,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在越南戰爭中,美國軍援南越,并給南越軍隊提供培訓,最終北越還是打敗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軍事援助阿富汗,扶持親美阿富汗政府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最終塔利班還是執政。
抗日戰爭結束后,在美國的支持下,蔣介石肆意發動大規模內戰。杜魯門政府不僅向蔣介石派遣了軍事顧問團,幫助蔣介石大規模調運部隊,而且持續不斷地向蔣介石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援助。結果,在3年多的時間里,人民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國軍援的國民黨800萬軍隊,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習近平出席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5次戰役,此后又構筑起銅墻鐵壁般的縱深防御陣地,實施多次進攻戰役,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全國各族人民由衷稱贊志愿軍將士為“最可愛的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朝軍隊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戰敗,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打一場非正義戰爭;麥克阿瑟對戰略的誤判,自認為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等等。
除了上述因素外,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關鍵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馬克思毛澤東同志關于人是戰爭決定因素戰略指導下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打敗了具有現代化武器的聯合國軍,被載入戰爭史冊。
抗美援朝戰爭,共經歷五次戰役。此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期間,中朝人民軍隊采取軍事行動與停戰談判密切配合,邊打邊談,以打促談,停戰談判討論軍事分界線問題時,美國開始從根本不想坐在談判桌子上,直到1952年秋中朝人民軍隊有組織有計劃地在全線進行具有戰役規模的戰術反擊作戰,攻占了聯合國軍許多營以下陣地。接著在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上甘嶺戰役中,粉碎了聯合國軍發動的金化攻勢。1952年4月26日聯合國軍被迫放棄進行軍事冒險計劃,同朝中方面恢復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為促進停戰實現,與朝鮮人民軍一起,發起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從5月中旬開始,先后對聯合國軍進行三次不同規模的進攻。經第一、第二次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妥協。在停戰協定即將簽署之際,韓國當局聲稱要單獨干、北進,中朝人民軍隊為實現有效的停戰和停戰后處于更有利地位,決定給韓國軍隊以打擊,于7月中旬發起以金城戰役為主的第三次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停戰的實現。
馬克思主義在人與武器裝備辯證關系上,更加強調人在戰爭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是革命戰爭的主體,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恩格斯說過,贏得戰爭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無論戰爭如何發展、武器裝備如何智能、精確制導武器如何精準,決定戰爭制勝的決定因素并沒有變,人還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
美國持續拱火不利俄烏沖突解決,烏克蘭危機究竟走向何方還難以預料,讓我們拭目以待!(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學術研究觀點)
(作者:魏岳江 軍事觀察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魏岳江|戰史裁判:美國還敢軍售臺灣,好了傷疤忘了疼,軍售軍援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2023-07-30胡懋仁|對臺灣同胞不僅要講和平統一的好處,更要講國家不統一所帶來的壞處
2023-06-1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