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有效化解一批“骨頭案”“釘子案”,推動解決一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家庭、鄰里、物業管理等領域矛盾糾紛和“兩難”(辦證難、入住難)、“兩拖欠”(拖欠工程款、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急難愁盼問題……全省赴省級信訪量從2022年的占比40%下降到目前的10.9%,信訪總量首次發生結構性變化,信訪生態更趨優化。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青海省積極推進五大中心資源整合,讓大量信訪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青海省委政法委了解到,經過兩個月緊鑼密鼓的層層推進,青海完成了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五大中心資源整合,市州、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掛牌運行,實現群眾化解糾紛“只進一扇門,只對一個窗,一次辦成事”。
在今年2月召開的平安青海建設工作會議上,青海省委書記陳剛提出了“十個一”工作要求,即優化平安青海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明確一個工作“指揮棒”;統一思想認識,開展一次全面系統的“總動員”;對工作臺賬、應急預案進行梳理,打贏一場涉藏維穩關鍵仗;強化全省公安信息化一體化建設,搭建一個信息化“大平臺”;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織密一張基層治理的“群防網”;抓住當前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部署一批專項整治行動;落實各方責任,開展一輪安全隱患大排查大化解;圍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一次掃黑除惡“回頭看”;抓住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一輪全覆蓋督導檢查;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鍛造一支攻堅克難的“主力軍”,特別指出要整合基層社會治理資源力量,形成一個能辦事、辦成事的“中央處理器”。
7月上旬,青海省委政法委召開了“整合五大中心資源 深化平安青海建設”現場觀摩推進會,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發森就整合五大中心資源進行了部署。楊發森強調,推動五大中心資源整合工作,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具體體現,對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
6月30日掛牌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總投資210余萬元,辦公面積386平方米。中心寬敞明亮,在接待大廳設有綜合受理、信訪接待、訴訟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8個服務窗口,同時還有信訪調度室、領導接訪室、會商研判室、遠程視頻室、共享調解室等功能室。中心副主任祝克棟說,中心整合了全市五大中心資源,實現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能,入駐了政法、法院、司法、信訪等部門,工作人員以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等方式進駐辦公,為群眾提供人民調解、訴前委托調解、領導接訪、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業務等服務,化解糾紛更加精準、高效、快捷。截至目前,全市調解矛盾糾紛276件,化解信訪案件69件,提供訴訟服務412件,開展法律援助159件、法律咨詢378件、公證服務91件,與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數量均呈下降趨勢。
海西州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法委書記董晉林介紹說,為扎實推進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海西州、市兩級均成立了協調工作機制,由政法委分管領導牽頭負責,協調解決中心重要事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協作配合、會商研判、情況報告、崗位管理、紀律作風五項制度,確保中心規范運行、高效服務。目前州、縣、鄉、村四級中心全部完成掛牌運行。
時任青海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劉宗園說,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類矛盾糾紛數量不斷增加,化解難度也不斷加大,群眾對矛盾糾紛化解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矛盾糾紛化解政出多門,涉及社區、街道、司法、法院、信訪、公安以及各類行業部門,存在各自為政、各管一塊、資源不共享等問題,這種單打獨斗的局面既影響了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也不利于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的提升。為此,按照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將五大中心資源有效整合,握指成拳搭建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一個平臺,讓群眾“最多跑一地”就能解決所有糾紛,推動平安青海建設走深走實。
健全機制推進中心整合
由于“五大中心”自成體系、各有側重,整合五大中心資源并非易事。劉宗園說,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專門組織全省市、縣兩級相關人員赴海西州德令哈市、海東市互助縣、西寧市城東區召開了現場觀摩推進會,旨在通過現場觀摩、交流互鑒等方式,推動整合工作盡快落地落實。隨后印發的《關于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各市(州)、縣(市、區、行委)8月全面建成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因地制宜落實工作要求。
記者注意到,《指導意見》對重點任務從強化頂層設計、健全管理機制、推進中心整合、建立工作平臺四個方面進行了要求。明確成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聯席機制,組長由黨委政法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法院、公安、司法、信訪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成員為所有涉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勞動仲裁的單位。同時,《指導意見》從管理機制上要求市、縣兩級中心主任由司法局負責同志擔任,鄉鎮(街道)中心主任由政法委員擔任。
在推進中心整合中,《指導意見》明確黨委政法委要落實領導責任,司法行政機關要落實整合后中心業務指導直接責任。五大中心資源整合后,統稱為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中心集服務指引、多元解紛、聯動辦理、案件流轉、跟蹤督辦、回執反饋等功能為一體,設立辦公區、服務區、等候區等功能區域,配備心理咨詢、私密談話、綜合調解、法律援助等功能室。
為健全工作機制,《指導意見》要求建立案件受理、工作聯動、工作銜接、規范運行與業務協同機制。中心運行中,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等方式,由各派駐部門(單位)選派人員進駐中心,派駐期間實行雙重管理,并且要制定崗位職責、服務規范、日常管理、教育培訓、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
按照《指導意見》,各市州因地制宜推動整合工作。西寧市、縣兩級中心除整合五大中心資源外,還積極協調檢察院、人社部門將檢察服務和勞動爭議仲裁納入其中,變“五中心”為“七中心”;海東市健全完善工作例會、首問負責、協作配合等8方面58項制度機制,為全市“多中心合一”工作打造樣板;海北藏族自治州由州委平安辦牽頭,形成細化案件受理首問負責制、包案化解、聯合接訪等工作銜接機制和指揮調度、分析研判、回訪評價、督查考核等工作運行機制作為中心總體運行機制,各縣對照制定本級工作機制,并制作中心“一站式”服務流程指引,做到制度上墻。
凝聚力量提升化解質效
走進西寧市城西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碩大的電子屏顯示著矛盾上報110、視頻調解和矛調數據等系統,這是青海首個實現“智慧調解一體化”的平臺,工作人員通過電子大屏演示了矛盾上報110系統化解糾紛的全過程:群眾用微信掃碼上報糾紛,平臺根據上報位置將信息推送給調解員,調解員接單后趕往現場處置,群眾在手機上能看到調解員的實時位置,雙方可電話溝通情況。如果5分鐘內無人接單,指揮中心會主動聯系事發地附近的調解員前往處理。
城西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鑫晟說,在整合五大中心資源基礎上,城西區中心還整合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中心、12309檢察服務中心,通過整合七大中心資源,最大限度凝聚了資源力量,打通了矛盾糾紛化解的“任督二脈”。除了方便快捷的智慧調解平臺,中心的接待大廳、基層綜治中心、金融調解室、政法“五老”調解室、視頻調解室、兩代表一委員室、三官一律室等,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矛調服務,運行以來已化解糾紛41起。
目前,全省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已全部實體化運行,共入駐工作人員1931人,其中常駐1739人,輪駐192人。中心均設置了功能區和功能室,結合工作需要及地區特點,精心制定了案件受理、工作聯動、規范運行、業務協同機制,為中心順暢運行、有效對接、聯合調處等提供制度保障,為群眾辦理相關事務提供可靠平臺。
海南藏族自治州制定了中心工作職責、日常管理制度、重大糾紛請示報告制度、工作人員服務承諾、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職責、信訪接待工作職責、聯合調解制度及工作流程圖,運行以來三級中心調處矛盾糾紛742件;玉樹藏族自治州三級中心設置了綜合服務、信訪接待、調解服務、訴訟服務、法律服務、政法服務等相應工作崗位及服務窗口;果洛藏族自治州三級中心均依托“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升級改造完成,自運行以來化解矛盾糾紛32起,受理信訪案件20件,受理咨詢民事、行政案件220件;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通過政府劃撥了1300平方米的中心辦公場所,協調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調解工作,在中心還設立了勞動仲裁窗口。
在格爾木市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菊說,中心除了按要求設立功能區和功能室外,還建立了包含公檢法司、律師、各職能部門專業人員的人才庫,將柴達木監獄5名心理咨詢師、市司法局購買服務的兩名心理咨詢師納入人才庫,以便在調解糾紛時對當事人開展心理咨詢、情緒疏導等服務,并且在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和信訪積案攻堅化解上狠下功夫,運行以來已現場接訪各類信訪案件74件,全部按程序分流辦結。
如何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劉宗園表示,省委政法委將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指導相關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機制建設,強化隊伍培訓,加大宣傳引導,逐步實現中心從基礎“物理”整合到深度“化學”反應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讓“楓橋經驗”在青海大地結出更有成效的實踐成果。
作者|法治日報采訪組(記者 邵炳芳 吳坤 蒲建安 郭宏鵬 徐偉 韓萍 徐鵬);來源|法治日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