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說:
2022年,哈薩克斯坦的人均GDP為1.15萬美元,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的人均GDP達到1.99萬美元,是其全國平均水平的約2倍,初步邁入發達國家門檻。2019年寧波市人均GDP為14.3萬元,折合2.1萬美元。從數據上看,哈薩克斯坦不算窮國,阿拉木圖幾乎和寧波一樣。但從實際體驗來說,哈薩克斯坦在有些地方,卻像一個窮國!
后臺有很多人不服氣,尤其是有些移民到哈國,卻能讀懂中文的人,說我是不自量力,貶低他們的祖國。
其實呢,我也沒覺得哈薩克斯坦不好,反而挺喜歡這個國家,尤其是阿拉木圖,我愿意一去再去,在市區肉眼可見雪山,俄國的文化與中亞傳統結合,產生一種非常奇妙的「西域瑞士風情」。節奏緩慢,空氣慵懶,包車去附近很多高山湖泊,可以近距離接觸。相比之下,我們的喀納斯雖然也美,但各種限制,讓人非常沮喪。另外,阿拉木圖還有世界一流的滑雪場,離市區也不遠。總之,阿拉木圖絕對是整個中亞,自然環境最美的城市。
大阿拉木圖湖
今天,進一步深入探討一下我們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鄰國。說它熟悉,是因為它是我們的鄰國,近在咫尺。說它陌生,是因為在不久之前,哈國的簽證都非常難辦,甚至比歐美的簽證更復雜,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哈國,世界最大內陸國,油氣資源豐富,也是一帶一路上的戰略要地,讀懂這個國家,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
哈國的經濟數據應該是可靠的,但這數據背后的秘密,卻必須身臨其境才能觀察。
貧富差距很大
在阿拉木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同一個空間內,消費力差異極大,舉幾個例子。
據哈薩克斯坦國際通訊社報道,2023年初哈國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最低工資由6萬堅戈上調至7萬堅戈,折合人民幣1050元。更讓人震驚的是,居然還有180萬人因此受益。在我們這里,最低工資基本上很難招人,但在哈國,總勞動人口為940萬,其中180萬人的工資為最低工資。你細品,這工資是多么低!
我查了一下,2022年的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分別是:上海(2590元)、深圳(2360元)、浙江(2280元)、河北(2200元)、山東(2100元)、福建(2030元)、河南(2000元)、貴州(1790元)……最低的是青海(1700元),但青海的人均GDP也低,只有8500美元,遠不如哈薩克的1.15萬美元。也就是說,青海的人均GDP只有哈國的74%,但最低工資卻是哈國的164%。
那么問題來了,哈國這么高的人均GDP,如此多的油氣資源出口,錢都去了哪里?
在阿拉木圖市區,有一天早上,我從酒店出發,毫無目的地走進一個餐廳,開盲盒,吃早飯。這個餐廳的bigger極高,氛圍拉滿。
刀叉的是來自英格蘭,目前中國市場沒有,在美國,一副刀叉大約40美元。氣泡水是來自格魯吉亞,每瓶30人民幣。餐桌上有一瓶葡萄酒,標價12800堅戈,相當于200人民幣。這還是最普通的酒,要更好的,必須去恒溫酒窖挑選。
我點了一個最便宜的魚早餐和一壺阿薩姆紅茶,一片煎魚,一塊油炸魚,還有抹茶土豆泥和一小片面包。果然是越高級的餐廳,分量越小,但對我來說正好。坦白說,雖然寧波的經濟比哈薩克斯坦好得多,但寧波應該沒有如此講究的西式早餐。「曾經富過」和「剛富不久」,還是有區別的。
據我觀察,雖然哈薩克的俄族人口在獨立后直線下降,但這個餐廳里的客人,目測絕大多數是俄族,服務員里面,也有一半以上俄族臉孔,菜單和收據,也都是俄語。雖然身處哈國,卻仿佛置身于俄羅斯。
魚早餐,4600堅戈,70人民幣;阿薩姆紅茶,2000堅戈,30人民幣;服務費10%另算,總價7260堅戈,112人民幣。一頓早餐,相當于哈國最低月工資的十分之一。
就憑這腔調,如果在中國,哪怕二三線城市,價格可能更貴。但比較奇葩的是,這個餐廳不在高級酒店,也不在黃金地段,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寧波的和義大道,而是在一個很普通的居民區的臨街店鋪,周圍的房子都是蘇聯留下的老式赫魯曉夫樓。這讓哈國的貧富差距,顯得更加突兀。
從餐廳吃完早餐出來,不遠處的小巷子就有一排路邊攤,有一個攤主,一邊給人配鑰匙,一邊賣盜版碟片,這是一個露天的攤位,以哈國的氣候,刮風下雨都不能開業,估計一年中最多三分之二時間可以做生意。
每片大約8元人民幣,真是讓我跌破眼鏡。仿佛一夜回到十幾年前,光驅、DVD,超強糾錯,那些曾經熟悉的名詞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我再說一遍,這里可是阿拉木圖,人均GDP是2萬美元,這說明兩個問題:
首先,但凡高速網絡普及的地方,DVD絕對沒市場。哈國的高速網絡普及率不到位,根據我的體驗,5G很少,4G的速度也一般。
其次,說明哈國有大量窮人生活在社會的角落里,他們有很強的消費慣性,說人話就是,辛辛苦苦買的物件,舍不得丟,DVD依然保留,所以碟片才有市場。
游牧民族DNA
還是那個問題,哈國的錢都去哪里了?要理解這個問題,應該從哈國的文化傳統聊起。
去了一趟哈國,我一路上遇到很多會講漢語的哈薩克族,他們大多是過去幾十年,陸陸續續移民到哈國的中國人,和中國人的后代。整體上,年紀越輕,越親中,年紀越大越親哈。教育和宣傳當然很重要,但遠不如經濟和科技的影響力。
先說經濟,到了哈國,肉眼可見的是,公路變差了,手機信號變弱了,快遞變慢了,工業品變貴了。再說科技,現在哈國的年輕人,都用中國手機,刷微信、抖音,玩中國的游戲,看中國的連續劇。
中老年雖然看到經濟的變化,但精神世界依然停留在過去,否定哈國,就相當于否定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決策!就算內心明白一切,嘴巴上也要硬剛到底。
而年輕人不同,他們沒有上一輩的負擔,在全面領先的生活方式的感染下,他們當然更喜歡中國。一個哈族年輕人就說,她每年寒暑假都要回中國呆著。中國啥都有,她尤其喜歡某寶、拼夕夕,但在哈國,運費貴,時間慢,到了中國,瞬間加速。
哈薩克人是中亞俄化最徹底的民族。哈國的老年人會講俄語和哈語,年輕人則大多只會講俄語和英語。我遇到一個去哈國留學的國內哈族,她遇到最尷尬的事情就是,主動和哈國年輕人講哈語,結果遭到對方的白眼。最后,彼此只能用俄語溝通。
在哈國,我發現一個非常微妙的事情,中國的哈族能用傳統的阿拉伯語字母拼寫,而哈國人卻只能用俄國的西里爾字母,例如,「哈薩克語」這個單詞:
國內哈族寫成:????? ?????
哈國哈族寫成:?аза? т?л?
諷刺的是,雖然國內哈族掌握了最古老的哈語拼寫系統,但阿拉伯字母也是外來語言體系!哈薩克語根本就沒有自己獨立的文字。歸根到底,哈族是游牧民族,本身的文化底蘊不深,相比之下,蒙古語至少還有自己的文字。哈族逐水草而居,生活漂泊,千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已經融入民族DNA,不是說他們不好,而是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農耕民族一樣,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產生的后果就是,哈國的政客也是沒有長遠計劃,從上到下都是能撈就撈,撈一票也好。不僅哈薩克斯坦如此,周邊的幾個斯坦國無一列外。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哈薩克斯坦資源豐富,創造了很多財富,但財富都流入極少數人的口袋。
都說蘇聯在勛宗以后家風敗壞,但是,和現在的寡頭比起來,他們簡直就是兩袖清風。在蘇聯時期,各加盟共和國至少還有一個上級部門盯著,山高皇帝遠的哈國,也還不至于吃干抹凈。但獨立之后,完全是自立門戶,一切老子說了算,貪起來更加肆無忌憚。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中亞各國不是嚴格的法治國家,而是套了一層民選的外衣的部落社會。這是一種很尷尬的狀態,既沒有現代社會的透明度,也沒有王室傳承的穩定性。
海灣國家干脆就是帝制,子傳孫,孫再傳子,國家就是他們的,也沒必要貪小便宜。但哈國不一樣,雖然納扎爾巴耶夫家族統治了30年,樹大根深,但哈國畢竟不是他的私產,一旦下臺,啥都不是,所以,在位期間,能撈就撈。納扎爾巴耶夫的家族和門客,全部雞犬升天。
長女,達里加.扎爾巴耶娃
曾經她被認為是哈薩克斯坦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有望成為老納的接班人,但是在2019年的斗爭中,迫于輿論和外界的壓力,老納沒能直接提拔自己的女兒,反而間接地用托卡耶夫來過渡一下。我沒想到,2020年,老謀深算的托卡耶夫,找了個借口將公主從議長的職位上撤了下來。這也為后來納氏家族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據報道,2015年納扎爾巴耶娃的財富估計接近50億美元。她的第二任丈夫是著名商業巨頭,擁有12家公司,同時擔任哈薩克石油運輸公司總裁,根據 2020 年的數據,她丈夫的身價超過80億美元。動蕩后的2022年1月14日,公司宣布沙里普巴耶夫免去總裁職務。
二女,迪娜拉·庫利巴耶娃
也是總統家族中最富有的成員,在哈薩克斯坦《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她排名第三 。最讓哈國民眾憤怒的是 ,排名第四的是她的丈夫蒂穆爾·庫利巴耶夫,他的財富超過100億美元。夫妻二人共同掌管的哈雷克銀行,是哈薩克斯坦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此外,這對夫婦控制著液化氣的生產和全國各地的加油站網絡。固定資產超過500億美元 。
小女,阿利亞·納扎爾巴耶娃
丈夫是哈薩克斯坦國有油氣管道公司的負責人, 掌控著哈薩克斯坦的天然氣運營。
侄子,凱拉特·薩蒂巴爾迪
在哈國福布斯榜單上排名第五的人是瓦切斯拉夫·金,擁有網絡銀行 Kaspi(相當于支付寶)。而這個人看似與老納毫無關聯,實際上這家銀行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則是老納的親侄子凱拉特·薩蒂巴爾迪。
以上這些人物,還只是納家王朝的冰山一角。納扎爾巴耶夫在哈國統治30年,樹大根深,勢力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一個人口不足2000萬的國家,GDP相當于一個無錫市,居然有這么多世界超級富豪,怪不得底層老百姓的收入這么低。
寫在最后
哈國賬面財富光鮮,老百姓卻沒什么錢。究其原因。首先就是經濟結構單一,完全依賴資源輸出混日子。其次,哈國寡頭壟斷了經濟命脈,財富都流入他們的口袋。
哈薩克斯坦,沒有印度的人口優勢,沒有歐洲小國的技術優勢,沒有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唯一的資源優勢,還被老大哥壓著,目前幾乎所有的油氣出口,都先要通過里海,然后再通過俄羅斯的新羅西斯克港。每當俄哈關系有什么風吹草動,新羅西斯克港就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機械維修,工人鬧事,氣候惡劣,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哈國要發展,可能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徹底融入一帶一路,成為一個小號加拿大。哈國帶頭對中國免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可能有人不知道,免簽也分很多種,哈國的免簽是最有誠意的,首先,范圍廣,無論陸路還是航空,都能用,其次,時間長,單次停留最多30日,每180日累計停留不超過90日。相比之下,俄羅斯是電子簽,還有各種限制,烏茲別克雖然也號稱免簽,但必須航空進入,而且只有10天。
最后,希望中哈兩國的關系越來越好,畢竟,有一個繁榮穩定開放的鄰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teafox;來源: 茶狐看世界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