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呂德文 龔為綱丨警惕“偽中產”生活陷阱:城鄉生活迭代的進與退
點擊:3185  作者:呂德文 龔為綱    來源:“新鄉土”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4-02-27 06:37:16

 

 1.jpg

警惕“偽中產”生活陷阱:城鄉生活迭代的進與退

——2024年春節微博家鄉問卷調查報告

呂德文 龔為綱


一、背 景

處于城鄉融合時代的中國是互聯網大國。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達7.77億人,占網民整體的72.1%;農村網民規模達3.01億人,占網民整體的27.9%。通過網民的家鄉觀察來呈現城鄉中國圖景,具有可操作性。

2024年春節期間,微博、新浪新聞聯合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播調查研究中心,開展了家鄉問卷調查。該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數據115867份,受訪者中家鄉位于地級市市區的有44781份,位于縣城(含縣級市市區)的有36333份,位于村鎮的有34753份。70%的受訪者來自城市,剩余30%的受訪者來自村鎮。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都有受訪者接受調查。各省的受訪者人數排名與全國各省人口排名相類似,廣東、山東、河南是前三名,其他地區的排名也大體吻合,只有西南地區的云、貴、川等省參與調查的人數比預期的要少,但整體上較為符合全國各省人口分布的。

總體而言,本問卷的被訪者的城鄉和地區占比情況與互聯網發展和地區人口分布狀況具有高度匹配性。問卷調查的結果,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真實情況。調查表明,中國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既表現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住房、教育城鎮化,同時也表現為數字生活牽引的城鄉生活方式革命。調查顯示,中國社會在昂揚邁進城鄉融合發展時代的同時,底層社會邏輯遭遇挑戰,如村莊空心化導致老年人陷入孤立無援的風險中,家庭破碎化導致家庭再生產能力急劇下降。

二、城鄉生活方式迭代

 

調查顯示,城鄉生活方式正處于迭代過程中。一方面,農民生活方式正在市民化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買房,擁有小汽車等交通工具,農民的生活方式都市化。另一方面,數字生活催動了城鄉生活方式迭代,使得城鄉生活方式逐漸趨同。隨著城鄉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各類數字平臺向農村下沉,城鄉居民數字生活的代差逐漸減縮,同步經歷了數字生活革命。

 

近年來,得益于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農民城鎮化的速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縣城的生活便利度和娛樂豐富度與省城/地級市的差距在逐漸減少。有34.37%的城市受訪者表示縣城與省城/地級市的差距有明顯縮小,越來越好,還有44.51%的受訪者表示差距有縮小,但依然有較大差距,只有6.49%的受訪者表示差距沒縮小,反而變差了。這說明整體上我國各個城市/縣城的生活水平仍然處于高速提高當中,是共同富裕理念的一定體現。

 

2.jpg

 

【圖1 縣城與省城/地級市的差距情況】

農民生活的城鎮化程度正在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買房,同時具備城市生活必備的交通工具。調查結果顯示,網民反映本村農民在縣城買房比較多和非常多的村莊占比接近38%,還有40%的村莊農民進城買房的占比在30%-50%之間。同時,有55%的網民反映本村村民購買小汽車的占比在50%以上。有車有房是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兩個基本條件,如果從這些基本的硬件來看,當前農民城鎮化程度已經不低了。

 

3.jpg

 

【圖2 本村農民家庭進城買房的情況】

 

4.jpg

 

 

【圖3 本村農民擁有小轎車的情況】

城鄉生活方式迭代的重要表現是數字生活的普及,尤其表現為網絡購物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就問卷數據來看,網絡購物的普及程度在城市和村鎮之間雖然還有一定的差別,但已經差距不大。在城市當中,網購可以說已經是完全融入生活當中,選擇比較少和幾乎沒有的受訪者加一塊只占整體的2.41%。同時,接近82%的村鎮網民反映,村里的親朋好友通過網絡購物的情況已經很普遍或比較普遍,這充分說明網絡購物的情況在當前的鄉村社會確實已經非常流行了。

 

5.jpg

 

【圖4 城鄉網絡購物普及情況】

網絡平臺提供的商品種類多樣品牌豐富,可以說是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意味著,城鄉居民消費渠道和商品都漸漸趨同。本問卷主要詢問了淘寶、京東、拼多多、天貓、抖音電商和快手電商這六個平臺的使用情況,網民反映的城鄉居民對網購平臺的使用大體上相似,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淘寶和拼多多都占據第一梯隊,抖音電商和京東則是第二梯隊,天貓和快手電商則是第三梯隊。

 

 

 

6.jpg

【圖5 各大平臺在鄉村網絡購物中的流行程度】

 


對于城市受訪者來說,購買的商品種類排名順序是生活用品、衣服化妝品、休閑食品酒水、瓜果蔬菜/糧油副食、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和進口食品/物品;對于村鎮受訪者來說,購買的商品種類的排名順序是生活用品、衣服化妝品、瓜果蔬菜/糧油副食、家用電器/電子產品、休閑食品酒水、農用物資和進口食品/物品。城市和村鎮受訪者網購商品種類的情況大體一致,生活用品的網購流行度都非常之高,衣服化妝品、瓜果蔬菜/糧油副食、休閑食品酒水等消費品也有相當網購流行度。

 

7.jpg

 

【圖6 城鄉居民網購商品種類】

進一步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網絡購物和數字平臺在全國已經呈現出普遍化流行的態勢。

網絡購物的流行和數字購物平臺下鄉背后,是在城鄉之間高度融通的物流體系。高速發展的的農村物流體系和快遞系統則將網絡購物方便地送到家門口,越來越多的村莊出現了送貨上門,甚至是在自然村快遞點就可以取快遞。34%的受訪者表示村里沒有快遞點,24%的受訪者表示村里只有1個網點,村里有2個和3個網點的分別占15%和10%,有17%的村鎮受訪者表示自己所在的村莊有4個或以上的快遞網點。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都是通過鄉鎮超市或快遞點獲取快遞的,30%的受訪者則是通過本村超市或快遞點取快遞,剩下的縣城快遞點和送貨上門各占5%和4%。

 

8.jpg

 

【圖7 您所在村莊一般是在哪里取快遞】

 

9.jpg

 

【圖8 您所在的村莊有幾個快遞點】

以上兩組數據有一定沖突之處,即村莊有快遞點的比例是66%左右,但村民反映在本村超市或快遞點取快遞的比例只有31%。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縣鄉村寄遞網絡逐步完善,目前已累計建成990個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27.8萬個村級快遞服務站點,全國95%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覆蓋。出現真正矛盾的原因可能是,現有村鎮快遞網點設置的不合理,大多數村鎮快遞網點并沒有被居民所感知到,自然也意味著沒有被真正高效地利用起來。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問卷的回答者混淆了自然村和建制村的差異。很多地方都進行了合村,建制村的區域廣大,本村的快遞點并沒有辦法覆蓋所有自然村,導致部分村民寧愿去鄉鎮快遞點取快遞,也不到行政村的快遞點取快遞。

 

 

10.jpg

【圖9 取快遞的方式與網絡購物的流行程度的桑基圖】

 

另外,村落的快遞點的個數與網絡購物的流行程度之間也密切相關。在沒有快遞點的村莊,網絡購物比較少和幾乎沒有,而村莊內部如果存在一個快遞點,則很快就會改變情況,網絡購物的流行程度變成比較普遍和很普遍;當然,如果村落的快遞點的個數在2個或以上,則網絡購物要更加普遍。

 

11.jpg

【圖10 村落快遞點的個數與網絡購物的流行程度的桑基圖】


三、警惕“偽中產”生活陷阱

 

城鄉生活方式迭代,是都市化生活方式擴散和升級的過程。對于大多數進城農民而言,其生活方式的迭代既是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過程,也是踐行“中產”生活方式的過程。相較于傳統鄉村生活,迭代后的城鄉生活方式,需要建立在“有房有車”的物質基礎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消費主義洗禮。但我們的調查發現,由于家庭收入和消費支出不匹配,城鄉生活方式迭代面臨了進退失據的偽中產生活陷阱。

 

“偽中產”生活陷阱的一面是,農村已經很難支撐高質量生活。村落空心化日益突出,村落空心化引發村落共同體的瓦解,村莊正常的治理功能、自治功能弱化,文化公共空間萎縮。調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有30%的調查對象反映所在自然村為高度空心化的狀態,44%的調查對象反映所在自然村為中度空心化的態勢,高度空心化和中度空心化的村莊占比高達73.8%,而低度空心化和非空心化的村莊占比只有27%左右。這充分說明,當代中國鄉村社會,面臨著嚴重的村落空心化的問題。

12.jpg

 

【圖11 村落空心化的分布特征】

村落空心化,尤其是當常年有人在家的戶數低于總戶數的30%的狀態時,就意味著一個自然村內,大量的農戶是常年大門緊鎖,無人在家,主要勞動力在外務工,小孩在外求學,老人已經去世,這些農戶常年不在家,只有春節期間或有重要緊急事情回鄉。

當村落處于一種這樣的狀態時,就意味著村落社會已經解體,正常的人情往來、社會交往和村落作為一種維系人的群體性社會需求的機制已經基本消失或者面臨嚴峻挑戰,村莊治理面臨社會基礎的缺乏問題,農業生產則面臨勞動力不足、集體行動難以達成和公共性的農田水利設施難以維系的問題,村落共同體的運作已經基本停止,村落社會規范的維系和再生產機制已經不再,簡而言之 村莊的正常的社會生活、村莊治理和農業生產面臨嚴峻挑戰。

 

 

13.jpg

【圖12 空心村(常住人口低于30%)的分布情況】

 

進一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村落高度空心化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的黃淮海,江西,閩西,兩湖、川渝、貴州以及兩廣的非發達地區,另外,東北的高緯度地區,村落空心化程度也比較嚴重。而除了黃淮海地區的華北地區、長三角、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村落空心化的程度則相對較輕。

“偽中產”生活陷阱的另一面是,城市也很難成為安居樂業之所。農民城鎮化之后,務工收入就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數據分析結果顯示,43%的調查對象反映,2023年外出務工比較難。沒有非農就業和相應收入,實際上就沒有真正的農民城鎮化。

并且,由于不能本地就業,農民的城鎮化步履艱難,或者說農民的城鎮化是一種偽城鎮化。農民盡管在縣城買房,卻不能在此長期居住,而是在縣城買房,但是卻在大城市務工,縣城房屋的空置率高企。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在縣城買房的農民中只有1/3左右的農民在本縣市就業,剩余的70%都不能夠在本縣市就業,只能到外省市或者發達地區去尋求工作。這就帶來一個結果,農民即便在縣城買房子,但是長期入住的只占34%,更多的情況是偶爾入住一下,甚至是長期空置。

 

14.jpg

【圖13 已經在縣城買房的農民的入住情況】

 


從我們的田野調查情況看,相當部分農民家庭哪怕是常住城市,也主要是服務于小孩的中小學教育。農村老人在家務農、年輕男勞動力在大城市務工、年輕媽媽在縣城陪讀的“一家三制”格局,在農村地區并不罕見。問卷數據也在側面印證了這一格局。從本問卷收集的數據來看,鄉鎮學校仍然是村鎮學生就讀的主要選擇,其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占比分別是52.78%和59.89%。除此之外,村小和縣城學校補充了小學階段的教育需求,分別占比26.45%和14.94%。而在初中階段,縣城學校填補了32.06%。

表1 中小學教育分布情況

 

15.jpg

 

在詢問到家長回鄉陪讀的情況是否普遍這一問題時,有20.17%的受訪者表示較為普遍,有52.85%的受訪者則表示不普遍,還有26.99%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可以說,回鄉陪讀已經是不少進城務工人員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了。結合中小學教育分布的數據,相當部分有小學生的家庭在上初中后,從鄉村進入了縣城就讀,其家長也開始了進城陪讀階段。

14.jpg

【圖14 進城務工人員回鄉陪讀情況】

“偽中產”生活陷阱的一個后果是,家庭危機凸顯。農民家庭日益脆弱,在城鎮化生活方式的高額成本下,家庭生活壓力加大,農民家庭動蕩不安。離婚率日趨增長,家庭的完整性越來越低。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離婚率自2002年起就從0.09%開始逐年上漲,直到2019年達到最高點0.34%。最新數據的2022年離婚率有所下跌,但仍有0.2%。但問卷數據所反映的情況仍然能說明一些問題。有41.83%的城市受訪者和32.24%的村鎮受訪者都表示自己身邊離婚的家庭有增多的趨勢。

 

16.jpg

【圖15 網民反映所在村離婚變動趨勢】

家庭養老功能面臨挑戰,高齡老年人的養老狀況堪憂。在問卷中提及的四類養老方式的占比先后上,城市與村鎮受訪者的順序都是一樣的,從高到低分別是子女照顧、自我照料、養老機構和請保姆。但是在子女照顧和自我照料這兩類主流養老方式的具體占比上,城市與村鎮有著極大的區別。在城市中,子女照顧仍然是絕對的主流,占61.56%,自我照顧的占比僅有18.31%;而在村鎮,子女照顧的比例降低到了50.33%,而自我照料的占比提高到了38.30%。不只是養老方式,在對養老情況的評價中,城市的反饋也遠高于村鎮。在排除12180份選擇不清楚的城市受訪者后,城市中選擇很好的受訪者占比29.21%,比村鎮的13.28%高出一倍有余。選擇較差和非常差的村鎮受訪者數量分別是15.24%和5.87%,也都遠高于城市受訪者的7.72%和1.89%。

17.jpg

【圖16 網民反映老年人養老狀況】

家庭危機凸顯的另外一個表征是年輕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不再愿意生育小孩,或者說盡量選擇少生育,人口再生產的危機加劇。2023年春節期間的返鄉問卷調查顯示,無生育意愿或者說只愿意生一胎的占比接近60%左右,這是典型的低生育狀態,對鄉村社會人口再生產構成嚴峻挑戰。

18.jpg

【圖17 家鄉年輕人的生育意愿】

此外,網絡借貸的流行,也側面說明通過透支維持中產生活是一種社會現象。城市中22.17%和村鎮中19.66%的受訪者都反映,自己和家鄉親人有網絡借貸的經歷,這個數量占比并不低。與傳統貸款方式相比,這些網絡借貸平臺往往無抵押,高利率,并且面臨更大的信用風險。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預示著人們的生活邏輯發生了改變,從“量入為出”轉變為透支生活。

20.jpg

【圖18 網民反映的網絡借貸情況】

四、農村是大后方

 

高質量生活建立在一套可持續的生計模式和生活方式基礎之上。目前城鄉生活方式迭代現象,仍然存在城鄉之間和代際之間的差異。比如,問卷詢問了彩禮情況。城市受訪者中反饋在10萬以內的有33.58%,10-20萬的有34.18%;村鎮受訪者中反饋在10萬以內的有40.29%,10-20萬的有36.15%。可以說目前彩禮的主流金額仍然在20萬以內,無金額要求和要求在20萬以上的都是少數。彩禮和嫁妝在傳統上都是父代家庭補償新生家庭的方式,在有些農村地區,隨著城鎮化的驅動而出現了高額彩禮現象。相反,由于城市居民較早為子女提供穩定的住房和車輛等生活條件,無金額要求的彩禮比例更高。

21.jpg

【圖19 網民反映的家鄉彩禮情況】

在養老方式的城鄉差異上,在子女照顧和自我照料這兩類主流養老方式的具體占比上表現突出。在城市中,子女照顧仍然是絕對的主流,占61.56%,自我照顧的占比僅有18.31%;而在村鎮,子女照顧的比例降低到了50.33%,而自我照料的占比提高到了38.30%。

22.jpg

【圖20 網民反映的老年人養老情況】

總體上,相較于年輕人,農村老年人處于城鄉生活方式迭代的邊緣,且很難踐行中產生活。相較于城市老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資源比較有限,但他們卻更依賴于自我照顧。這意味著,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數量龐大的農村老年人可能還需要自食其力。由此,保證其居住條件,尤其是為其提供穩定的農業收入,就極其關鍵。

在城鄉生活方式迭代的進與退的過程中,農村成了大后方,土地成了農民最后的保障。城市生活壓力與風險必然會反映到農民對耕地所有權的態度上。數據調查結果顯示,有57.49%的受訪者希望繼續保持耕地使用權,只有21.65%受訪者表示愿意有償退出。這充分說明,耕地所有權依然被一半以上的農戶視為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城市化失敗的退路。

進一步,正是因為耕地所有權依然被一半以上的農戶視為城市化失敗的退路,他們對耕地產權如何配置依然非常關注,有45.72%的受訪者表示,在新的一輪耕地延包開展的背景下,希望耕地使用權能根據人口變動有所調整,以解決新生人口沒有耕地使用權的問題;另外還有54.28%的受訪者則希望保持耕地使用權不變。

微博問卷的填寫者多數是中青年人,但對于一些兩項關于耕地的問題,回答結果卻很值得重視。

Q1:新的一輪耕地延包正在開展試點,您家人對耕地延包的態度是?

有45.72%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耕地使用權能根據人口變動有所調整,54.28%的受訪者則希望保持耕地使用權不變,可以看到兩種觀點的支持人數差別不是特別大,說明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實際上還沒形成統一的觀念,思想尚在博弈之中。這提醒我們,在城鄉融合發展還沒有真正完成的情況下,土地二輪延包政策需要穩健為主。

Q2:在耕地適合種植的情況下,您覺得本地村民對耕地的普遍態度是?

57.49%的受訪者希望繼續保持耕地使用權,只有21.65%的受訪者表示愿意有償退出,剩下的20.86%則表示不清楚。這說明,當前社會上普遍擔心的“無人種地”問題,并沒有那么嚴重。目前希望保持耕地使用權的村民仍然占據主流,但前提是要讓耕地更適合耕種。

盡管城鄉融合發展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展,但也處處隱藏風險。因此,有效應對“偽中產”生活陷阱,除了繼續加大城鄉融合發展力度,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公平的公共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外,還要穩住農村,保持耕地制度的穩定性,為老年人以及在城市無法扎根的中青年人提供經濟社會支持。

(作者:呂德文,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龔為綱,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新鄉土”,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