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華為不走險路
點擊:  作者:Eastland    來源:虎嗅APP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4-08-19 13:35:29

 

“新勢力”中的佼佼者都是“造車派”,且紛紛建/購基地、拿資質(發改委、工信部),告別代工模式:

 

2020519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32)將“小鵬汽車”列新準入純電動轎車生產企業;(生產基地位于廣東肇慶

 

2023615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72)將“北京理想汽車”列為新準入的純電動(含增程)生產企業;(生產基地位于常州和北京順義

 

2023128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78)將“蔚來汽車科技”列為新準入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蔚來《2023年三季報》中披露:以31.6億收購江淮資產包中的兩個生產基地(位于合肥)。

 

而哪吒汽車運營主體合眾汽車早在2018年就獲得了工信部頒發的生產資質。

 

小米一步到位——20247月獲得純電動車生產資質(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85批》)。

 

生產資質并不稀缺:理想汽車獲得準入的那期公告(372)顯示:

 

申請新產品準入汽車生產企業達615戶!申報新能源車產品的有192戶,其中純電動156戶、插電混動23戶、燃料電池13戶;

 

申請產品變更擴展的汽車企業有836戶,汽車產品9255個!#“卷“掉90%還嫌太多#

 

資質是個門檻,但對稍微有些實力的玩家而言,不是“造”或“不造”的依據。

 

華為是“不造”的杰出代表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下簡稱車BU)成立于20195月,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為主機廠提供智能駕駛、鴻蒙座艙等產品解決方案,并要做“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博世”。

 

直到《2022年報》,華為都明確強調車BU的這個定位。

 

2022年,采用智選車模式的問界系列交付超過7.5萬輛。

 

20233月,華為內部再次發布“不造車決議”,據悉由任正非親自簽發,有效期五年。

 

 2023年,智選車交付超過9萬輛。

 

華為是“不造派”的杰出代表。

 

其實,百度的理念與華為相似,但業績遠不及華為彪炳且曾出現“大幅搖擺”——20211月,官宣以整車制造商身份進入汽車行業,吉利集團為戰略合作伙伴。

 

BU沒有“自殺”

 

1)車BU的零星權威數據

 

華為在《2021年報》中首次披露車BU相關信息——2021年投資達到10億美元,其中70%~80%用于研發(余承東透露)。也就是說,2021年研發投入約為50億元(人民幣),研發團隊(5000)人均占有100萬。

 

2022年報》披露,車BU收入20.77億,自成立以來累計投入30億美元。

 

2023年報》披露收入47.37億,自成立以來投入研發累計300億;2023年主要成果是:交付部件300萬套;發布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升級HarmonyOS 4;賦能7款戰略合作車型。

 

綜上所述,自成立至2023年末,華為車BU累計投入400億(假設研發投入占75%)、其中研發投入300億(2023年投入約150)。

 

2)“不造車”是條險路

 

不造車就得做乙方(供應商)。潛在甲方是比亞迪、特斯拉、傳統燃油車企,還有新勢力。

 

眾所周知,華為與車企合作有三種模式:智選車模式(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HI模式(與北汽合作的極狐、與長安汽車合作的阿維塔)和零部件供應商模式。

 

“不造車“是條險路。因為要實現閉環,主要靠智選車業務。而智選車找甲方,要翻越兩座大山:

 

首先,是甲方購買意愿。好比一家制鞋廠,沒有別的顧客,指望非洲某部落產生穿鞋的意愿,肯定九死一生。

 

其次,是甲方的數量和質量。毋庸諱言,智選車業務的合作伙伴在燃油車時代混得都不太好。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很難算強強聯合,否則與上汽、一汽的合作算什么?

 

在一次論壇上,余承東所說“今天李想和李斌都在這里,我相信他們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傳統車企中,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我們。”

 

其實,華為就是ICT (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博世。但智選車模式不是單純售賣軟硬件,而是要深度參與設計、制造、采購等所有流程,還要進入華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才能獲得理想效果。

 

博世推出新產品,假如10家車企用得很成功,可以很快擴展到100家、1000家。

 

智選車模式有了成功案例(賽力斯),可以帶動奇瑞、江淮、北汽積極合作,但更多的潛在甲方仍在觀望者。

 

即便“四界”都獲得成功,觀望者都還會想 “華為能給多少家車企帶來成功?第五家、第六家行嗎?”

 

博世不需要幫客戶賣車來自證遙遙領先,華為智選車不得不證明、再證明。

 

最能感受其中甘苦的余承東,言語間已有打退堂鼓的意味。在2023年汽車百人論壇上,他說:“我們想成為汽車領域另一個博世或大陸這樣的供應商,但在今天這個時代,這個條件好像不太成立。”

 

3)車BU拖累華為

 

華為財大氣粗,對車BU這點破費不在意?非也!

 

2022年,華為內部論壇,任正非撰文指出:

 

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

 

各業務部的獎金一定要拉開差距,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就是很低的資金甚至沒有,逼這個業務自殺,把寒氣傳遞下去!

 

2023年:

 

華為研發費用1647億,車BU約占9%

 

華為營收7042億,車BU僅占0.67%

 

華為凈利潤869.5億,車BU虧損約150億(收入47億,投入約200);

 

BU虧損相當于華為凈利潤的17.2%

 

剔除車BU業務,華為凈利潤率將提高2.2個百分點。

 

不知華為內部對智能車BU觀感如何?車BU員工獎金與其他業務拉開多大距離?

 

2024329日公布的《2023年報》沒有了“供應商”這個定位,代之以“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這是要給自己“松綁”?非也!

 

在上述內網文章中,任正非說:

 

未來幾年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做不好資源消耗巨大的業務不如關閉以后開放讓別人去做。

 

五年都沒有實現閉環,缺口越來越大。車BU雖說不會“自殺”,但“卷鋪蓋走人”、避免拖累整個集團是無奈的選擇。

 

華為脫離“險路”

 

20231125日,華為與長安汽車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要點如下:

 

第一、新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云、AR-HUD與智能車燈等(以上均為車BU業務,具體范圍以最終交易文件為準)。

 

第二、華為將上述業務范圍內的相關技術、資產、人員注入新公司(僅車BU研發人員就達7000)。

 

第三、華為承諾“不從事與目標公司業務范圍相競爭的業務”。

 

第四、長安汽車擬出資獲取新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40%#據說不介入運營#

 

2024116日,華為斥資10億注冊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引望”)。

 

最近,根據媒體從華為內部獲得的消息——引望的組建和引入股東事宜是由任正非親自決策和督辦的;車BU目前也是等待狀態

 

今后華為不僅不造車,還剝離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

 

通過智選車模式成為像博世一樣成功的供應商,是一條險路。華為讓車Bu獨立運營,以規避風險、聚焦主航道。

 

引望的當務之急

 

引望的當務之急是完成合資企業組建——股東注入資金、華為注入車BU業務。

 

202457日,長安汽車發布“關于《投資合作備忘錄》進展的公告”稱:

 

基本完成財務、法務、業務與技術盡職調查。當前,雙方正就交易關鍵條款進行進一步協商;預計不晚于831日簽訂最終交易文件。

 

2024729日,賽力斯發布《關于籌劃對外投資的提示性公告》披露,擬投資深圳引望。

 

1)引望成立合資公司的兩個要點

 

第一,智選車業務歸屬終端BG,如果華為保留此項業務是否與新公司存在競爭?這不僅是長安汽車、賽力斯股東關心的問題。得不到滿意答復,證監會不會放行。

 

第二,引望的估值。長安汽車、賽力斯都是上市公司,前者大股東還是央企。引望估值可以是1000億、2000億、3000億,但要有依據、有華為的業績承諾。

 

比方說,按未來3年平均凈利潤的10倍給1000億估值,那華為要承諾引望202520262027年平均凈利潤達到100億。比如202550億、2026100億、2027150億。

 

長安汽車、賽力斯不是孫正義,沒有業績承諾不會投出真金白銀。

 

萬一沒有完成承諾,華為可用引望股權對引望投資人進行補償。

 

還有一星期,引望合資可見分曉。

 

2)想方設法搞錢

 

2023年,華為車BU研發投入僅150億,而比亞迪接近400億、特斯拉280億(人民幣)。華為的ICT領域的牛X技術是錢堆出來的,車BU研發投入本就不足,還被任總要求壓縮。

 

BU轉戰引望之后,每年研發投入至少200億,才能勉強留在牌桌上。

 

華為停止輸血,引望要自己掙出200億研發經費,還要爭取完成業績承諾(比如2025年凈利潤50),引望要想方設法搞錢。

 

假如2025年,引望研發投入200億、凈利潤50億,營收要達到317億(研發投入占總成本、費用的75%)。據悉2024H1,車BU收入已達100億。2025年達到300億還是有希望的。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于妙投APP ,作者Eastland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華為不走險路

    2024-08-19
  • 內容 相關信息

  • 華為不走險路

    2024-08-19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