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上圖為烏軍攻入俄羅斯境內后的場景)
1)在俄烏沖突持續近兩年半、烏軍在東部和南部戰場上陷入全面被動之際,2024年8月6日,烏軍卻出人意料地從北部攻入俄羅斯境內。過去兩周,烏軍攻占了俄羅斯境內眾多居民點,導致大約13萬俄羅斯居民撤離。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本土首次遭到外敵入侵。
2)很多中國網民都在問:“烏克蘭這是要干什么?”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發現,相對于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占領的大片領土,烏軍在北部占領的俄羅斯領土面積較小。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烏軍的這次行動,那應該是“象征性”和“表演式”。說烏軍此次行動是“象征性”的,因為它對俄烏戰爭沒有任何重大影響。說烏軍此次行動是“表演式”的,因為它最大的價值僅僅在于讓俄羅斯難堪、激勵烏克蘭內部低迷的士氣。
3)烏克蘭方面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行動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在北部開辟一個新的戰線,迫使俄軍從東部和南部戰場抽調軍隊防御,從而減輕在這兩個方向上烏軍面臨的壓力;第二,通過占領俄羅斯一定面積的領土,迫使俄羅斯進行談判,并為未來舉行的談判積攢籌碼。
4)烏軍的說法在邏輯上其實站不住腳。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尚未大規模從東部和南部戰線抽調軍隊回防,也就是說,烏軍希望通過入侵俄羅斯本土來達到讓俄羅斯分兵的目的并未實現。
5)至于說迫使俄羅斯走上談判桌,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決定俄烏之間能否展開嚴肅談判的關鍵,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態度。只要美國要求烏克蘭停戰,嚴重依賴并聽命于美國的烏克蘭澤連斯基政府,根本沒有任何其他選擇。俄烏沖突之所以一開始能爆發,原因就在于美國希望利用烏克蘭打一場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借此消耗和打擊俄羅斯。在戰爭初期,俄烏一度非常接近達成停戰協議,恰恰是美英在暗中搞鬼,迫使澤連斯基政府出爾反爾,讓這場戰爭一拖再拖。
6)現在阻止俄烏進行談判的,恰恰是美國拜登政府。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原計劃一舉整垮俄羅斯,但是,美國卻沒有想到,烏軍在戰場上逐漸陷入全面被動。俄羅斯經濟雖然在美西方嚴厲制裁之下一度遭到重大打擊,但目前已經基本恢復。不僅如此,俄羅斯國民經濟的戰爭潛力已經被釋放出來了。美西方希望借烏克蘭之手擊敗俄羅斯,已經成了癡心妄想。在這個時候,拜登政府心有不甘,盡可能延長戰爭,消耗俄羅斯,成了他們沒有計劃的計劃。同時,拜登政府拒不讓烏克蘭接受戰敗、失地的命運,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的顏面,避免俄烏沖突影響民主黨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的選情。
7)過去兩周,烏軍攻入俄羅斯本土后,確實讓俄羅斯感到意外,俄羅斯到目前為止的應對也很難說成功。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俄羅斯壓根兒就沒有在這個方向上為迎擊烏軍入侵做準備。對于漫長的俄烏邊境線來說,俄軍不可能處處重點設防。同時,烏軍成功實施入侵行動,也再次說明俄羅斯情報能力的孱弱。從歷史上看,俄羅斯似乎總有一種奇怪的能力——能把任何一場戰爭都打到讓人“提心吊膽”的地步。不過,俄羅斯也可以說,它憑借一己之力,把得到整個北約支持的烏克蘭打到現在這種地步,已經很不容易了。戰爭或許本來就是如此。除了美軍在巔峰時期打擊弱小國家,任何國家發動一場戰爭,都很難做到“如砍瓜切菜,手起刀落”。這才是當代戰爭的真相。
8)接下來,攻入俄羅斯本土的烏軍將面臨兩難境地。如果繼續孤軍深入,隨著補給跟不上,俄軍逐漸反應過來后,這樣的“表演式”行動很可能演變成一場“自殺式”行動。如果烏軍就地建立防御陣地,做好在俄羅斯本土長期駐扎的準備,那么,俄軍則可能憑借優勢火力,特別是空中優勢,打擊烏軍的固定陣地。這支攻入俄羅斯本土的烏軍,有可能成為俄軍的“活靶子”。烏軍最好的選擇可能還是“見好就收”,對外宣稱已經達到目的,然后撤回烏克蘭本土保存實力。
9)俄烏沖突已經進行了快兩年半了,烏克蘭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失敗者的命運。當澤連斯基及其同黨依靠美國支持攫取烏克蘭政權之后,當澤連斯基政府選擇成為美國的“炮灰”和“棋子”之后,這個國家就已經沒有未來了。俄烏沖突近兩年半來的事實再一次昭告全世界——中小國家,如果在大國博弈中選擇當“炮灰”和“棋子”,結局會非常慘。全世界除了澤連斯基領導的烏克蘭,小馬科斯領導的菲律賓,是僅有的另外一個愚蠢的國家。
10)就俄烏沖突本身來說,它早已經進入到了“垃圾時間”。戰場上,俄烏雙方早就分出了勝負,美西方不過是在榨干烏克蘭作為“棋子”和“炮灰”的最后一點殘余價值。烏克蘭戰敗也好,丟掉大片領土也好,根本傷及不到美國統治階級的利益,甚至他們還可以把俄烏沖突打造成一個“洗錢項目”——以援助烏克蘭的名義,把美國納銳人的血汗錢送進美國“軍工綜合體”的口袋里。接下來,如果特朗普上臺,他就可以順勢停止援助烏克蘭,然后迫使烏克蘭接受戰敗、失地的命運,從而讓美國騰出手來做其他的壞事。如果民主黨繼續執政,這場戰爭將會在“垃圾時間”中拖得更久,甚至最后可能出現一種沒有停戰協定的停戰局面,俄烏雙方將長期在東部和南部小規模交戰、對峙。這種結局對于美國統治階級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事情,畢竟他們可以繼續利用烏克蘭消耗俄羅斯,也可以繼續玩他們的“洗錢游戲”。
中國一直在俄烏沖突中堅持“勸和促談”的立場。但是,中國不是沖突的當事方,要不要停戰,要不要和平,關鍵還是看俄烏雙方的態度,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態度。對于中國來說,美國原本希望在搞垮俄羅斯之后專心對付中國的計劃已經流產,美國拿絞殺俄羅斯為日后對付中國“練手”的陰謀也基本沒有實現。美國統治階級一邊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一邊卻貪圖享受絞殺俄羅斯的快感,這說明他們本身在戰略上也是一群庸才。俄烏沖突進行得越久,美國利用烏克蘭絞殺俄羅斯的邊際價值就會越小,美國自己因為俄烏沖突在戰略上分心的問題就會越來越明顯。這對中國,并不是什么壞事。只是可憐了無辜的烏克蘭人民,希望他們能夠從此以后記住,如果選擇“精神美國人”執政,代價是多么慘痛這一深刻的教訓。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作者:明叔雜談;來源:觀察者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