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75載歲月崢嶸,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今天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千千萬萬國有企業建設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如今,國有企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主力軍,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領域打造出一大批領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動我國工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新華網、云聽APP、喜馬拉雅APP、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網絡互動傳播活動,以國有企業工業文化遺產為起點,回顧國資央企打造工業體系的生動故事,解析寶貴經驗的奮斗密碼,展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光明前景。
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國家安全重要基石
從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到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走向世界
通過數十年的積累和發展,
中央企業已經形成了
完整先進的核科技創新體系。
大國底氣從“核”而來?
我們從一塊石頭開始說起……
今天帶來《國家工業密碼》有聲故事
第一集
《“邱小姐”的嫁妝》
1964年10月16日,
新疆羅布泊,
一聲驚天巨響,震驚了世界,
“邱小姐出嫁了!”
“邱小姐出嫁了!”
這是怎么回事?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原來,60年前,
我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
為了保密需要,
為這顆原子彈制定了一整套密語:
原子彈叫“邱小姐”,
裝配叫“穿衣”,
插雷管叫“梳辮子”,
原子彈送到塔頂叫“住上房”。
而那舉世矚目的偉大瞬間,
也有一個響亮而浪漫的代號
——“邱小姐出嫁了!”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邱小姐出嫁”的背后,
有一塊功不可沒的石頭,
它就是鈾礦石。
這塊石,決定了“邱小姐”命運
如今原子彈的原理,
甚至是制造原子彈的技術
已不再是秘密,
鈾作為核裂變的天然原料,
是制作原子彈和核電發電的關鍵原料。
但當年,
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
想要進口普通物資都很困難,
更不用說這種高度敏感的戰略物資了。
我們只能把目光放回到國內,
在全國各地尋找“鈾”礦。
1954年2月,
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成立,
負責籌備鈾礦地質勘查工作。
兩條線索在大量資料中浮現出來。
于是,1954年7月,
小組成員首先來到遼寧海城實地考察,
最后計算出該地礦區
只有800公斤的鈾資源,
價值不大。
東北海城找尋無望,
就只能指望另一處地方了。
兩個月之后,
一支由地質、物探、測量等
二十多人組成的花山工作隊
來到廣西的黃羌坪調查。
不久,果真在那里找到了鈾礦,
并且認為鈾資源比較豐富。
1954年10月,發現第一塊鈾礦石的花山工作隊
工作隊如獲至寶,
在這里他們采集了一塊鈾礦石,
帶回了北京。
在中南海菊香書屋,
毛主席看著放在桌子上的鈾礦石,
問:“怎么證明它是鈾礦啊?”
錢三強把能探測放射性輻射的儀器放在桌上,
將鈾礦石揣進口袋里,
然后從桌旁走過,
儀器就立刻發出“嘎嘎嘎”的響聲。
毛主席很高興,
給大家鼓勁說:
“我們的國家,
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
進一步勘查,
一定會找出大量的鈾礦來。”
場景《偉大的決策》
于是,當天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作出了發展中國原子能工業的戰略決策。
中國要造自己的原子彈,
也就在這個時候拍了板。
這座山,為“邱小姐”備足“嫁妝”
在上世紀50年代,
鈾礦找礦基本采用蘇聯模式,
根據蘇聯專家的意見,
花崗巖體內部
不利于鈾礦成礦。
1961年冬,花崗巖研究組科研人員于廣東翁源貴東巖體東北大帽峰頂合影
1961年,
中國設立第一個大型鈾礦科研項目,
以北京三所(現中核集團核地研院)為主
共24人聯合組成
“下莊綜合研究組”,
首次提出
“花崗巖內可找到鈾礦,具有很大成礦潛力”
新觀點。
這一研究理論的誕生,
成為了當年鈾礦的主流。
遵循這一理論,
專為探測鈾礦組建的航測隊
開始對湖南及廣西等地
進行地毯式的鈾礦勘查。
一天,航測隊的飛機
在距地面約60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時,
機上的儀器突然發生強烈的放射性反應。
飛行員大喜,
立即按預定程序
拋下一個石灰包,
對發生信號異常的區域進行了標記。
后來,這個異常點
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型鈾礦床
——七一一礦。
1963年10月,金銀寨(七一一礦所在地)1號副井建成
就是從七一一礦采出的第一批鈾礦石,
為“邱小姐出嫁”提供了合格的核原料。
這些鈾,為核工業發展提供“無限續航”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這一歷史性成就,
有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
可零星的礦床
并不能支撐中國龐大的需求,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
中國都是一個鈾礦資源比較短缺的國家。
其實,不光中國缺鈾,
世界上大部分工業國都缺鈾。
鈾在地球上的含量很低,
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
只有2.7克鈾。
稀有程度,可想而知。
直到2012年,
中核集團在內蒙古發現了一個
世界級超大型鈾礦
——大營鈾礦。
中核集團大營鈾礦會戰冬季施工現場
但大營鈾礦并非是在花崗巖中找到的,
而是在砂巖中,
以此證明了
煤田和油田下面找鈾的思路
是正確且可行的,
這成為我國找鈾思路的一個經典案例,
促成了中國鈾礦勘查開發格局的轉變。
利用這一思路,
中核集團在遼河油田又探獲了特大型鈾礦
——錢家店鈾礦。
中核內蒙古礦業通遼錢家店綠色鈾礦山全景
其實,鈾不僅在陸地上有,
海里也有。
據估算,海水中含有45億噸的鈾,
如果將其提煉出來加以利用,
那就相當于全球都擁有一個鈾能量池。
2023年,
中核集團投建的
我國最大海水提鈾試驗平臺
建成并投用,
在未來將為我國核工業發展
提供“無限續航”,
科幻就這樣照進了現實。
2023年5月17日,我國最大海水提鈾試驗平臺——中核集團海水提鈾試驗平臺建成投用并首次對外開放
于是,從一塊石,
到一座山,
再到一片海,
“天空地深”鈾礦勘查技術體系
像一張大網正在鋪開,
在廣袤的國土上探明鈾礦床達380多個,
我國已經從一個鈾資源空白國
變為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坐享家里有礦的感覺我們有了!
你能想象嗎?
這一切故事的起點,
就是那塊走進中南海的鈾石頭。
保存在中核集團核地研院的新中國第一塊鈾礦石——開業之石
它見證了中國核工業的起步與發展,
被稱為核工業的“開業之石”,
如今正完好地保存在
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來源:國資小新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