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至1992年,我去英國做訪問學者。那時已經年過四十歲的我,沒有對西方發達國家抱有什么特別的想象,但是很想有機會去實際看一看,看看西方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我乘坐的中國民航飛機是在蓋特威克機場落地的。過去聽得最多的是希思羅機場,沒聽過這個機場的名字。我去做訪問學者的大學是利茲大學,從機場要先到倫敦,再坐火車或者大巴到利茲。這一路上,我覺得英國的火車車廂比較寬敞,每個車廂的乘客人數坐滿了也不擁擠。這是比當時國內的火車要舒適的狀況。只是在那里待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他們那兒的人跟國內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國內的人們都非常忙碌,干什么事都有一個準備實現的目標。至于這個目標什么時候能夠實現,人們并不特別在意。但是一定要有一個目標,一定要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但這種目標感和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氛圍,在英國我似乎沒有感受到。有時候在街上會看到一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匆忙走路的中青年人在匆匆行走,這大約都是公司的白領職員。當然,更多人是開車,路上的人看不到他們。但是我總感覺他們中的大多數似乎都有一種相對慵懶的狀態,不急不慌,似乎也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我這種感覺是從哪里來的,我也說不清,反正就是這么一個感覺。英國真正出太陽的日子不太多。一旦有這樣的日子出現,就有一些當地居民帶著一家大小,伏臥在自家門外的草地上,打著赤膊曬太陽,利茲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告訴我,他們這些人并不富裕,沒錢出國度假,這樣也就相當于到國外海灘上度假的樣子一樣了。我當時花時間比較多的就是讀英國各類報紙。利茲大學有一個專門為教師服務的處所,里面提供一些酒類飲料,再就是許多報紙。進入這個地方一年需要付12個英鎊,就可以進去看報紙,點啤酒之類。我寫了一張12英鎊的支票,就得到了這個待遇。在報紙上,大量的報道都是在說英國當時的經濟不太好。當時的政府首相是梅杰,報紙上用的最多的詞匯就是“衰退”(recession),報道英國經濟的增長率不到2%。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們那里到底在哪里出了問題,出了什么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似乎報紙上都沒說得很清楚,但就是告訴人們,英國處在衰退之中。雖然衰退,但物價卻似乎很有條理地在漲。我給家里寫信,最初用的是37便士的郵票,過了些日子,就漲到39便士,再過些日子就漲到41便士,看起來價格漲得不溫不火,還挺慢條斯理的。但對于普通英國百姓來說,畢竟是一種逐漸增大的壓力。中國留學生告訴我,英國當地普通百姓福利很好。一個留學生指給我看住在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的一個家庭,男主人是個黑人,不知道原籍是哪里的。女主人可能是當地的人。孩子有四五個,男人沒有工作,但當地政府每個星期向他們提供35英鎊,解決他們的食物問題。這些錢用于吃飯基本沒有問題。而且也免他們的房租,這就又省了一大塊支出。所以這些人也就不急于找工作了。這種福利確實不錯。畢竟老牌帝國的家底在那兒擺著。英國的《每日鏡報》報道他們的大老板麥克思韋爾因為破產,從他的游艇上跳水自殺。他動用了鏡報退休員工的養老基金,造成巨大的債務窟窿,堵不上了。這下子,這些老人的生計一下子就成了問題。后來又有報道說,老麥死后,他的兩個兒子繼承了老麥的產業,老麥當然不只有《鏡報》一家產業,還有其他別的不少產業。但是他這兩個兒子的年薪都達到每人1500萬英鎊。有一個名為《社會主義工人》的小報就登出報道,還配有圖片,說這兩位少主拿著這么多年薪,而更多的老人則排隊領取救濟,這實在太不公平,反差也太大了。當時,歐盟還不叫歐盟,叫歐洲經濟共同體,簡稱歐共體。英國那時也已經加入了歐共體。英國的BBC對于歐共體的報道非常多,也非常密集。一個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儀式,BBC就大張旗鼓做現場報道??吹贸鰜?,英國雖然在經濟上似乎與歐共體特別是與德國和法國的合作關系肯定是有的,但似乎不是那么非常密切。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后,歐共體內各國來往再也不需要簽證,增加了很多便利。這是不是也會有利于歐共體內部各國的經濟往來與發展呢? 現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脫離了歐盟,在英國國內引發很大的爭議。但現在一切都難以挽回了。英國的小報對于王室的小道消息極感興趣。特別是對于黛安娜王妃,哪怕有那么一點桃色新聞的影子,這些報紙都緊追不舍。普通民眾似乎也把追蹤這類報道作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娛樂項目。另外報紙上還刊登有專門的付費電話號碼,可以通過撥打這個電話號碼,聽到王妃對外通電話的錄音。反正這些東西看起來都非常無聊。在那一年的時間里,英國參與了美國打伊拉克的海灣戰爭,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葉利欽呼吁西方支援俄羅斯240億美元,否則共產黨就會重新回來執政。西方國家根本不理葉利欽這一套,報紙上關于俄羅斯的報道都是負面新聞。有位中國留學生是來自湖南農村的。他對我說,他在國內時,曾想象在外國,即西方發達國家滿地都是金錢。當然他來到英國后,知道并不是這么回事。但在當時,那里人們的基本生活還是比較富足的。我所在哲學系的系主任告訴我說,他每月的工資買臺電腦沒有任何問題。當時的電腦都是286的,國內的同類產品價格,如果是品牌機,要七八千元。如果是組裝機,可能也得要五六千元。而我們的工資與人家相比,差得實在太遠了,攢一年的錢能不能買得起電腦都還是問題。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即在這樣一個感受不到朝氣的國家,為什么會是這副樣子,他們能走到哪一步,也是讓人想不明白。今天回顧起來,似乎也未必能找到清晰的答案。不過,前兩天,我看到一則消息,也是說在西方國家,包括英國,人們似乎確實缺乏一種向上的朝氣。在那里看到的人們都有那么一點昏昏噩噩。今天的英國,比起三十多年前,似乎更亂了,也更差了??植酪u擊、街頭騷亂,過去沒有出現過的事情,現在都出現了,而且還有朝著更差方向發展的趨勢。英國脫歐后,經濟形勢更差了。這都是怎么造成的呢? 英國的當政者們似乎從來也不會想搞清楚這個問題。當政者們想的只是如何在競選中取勝。別的他們都不在意。這樣的國家,好像充斥著渾沌和麻木。(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