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了,新中國新在哪里?新時代新在哪里?支撐兩個新的力量在哪里。這是我們必須搞清的問題。既然稱之為新中國,那必然就有舊中國。那舊中國是個什么樣子?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中國被稱為舊中國,是因為那時的國家深陷于無盡的苦難與黑暗之中,私有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舊中國長期遭受封建專制統治,這種統治以封建土地私有制為經濟基礎。大地主階級掌控大量土地,在私有制的庇護下,他們成為政治上的主宰者,而廣大人民處于被奴役的地位,毫無民主權利可言。封建王朝的更迭從未改變百姓被壓迫的命運,后來又歷經軍閥割據,軍閥背后往往有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私有制下的利益,割據一方。在這種混亂局勢下,人民只是軍閥混戰的犧牲品,生命和財產安全毫無保障,被隨意掠奪和侵害。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維護私有制經濟模式下的剝削關系,獨裁專制、貪污腐敗盛行。普通民眾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被完全排除在權力之外,社會公平正義蕩然無存,人民成為被壓迫和被剝削的對象。舊中國是典型的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私有制經濟占據主導,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這種制度嚴重束縛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廣大農民只能租種土地,他們缺乏對土地改良和長期投入的積極性。例如,很多地主只關心收取地租,不愿意投資修建水利設施或改進農業技術,導致農業生產長期依賴傳統的低效率方式。在一些地區,由于土地兼并嚴重,農民人均耕地極少,難以形成規模經營,糧食產量長期徘徊在較低水平,無法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封建土地私有制造成了社會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合理,阻礙了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大量的財富被地主階層用于奢侈消費或購置土地,而不是投入到新興的工業領域。這使得工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技術更新緩慢。而且,由于農民貧困,國內市場狹小,消費能力不足,無法為工業產品提供廣闊的銷路。例如,在舊中國,民族工業生產的商品往往面臨滯銷的困境,因為廣大農民根本沒有足夠的購買力。傳統的商業也受到影響,商品流通主要圍繞著地主階級的需求,經濟結構畸形發展。民族工業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雙重擠壓下,發展艱難,規模小且技術落后。在城市中,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里,工人地位低下,成為資本家獲取利潤的工具。工人每天在惡劣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工資,難以維持家庭生計。外國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控制中國的海關、貿易等經濟命脈,這也是為了維護其在華的經濟私有制利益,中國經濟淪為列強經濟的附庸,國家財富大量外流,而人民在這種經濟壓榨下更加困苦。舊中國文盲率極高,教育資源匱乏且分配極不均衡,私有制下的貧富差距導致只有少數富家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普通百姓,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只能在愚昧中度過一生,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醫療衛生條件差,缺醫少藥,各種疫病橫行,人均壽命極低。但在私有制的社會結構中,醫療資源主要為富人服務,窮人在疾病面前只能聽天由命。社會等級森嚴,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權益得不到保障,“三從四德”等封建糟粕壓抑著人性。在家庭中,家長擁有絕對的權威,家庭成員的地位取決于家庭財產和封建禮教,這種不平等的社會關系進一步固化了人民的低下地位。舊中國在列強侵略和封建統治下,文化發展受到阻礙。私有制經濟下的社會結構使得文化成為少數特權階層的享受,廣大人民被排除在外。無論是高雅的藝術還是教育資源,都被有產者所壟斷。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在動蕩中艱難傳承,同時西方文化的沖擊使得文化領域出現混亂,民族文化自信遭受嚴重打擊,而人民在這種文化困境中,精神世界也變得更加迷茫和無助。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舊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處于極度落后、黑暗的狀態,私有制的不合理發展是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地位低下,而新中國的成立則徹底改變了這一切,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新生。看看新中國的由來,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中華兒女開始了救亡圖存的艱難探索。封建土地私有制嚴重束縛發展,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更讓中國千瘡百孔。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艱難求生,百姓困苦不堪。在政治方面,封建王朝腐朽、軍閥割據混戰、國民黨反動統治獨裁專制,人民毫無民主權利,長期遭受壓迫。社會層面,教育落后、醫療匱乏、封建禮教枷鎖沉重,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這樣的困境,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義和團運動,農民階級進行了英勇反抗,但因階級局限性而失敗。洋務運動嘗試從器物層面學習西方,但未能改變中國的命運。戊戌變法希望通過改良來救中國,卻也只是曇花一現。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然而革命果實被竊取,中國依然在黑暗中徘徊。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五四運動爆發,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展現出強大力量。此后,中國共產黨成立,它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紅軍歷經反“圍剿”戰斗,在艱難環境中發展壯大。盡管后來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但長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役,充分展現了紅軍頑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智慧,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更是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日信心。在艱苦的抗戰歲月里,根據地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反“掃蕩”等一系列斗爭,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決戰。遼沈戰役使東北全境解放;淮海戰役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平津戰役則解放了華北大部分地區。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隨后,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直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才真正標志著新中國正式誕生了。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主要規定內容: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七條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第八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參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經營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業和飼養自留畜。城鎮中的手工業、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國家保護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鼓勵、指導和幫助集體經濟的發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自然資源。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第十一條 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是核心。新中國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制度,普通民眾擁有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能夠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再也不是封建王朝時期的被壓迫者,也區別于資本主義國家被金錢左右的政治模式。新中國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官僚資本的沒收,將其轉變為全民所有的國營經濟,到逐步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被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模式所取代。在此基礎上,國家從一窮二白走向蓬勃發展,逐步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資源配置更合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從傳統農業國邁向工業強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新中國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且公平化程度高。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讓更多人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醫療保障體系逐步覆蓋全民,盡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舊中國教育醫療資源匱乏且只為少數人服務的狀況截然不同。新中國倡導社會主義新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摒棄封建糟粕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讓文化領域充滿活力。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展現出不同于舊中國文化壓抑的嶄新面貌。新中國“新”就新在她打破了舊中國幾千年來的私有制經濟形式,實行公有制、集體經濟形式;徹底改變了幾千年來人民長期受剝削、受壓迫的局面。實現人民自己當家作主,且用法規來保證人民的權利。今后誰也無權剝奪,否則,人民決不答應。75年來,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不是一路平坦前行,而是充滿了荊蕀。憲法賦予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在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中逐漸陸續被削弱;公有制、集體經濟也在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中逐漸陸續被削弱。產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出現了天量的貪污犯、出現了天量的欠債人、出現了天量的自殺人、出現了大家選擇躺平、不結婚、不生子、笑貧不笑娼等嚴重的不良社會后果。人民在追問,咋變成了這樣?《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第四部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對新時代的起始時間、主要任務、基本內涵、理論創新、偉大成就、偉大飛躍等,作出了全面充分的闡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的提出,是具有非凡意義的歷史方位,處處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實踐,展現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新時代之“新”與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連。發展模式的新變革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廣泛征求民眾意見。例如在從傳統粗放式增長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積極為創新發展建言獻策。人民參與到新興產業規劃中,像5G 技術相關產業發展,科研人員、企業家和普通勞動者共同為 5G 產業鏈的拓展出謀劃策,從通信設備制造到基于 5G 的新興應用開發,都有民眾參與的身影,讓這一發展模式變革更好地服務人民,創造經濟價值。經濟結構的新優化也是人民參與的結果,服務業、數字經濟等比重提升過程中,電商直播這一新型商業模式的興起,是無數中小微企業主、農戶和消費者共同推動的。他們通過參與市場活動,反饋需求,使得電商直播打破傳統銷售限制,成為重要經濟形式,同時在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態勢中,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實施過程中,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到區域發展規劃的討論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居民、深圳市民、廣州百姓等都圍繞如何發揮各自城市優勢積極發聲,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協同互補,保障自身利益,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體現了人民在經濟發展中有話語權。新時代的“新”和人民當家作主相輔相成。教育公平達到新高度,這離不開人民對教育事業的參與和監督。在線教育資源的大規模普及過程中,家長們積極反饋孩子的學習需求,教育工作者們努力優化課程內容,貧困地區的居民積極為學校改善網絡條件創造條件,讓孩子可以和發達地區的孩子一樣,同步學習優質課程,像一些偏遠山區的學校通過網絡直播課程,能讓學生聆聽名師的授課,這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成果。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更是體現人民當家作主,新型養老模式是在老年人及其家屬的需求推動下發展起來的。社區互助養老成為新趨勢,是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組織和管理的結果,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就能獲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時他們也能參與到養老模式的改進中。就業方式的新變化中,零工經濟興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積極爭取自身權益,通過工會組織、行業協會等表達自己的訴求,政府據此出臺新政策保障他們的權益,在社會公平正義建設中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真正成為社會建設的主人。新時代文化的嶄新氣象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體現。文化傳播途徑的新拓展是民眾積極參與文化傳播的結果。新媒體平臺成為主流,短視頻、直播等形式的興起,是因為無數普通民眾成為內容創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文化魅力。非遺傳承人通過短視頻展示傳統技藝,吸引大量年輕粉絲,這一過程中,觀眾的反饋又促使傳承人不斷改進展示方式,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也是人民需求推動的,文旅融合過程中,游客們希望獲得更豐富的旅游體驗,當地居民積極響應,將古老建筑與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相結合,打造出全新的旅游體驗。民眾參與文化創造的熱情空前高漲,文化消費市場也隨之升級,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都有民眾參與策劃和組織的身影,人民在文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彰顯。新時代的“新”與人民當家作主深度融合。環保理念的新內涵是人民環保意識覺醒的體現,從單純的污染治理向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轉變過程中,民眾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和實踐。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中,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到生態農業發展和生態旅游開發中,例如一些地區的農民主動學習生態種植技術,參與生態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同時為生態旅游提供特色服務,既保護了環境,又實現了經濟價值。環保技術取得新突破,離不開科研人員和民眾共同的努力,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過程中,民眾積極響應和支持新能源的應用,從城市的太陽能路燈到農村的分布式太陽能電站建設,都有民眾參與監督和維護,促進了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為能源結構調整注入新力量。同時,公眾參與環保形成新局面,越來越多的環保志愿者組織和民間環保行動興起,人們從意識和行動上積極投身環保事業,體現了人民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人翁意識。新時代,一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奮進的偉大時代,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閃耀著人民當家作主的光輝。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并在創刊號上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由一部分激進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發起,旨在打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實現名符其實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運動以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為旗幟,向封建主義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代表人物包括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并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愛國運動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大門。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運動,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條件。我以為,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過程中創建的一種文化——人民文化就是我們的新文化。什么是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文化?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革命時期、為追求美好生活建設時期的實踐活動中創造的一種文化。自1840年鴉片侵略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民主自由解放斗爭。清朝時期,就發生了兩次著名的農民運動,一次是太平天國以反侵略、反封建、反剝削的農民起義;一次是扶清滅亡的義和團農民起義;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王朝,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十月俄國革命一聲炮響,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送到了中國,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她只代表人民利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就提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獨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民思想的初成時期。黨緊緊抓住土地分配等民生基本問題,形成了“人民翻身做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思想。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從解決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入手,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使農民從封建土地關系中解放出來,調動了廣大農民參加和支持革命的積極性,為革命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抗日戰爭時期,為充分調動各個階層投身抗戰的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實行了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及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明確地主以減租減息、農民以交租交息作為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并將此內容寫入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942年2月,毛澤東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文中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要給人民以東西”。中國共產黨還采納了邊區政府議員李鼎銘先生的建議,實行精兵簡政政策。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提出黨進行革命的民生目標,即“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土地改革為抓手,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7年召開的全國土地工作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使廣大群眾分到了土地,充分調動了農民參加革命的熱情。同時,黨高度重視減輕人民負擔。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為解決民生問題創造了根本的政治和經濟前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一時期,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民生建設取得全方位進步,但由于“大躍進”、“階級斗爭為綱”等“左”的思想影響,黨的民生工作也經歷了曲折。新中國成立之初,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生產條件發生顯著改變,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鄉商業和對外貿易都有很大增長,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很大發展,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明顯提高。毛澤東反復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教育方面,讓廣大窮苦孩子都能上學,普遍接受初中和小學教育。新中國成立時,全國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80%,學齡兒童入學率僅占20%,到1980年學齡兒童入學率占93.0%。195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掃盲運動決議,指出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掃除文盲,是我國文化上的一次大革命,也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的一項極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到1964年為止,全國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52%,1億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在醫療衛生事業上,新中國迅速消滅或控制了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病與傳染病,使城鄉大多數人的醫療基本有了保障。在城市里的國家干部和職工中實行公費醫療制,其家屬和未成年子女享受半公費醫療。60年代的“六·二六”指示提倡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基本解決了農民的醫療問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毛澤東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全民體質”,大多數人的體質明顯增強。毛主席關于人民文化在各個時期就有很多重要論述。比如:“人民,只有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創作的,為工農兵所利用的”;“”共產黨定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人民服務”;“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只有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是會被我們壓倒”;“兵民是勝利之本”;“喚起農工千百萬,同心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我們作計劃、辦事、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六億人口這一點出發,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大聲喊出“人民萬歲”!后來又在1953年2月18日,毛主席在蛇山黃鶴樓遺址前和小販交談。群眾蜂擁而至,臨走時,毛主席在船上脫下帽子,向人民群眾揮手致意,大聲喊:人民萬歲!這些語句和主張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和新中國建設初期始終把人民放在首位,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人民觀思想。毛主席始終強調人民在文化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認為文化應貼進群眾,反映人民群的生活和實踐,為人民群眾服務!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文化具有哪些特點呢?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民族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極其尖銳下去進行斗爭,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主要由于當時的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當時是近代中國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階段,舊社會尚未完全滅亡,新社會尚未完全建成,階級分化尚未完成;還有當時民族矛盾、民主矛盾異常尖銳,革命迭起,戰爭頻繁。使得劃分“人民”概念的一個主要標準便是當時人們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鮮明的階級性:這是“人民”概念的本質特征。這是毛澤東的人民觀與同一時期的國民觀、公民觀的最大不同,他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去分析和對待。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自然是主張階級革命,并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而要進行革命斗爭,就必須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來辨別敵人和朋友,如此才能有效地進行社會動員,才能取得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毛主席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指出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廣大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這突出體現在他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典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別的什么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獨特性:由其政治性、階級性所決定的;鮮明的歷史性:“人民”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下具有不同的內容。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鮮明的廣泛性:“人民”指一切能夠促進革命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階級、階層和社會團體。最廣大的人民大眾,占全國人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它包含工人、農民、兵士及城市小資產階級。中國共產黨人民文化主要內涵是什么?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中國共產黨人民文化的歷史地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過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廢除了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條等條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刀光劍影戰爭中,在血與火的淬煉中、實踐中創造的人民文化,是不同于以往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種文化。自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與中國清政府簽定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那一刻起,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科技、經濟、中華文化變得一文不值。人民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及國外的先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豐富人民文化內容。人民文化的核心是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讓人民文化在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經濟治理等方方面面得到落實和保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發展,不斷豐富人民文化內涵。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獨創、首創;人民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克敵制勝的無上法寶;人民文化思想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思想。列寧說,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只有在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人民文化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概念,它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人民文化是社會凝聚力的源泉。它通過共同的價值觀、信仰、傳統和習俗,將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共同認同感和歸屬感的社會共同體,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時代,人民文化傳承和弘揚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從古老的神話傳說到詩詞歌賦,從傳統技藝到道德倫理,人民文化承載著先輩們的經驗、智慧和理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使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代從古老的神話傳說到詩詞歌賦,從傳統技藝到道德倫理,人民文化承載著先輩們的經驗、智慧和理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使民族的優良傳統得以代代相傳。在新時代,人民文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推動了科技、藝術、文學等領域的發展,為社會的經濟繁榮和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新時代,人民文化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它提供了一套行為規范和價值準則,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思想,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秩序,保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新時代,人民文化要擔當起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的使命。既要珍視傳統文化的瑰寶,又要與時俱進,結合時代需求進行創新,使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新時代,人民文化要發揮教育和引導的作用,培養具有高尚品德、豐富知識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為國家的發展儲備人才。在新時代,人民文化要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積極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互鑒,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提升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在新時代,人民文化還要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關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關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的公平和諧發展。在新時代,人民文化范疇極其廣泛,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人民群眾中宣傳、發揚、實施到自覺遵守和維護就容易得多,事半功倍。新時代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人民文化;堅持社會主義人民文化;堅持公有制人民文化;堅持改革開放人民文化;堅持共同富裕人民文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讓各個方面都成為人民文化的堅守者、傳播者、捍衛者。就形成了一個完整閉環,理論陣地上的銅墻鐵壁就建成了。在國家治理、經濟治理、社會治理中進行充分運用和實踐;在發展人民民主全過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進行充分運用和實踐。不斷開創新局面。把人民文化和共建人民共同體理念傳播得更遠、更高、更深、更實。堅決和抵制,污蔑、損害、有意曲解人民文化的個人作斗爭。新時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大豐富了人民文化的內涵。新時代只有全心全意實現好、維護好、運用好、捍衛好人民文化。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事業才會蒸蒸日上;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愿望才會實現。反之,將一事無成。新時代常常在講要堅定文化自信。人民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血與火的淬煉中的苦難結晶。它代表著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思想;它代表著中華民族歷史以來最先進的文化思想;它將推動是人類文明滾滾向前發展。在人民文化思想指導下,重新構建我們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有了魂的東西,才有說服力。去提煉和概括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各個不同時期的人民文化,不斷豐富人民文化的內涵和內容。全國上下大力去宣傳,讓人民文化流淌在祖國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在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去自覺遵守和發揚,成為人民文化的傳播者,讓人民文化生生不息。人民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國外的先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豐富人民文化內容。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社會主義理論四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統一的新時代人民文化思想體系。請舉全國之力去構建新時代人民文化思想自主知識體系。把世界人民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為世界人民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就順義成章了。中國共產黨把什么是新中國?什么是新時代?什么是新文化?這三個問題講清楚了。黨中央和人民政府就圍繞著新中國、新時代、新文化的本質要求去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等,去建設和發展新中國。新中國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無比燦爛的光芒;人民臉上一定會洋溢幸福的笑容!
(作者:懷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