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持續霸屏的香港首富“出售港口事件”,有了可喜進展。
據港媒《星島頭條》3月28日最新報道,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
但沒有跡象表明該交易已被取消。4月2日,是該協議簽署的最早日期。
李嘉誠與貝萊德集團完成全球43個港口、199個泊位交割后,貝萊德財團將掌握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躋身全球港口運營商前三。地中海航運的全球網絡與貝萊德1.2萬億美元資管規模結合,足以重構全球物流定價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對這筆交易大加贊揚,稱“美國正在奪回巴拿馬運河”。
這對中國的海運業務、外貿出口,甚至一帶一路戰略將產生深遠影響。
按照統計,2024年巴拿馬運河的年通行量為14239艘,其中美國的船只占了75%,中國占了21%,近3000艘。
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要對所有和中國有關進入的船只進入美國港口征收每艘30萬美元到150萬美元的港口費用的政策。按照每艘船交100萬美元港口費計算,僅巴拿馬運河這2個港口,中國每年要向美國交納30億美元。
那全球34個港口呢?
港口費通常占海運企業成本的20~30%,這樣高的物流成本,中國商品還有什么競爭力?2024年我國海運出口總額為43.85萬億元人民幣,美國對我海運企業征收高額港口費后,我外貿出口損失約8.77萬億。
美國針對中國船只的歧視性收費,中國船只還怎么銷售?要知道,2024年中國船企新船訂單總價值近9000億元。
這就是李嘉誠為了套現190億美元的慘重代價。
李嘉誠曾在長江商學院演講中提出“不賺最后一個銅板”的金科玉律:通過提前套現規避周期風險,在巔峰期讓渡部分利潤換取安全邊際。
特朗普上臺后,揚言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美國務卿魯比奧上任后首訪即到巴拿馬,脅迫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協議,并對李嘉誠控制的港口啟動調查。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精于商業避險的李嘉誠迅速與美國貝萊德財團達成協議,以228億美元整體打包的價格,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在內的全球43個港口。據稱協議只花了48小時內便談妥。
而此前十年間,中方四次與李嘉誠商談收購巴拿馬運河港口,均遭拒絕!第一次2015年,招商局出資1500億買港口僅40%的股權,被拒。第二次2016年,寧遠集團出資1600億,被拒。第三次2021年,招商局集團報價320億美元,回復“非賣品”。第四次2023年,中遠海運加價到350億美元,換來一句“資產重組中”。
試想,中方出資350億美元,李家不賣。美方出資228億美元,李家拱手相送。這是“在商言商”嗎?
正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所言,李家出售巴拿馬兩港口的行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現。按理說,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李嘉誠及長和出售港口經營權的時候,并沒有采用全球招標價高者得的方式,反而“短平快”地與貝萊德達成出售協議。這難道符合邏輯嗎?
所以,香港《大公報》罕見5次點名批評:
3月13日:《莫天真勿糊涂》,指出李嘉誠將巴拿馬運河經營權轉給美國財團的交易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批評其“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并強調企業家在大是大非前需明確立場。文章被港澳辦和中聯辦轉載。
3月15日:《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質問李嘉誠為何將關鍵港口轉讓給“不懷好意的美國勢力”,暗批李嘉誠缺乏家國擔當。文中提出“靈魂五問”,直指交易的潛在政治危害。
3月17日:《飲水思源有擔當,背靠祖國謀發展》,強調香港商界應飲水思源,批判李嘉誠“商業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的決策邏輯。
3月21日:《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從法律、戰略和道德三方面分析交易危害,指出巴拿馬港口是中美博弈的關鍵節點,售予美資將威脅中國外貿和“一帶一路”倡議,并呼吁李嘉誠停止交割以止損國家利益。
3月26日《勿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再次對李嘉誠進行勸說。
對《大公報》的批評,對李嘉誠來說不夠份量。
接下來,港府和國家出手了。
3月18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公開回應,明確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強調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要求,特區政府將按法律程序審查。
3月24日,國務院總理簽署《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制裁法>規定》,明確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范圍及禁止或限制的交易領域。
3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的正當權益的相關行為。”
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稱:我們注意到(長和與貝萊德集團港口)交易協議,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受此影響,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公司、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長實集團四家公司,市值蒸發781億港元。
據悉,港府已啟動對交易合法性的評估,重點包括是否符合香港《國安法》中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則性條款,以及是否涉及壟斷或外資控制關鍵基礎設施的風險。
若交易被認定違反《國安法》或涉及壟斷,港府可依法干預。例如,援引《反壟斷法》限制外資控制關鍵基礎設施,或通過國家安全審查暫停交易。
目前,交易仍處于法律程序審查階段,港府與長和集團的博弈仍在持續。
李嘉誠認為資本無國界,商人不應承擔政治責任。他曾在公開信中稱“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 此次交易被視為其商業信條的延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非家國情懷。
李嘉誠的決策本質是商業理性與地緣政治的碰撞,但忽略了“商人有祖國”的擔當。
李超人何去何從?
希望他不要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