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下決心打一場“新冷戰”的節奏,而立陶宛雖小,卻起到了沖鋒中的“馬前卒”作用,在反中的道路上沖鋒陷陣。
蕞爾小國立陶宛最近蹦得挺歡,又是與臺灣互設“代表處”,又是禁止白俄羅斯通過立陶宛向中國出口商品,還發出了“跟中國對抗依舊能活得好好的”的狂吠。對于立陶宛此舉,中國忍無可忍,召回了駐立陶宛大使,并禮送立陶宛駐華大使出境。這是兩國“斷交”的前奏,如果立陶宛再不“懸崖勒馬”,中立“斷交”便成為大概率可能。立陶宛為何這樣“作死”?很簡單,在當今中美漸趨“新冷戰”的世界大格局下,立陶宛率先“選邊站”表態,站在美國一邊。這沒有理由,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政廳的外墻上寫著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一句話:誰侵犯立陶宛,誰就是美國軍隊的敵人。中國并沒有“侵犯”立陶宛,但中美關系趨于惡化,這句話便可以倒過來理解:誰侵犯美國,誰就是立陶宛的敵人。
既然做出了決定,立陶宛便成為了美國一根負責煽風點火的“棍子”,處處隨美國的腳步起舞,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立陶宛近幾年在中立關系上可沒少干扯后腿、惡心中國的事,尤其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立陶宛加大了反對中國的力度。2021年1月,立陶宛以國家安全為名禁止中國企業同方威視向立陶宛機場提供安檢設備;2月,立陶宛政府降級參加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其他國家派總統或總理出席,立陶宛僅派交通部長斯庫奧迪斯出席;3月,立陶宛宣布計劃年底在臺灣開設“貿易代表辦公室”;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8月,立陶宛禁止白俄羅斯鉀肥等化工產品過境出口中國。
對于立陶宛的所作所為,許多分析家不好理解,立陶宛僅是一個面積6.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萬的小國,在大國之間的夾縫中生存,左右逢源縱橫捭闔才是上策,就像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都是這樣做的,既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中國,兩邊“撈好處”,決不當“炮灰”。第一,立陶宛過去曾是前蘇聯加盟國之一,頭腦深處仍然具有“冷戰”思維,美國與中俄交惡,果斷選邊站隊;第二,立陶宛加入了北約,是美國“北約東擴”的成果,挑戰中國利益是向美國和北約交“投名狀”;第三,不排除立陶宛外交受美國指使把控,畢竟只是小國,獨立性有限,成為棍子的概率反而更大;第四,立陶宛認為在與中國的雙邊關系中撈取的“好處”不多,欲壑難填。立陶宛與中國硬杠,雖然對中國的經濟利益來說影響有限,但其產生的破壞作用卻是巨大的,因為起到了一個很不好的帶頭作用。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正在踐行“一帶一路”計劃,在全世界廣交朋友,并且朋友越來越多,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以90多個國家硬懟擁美的40多個國家就是證明。
對于中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美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拜登上任以來,親自帶隊開展了多邊外交,國務卿布林肯、常務副國務卿舍曼、副總理哈里斯、國防部長奧斯汀等主要領導紛紛出訪,就是跟中國爭“朋友”,有意無意地逼“朋友”表明態度。這是美國下決心打一場“新冷戰”的節奏,而立陶宛雖小,卻起到了沖鋒中的“馬前卒”作用,在反中的道路上沖鋒陷陣。如果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立陶宛與中國交惡,就達到了美國“孤立中國”的險惡目的。這也是立陶宛與中國交惡的目的所在。其實“冷戰”與“熱戰”之間,差的就是一根“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什么?巴爾干半島上的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上竄下跳的立陶宛很不穩定,有可能制造事件充當那根“導火索”。這樣一個小國,越理它越蹬鼻子上臉,撒泡尿澆滅了它的欲火,防止它在中美本已惡化的關系上火上澆油,才是上策。俗話說: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大慈悲不度自絕人。立陶宛一意孤行,放棄與中國交好,就把它當個屁放了也罷。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真言社”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