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環球聚焦 > 閱讀信息
胡澄:國失肱股 黨念忠良——痛悼馬列主義老戰士張全景同志
點擊:  作者:胡澄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11-11 08:35:12

 

1.jpg

【張全景(1931年-2022年11月8日)】


驚悉中組部老部長張全景同志病逝的消息,我的腦中一片空白,痛惜之情由衷而生。這是一種痛徹心扉的巨創!

正當新時代征帆鼓滿,擊楫中流之際;正當共產黨韶華百年,繼續奮進之時,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卻痛失肱股老臣,真有風摧大木,海傾巨艨之浩嘆。人們紛紛在各大微信群中表達自己的哀痛之情。我們深切感到了老人家離去之后所留下來的那片空白。正如恩格斯悼念馬克思時所說:“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而這巨大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國有疑難可問誰”“又為斯民哭健兒”等偉人的詩句時時縈繞于腦海之中,為國憂、為黨慮的共產黨人們徹夜難眠,窗外那一輪血紅的月亮,映照出多少共產黨人哭紅的雙眸。

一、無產階級的斗士

張部長給人的印象是忠厚長者,藹藹親人,但在談吐之中卻飽含著一種共產黨人的忠貞烈性,凜凜豪情。

他給人印象最深也就是見到他身影最多的地方就是在各種馬列主義的論壇上,在各個團體舉辦的紀念毛主席的集會中。人們每次參加這樣的會議必然見到他的身影,或者他有別的活動但必然發來賀信和書面發言。凡是弘揚馬列主義精神,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會議,張部長是每請必到,每到必講,每講必“斗”!他身體力行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斗爭精神,與否定新中國歷史、否定共產黨黨史、否定共產主義運動史的各種勢力堅決斗爭,已經到了無我無私、不計毀譽的境界。
 
2.jpg
【張全景同志在各種會議上。中紅網供稿】

比如他與反毛分子“外鈍”的斗爭,比如他對“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斗爭,比如他對武漢那個“八流作家”(著名學者李毅語)否定土改的斗爭,老人家都是披堅執銳,沖鋒在前。他的風范引導著千萬戰士隨之奮進,與各種歷史虛無主義勢力殊死搏斗。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顧當時形勢所說:“當時,黨內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那時,有多少在張部長這樣地位上的老干部雖是“憂心忡忡”,卻是隱忍不言。當然,也有的“愛惜羽毛”、隨波逐流,甚至有的助紂為虐、怙惡不悛!正是有了以張部長為代表的一大批毛澤東時代成長起來的老干部們的全力抗爭,黨內和社會上“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的人們才振奮了精神,看到了希望。這正如列寧所說“執政的共產黨的黨員要挺身擔當起同資本主義斗爭中的大部分困難,動員優秀的共產黨員上前線。”(《列寧選集》1972年版,第四卷,第112頁)要說擔當精神,這才是一個共產黨人在逆流中的擔當與無畏。要知道,他們已經到了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時候了,但是他們老當益壯,愈斗愈勇,沒有放棄一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

那時,在一些社會團體組織的會議上可以見到這樣的陣勢:主席臺上,左邊是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右邊是中宣部原部長王忍之,居中而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鄭天翔!正是這種堂堂之陣,正是這樣獵獵之旗,正是這股錚錚之氣,正是這片耿耿之忠,鼓舞同志們奮斗迎來了新時代!

3.jpg

【張全景同志與鄭天翔同志在紀念毛主席誕辰的會議上。胡澄 攝影】


二、馬列主義的學者

 

我們看張部長發表的各種文章都是弘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都是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國際共產主義歷史的,都是維護革命領袖崇高威望的。我們在讀他的文章時感受到了一個極其強烈的個性——那就是他闡釋馬列主義中國化而不歪曲原典,他堅持社會主義時代化而融入大眾。他的文章文風明白暢達,有著毛主席“兩論”般的理論風范。雅潔勁爽,不掉書袋,感染力強,斗爭性旺。都是甫一問世,便傳誦一時的名篇。如《恩格斯晚年放棄了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嗎?》,如《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馬恩著作的學習》,如《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如《以百年未變之初心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等等。這些文章宏亮處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甘醇處如秋聲鶴唳,余音繞心。這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學習馬列、貫徹馬列、實踐馬列、發展馬列的真正態度,從中體現出一個老共產黨人的殷殷真情與耿耿忠心。

 

這是在毛澤東時代從底層成長起來的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理論風格——“山溝溝里有馬列,民間底層出真知。”他們的頭上沒有這個院那個學的博士光環,他們的身上沒有這個洋那個洲的留學履歷,但是,他們的腳上有著這個村那個店的堅實泥土。張部長的文章有著馬列主義的正氣、人民大眾的地氣、無產階級的底氣、共產主義者的豪氣,就是沒有經院哲學的學究氣,更沒有廟堂官學的僵死氣。他的理論來源于大眾,根植于實踐,是活潑潑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風格就是人”!從這些文章的風格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的學者。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這正如馬克思評價自己的文風:“真理是普遍的,他不屬于我一個人,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構成我的精神個體性的形式。風格就是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956年版,第7頁)我們要知道,馬列主義絕不是書齋里的死經典,馬列主義更不是經院中的鐵飯碗,它是無產階級大眾戰士手中搏擊的利刃。馬列主義的生命力不在這“工程”那“大獎”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唯一途徑就是大眾化。脫離人民大眾的“中國化”“時代化”必將成為大眾的對立面。張部長是毛澤東時代理論風格的一個豐滿截面,這種理論風格引導著百萬后學戰斗。這正是——“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億萬愚公齊破立,五洲權霸共沉淪!”(葉劍英詩句)

三、共產黨人的楷模

張部長無論是在在位期間,還是退居二線之后,都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可以從他親自挖掘樹立的兩位共產黨人的典型可以看出。

2016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我在訪問他的時候,張部長詳細介紹了他挖掘宣揚孔繁森同志、谷文昌同志事跡的具體背景。

在采訪前的電話溝通中,一聽說我們為慶祝建黨95周年而來采訪,張部長爽快答應了——“歡迎你們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黨員學習黨章,遵守黨章,我送給你們一部《黨章匯編》,并給你們寫一段話。”

4.jpg

【張全景同志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合影。姚詠梅 攝影】


5.jpg

【張全景同志在《黨章匯編》上的題詞。胡澄 藏書】


一進門我們便被張部長那山東人的豪情和充沛的激情所感染。他說:“我們紀念建黨可不要忘了那些為黨奮斗的先進的共產黨人的榜樣啊,他們的奮斗精神才真正體現了黨的初心。”

張部長接著說:“我在中央組織部部長任上發現宣傳了孔繁森同志的優秀事跡,并經黨中央批準樹立成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榜樣。孔繁森在山東莘縣的縣委副書記到時候我也是副書記,我們志向相同,非常談得來,是交心的好朋友。孔繁森同志兩次進藏都是我親自送去的。孔繁森同志每次從西藏回來,我們就有重逢,親切敘談。他總是興致勃勃地講西藏的建設和發展,講西藏的過去和未來,講西藏的風土人情。卻沒有講過自己的困難,從沒有炫耀自己的成就,從來沒有提過個人升遷調動的要求。孔繁森同志了許多動人事跡,這些事跡我是從區委其他領導同志那里聽到的。當聽到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職的噩耗時,我徹夜難眠,非常悲痛。后來我親自調研搜集他的感人事跡,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在共產黨員中掀起了學習孔繁森同志的熱潮。并且為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孔繁森》傳記作序,題目是讓孔繁森精神在神州大地方發揚光大。”

6.jpg

【張全景同志在《孔繁森》傳記上的簽名。胡澄 藏書】


接著,張部長又詳細介紹了樹立谷文昌為時代楷模的背景。

“我退居二線以后在主持全國黨建工作研究會時,又發現了福建的谷文昌同志這個典型,現在也成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榜樣。習近平同志還是很欣賞谷文昌的。當然他也很肯定焦裕祿,但是焦裕祿去世得早,他的精神境界很好,他指出來的路子也是對的,但是他沒有來得及實現。谷文昌是不僅實現了他對人民的承諾,而且植樹造林、修海島,把一個孤立的海島和大陸聯系起來,這在上世紀60年代是相當不容易的。

“那是在2002年,我到江西考察紅軍蘇區。這個蘇區一般認為都是江西,實際上是江西和福建,在鼎盛的時期,比較穩定的是21個縣,江西11個,福建閩西是10個。我去基本上把這些縣都看了,然后到了漳州。當時陪同我的省委秘書長多次和我提起東山縣有個好典型叫谷文昌,問我是不是可以去看看。因為時間緊就沒能去。后來到福州以后,好多老同志來看我,說你到了漳州,為什么不到東山去看看呢?我說東山谷文昌,不也是植樹造林嗎?他們說他不光是植樹造林,他在東山老百姓心目當中位置非常高的,群眾自發給他立碑,1990年,全縣黨員、干部、職工、學生三四萬人捐資,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大家來到雕像前表達他們的思念:‘谷書記,您生前種樹,死后還回東山看護著樹林。’每年清明、春節都先去給他掃墓,群眾當中流傳一句話:‘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這八個字深深打動我了!他去世20年了,群眾到現在還這個樣子,他一定在群眾心目當中有很高的形象。我說你們給我找一些材料我回去看看,他們把當地的報紙、刊物、錄像帶、光盤給我找了這么厚一羅摞。我回來看的半個月,很受感動。
  
“谷文昌是1950年5月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先后在這里擔任城關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剛解放時的東山,風沙肆虐,旱澇為害,一片荒涼。谷文昌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軍民拼搏奮戰了14個春秋,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鹽田……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山舊貌,為今天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谷文昌每次下鄉總要帶上一把剪刀,一把鐵鏟,看見歪倒的小樹親手扶起來,看到該剪的枝叉隨手剪掉。他愛樹如命,見人就說,誰要傷一棵樹,就是傷了我的胳膊,誰折斷一根樹枝,就是折了我的手指。他經常告誡基層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在他帶動下,全縣管樹護林蔚然成風。細種精管,幾年下來,177條每條寬50至100米、總長達194公里的林帶,覆蓋了東山大地。
  
“東山島地處福建東南海域,與大陸的最近距離只不過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困難。千百年來,舟覆人亡的慘劇時有發生。世世代代的海島人,總想有一天奇跡出現,天上的玉皇或哪一路神仙修一條海堤,架一座彩橋,把東山與大陸相接,使孤島變成半島。谷文昌帶領干部群眾1960年初工程動工,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修成了一條全長569米,外延公路1000米的大堤。大堤高出水面5米,底寬110米,頂寬13米,防浪墻高6.25米。總共投入普通工、船工、技工100萬個工日,土、石、沙料近50萬立方米,總投資200萬元。真可謂工程浩大!天塹變通途,海島變半島的美夢終于成了現實。他雖然去世22年了,但他的名字一直銘刻在人民心中,并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泯滅,也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全縣人民共同創造的業績,至今在東山大地上閃耀著熠熠光輝。隨著東山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對他的懷念與日俱增。

“我當即給胡錦濤同志匯報了這個情況,說這個典型過硬,我表示要寫寫他的事跡,大力表彰。胡錦濤同志說:‘可以,你寫吧!’”

7.jpg

【張全景同志在宣傳谷文昌的報紙上的簽名。胡澄 藏報】


張部長接著說道:“我含著熱淚寫了一篇長篇通訊《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新華社發了通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全國的大報全都發了頭版頭條。
 
8.jpg

【新華社通稿《人民日報》2003年2月21日頭版頭條刊登的張全景同志的文章《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 】


當時習近平同志是福建的省長,我寫好的稿子讓他全部看過并充分肯定。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谷文昌,在中央黨校與全國縣委書記代表座談時把谷文昌樹為‘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四有書記’的榜樣。”
 
9.jpg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與全國縣委書記代表座談時深情談到谷文昌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胡澄 藏書】


張部長接著說:“豐碑是由事業和民心鑄成的。一個熱愛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熱愛。谷文昌的精神和業績,鮮明生動地回答了一個共產黨員‘入黨為什么,當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點什么’的‘初心’。我當時不當組織部長了,我要是還當部長,宣傳規模還要大得多!”

張全景同志在樹立兩位共產黨人的豐碑時,無意間也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了上面。人們在懷念追隨這兩位時代楷模的時候,永遠銘記著張全景同志的貢獻與風范。

張全景同志不但是不忘初心的楷模,他還是“兩個維護”的楷模。早在2018年3月7日,他在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召開的會議上鮮明提出《修憲勢在必行》。他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一個根本經驗,經驗就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成熟領導人,成為黨和國家的領導核心。政治領導核心穩定在重大關頭,就能夠把握正確方向,安邦定國。現在我們我們黨產生習近平同志這樣成熟堅定的領導人不容易。正是有了習近平同志高舉旗幟,帶領黨和人民英勇進行偉大斗爭,才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才辦成了許多想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我們黨將習近平同志確立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深刻體現了黨心軍心民心,深刻適應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根本要求。無論是出于理性還是信仰,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為它能夠保證中國的繁榮富強,為整個中華民族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

由于張部長這篇發言文章的鮮明與深刻,后來被選入了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選編的《做到“兩個維護”》這部書中(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這部書作為主題教育的基本教材發行到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人手一冊。當時,當我翻開這部書讀到全景同志這篇文章時,親切之情油然而生,并在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中結合我在與張全景同志交往中得到的教益重點宣講了這篇文章,為主題教育取得成效發揮了良好作用。

 

10.jpg

【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選編的《做到“兩個維護”》一書中刊登的張全景同志文章。胡澄藏書】


四、后學晚生的人梯

記得老革命家胡喬木同志有詩曰:“鋪路許輸頭作石,攀天甘愿骨為梯。”這種老一輩革命家身上的優良品質在全景部長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這里僅就我親身經歷的三件事說一說。

第一件事。2019年5月,張部長因患帶狀皰疹剛剛出院正在恢復中,得過這種疾病的人知道,這皰疹引起的痛苦是多么巨大,而且對一位已經88歲的老人來說,對身體更是消耗巨大。就在這時,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志創作了一部扶貧題材的作品《鄉村第一書記》(后來改變成電視劇《花開山鄉》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引起巨大反響)。表現了一位扎根農村帶領鄉親們走集體化道路致富的農村第一書記的感人事跡。國務院參事室要為這部作品舉辦研討會。參事室領導與忽培元同志覺得這是一部反映新時代黨的基層領導干部帶領群眾走集體化道路的作品,而張全景同志又十分關心農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問題。如果能到請全景同志出席,將使會議意義更加巨大。托我聯系敬邀老部長。那時全景同志的身體精力已經大不如前,我猶猶豫豫的與他溝通匯報情況,當他聽說這是反映鄉村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走集體化道路的作品,會場又有幾位從各地趕來的鄉村第一書記出席時,老人家就毫不猶豫地表示:“這個會我參加。”當天在會上明顯感覺老人家的臉色沒有了往日的光彩,略顯蒼白。但他還是在會上做了熱情洋溢的精辟發言。這令我十分驚訝,會后吃飯時我問他:“您老沒有來得及看完作品,怎么今天講話說的那么透徹,對問題分析得那么準確?”老人家朗聲一笑說到:“你忘了我是農民出身啦?我還全程參加了土改與合作化運動。我干的又是組織部長。結合著我對農村的熟悉,對黨史的理解,對黨務組織工作的經驗;而我又十分關切新時代農村經濟的發展道路方向。今天說那么幾句,還說不到點子上嗎?”一番話充分體現了一位從中國農村走出來的黨的高級黨務領導人的風采。可是老人家的精神狀況究竟不如從前了,他在發言以后竟然在座位上睡著了,這是在以前沒有的情況。當我走過去勸老人家提前回家休息時,他振作精神,堅決不走,堅持到了會議結束。這給與會的領導、學者和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第一書記們以極大的鼓舞與勉勵。

11.jpg

【忽培元同志著《鄉村第一書記》;張全景同志(左三)與參會者合影,左一為忽培元同志。 胡澄 攝影】


在送老人家回去的路上,他對我說:“別擔心我的身體,我的發言也不重要,關鍵是我坐在這個場合,就會有一種作用。對那些出席的領導和由外地趕來的‘第一書記’們是個鼓勵,一定要把集體化道路與共同富裕的方針堅持到底。”老人家對社會主義的堅定執著與忘我精神令人既感動又心疼。

第二件事。還是在老人家出院后不久,我們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青島工作委員會的同志來京,十分想見老人家一面,請老人家給青島工作委員會題寫會名,為青島英烈《王一民傳》題寫書名。我又打通了老人家的電話,當他聽說山東的老鄉親來了,又是為烈士作品題詞,就毫不遲疑的說:“你們晚上過來吧。”當天晚上我們一行人來到他家的時候,老人的老伴兒把我拉到一旁,有些焦急的說道:“老頭子已經88歲了,病又剛好,你們饒了他吧!”張部長看見我們說話就問我:“她說什嘛?”我說:“奶奶說您年歲大了,讓我們快一點兒。”他聽后笑呵呵地說:“我的年齡不大,她才年齡大了呢,她比我還大兩歲呢。”一番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深切感受到了老人家的溫暖與情懷。他不但為《王一民烈士傳》題寫了書名,還為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青島工作委員會題寫了會名,并興致勃勃地與青島工作委員會的主任張輝親切交流,了解工作情況和烈士事跡挖掘整理情況,絲毫不知疲倦。當我們依依不舍地站起身來告別時,老人家也是不舍地說:“我不累啊!多聊一會兒吧!你們常來啊,有要求盡管提。”我們望著老人家憔悴的面容,心中充滿了熱烈的激情與充沛的干勁兒。青島工作委員會的張輝主任在這種深厚博大的情懷激勵下,回到青島以后把事業辦的風風火火,異彩生輝。

12.jpg

【張全景同志與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青島工委會同志合影,左一為工委會主任張輝同志。姚詠梅 攝影】


第三件事是關于我自己的。2017年6月,我受命參與籌辦東城區委主辦的黨史展覽《光輝起點—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東城》,為了給這個展覽增加分量,區領導讓我請張全景同志為展覽題詞。張部長豪爽地說道:“我的字不怎么樣,但是我知道你們需要是我這個名兒,沒問題,我給你們寫!”當時他正在寧夏出差調研,老人家連夜寫好了題詞——“光輝起點 不忘初心”,通過機要交換過來。這個題詞為這個展覽增加了權威與分量。當時,這個展覽要在北京日報進行專版宣傳,區里還要我請全景同志撰寫文章評價展覽。他說:“我在外地比較忙,你可以根據我的一些文章綜合起來起草一篇,我相信你,寫好我就不看了。”這真是巨大的信任與鄭重的囑托。我就根據老人家的意思,收集幾篇他的文章進行了綜合融合,加寫了一些東城的紅色元素,寫成一篇文章《登高一呼群山應 微言如閃始傳真——賀“光輝起點-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東城”展覽開展》。這篇文章在《北京日報》上以專版頭條的位置刊出。這篇重頭文章對東城黨史展覽的肯定為東城區黨史的宣揚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也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榮耀。
           
1.jpg

【筆者(左一)向參觀領導介紹展示張全景同志為東城區黨史展覽的題詞《光輝起點 不忘初心》 姚詠梅 攝影】      

 
14.jpg

【筆者為張全景同志起草的介紹東城黨史、評價東城黨史展覽的文章,發表在《北京日報》2017年9月29日專版頭條。胡澄藏報】  


在黨的一百周年到來之際,這個展覽升級為《偉大開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非常痛惜的是,對這個展覽有著深切期望的張全景同志卻最終也沒能看它一眼,而且永遠也看不到了!每思及此,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我擔承著老人家的深切信任與殷切囑托,我一定守好這個飽含共產黨初心的展覽;我一定為這份信任與囑托奮斗終生!

推窗攬月,那如血的紅月紅得愈加壯烈。這是一種共產黨人的凝重。

“子歸夜半猶啼血,不信春風喚不回!”

張全景同志在初冬降臨的季節離開了我們,我們這些后來者告慰慈魂的一定是飛雪迎春到的社會主義偉大復興的春天。

全景同志啊,你老人家安心地去吧!

新時代開始了!

(作者系黨史工作者、紅色文化學者,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站”站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