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最近,多地給禁燒秸稈重新開一道口子的實事求是做法,在網上引起熱議。據悉,從各地的探索來看,由先前的全面禁燒,到現在的“有條件”放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量因素,是對全面禁燒帶來的“副作用”有更多的審視。比如,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表示,該省秸稈禁燒政策對改善大氣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帶來了如水稻白葉枯病等發生危害加重、化肥農藥用量增加等不利影響。
事實上,秸稈禁燒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對農民生活也造成了影響。比如一些地方環保部門,近年來甚至連農戶的傳統柴火灶也不許使用,給人環保“原教旨主義”之嫌。
美麗家鄉的標配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自從人類學會利用火資源開始,炊煙就一直是鄉愁的標志。PM2.5多是工業污染和汽車尾氣,與焚燒秸稈關系不大。臺灣詩人余光中生前要是知道工業污染和汽車尾氣生病,卻讓炊煙吃藥,一定會大惑不解。
農村燒火做飯,一年365天、一天三頓,“按揭式”焚燒秸稈,并不會怎樣嚴重影響大氣環境,恰恰相反,倒是秸稈禁燒以及秸稈回收利用技術一直不成熟,導致雙搶時節大量秸稈堆積在田里運不出去,嚴重影響農業生產,許多農民不得不夜觀天象,趁月黑風高,瞅準風向,偷偷一燒了之,由于焚燒太過集中,反而造成嚴重空氣污染。每年麥稻收割時節,一些城市空氣中滿是刺眼刺鼻的焦糊味,局部地區甚至出現高速公路因為煙瘴無法通行,飛機無法降落……
秸稈禁燒,還導致冬天農村常有人放野火,時常引發火災;如果允許農民繼續用秸稈做燃料,一枝黃花斷也不至于如此泛濫……
當然,如今農村很少使用傳統柴火灶,并不全是因為秸稈禁燒,其中也有農民為了衛生、方便,自愿選擇電飯鍋、液化氣灶等原因。
既然目前多地給禁燒秸稈重新開了口子,不如借機也給鄉村柴火灶正名。鑒于相當多的農民已不再習慣使用柴火灶,地方農業、商務、旅游、財政等部門,至少可以通過物質獎勵等辦法,鼓勵“農家樂”經營者重啟柴火灶。如果覺得柴火灶也是粗暴直排污染大氣,完全可以在柴火灶的煙囪上加裝一個簡單的過濾裝置。這樣,既可以減少冬日農村荒野“放野火”易發火災的隱患,也緩解國家能源短缺,且可以用炊煙、鍋巴飯等給人們帶來更多鄉愁慰藉,進一步繁榮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即便是大田焚燒秸稈,也應多想辦法。筆者小時候就見過把雜草秸稈鋪在底下,點燃后上面蓋上土的焚燒方式。如果再能輔之以相關配套設備,大面積推廣利用這種焚燒方式,既能減少PM2.5排放,又可對土壤進行深層高溫殺菌消毒,為土壤補充有機質含量。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