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王在希,我國知名臺灣問題專家,曾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現擔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研究員和高級顧問,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
原題:《感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系列策劃》
——專訪: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談兩岸關系發展
【專訪】王在希/《中華英才》記者 王爽
做好臺灣年輕人的工作是兩岸關系發展最緊迫的事情
每年全國“兩會”,中央領導下團組參加討論是慣例,與人大會不同,最高領導人一般只參加一次政協委員的聯組討論,所以選擇的界別和講話的內容,常常被解讀為具有風向標式的意義。
就在今年全國政協會召開的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便走進民革、臺盟、臺聯等幾個與臺灣緊密相連的界別,連他自己都坦言“這是第一次到這個界別聯組會和大家共商國是。”
最引人關注的是,在這次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呼吁,兩岸要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并對“臺獨”勢力保持高度警惕。此番講話被普遍認為是“對臺獨發出的最嚴厲警告”。輿論認為,講話提出四個“堅定不移”,是大陸對臺方針的鄭重宣示。隨后的3月5日,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反對“臺獨”,強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關于針對“臺獨”的連番講話,被認為是中央劃出的底線,也是對臺工作的定調。自2014“九合一”選舉后,國民黨士氣大衰,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大勝,這個結果不僅直接關系到2016年臺灣領導人大選,更讓兩岸關系的走向具有某種不確定性。
蔡英文有望勝出么?兩岸局勢是否會發生逆轉?未來的兩岸關系會遭遇哪些現實困境?目前兩岸工作最緊迫的事情是什么?資深臺灣問題研究專家、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接受本刊專訪,就相關問題給予了一一解答。
“臺灣最大問題是對統一認同不夠”
記者:臺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王在希:對統一的認同不夠,分裂意識嚴重。盡管馬英九時期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贊成臺獨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認同統一的人,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如何改變臺灣主流民意,依然是我們的重要課題。
記者:李克強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加強基層和青少年交流”,您覺得,這是未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側重點么?
王在希:臺灣的年輕人到了20歲就擁有選舉權,現在臺灣每年新增選民約200萬人,中青年選民占到選民總數的三分之二。這批中青年是李登輝、陳水扁修改“臺獨”教科書后成長起來的,是在“去中國化”的“臺獨”思想教育下長大的,沒有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教育,他們認為兩岸是“一邊一國”。特別是在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受西方影響很大,他們崇尚自由,反對獨裁,主張民主、透明、公平,他們聽到了太多有關共產黨負面的新聞,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灣年輕人怕中共,怕大陸人管理臺灣。此次李克強總理提到加強基層和青少年的交流,這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青少年在臺灣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慢慢進入臺灣政治舞臺,決定著臺灣的前途和命運。很多年前,我就疾呼一定要把臺灣中南部講閩南話的本省人和臺灣的青年學生作為做臺灣人民工作的重點。只有做好臺灣年輕人的工作,才能對爭取臺灣民心發揮關鍵作用,這也是非常緊迫的事情。
“習總書記講話是對臺獨分裂抱有幻想的政治人物的一個警告”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關于兩岸關系發展的一番講話,您覺得重點在哪里?有什么新意?
王在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很重要一點是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兩岸要進行制度化協商對話,要有互信,我們就要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九二共識”。蔡英文講過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認為只要民進黨上臺執政,大陸就會面對現實。習總書記將底線講清楚了,“九二共識”是不能回避的,這一點,我覺得是習總書記講話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第二個重點是,習近平總書記用堅定的語氣反對“臺獨”。我一直認為,不能籠統講和平發展,這是需要理論支撐的,和平發展要有一個政治基礎,要有明確的方向目標,要排除“臺獨“干擾,要有耐心。這次習近平總書記重申堅決反對“臺獨”,要大家對“臺獨“保持高度警惕性,非常重要。我認為,這對臺灣某些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的政治人物是一個嚴重警告。
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在聯組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四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臺灣問題在理論上有許多創新,比如“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這在當前情況下拉近了兩岸同胞的距離,也回避了某些敏感的、目前一時達不成共識的政治分歧問題。
“大陸游客帶動了臺灣旅游業的發展”
記者:在“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談兩岸經濟合作時提到的“需要兩個‘輪子’一起轉” ,您怎么理解?
王在希:對兩岸經濟合作來說,需要兩個“輪子”一起轉,李總理講話的意思有兩個方面:第一個輪子,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通過制度化協商,就ECFA協議的后續議題繼續進行商談,這主要由海協會、海基會共同來推動。第二個輪子,是大陸方面繼續做好臺商的工作,維護在大陸臺資企業和臺商的合法權益,推動臺資企業的轉型升級。
記者:香港水客事件其實可以延伸到臺灣,現在去臺灣觀光旅游的大陸人越來越多,臺灣方面也對大陸游客有諸多抱怨,您怎么看這件事?您覺得如果沒有大陸的游客,臺灣的經濟會垮掉么?
王在希:臺灣經濟垮掉不能說,但臺灣第三產業會受到巨大沖擊。觀光旅游業是臺灣的支柱性產業,經歷70年代、80年代繁榮后,到90年代后慢慢蕭條,臺灣景點少,很快就走完了。大陸游客資源巨大,完全可以滿足臺灣旅游市場,大陸游客去臺后,臺灣的賓館、餐飲、娛樂、購物盤活了,帶動了臺灣相關一部分產業,也解決了臺灣同胞的就業問題。如果沒有大陸游客,臺灣服務業、旅游業會受到很大沖擊。凡事都有利弊,但有些問題可以通過加強教育和適當控制進入臺灣游客的規模來解決。
“《反分裂國家法》是精品,重新加以強調有現實意義”
記者:今年是全國人大《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十周年的日子,我知道,您是這部法律的重要參與者,在您看來,這部法律在兩岸關系的發展上,發揮了怎樣的重要作用?
王在希:2005年陳水扁加快了實質“臺獨”的步伐,企圖以“公投”、“修憲”的方式為“法理臺獨”尋求依據,因此才有了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這部法律只有1000來個字,但字字經過斟酌,堪稱一個精品,它在陳水扁當政年代,對震懾“臺獨“分裂勢力、遏制“臺獨”的上升勢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關鍵作用,也起到了軍事手段起不到特殊效果。
記者:不久前,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人民日報撰文《運用法治方式扎實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您覺得此文深意在哪里?
王在希: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實現了和平發展,“三通”直航,簽定ECFA,海基會和海協會恢復制度化商談,民間往來、政黨交流等,都開啟了全面交流合作的新局。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外部形勢和臺灣島內的政治生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不可忽視的動向,所以我們仍需對《反分裂國家法》重新加以強調。現在我們特別強調依法治國,解決臺灣問題也要依法,也就是說依法對付“臺獨”,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張志軍主任的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可以提醒島內堅持“臺獨”分裂的人士,我們在反對“臺獨”問題上的立場始終如一。在“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大背景下,我們紀念《反分裂國家法》頒布10周年顯然具有新的意義。
“解決臺灣問題只能寄希望于臺灣人民,而不是臺灣當局”
記者: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直言,“一國兩制”在臺灣被“污名化”了,您怎么看?
王在希:“污名化”這個詞很貼切。在臺灣不僅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也反對“一國兩制”,其實他們反對的不是“兩制”,而是“一國”,因為“兩制”是客觀存在的。反對“一國”,是因為統一后大陸和臺灣只能有一個中央政府,現在所謂的“中華民國政府”只能作為一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總統”變成“特首”,所以臺灣的當權者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寧當雞頭,不當牛尾”是他們的共同心態,所以,他們就要把“一國兩制”污名化,他們的手法無非是說“共產黨政策多變”,“一國兩制是中共的統戰陰謀,是一個陷阱”等等……他們以這種方式欺騙臺灣民眾,讓臺灣民眾談“一國兩制”色變。民進黨本來就想搞“臺獨”,最反對兩岸統一,他們對“一國兩制”肯定要污蔑、攻擊,進行誤導。所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只能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現在很難寄希望于臺灣當局。
記者:您怎么看臺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真實心態?
王在希:臺灣既得利益集團反對兩岸統一,中產階級和部分民眾是害怕統一。不少人現在的真實心態是“想獨而不敢獨”,害怕“臺獨”會引發武力沖突,所以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對臺灣相當一部分同胞來說,對“一國兩制”主要是缺乏信任,心存疑慮,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擔心。所以要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目標,一定要在兩岸同胞之間建立互信。當前我們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向臺灣民眾解釋說明實現“一國兩制”的好處,大陸方面是真誠的,善意的,共產黨是說話算數、說到可以做到的。
“馬英九在推動兩岸和平經濟交流中的作用值得肯定”
記者:您如何評價馬英九和其在位的7年?
王在希:目前要全面評價馬英九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馬英九是一位復雜的政治人物,他出身于國民黨官員家庭,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對馬英九都有很大影響。他后來赴美留學,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對他也影響很深。進入仕途后,長期在蔣經國身邊,不可避免會受到蔣家反共意識的熏陶。他表面性格內向,溫文爾雅,其實很有定見,凡事自有主張,屬于外圓內方,形柔實剛的人物。
平心而論,馬英九盡管有缺陷、有不足,但2008年后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方面,他是有貢獻,他的作用應該肯定。雖然兩岸三通直航早晚會通,但起碼馬英九上臺后加速了這個進程。萬事開頭難,正如1987年11月7日蔣經國開放臺灣老兵探親一樣,這一小步打破了海峽兩岸長期封閉隔絕的狀態,為后來兩岸全方位交流邁出重要一步。有時候在當時看不起眼的動作,卻是歷史性的。
記者:您怎么預測兩岸關系未來的走向?哪些是樂觀的,哪些是憂慮的?
王在希:我對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前景一直持樂觀態度。這首先是大陸的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大陸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兩岸的綜合實力對比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它決定著兩岸關系發展的基本走向。從一個階段來說,過去這七年兩岸關系已經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和突破性進展,兩岸之間已經簽署了21項重要協議,兩岸三通直航、陸客入島、經濟一體化,這些已經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即使將來臺灣再次出現政黨輪替,兩岸關系向前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的大趨勢不會根本逆轉。當然臺灣不同政黨執政,其大陸政策有差異,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可能會有曲折和反復,但大局是可控的。因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交流合作已經成為臺灣的主流民意,成為臺灣大多數同胞的基本共識。下一步臺灣任何一個黨執政,如果違背臺灣的主流民意倒行逆施,它就會丟失選票,就要下臺。我們對臺灣人民要有信心。當然,我們對“臺獨”分裂勢力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對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麻煩,也應有必要的、充分的思想準備。
(來源:《中華英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