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中新社長沙10月23日電 (付敬懿)“我們有些制度沿用西方比較老的政策,而軟件是很難評估的無形資產,所以使得很多基金、企業甚至政府官員不愿意投資軟件,而更偏向于硬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23日在長沙表示,軟件產業更高水平自力更生,必須形成資產化制度。
當日,“長沙·中國1024程序員節”麓山對話在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第一代程序員、WPS創始人求伯君,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等中國六代程序員,在全球開源趨勢下聚焦國產軟件發展之路。
過去20年,中國軟件產業規模從560億元人民幣成長到7萬億元,始終保持快速增長。作為中國計算機發展史的見證者,倪光南表示,在疫情之下軟件產業仍然保持相當高的增速,證明軟件是非常適合中國發展的產業,但目前仍存在某些方面受制于人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有支持開源軟件開發的政策。”倪光南說,開源軟件沒有回報體系、成熟模式,所以軟件基金都不會投資開源軟件。他希望中國要有支持開源軟件開發的基金,才能保證軟件產業以更快速度發展。
重硬輕軟是中國計算機發展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誤區。倪光南表示,過去投資硬件失敗,生產線、裝備、機房都在,評估后并沒多大損失,但如果投資軟件失敗,將會什么都不剩,因此投資都更偏向于硬件。
倪光南指出,軟件的資產評估、軟件的資產化必須成為制度,才能鼓勵社會更多資源投資進入軟件產業。“中國的程序員都很能干,如果再加以更大的投入,我相信一定能把中國的軟件業提高,走向更高水平自力更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