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屈賢明:中國制造正在發生歷史性的重大變化
點擊:  作者:屈賢明    來源:中制智庫 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5-11 10:17:14

 

 

20211231日,中國工程院與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發布了《2021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將利用這份報告的數據來分析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態勢及制造強國建設的進程。本文的主要觀點,曾與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制造業研究室的同事古依莎娜、陳警、楊文靜多次討論,可以說也代表了他們的主要觀點。考慮到本文的一些觀點可能會引起爭論和批評,我負全責,故用我一人的名義發表,以免牽連到他們三位。

 

2015年國務院頒發(201528號文、在全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以來,中國工程院每年都要發布《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報告對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印度、巴西和中國九個國家的制造業進行比較分析,根據4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計算出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并評估九國制造業發展進程、趨勢與特征。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已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成為判斷世界制造業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報告已成為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的一個品牌。

 

一、2020年指數顯示中國制造業“大而有韌性”

 

2020年,在中美經貿摩擦加劇和新冠疫情雙重考驗下,中國制造業不僅沒有崩潰,而且越戰越強。這一年,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呈現最大增幅,距離美國、德國、日本三家制造強國的指數值越來越近。2020年,中國是九國中唯一實現制造業規模正增長的國家,其他八國制造業規模均為負增長;質量效益總體基本保持平穩;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持續發展呈回升態勢。

 

 

1  2020年各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

 

2020年中國制造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制造業出口占全球制造業出口總額比重、世界500強企業中一國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等指標同比增幅遙遙領先;基礎產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自2015年以來首次回升;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也實現回升。制造業成為抵御突發事件、實現市場主體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肩負起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和人民生活穩定的重任,凸顯出制造業對大國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對中國制造的主流看法是“大而不強”,形象的說就是一個虛胖子,一推就倒。但2020年在嚴峻的考驗中,在強大的外力沖擊下卻巍然不動,這表明中國制造已甩掉了“大而不強”的帽子,顯現“大而有韌性”。韌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抗沖擊能力,在強大的沖擊波下能站穩腳跟;二是應變能力,能迅速應變外部環境的變化,不亂陣腳;三是生存發展能力,在嚴峻的環境下不僅能生存,還能向前發展,越戰越勇。

 

二、五年來制造強國建設進程穩中向好,制造強國戰略引領作用凸顯

 

2015-2020年是制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第一個目標實施的上半程,制造強國建設總體趨勢穩中向好,基本按照預定目標前進。在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中國制造業實現了市場快速響應,充分體現出我國在“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經濟體制下,對各類生產要素具備強大的調動配置能力。制造業成為我國經濟復蘇的重要亮點,制造強國戰略引領作用凸顯。

 

制造強國戰略是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制造業國家話語權、凝聚人心、動員全社會力量重視實體經濟的一面旗幟。

 

(一)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與美德日的差距逐漸縮小

 

從圖2看出,五年多來,在制造強國戰略的強力推動下,中國與美、德、日等制造強國的差距逐漸縮小。

 

 

2  20152020年九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變化趨勢

 

分析歷年制造強國指數值(表1),2020年與2015年相比,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由59.34縮小至57.17,與德國的差距由12.95縮小至9.92,與日本2016年的差距由8.12縮小至2.17

 

 

(二)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增加值相當于美德日三國之和

 

2015-202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由26.29%提高到28.61%202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854萬億美元,與美德日三國之和的3.95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2020年美國、德國、日本的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2.345萬億美元、0.678萬億美元、0.927萬億美元)。

 

又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統計的數據,2020年中國出口了1650億歐元的機械設備,世界占比達到了15.8%。中國首次超越德國,榮登世界第一。這是了不起的成績,因為機械設備代表了一個國家制造業的綜合水平。

 

(三)制造業世界領先和先進產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任何一個制造強國都不可能在所有制造業門類都處于世界第一,但必須擁有一批在世界有強大影響力、控制力、話語權、反制力的優勢產業。根據中國工程院對26類產業的國內外比較分析,當前我國已擁有5類世界領先產業和7類世界先進產業,其增加值在我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中占比為41.31%。這表明,中國制造業正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形成了低中高并存的產品結構,而且中高端產品的比重在逐步提高。

 

 

(四)中國擁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專精特新”世界冠軍企業

 

2020年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我國制造業企業有42家入圍,比2015年(33家)增加了9家,僅比美國少1家,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一些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如成立僅9年的小米公司也入圍500強,引人矚目。這些500強企業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輸出能力,以及產品和資本輸出能力,在世界上擁有一定話語權。

 

我國中小制造企業創業創新十分活躍,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全國已有4萬多家“專精特新”企業、4700多家“小巨人”企業、近600家單項冠軍企業。

 

 

(五)中國制造業實現創新投入與產出雙提升

 

2015-2020年,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由0.97%提升至1.54%;其中儀器儀表、船舶、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和醫藥制造業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

 

每百萬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2020年較2015年增長4%。單位制造業增加值的全球發明專利授權量由2015年的5.97項提升至2020年的7.7項。我國制造業實現了創新投入與產出的雙提升。

 

(六)強基固本初見成效,部分“卡脖子”問題有所緩解

 

關鍵基礎產品和技術對產業支撐能力逐漸增強。如,高速鐵路動車組用標準、車輪、車軸、電力電子元器件、傳感器、制動設備、列車控制系統、車身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85%的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及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產業鏈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術中,電池成組效率和能量密度高于同期國際先進產品,驅動電機市場占有率80%以上。

 

三、國外對中國制造業的評價

 

制造強國戰略自201558日實施發布至今,通過對58個月以來制造強國指數的變化趨勢分析可見,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已經十分接近處于第二方陣的制造強國日本。

 

對于當前出現的這一格局,國內有些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是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

 

第二種看法是中國制造業有優勢,有不足,進入制造強國為時不遠;

 

第三種看法是中國制造業已是制造強國。

 

為能客觀、準確的判斷中國制造業在世界的地位,有必要引用聯合國工發組織、美國德勤會計事務所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日本著名商業周刊《東洋經濟》對全球國家/地區制造業競爭力的評價結果。

 

2021416日聯合國工法組織發布“全球產業競爭力報告”指出,2018年世界各國產業競爭力排名為德國、中國、韓國、美國、日本。

 

德勤會計事務所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對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進行了長期的研究。通過對全球企業首席執行官的訪問,2016年全球國家/地區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為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預見到2020年排名為美國、中國、德國、日本。

 

日本知名商業周刊《東洋經濟》發表《中日50領域的企業實力徹底對決》,結果如下:

 

日本占有優勢的21項:半導體、機器人和工作機械、動畫、視頻、高鐵、醫療機器、醫藥品、鋼鐵、汽車、摩托車、建設機械、玻璃、碳纖維、紙、紙尿布、成衣、數碼相機、電子產品、手表、廁所用品、輪胎。

 

中國占有優勢的28項:創業企業、產業創新、AI、顯示屏、智能手機、電池、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汽車、網絡平臺、技術金融、原子能品牌、造船、宇宙開發、無人機、電飯煲、電視、啤酒、送電、石油、太陽電池、SNS、海運、空運、生命保險、銀行、洗衣機、卡車、化學。

 

一平:空調。

 

國外對中國制造業的三種評價都肯定了中國制造業競爭力處于世界前列。我們不應夜郎自大,過高估計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但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過于悲觀地看待中國制造業。

 

四、中國離制造強國還有多遠

 

未來四年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看到這兩年中國制造優良表現的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制造與美德日制造強國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加倍努力去解決:產業基礎薄弱、一批“卡脖子”難題亟待攻克;創新投入不足,效能不高;優勢產業的占比及國際競爭力尚需提高;優秀企業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強;世界知名品牌數很少;能源消耗偏大,制造強國建設任重道遠。

 

未來四年,中國制造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國內環境,將經受更大的挑戰。但也應該看到出現了一些十分有利的因素。

 

一是全國上下對制造業重要性的認識空前一致,對發展制造業高度重視;

二是美國用芯片對華為、中興制裁打壓使國人猛醒,產業基礎不牢,一個芯片、一個軟件、一個發動機可以使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產業窒息,必須全社會行動,打一場產業基礎再造的攻堅戰;

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將在國難當頭時發揮重大作用;

四是完善的制造體系和總體安全可控的供應鏈,保證中國制造業可適用低中高三種不同檔次產品的國內國際市場需要,能抗擊重大突發事件的沖擊;

五是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互促發展戰略路線的實施,將釋放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

 

綜合分析這些因素,可以預判,到2025年,中國綜合實力繼美德日之后,第四個進入制造強國行業是大概率事件。

 

五、建議制定強國應具備的特征

 

以表1 2020年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值可見,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已縮小到2.17,中國進入制造強國行列指日可待。但是業界為什么對中國制造的地位看法卻分歧很大?我認為要判斷中國是否進入了制造強國行列,除了制造強國發展指數應達到或十分接近日本、德國的水平,建議制定制造強國應具備的特征及目標值,與制造強國發展指數一起作為實現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的衡量標準。

 

為此,可以借鑒國家提出的《2020年國家脫貧標準》,一超過(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4000元)、兩不愁(吃穿不愁、安全飲水)、三保險(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從制造強國的內涵出發,制造強國應具備雄厚的產業規模、優化的產業結構、良好的質量效益、持續的發展能力。經過測算、預測和國際比較,提出制造強國6項特征及目標值如下:

 

1、產業規模: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目標值設為30%

2、產業基礎:“五基”(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與裝備、工業基礎軟件和產業技術基礎)國內市場滿足度,目標值設為70%

3、優勢產業:世界領先和世界先進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比重,目標值設為40%

4、優勢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制造業企業數量,目標值設為世界前三。

5、創新能力:單位制造業增加值的全球發明專利授權量,目標值設為世界前三。

6、能源消耗:單位能耗制造業增加值,目標值定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

 

期望與業界同仁探討,形成共識。

 

作者:屈賢明  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制智庫顧問委員會委員  來源:中制智庫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