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中國石油尼日爾一體化項目建設為積極響應尼日爾政府本地化訴求,為提升自身國際化發展水平,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舉行了生產操作人員系統化培訓與評估項目啟動儀式。(圖源:中國日報)
隨著中國資本走向海外,我們的海外利益不斷擴大,對海外利益的保護愈發重要。然而,目前我們的海外利益保護能力較為薄弱。近期,眾多網友關注到非洲尼日爾發生的侵害中國利益事件。尼日爾軍政府無力償還中國企業的款項,卻以毫無依據的理由,驅逐中國相關企業高管。這再次將如何保護海外利益的問題擺在國人面前。
從結構來看,中國企業如今向外發展呈現單兵突進的態勢。這與歐洲人在16至18世紀向外拓展時截然不同。當時歐洲采取三管齊下的策略:首先軍隊開赴海外,直接進行打擊和占領;接著商人跟進,瓜分資源;同時派遣傳教士,傳教士手持圣經,向當地民眾宣稱歐洲人對他們的打擊與掠奪是在執行上帝的意志。
歐洲人向外拓展時,經商有軍隊保護,還有傳教士進行輿論辯護。當下我們向外發展時,部隊并未隨企業大規模出動,海外軍事力量相對薄弱。因此,當中國商人遭遇外部騷亂、搶劫和勒索時,往往缺乏有效的應對手段。而且,我們也沒有類似傳教士的角色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發聲。
國內某家安保公司為中資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圖源:互聯網)
實際上,中國企業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相當出色。這些年筆者去國外執行公務時,只要有時間就盡量到當地的中資企業調研。據筆者了解,絕大多數中資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做得很好。例如,在工程環保方面極為重視,許多中國企業在海外開展項目時,采用極高的環保標準,常常聘請第三方或國際組織進行嚴格的環評。同時,與當地社區互動良好,積極為當地做貢獻,打水井、修道路、建小學、建醫院等。中國企業在當地遵紀守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但即便如此,一旦中資企業出現個別負面案例,當地媒體以及西方媒體便會鋪天蓋地地渲染,使中國企業陷入被動局面。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困境。
泰中羅勇工業園。(圖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企業向外發展勢在必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截至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單兵突進的狀況仍未改變,與西方三管齊下的模式差異明顯,導致中國企業在維護利益方面處于被動地位。不過,中央對此情況已有清晰了解,并積極采取改進措施。比如,我們正在組建民間安保公司,嘗試以民間安保公司的名義與外方開展安保合作,相關工作已在推進。另外,大家也知道,我們十分重視講好中國故事,在海外設立文化機構等,積極推廣中國文化。
但由于中資企業發展迅猛,從態勢上看,單兵突進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筆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企業在向外投資時,首先要對投資所在國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若投資金額達上億美元,不妨投入一定資金用于當地情況評估,風險過高就應選擇回避。老子曾講 “亂邦不居,危邦不入”,這話是有道理的。第二,企業應盡量抱團發展,避免單打獨斗。抱團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照應。企業優先考慮的投資方向,應當是中國政府已經做好前期鋪墊的區域,比如白俄羅斯的中白工業園、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等,這些地方相對安全。
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圖源:科倫坡港口城項目公司)
第三,企業前往投資地后,要積極與當地搞好關系,推進本地化進程。在當地與各方面妥善處理關系,對待當地工人不能僅從商業利益出發,而是要在保證商業利益的同時,讓當地工人也能有獲得感。
第四,要推動中國安保公司走向海外,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盡管在這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困難,但要努力排除障礙。在為企業提供安全保護和輿論保障方面,國家應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第五,加強涉外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立法需要執法手段的支撐,否則立法將流于形式。目前,我們國家涉及海外利益保護的相關強制性執法手段仍在探索之中。
總之,捍衛中國海外利益之路充滿挑戰,亟待企業與國家緊密攜手、協同共進。在穩步完善既有策略的基礎上,大膽探尋創新舉措,方能從容應對波譎云詭的海外局勢,真正守住中國的海外利益。
來源:金金樂道編輯部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