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是“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①]
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是完成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的根本。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而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使人民群眾掌握科學的真理。
馬克思是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偉大的革命家。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博覽群書,從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同時滿腔熱情地積極參加工人運動,為人民的解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斗爭。馬克思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創立,“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②]全世界無產階級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進行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整個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正是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改變了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人民苦難深重。這時中國的能人志士紛紛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當時都是向西方學習,想通過資本主義道路來挽救中國。然而處處碰壁。正在大家迷茫、彷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人們認識到還有另一條道路可以走,即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消滅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一經傳入中國,中國的面貌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中國革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經歷過許多挫折。1942年,我們黨總結了建黨以來22年的經驗教訓,在延安整風時提出一個重要原則,即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這個原則表明,第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為這些基本原理是科學的,它反映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一般規律,是普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樣,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過時,會由于不同國情、不同民族特點而不管用,也不是有對有錯,某些原理有缺陷或者有空想成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揭示的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忽視、放棄甚至反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然滑向修正主義,背叛革命事業;第二,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它是革命斗爭的指南,是指導革命實踐的世界觀、方法論。為了解決中國的革命的問題,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聯系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索中國自己的革命和建設的具體道路,也就是說,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實現形式層次上,必須具有中國的民族特點,不能照搬外國的做法。不聯系中國的實際,必然變成教條主義。無論是修正主義還是教條主義,都會使得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遭到失敗。
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起來,我們黨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政權,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里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一件大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全國解放以后,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時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實現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所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我國完成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項龐大的社會改造工程。我們黨用這一偉大實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場所,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政治前提。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一開始我們絲毫沒有經驗,不得不向搞了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蘇聯學習。但很快毛澤東就發現,蘇聯的基本經驗(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堅持;但是,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經驗,則需要做具體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學習;有的只適合于蘇聯的條件,不符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有的則是錯誤的。因此,對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經驗決不能照搬。他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探索,走自己的路。《論十大關系》就是這種探索的結晶。從毛澤東開始,我們黨就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探索走自己的、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開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從這兒開始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于毛”的含義。至于作為一個完整理論體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是在鄧小平時候形成的,這就叫做“成于鄧”。
毛澤東在批判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時候,闡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共同規律與民族特點相結合”。他在討論《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的政治局會議上指出:一、十月革命道路(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各國革命的共同道路,它不是個別民族現象,而是具有時代特征的國際現象。十月革命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個特定階段的共同規律,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必須遵循,它具有普遍意義。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二、各國有不同的具體情況,因此各國要用不同的辦法解決各自的問題。正如每個人的面目不一樣,每棵樹長得也不一樣。要講個性,不講個性此路不通。各國革命都有具體的民族特點,沒有民族特點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但是,所有道路都有它們的共性,條條道路通莫斯科。這就是十月革命的基本經驗,各國革命黨人的任務是把體現在十月革命道路中的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本國革命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必須把共同規律與民族特點相結合,才能取得勝利。1956年毛澤東提出的共同規律與民族特點相結合,實際上沿續了延安整風時提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兩者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說的都是,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其次要密切聯系本國實際,兩者缺一不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定我國正處在、并在相當長歷史時期內仍將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在十二大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相結合,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怎么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有一個明確的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時代特點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它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出來的。在本質層次上,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共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不是科學社會主義之外的一個社會主義流派。國外經常有人說我們搞的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這是錯誤的,至少是一種誤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③]這就給社會主義提出了一個“標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就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我們始終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所以它是社會主義,而不是什么“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第二,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的層次上,我們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和時代特點,進行探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實現形式層次上才具有“中國特色”。概括起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前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毛澤東指出的原則: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聯系中國的具體實際,兩者相結合,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子”和“源頭”,離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離開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也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決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一棵樹,刨掉了根子,就活不成,一條河,堵塞了源頭,就會干枯。我們在宣傳、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它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源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這正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意義。
自黨的十二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來,已經過去了35年了。這是我國迅速發展的35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黨和國家的事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并不斷開辟發展的新境界。
當然,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仍沒有改變。但與30多年前相比較,也就是同剛剛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候相比較,確實是向前進了一大步,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④]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又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些足以載入史冊的輝煌成就,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取得的,都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一部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取得勝利的歷史。中國的偉大成就,顯示出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一經掌握群眾,就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這是一切成就的源泉。
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十九大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個信仰就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有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有了共產主義理想,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會有希望。使廣大人民群眾擁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就是思想宣傳工作的根本。
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指導地位,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不成問題的,那時絕大多數人都信仰馬克思主義,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遇到問題都會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分析和解決。年齡大一些的人都會記得這種情景的。80年代以后,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我國從80年代開始,西方資產階級的理論、學說泛濫起來,意識形態各個領域馬克思主義逐漸被邊緣化,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上失聲、教材中失蹤逐漸成為普遍現象。言必稱西方,成為時髦。人們羞于公開承認信仰馬克思主義,學馬克思主義專業的學生難找工作,講授馬克思主義的教師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盡管黨章、憲法上寫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指導思想,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馬克思主義的地位不斷下降。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偶然的,它有著客觀的原因。
從國際上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國家政局劇變,無產階級政權遭到顛覆,社會制度迅速由社會主義演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跌入低潮,世界地圖上一大片紅色消失了。在這種劇變的沖擊下,我國相當一部分人(包括黨內一些領導干部)信念發生動搖,他們不相信馬克思主義了,懷疑社會主義還有沒有前途。有人提出問題:連搞了70年的最強大的社會主義蘇聯都變了,中國社會主義紅旗還能打多久?他們認為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歷史應該到此終結,社會主義背離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正道,向資本主義演變是一種回歸。真是大浪淘沙啊,在社會主義處于高潮時候跟著高呼社會主義萬歲是容易的,一旦社會主義遭到挫折,同路人必然分道揚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社會主義低潮時候仍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不動搖,終究不會是多數。這時出現馬克思主義邊緣化也是很好理解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門打開,各種西方思潮涌了進來。面對來勢洶涌的西方思潮,我們缺乏思想準備,沒有有力的應對措施。一些人不信馬克思主義了,轉而信仰西方學說。而這些人往往頭頂學術大師光環,掌握著話語權,有的還擔任領導職務,影響著改革的具體進程,這不能不左右了整個社會輿論環境。于是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泛濫開來,一時間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憲政民主、歷史虛無主義、公民社會等等輪番沖擊,你方唱罷我登場,十分熱鬧,把意識形態領域搞得烏煙瘴氣。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一波又一波的進攻,而我們則窮于應付,而且應付得很不得力,不理直氣壯,相當被動,整個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敵攻我守的態勢。造成了這樣的輿論環境:誰要再講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就變成不合時宜的異類。西方學說成了輿論的主流,大學里講授的基本上都是西方資產階級理論,馬克思主義幾乎不見蹤影。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用西方教材、原原本本地講西方學說,甚至要求用外語來講,唯恐不是原原本本的西方理論。這種氛圍下,馬克思主義豈能不被邊緣化!對此種情況,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曾經大聲疾呼過,十八大以后也有所好轉,但這種情景至今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當然,意識形態領域的事情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泛濫、馬克思主義邊緣化這種狀況,是有其經濟根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認識到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夠發達,生產資料公有制所需要的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在許多地區、部門還不具備,這種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我們不能搞單一公有制,只能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上層建筑相應地必然發生變化。私有制經濟的發展,私有觀念、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必然蔓延。尤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為資產階級辯護的理論,必然會贊成西方資產階級的學說。共產主義思想是以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的。公有制不斷削弱,私有制不斷增強,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處于攻勢就可以理解的了。
但是,也不能認為意識形態領域出現敵攻我守的態勢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聽之任之,仿佛我們無能為力似的。我們承認改革開放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復雜情景是必然的,經濟上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勢必出現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但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整個上層建筑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只要對意識形態形勢有足夠的認識,采取有力的措施,是有可能遏制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泛濫的趨勢,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工作犯了一手硬、一手軟的錯誤,鄧小平總結1986年學潮的教訓時就指出,“問題在于我們思想戰線上出現了一些混亂”,“這是一個重大失誤。”[⑤]1989年政治風波期間,他又明確說,十年來最大的失誤是政治思想教育,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得不夠,有時講的太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旗幟不鮮明,聽任它自由泛濫。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有人在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候,往往忘記經濟工作的政治方向,不問“姓”姓“資”的實用主義風行一時,只講現代化,不提社會主義。有一家培訓高級干部的機構的教授在課堂上公開講:“主義不能當飯吃,公有制不能打糧食。那都是虛的,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地把經濟搞上去。”這種超脫意識形態的言論聽起來很能忽悠人。然而任何生產力都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存在和發展的,任何經濟都是在一定社會制度中運行的。沒有脫離生產關系的生產力,脫離社會制度的經濟活動。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不問“姓”姓“資”是做不到的。尤其要看到,我們是在資本主義包圍下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在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科技上,甚至在意識形態上都占有優勢,在這種環境下,不強調馬克思主義信念、不強調共產主義理想,不問姓“社”姓“資”,勢必自覺不自覺地按照西方的路子去進行經濟建設,被西方牽著鼻子走,唯西方馬首是瞻,亦步亦趨。現實證明,尼克松預言的實用主義可以為和平演變打開缺口,是有道理的。在實用主義彌漫的氛圍下,馬克思主義必然邊緣化了。
使馬克思主義邊緣化還有一個因素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隊伍中,有人歪曲、否定馬克思主義。近年來意識形態領域中出現一種怪現象,有些自稱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往往打著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攻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錯誤,或者過時了,不管用。而且這種聲音還很大,它出自權威機構、權威學者,令人不能不信。例如有學者說,馬克思主義有許多空想成分,不僅《哥達綱領批判》里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里也有,而且清除這些空想成分需要有極大的理論勇氣,而他就是這樣的具有“極大理論勇氣”的學者,擔負著清除馬克思主義中空想成分的責任。對于這樣的言論,缺乏馬克思主義修養的人一下子很難分清對錯。有位著名理論家宣布,之所以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所以要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無法解決中國問題。意思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管用了,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取代它。還有著名學者直截了當宣布,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有缺陷的,剩余價值學說同實踐相矛盾,解釋不了現實,應該拋棄。有人聲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的不是“原本的馬克思主義”,而是經過列寧斯大林篡改過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一開始就錯了,要由他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批判被篡改過的馬克思主義,尋找“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更換指導思想。還有學者歪曲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發表25年而寫的德文版序言里的話(那段話中心意思是說,宣言里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正確的,但運用這些基本原理分析當時情況得出的具體結論,則隨著條件的變化需要修改),說馬克思恩格斯自己承認,馬克思主義有對有錯,我們的任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原理,拋棄、糾正馬克思主義中錯誤的、過時的原理。凡此種種似是而非的言論,鋪天蓋地見諸報刊。不讀馬列、不懂馬列、卻使勁批判馬列,成為理論界時髦現象。而且越不懂,膽子越大,批判的聲調越高。只有敢說馬克思有錯、毛澤東有錯,才是解放思想,才是發展馬克思主義。這種狀況沒有引起重視,更沒有得到應有的批評。成天說馬克思主義有錯誤,怎么能使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呢?
客觀環境的惡化,加上工作中的失誤,使得近30多年來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日益猖獗,而馬克思主義則被邊緣化了。
意識形態斗爭的實際情況表明,在當前形勢下,強調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生活習慣,有著十分現實的迫切意義。
注釋:
[①] 《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
[②] 習近平:《在記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
[③] 《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
[④] 《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
[⑤]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周新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