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有個詞叫“經常”,“經”是理論,“常”是常識,理論不能離開常識。文化是理論,它來自常識,最根本的常識是人要吃飯,不吃飯要餓死人。所以,在吃飯問題就產生兩種文化:“飽暖思淫欲”, 吃飽了容易產生胡思亂想的文化,餓肚子就比較容易產生實事求是的文化。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胡思亂想是唯心主義。什么樣的東西科學呢?實事求是,因為能解決吃飯問題。
習主席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我在想,這個“大學問”是什么?那就是實踐中有實事求是,困難里面有唯物論和辯證法,“大風大浪”里有治國理政的智慧,習主席說的這個“大學問”正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當然更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中國發(fā)展很快,快在哪里?就今天的許多硬件因素,比如科學技術,尤其是國防技術,可能還不如當年的蘇聯(lián);就是美國在很多方面至今還比我們強。但是它們在曾經的國家競爭中或消失或衰落了。
原因在哪兒呢?在于我們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能力比他們強。
中國今天贏在哪兒?贏在大勢,而獲取大勢,必須要有治國理政的能力。
回到今天咱們的主題上來,文化。
文化從哪兒來?中國有個詞叫“經常”,“經”是理論,“常”是常識,理論不能離開常識。
文化是理論,它來自常識,最根本的常識是人要吃飯,不吃飯要餓死人。
所以,在吃飯問題就產生兩種文化:“飽暖思淫欲”, 吃飽了容易產生胡思亂想的文化,餓肚子就比較容易產生實事求是的文化。
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胡思亂想是唯心主義。什么樣的東西科學呢?實事求是,因為能解決吃飯問題。
中華民族文化的第一次進步就來自災難。
在距今6千年的時候,山東、河北、安徽這一帶大部分是水,各民族都找中原的高地逃生,于是就出現了東面來的蚩尤和活動在西面高地的黃帝的沖突,后來是黃帝和炎帝的沖突,炎帝南下,為了生存,開始搞農業(yè)。
這樣就出現“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中華民族和它的農耕文明就這樣在災難中誕生了。
第二個時期是周朝末期,國家要分裂了,這個時候孔子思想出現了,孔子知道中國分裂是不得了的事,他的思想一個重要的核心是主張統(tǒng)一。
孔子與那些分裂國家的活動,進行堅決的斗爭,這就是唯心論和唯物論的斗爭,優(yōu)秀的國家統(tǒng)一文化和不優(yōu)秀分裂國家的文化的斗爭。
今人容易誤解的是孔子的斗爭形式,說孔子開“歷史倒車”,其實孔子只不過是用保守的即恢復周禮的形式,來阻止即將來臨的國家分裂。
這是可能理解的現實選擇:總不能讓孔子飛越歷史投身三百多年后秦王嬴政的統(tǒng)一國家的運動吧。
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是從哪兒來的?是和那些唯心論斗爭出來的。
歷史教訓并不遙遠。
當年大秦帝國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戰(zhàn)斗力標準,講究經世致用。
它將商鞅、韓非子、李斯這些人的思想和作品用于安邦治國,教化民眾;而把那些不靠譜的、像堅持“戈爾巴喬夫”式新思維的那幫人全逐出秦國。
齊國接納了這些人,到齊國辦的稷下學宮[1]“做課題”、帶“研究生”,搞不靠譜的“百家爭鳴”,秦國還送大量黃金——也算是那個時代的“課題費”——資助齊國的處士橫議。
結果如何呢,結果是當秦國軍隊開到了齊國城下的時候,齊國文人竟集體靜音,與蘇聯(lián)解體前的情形一樣,偌大的齊國“竟無一人是男兒”,沒有什么像樣的抵抗。
戰(zhàn)國時的齊國曾是秦國面臨的最強的對手,公元前288年齊秦曾一度相互稱帝,齊湣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
齊國也是秦國行賄黃金最多的郡國,當秦國兵抵城下時,齊國是在完全不抵抗并在齊王建帶領下出城投降的。史載:
“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戰(zhàn)國策•齊策六》,見王守謙等譯注:《戰(zhàn)國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67頁。)
漢武帝也是一樣,在反匈奴戰(zhàn)爭最緊張的時刻,有儒生狄山力勸漢武帝對匈奴施仁政,
漢武帝讓他去“貼近戰(zhàn)場”,問他“我派你駐守一個郡,能夠不讓匈奴進入擄掠嗎?”狄山說:“不能。”再問:“駐守一個縣呢?”狄山又說:“不能。”武帝最后問:“駐守一個要塞城堡呢?”狄山自知理屈,硬著頭皮說:“能。”于是武帝派他去守邊,結果此人走在半路上就被匈奴砍了腦袋。(《漢書》卷五十九《張湯傳》)
秦始皇和漢武帝采取的是實事求是的唯物論的思想,它們給中國奠定了一個很于堅實的歷史起點。但是,到了漢末,名學思潮來了,王莽以為改革就是改名,最后導致國家大亂。
國家分裂了,餓肚子,死了人,人的認識又回到實事求是。到隋、唐時中國出現大統(tǒng)一和大繁榮。
到了宋時,其GNP已居世界之巔,生活好了,搞大而無當的理學,結果它亡得最慘。
為什么?意識形態(tài)嚴重脫離實際,搞唯心論。
宋之后,中國人開始文化覺醒,回歸實事求是。當時人們在想,你要文化有文化,要詩歌有詩歌,怎么總被沒文化的打敗了呢?
所以王陽明強調心學,就是叫你正心,正心的含義是什么?他是叫你講立場,回歸實事求是,回歸到唯物論。通俗地說就是讓你修身前先回答你是誰,別玩那些禪的、無所謂的唯心東西。
同樣道理,還是在生死存亡的斗爭中產生了中國共產黨的紅色文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
我們黨也是誕生在空話連篇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打完,死了好多人,知識分子談槍色變,誰都不說槍桿子問題,誰說槍誰就有“土匪”“軍閥”之嫌,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只有毛澤東等少數同志特別強調槍桿子問題。
但當時大家不認毛澤東,為什么?“文憑”太低,革命資歷不“高大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話語權”,比不上北大的陳獨秀。
陳獨秀那“繪畫繡花”式的錯誤路線導致中國大革命的失敗。
有意思的是,長征勝利前我黨歷史上犯有大錯誤的人多是像陳獨秀、王明、張國燾這樣一些有高學歷的人領導人,為什么?文憑太高、光環(huán)太多,這些人不注意改造主觀世界,容易脫離實際。
陳獨秀把政治搞成耍嘴皮子,毛主席說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為。陳獨秀們不聽,結果只有蔣介石用唯物論即槍桿子上課,“四一二”開槍。這一殺,把共產黨殺到人民中了,這反使中國共產黨強大了。
我們現在搞扶貧,可那個時候是人民扶我們共產黨的“貧”,人民把我們藏起來,拿自己的孩子抵上去,究竟誰貧?當你的血和人民在一塊兒的時候,你就強大了。當時就是人民在扶共產黨的“貧”。
有了根據地,我們斗爭條件好些了,唯心論又來了。
我們黨對本土的馬列主義不自信,從莫斯科請來了“遠來的和尚”王明和李德。原來我們都在山里打仗,李德來了讓大家用平原的方式打山里的仗,最終導至反圍剿的失敗。最后還要在湘江貫徹他的決戰(zhàn)思想,出發(fā)時8萬多人,回來僅剩3萬多人。五萬多人的鮮血讓大家認識到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這是我們共產黨的精髓,也是實事求是認識論的再一次恢復。
我們今天走向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所以我在想,在未來我們新長征的征途中真正能破壞我們事業(yè)的“敵人”是什么呢?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在今天,這個“心中賊”就是唯心論,就是不實事求是。
今天堅持中華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是為了把祖國建設強大,讓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能為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還是要從實事求是的思想和實踐中尋找力量。
習主席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我在想,這個“大學問”是什么?那就是實踐中有實事求是,困難里面有唯物論和辯證法,“大風大浪”里有治國理政的智慧,習主席說的這個“大學問”正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當然更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注 釋:
[1]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戰(zhàn)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于齊桓公田午。位于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稷門附近。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它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興盛時匯集了天下文士多達千人左右。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來源:昆侖策網,本文為作者在淮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專家論壇”上的發(fā)言【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