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何新:基督教的偽史
點擊:10757  作者:何新    來源:何新文史  發布時間:2018-09-20 10:37:42

 

何新:基督教也有一部偽史(1

基督教的起源:本來是亞洲人的宗教

2013-09-29

【中國人對基督教有很深的誤解】

  中國學術界至今幾乎完全無知于世界歷史的真相,特別無知于基督教的歷史真相。

  例如:多數中國人以為基督教是統一和唯一的,并且是西方人即歐洲人原創的宗教。

  多數中國人(包括學術界)不知道基督教起源于亞洲,本來是東方的宗教。

  中國人只知道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性,卻不知道二者本來是歷史中的孿生兄弟。

  多數中國人也不知道,在13世紀東羅馬帝國覆滅前,基督教仍主要是東方亞洲人的宗教,主要信徒也多是亞洲人。

  中國人不知道,在中世紀,基督教區別為東方(亞洲)、西方(歐洲)兩大系統,歷史上勢不兩立。

  中國人以為西方的羅馬教皇一直代表唯一的基督教會,具有全球性普世權威,不知道這種權力實際是來自東方與西方歷史政治中一系列復雜的演變。

目前中國流行的主流基督教史,多數是依據西方人為政治和宗教需要編造杜撰的偽史。

【基督教的演變簡史】

  基督教的起源地是亞洲的中東地區,大體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的演變:

  第一階段,基督教的對立者是猶太教。猶太教是猶太貴族長老與商人操控的古老宗教。共濟會(圣殿建筑師、維護者)的起源,與猶太教長老會、圣公會中的古老秘密組織有關。

  第二階段,基督教的創立者是偉大的耶穌,本來是奴隸尋求解放的宗教。

  耶穌傳播的基督教——是救世之教。基督教批判猶太教、批判貴族長老的剝削、荒淫生活和高利貸,體現底層奴隸期待救世主降臨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信仰。原始基督教曾經將失去生計的窮人組織成最早的共產社團。

  第三階段,在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以后,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逐漸變成東方羅馬皇帝御用而且政教合一的國教。

  第四階段,在法蘭克加洛林王朝時代和后來的僭神圣羅馬帝國時代,基督教的西方(拉丁)教會走向獨立化,建立起教皇權威,成為西方國王與貴族御用的宗教。

第五階段,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基督教中分化出新教,新教成為新興市民、商人和資產階級的宗教(所謂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猶太教、原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具有共同的先知】

  猶太教,古代中國人稱挑筋教,或一賜樂業(以色列)教,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亞地區的游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 猶太教崇拜唯一的神:上帝(YHWH。新教漢譯為上帝耶和華,天主教漢譯為天主雅威),是希伯來人內部的宗教。除《圣經舊約》外,猶太教的重要經典是《塔木德》,里面有很多反對《圣經》的內容。

  猶太教、原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具有共同的先知亞伯拉罕,因此都可稱為亞伯拉罕教。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被認為都是閃語民族,都出自諾亞的兒子閃。

  猶太城在公元79年被羅馬帝國摧毀后,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猶太人的宗教與阿拉伯人宗教類似,先知亞伯拉罕,阿拉伯人稱呼為易卜拉欣。《古蘭經》中的很多條文和猶太教的規約相似。

  但是,如果認為基督教與猶太教相似,則是誤解。

猶太教認為基督教是異端、逆種,基督教許多教義反叛猶太教。兩者雖然共有《圣經·舊約》,但是猶太教使用希伯來文本,基督教使用拉丁和古希臘(小亞細亞語言)文本,兩者在關鍵語詞上存在理解的不同。基督教與猶太教是對立的。

【管理猶太教的祭司長老會】

  猶太教的原始教派是法利賽(Pharisees)教派。法利賽被認為是猶太教的守舊派、恪守古律法派。以斯拉(君主、祭司,有第二摩西之稱)被認為是第一個法利賽派人。宗教上,法利賽是猶太教中的保守派,前身即馬加比家族時代的哈西點人。今日猶太教均原于此派,這也是猶太長老貴族和富商的教派。撒都該(Sadducess)派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的新猶太教派。在《圣經》中,這兩派都受到耶穌的譴責。

  [耶穌曾這樣譴責法利賽人:"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里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里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馬太福音2327-28)。]

  羅馬人占領中東后允許猶太長老掌理他們自己的宗教和本族的事務。祭司長老會即猶太公會。猶太公會下面設立很多的地方法庭。猶太最高的法庭就是大猶太合議庭,擁有警察權和司法權。大祭司率領超過七十位由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組成的法庭成員。這個議庭除了安息日和圣日之外,是每天開會的。《新約》中的記載以公會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眾祭司長和長老并文士大祭司及官長,或眾首領來稱呼。

耶穌就是被猶太教的祭司長老會審判和處以死刑的。

【《舊約》原本是猶太教的文獻】

  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后,希伯來人易名為猶太人,并散落到亞歷山大的東方希臘(中東及小亞細亞帝國,與格里斯希臘無關)帝國各處。

  公元前3世紀,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猶太人,集中整理猶太教(希伯來語言)文獻并譯成小亞細亞(希臘)語,此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圣經》中的舊約全書,所謂七十士譯本。

后來猶太城被羅馬帝國徹底摧毀,猶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毀,只留下一段殘破的西墻(俗稱哭墻),猶太人散落到歐亞各地。流亡猶太長老會的秘密傳教組織繼續存在,流傳至今的就是共濟會。但是近代共濟會已經打破了猶太教原來的狹隘民族和宗教界限。

【耶穌被猶太長老會釘上十字架】

  羅馬帝國本有的官方宗教是密特拉教,是以宙斯為中心的多神崇拜,諸神包括朱庇特、阿波羅等。

  原始基督教只是一個在亞洲的中東地區暗中流傳的底層救世主信仰,被猶太民族的主流猶太教所禁止。猶太亡國后,也被羅馬帝國官方所禁止。

  創立基督教的是猶太人耶穌。耶穌主要在亞洲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的下層人民和奴隸中傳播福音,建立了一種窮人之間互相救助的宗教組織。基督徒堅守清貧,互相救濟,羅馬帝國社會下層人中的信奉者越來越多。

 

神子耶穌的誕生

  [耶穌(前4年-30年或前5年-29年)全名Jeshua ben Joseph,是基督教的中心創始人物,他也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圣子,或耶穌基督。

  基督教大多數教派認為:耶穌是《舊約圣經》中所預言的救世主(彌賽亞),是上帝耶和華的兒子。(彌賽亞,在漢傳佛教中轉型為彌勒佛。)

  傳統基督教神學觀點認為耶穌生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而近代史學觀點則認為耶穌生于加利利的拿撒勒。

  按照《新約》說法,猶太人耶穌在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猶太省地區傳道。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教導人愛上帝愛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國和他的義(太6:33)等道理。

  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響應。]

  耶穌的門徒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最早的基督教教會,史稱使徒教會。大約在一世紀中葉;以彼得為首的12門徒領導著基督教會。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會照猶太人會堂的組織形式,選舉7位長老負責管理錢物、分配日常事物。長老又稱監督(bishop),以后演變為基督教主教。

  基督教教會建立固定的宗教會所——教堂,有專職主持宗教事務的人員,建立金字塔式的傳教體系;而且各地區教會間聯系密切,從而逐漸形成了信仰統一,信徒團結的社會組織,因之教會取得了管理人類的力量。通過信仰,建立了治權。

  基督教的傳布使得猶太教祭司團感到巨大的威脅。猶太教認為教義已經被耶穌篡改,猶太教失去信眾,猶太公會的權力與地位有可能不保(當時大祭司的任免由羅馬帝國政府掌控),所以要把耶穌除之而后快(約11:48-50)。由于耶穌的門徒和弟兄猶大的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被捕后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圣經新約》對此的解釋是:猶太教《舊約》所預言的神所差遣的救世主耶穌為了要替世人贖罪,甘愿以自身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讓全世界的罪人得到赦免。

  但是,根據《新約》的記載,耶穌死后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多次向門徒們顯現真身。門徒們逐漸確信耶穌真地復活了。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后,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傳揚耶穌的教訓,并且宣告耶穌是復活戰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教會。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于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并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就是《舊約》所預言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為主,并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借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分子。

  據《使徒行傳》中記載:早期基督教教會階段,許多歸鄉猶僑不再回歸僑居地,留在耶路撒冷城聚集聽道和修行生活,故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宗教組織。當時基督教教徒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奴隸在信主以后亦可實時被接納為弟兄,得到救助。這也是基督教中秘密兄弟會的起源。(這一基督教的秘密兄弟會后來也與共濟會合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共產主義的天國福音是與原始基督教的教義有關的。

  但是,猶太教則視耶穌的基督教為外道,為離經叛道的異端。猶太人向羅馬當局舉報基督徒,要求禁止。羅馬起初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分支,并未禁止其傳播。到尼祿皇帝(公元54-68年)在位時,基督教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帝國政府下令禁止基督教,開始大規模迫害基督徒。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公元2世紀、3世紀的羅馬帝國政府對基督教進行多次大規模的恐怖鎮壓,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燒死,被釘上十字架,在角斗場中被野獸吃掉。

但基督教依然在下層民眾中傳播,教會制度依然繼續發展。

【君士坦丁一世使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成為控制小亞細亞地區的東方羅馬帝國的總督——凱撒。

  當時治理整個羅馬帝國的皇帝是奧古斯都馬克西米烏斯馬克森狄(掌管意大利半島和北非)。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向奧古斯都馬克西米烏斯挑戰,用現在的話說是副總統發動軍事政變試圖推翻現總統。

  君士坦丁帶領4000軍隊進攻馬克森狄控制的羅馬城,行至薩克沙盧拉,隔著臺伯河,兩軍相遇。馬克森狄的軍力3倍于君士坦丁,并且裝備優良。

  在決戰前夜,君士坦丁內心對于戰爭前景忐忑不安。傳說他此時看到巨大十字架懸于天空,睡夢中夢到基督對他說,得此十字架護佑,你將取勝。但是這是一個特殊的十字架符號,被稱為拉布蘭十字符號。

  于是次日,他命令全軍在甲胄和盾牌上縫上拉布蘭十字。

  第二天,即公元3121028日,爆發了羅馬郊外的米里維橋之役,君士坦丁的軍隊大獲全勝。

  這是一個神話。真相是君士坦丁的軍隊中多數是小亞細亞人,他們中許多人是基督徒。君士坦丁的母親圣葉特琳娜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相反地,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烏斯則殘酷迫害基督徒。

  正是為了得到信仰基督教的東方士兵的支持,君士坦丁決定順從基督教信仰,于是產生了這個神話和許諾。打敗馬克森狄后,君士坦丁把羅馬帝國的鷹旗和軍徽改為拉布蘭旗幟,登基成為羅馬皇帝。他把帝國首都由意大利的羅馬遷徙到小亞細亞的君士坦丁堡。

 

XP拉布蘭十字架和旗幟

  [拉布蘭旗(Labarum)的來歷:這是指有凱樂符號的軍旗,該符號由基督的希臘語首兩個字母組成(ΧΡΙΣΤΟΣΧριστ??)即χρ;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首次使用。 Labarum一詞來源不詳,有指是由拉丁語labāre而來,意指搖晃、搖曳,表示旗幟飄揚;亦有指是來自凱爾特語族的llafar(意為雄辯的富于表現的”),或拉丁語laureum (即月桂/桂冠 [軍旗]”)。

  根據拉克坦提烏斯(羅馬歷史學家,曾為君士坦丁一世之子克里斯的導師)的記載,君士坦丁在夢中見到這個符號,又聽到有天空中的聲音要他將此符號繪于其士兵的盾牌上。醒來后,他下令士兵把徽章畫在盾牌上;就在當天,他們與馬克森狄軍隊激戰,最終勝出。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主教(卒于339)則對君士坦丁的相關事跡作了另外兩種記述。根據優西比烏的教會史,君士坦丁早在未出發前往羅馬、與馬克森提交戰之前已用此符號,并曾說“ “ Εν Το?τω Ν?κα ,意為執此,必勝!

  君士坦丁死后,優西比烏作《君士坦丁志》歌頌他。當中提及君士坦丁與馬克森提兩軍在密爾維橋對峙,君士坦丁決定求助于唯一的神。在中午時,他看見雙交的光在太陽之前閃耀,并出現字樣“ “ Εν Το?τω Ν?κα ,君士坦丁與他的所有士兵都看到此奇跡。那天晚上,耶穌出現在他的夢中,并告訴他,將中午出現在天空的符號復制,并以此作防御。最后其軍隊獲勝。

  不少西方現代學者試圖解釋優西比烏的描述。

  1948年,Fritz Heiland指出,在312年的秋季,出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天文現象:三個明亮的行星──火星、土星和木星在西南地平線上的傍晚上空連成一線,該與南回歸線和人馬座的邊界形成的角度約為20度。Heiland指稱,當時的人視行星連成一線為不祥之兆,君士坦丁為免軍隊士氣因此受損,逐將該現象解釋為象征勝利的基督教圖案。

  微軟的xp系統,寓意就是拉布蘭十字(XP是拉布蘭旗,但對外稱是Experience)。]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在米蘭下了一道詔書,即著名的《米蘭敕令》。此詔書宣布停止迫害基督徒,允許基督教信仰合法化,基督徒享受與羅馬公民法律平等的地位。315年君士坦丁宣布廢除十字架酷刑。羅馬帝國終于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公元311年帝國頒布《寬容赦令》,承認基督教的信仰自由并停止迫害基督教徒,這成為基督教歷史發展中一個重要轉折點。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布《米蘭赦令》,基督教合法地位被官方承認。]

  基督教教會將耶穌復活的一天立為復活節,又定1225日為耶穌的生日,即圣誕節(耶穌出生的具體日期不可考,只能將羅馬的阿波羅神(太陽神)的生日改為耶穌圣誕日)。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主持在尼西亞召開了基督教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普世大公會議——尼西亞大公會議。

  在大公會議所頒布的法令中,羅馬帝國以皇帝為基督教總教主,設立君士坦丁堡、羅馬、亞歷山大、該撒利亞等四大教區。會議宣布尊奉《圣經》為羅馬帝國的立法基石。此會議乃是基督教歷史第一次世界性主教會議,確立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宗教法規和現今普世基督教會仍須施行的傳統教義。

君士坦丁使基督教合法化,但他直到臨死前才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在1世紀的時候,羅馬皇帝將耶穌釘上了十字架,而300年后,羅馬皇帝卻要向其膜拜。

(有刪節)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