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25:謝伊對中國國企及政策予以高度贊揚
【何新評論】 據報道,近日美國WTO特使謝伊嚴厲批判中國的國有經濟體制及政策(內容如后)。 但是在我看來,這些批判實際上是作為競爭對手對于中國經濟體為何能夠取得國際競爭非凡成功的一種高度贊揚。 美國人目光敏銳,極其深刻地觀察并且概括了中國經濟體制對于美國經濟體制所具有的諸種優越性之所在——而這也恰恰正是中國經濟在近30年來高速發展以及對西方經濟體實現了快速趕超的原因之所在!
謝伊說:
“中國憲法授權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授權也在中國更廣泛的法律框架中得以體現。
為此,政府和共產黨通過政府所有制、控制關鍵經濟實體以及政府指令等方式,繼續對資源分配進行直接和間接的控制。
結果,生產資料并未根據市場原則進行有效分配或定價。相反,政府和共產黨繼續控制或以其他方式影響關鍵生產要素的價格,包括土地、勞動力、能源和資本。
與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一樣,國有企業繼續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此外,政府和共產黨幾十年來通過任命核心管理人員和優先提供土地、能源和資本以及其他重要投入品等手段來控制這些企業。
近來,中國共產黨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黨組織在中國所有商業組織中的存在和力量。此類措施十分普遍,德國工商大會在2017年11月發布一份公開聲明,抵制中國共產黨‘加強其對中國境內德國全資公司的影響力’。
中國的體制還把法律作為國家工具,用以促進政府實現產業政策目標,并確保取得突出的經濟成果。此外,法院等關鍵司法機關的組織結構也是為了響應黨的指導而設計的。這種體制使得企業很難全面、持續地獨立于產業政策行事。
中國的主要企業也證實了當前中國經濟從根本上具有非市場屬性。例如,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曾表示,“中國大部分生產性資產仍屬政府所有”,“中國政府通過實施產業政策繼續在規范行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政府還通過分配資源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實施明顯控制”。
中國正在實施“十三五”規劃,這一規劃本身就是計劃經濟的標志。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五年規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不是相反。眾多機構參與制定和執行產業政策規劃,包括具有立法和監管權力的中央政府機構、數以千計的地方政府機關、共產黨的各類機構和中國企業等。
中國產業 政策的一個重點是技術開發,中國認為這是其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前,中國正在尋求在各類先進技術領域獲取國內市場主導權乃至全球領導地位。為了實現這一總體目標,中國發布了大量產業政策,包括“中國制造2025”產業規劃。中國的產業政策設置了大量扭曲市場的補貼,并對有關國內產業提供其他形式的財政支持。這常會導致出現嚴重和持續的產能過剩。
正如我們在鋼鐵、鋁和太陽能領域看到的那樣,過剩產能不僅通過中國的直接出口損害了全球經濟,而且還由于全球價格下降和供應過剩,使得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生產商也難以保持活力。
當然,補貼絕不是中國用來支持國內產業的唯一工具。例如,正如大家所知,美國在今年3月發布了一份詳細的事實報告,說明中國如何采取各種不合理的政策和做法,損害美國的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開發。此類政策和做法不僅使美國受損,也損害了其他世貿成員的利益。
同時,中國繼續從其世貿組織成員身份中獲得巨大收益。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中國有6個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中國也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超級計算機。
盡管在一些經濟領域,中國毫無疑問仍在與和貧困有關的挑戰作斗爭,但以此為理由將自己視為與許多其他國家相同的發展中國家、進而免于為推動全球貿易規則自由化做貢獻是站不住腳的,也與中國的快速發展和財富積累的統計指標相矛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