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操作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于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2013年,倪光南與一位院士領銜,約20位院士簽名,發起直接上書習總書記,建議:“基于共享軟件架構,開發發展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上書報告正文約800字,總書記手寫批示了300多字。
慘遭驅逐的聯想總工程師
“聯想如不驅逐這位院士,很有機會成為世界通訊和芯片巨頭”2018年4月19號,一篇文章在網上、微信圈刷屏,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文章指出:“二十多年前聯想總工程師倪光南已經提出聯想在芯片、軟件、通訊等方面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并在前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聯想卻最終放棄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徹底錯失了成為世界通訊和芯片巨頭的機會。”……
正如上文所說,倪光南院士一直在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不懈努力。
雖然遭受“免職”、“解除聘用合同”和剝奪股份等嚴重不公平之厄運,但依然不改初心,二十多年來,倪光南先生一直在為科技自主創新奔走呼號、絲毫沒有停息。
圖為聯想初創時期的第二副總經理柳傳志和首任總工程師倪光南,柳傳志在第三年接任聯想總經理職位,后成為總裁。
倪光南先生堅定地認為,“科學家與社會結合的目的,一定要出于公心,不能抱有太多的私念,否則就丟掉了科學造福社會的本意,成了某一個人打著科學的旗號造福自己了。”
積極倡導自主創新
從1995年以來,倪光南院士就不遺余力地呼吁中國發展IT核心技術,特別是自主操作系統和國產CPU,他認為這是關系到信息安全、也關系到產業持續發展的問題。
他積極倡導“自主創新”:在中央和地方各大媒體撰文、接受采訪和公開場合演講中,始終呼吁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掌握“自主核心技術”。他一直強調:基于開源軟件發展中國軟件,特別是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是一條捷徑,是一個機遇。
1999年2月1日,倪光南院士在《人民日報》發表《Wintel面臨挑戰》指出,Linux正在迅速擴展市場,呼吁政府及企業大力支持Linux在中國的發展,基于Linux發展自主操作系統,建立中國自主、完整的軟件產業體系。同年2月14日,他又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我國計算機產業面臨新機遇》,論述道:“過去難以實現的計劃,今天有了轉機。抓住機遇,就將為我國計算機產業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他認為,“我國現在應該大力開發自主操作系統,不可不搞,不可慢搞”。
我與倪光南院士的結識是因為一次機緣。
2004年11月17日,根據北京市政府采購網發布的公告,微軟以場地成交價2925萬元獨攬“計算機操作系統及辦公套件正版軟件”分包項目。
北京市政府這次軟件采購被指違反《政府采購法》——國產操作系統軟件在此次采購中全部出局,結果引起軒然大波。
11月24日,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李武強發表“個人聲明”指出:不少省、市大規模采購國外軟件,嚴重違反《政府采購法》,把國產軟件逼上了絕路。
11月25日,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呼吁:“政府采購正版軟件不能變成‘政府采購外國軟件’”,因為它剝奪了本國軟件產業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場,使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面臨極其嚴峻的形勢。
11月26日晚八點左右,時任《法制早報》(法制日報社主辦)時政調查版記者的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我曾經采訪過的、參加過《政府采購法》起草的北京八大高校之一的法律中心主任(應當時對方要求繼續予以匿名)——這位北大法律系畢業的副教授告訴筆者:微軟的采購不幾天就要公布結果,一旦公布就生米煮成熟飯,我們得趕緊采取措施阻止!
他問我能不能聯系倪光南院士、李武強副司長以及國內幾家軟件企業老總,第二天在翠宮飯點開個研討會,商量此事?
當時,我與倪光南院士不熟悉,于是,拿起手機,給IT、網絡圈的專家學者打電話,經過20多個電話問詢,終于獲得倪光南院士手機號。
與倪光南院士通話后,他很樂意參加這個研討會,于是,通過他的介紹,我與其他幾家軟件企業聯系上,此外也致電邀請李武強司長參會。
11月28日,倪光南院士、李武強副司長、紅旗中文2000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才勇,北京共創開源軟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寶,上海中標軟件有限公司北方業務拓展總監李松,北京中科紅旗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代理總裁趙曉亮,金山軟件股份公司經理張海燕等以及那位法學教授還有筆者在北京翠宮飯店14層會議廳開了一天研討會,大家援引我國法律認定:“此次北京市政府軟件采購違法。”我們最后決定聯名上書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倪光南院士也與其他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聯名上書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紀委和國務院、全國人大反映,以達到糾正北京市政府軟件違法采購的目的。
經過社會各界努力,北京市政府采購網發布更正公告:應“采購人要求”,取消“計算機操作系統及辦公套件正版軟件供應商”(BKHT2004160-1) 分包項目。就此,獨攬項目的微軟出局。
之后,北京市副市長范伯元在參加“2004中國企業創新年會”上發言時表示,“政府在使用正版軟件當中要積極地采用國產軟件,支持民族軟件的發展。”
通過這次事件,我和倪光南院士成為朋友,并一直保持聯系。
這期間,我進一步見證了倪光南院士為發展自主核心技術鼓與呼、屢戰屢敗卻從不妥協的、完全超越個人利益的堅持。
終于,倪光南院士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來自高層的首肯。
2013年,倪光南等兩位院士領銜,約20位院士簽名,發起直接上書習總書記,建議:“基于共享軟件架構,開發發展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上書報告正文約800字,總書記手寫批示了300多字:“計算機操作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于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
身體力行促進自主創新實踐
多年來,倪光南不僅四處奔走呼吁、積極促進自主創新,而且還身體力行親力親為地積極促進自主創新實踐。
2014年,倪光南院士發起成立了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聯盟”),(英文譯名為“China Information Terminal OS Alliance”——COSA),并且個人承擔籌建聯盟的相關費用。
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聯盟”)是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由中國智能終端相關領域的“產”、“學”、“研”、“用”各界的企事業單位、機構及社會團體自愿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社會組織。聯盟已有百個成員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為理事長單位。
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宗旨是為了增強中國網絡空間安全,解決中國在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這一關鍵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的問題,聯盟致力于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并建設中國自主的信息產業生態系統。
2015年,倪光南院士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核心技術不能受制于人”。
當前,在中興被罰,中國華為、聯想遭受美國質疑的形勢下,倪光南院士的主張對于我國發展自主芯片技術無疑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中國在網絡信息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核心技術、在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還受制于人,這是我們目前受到的最大的制約。”倪光南院士在許多場合都強調,在信息技術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同樣存在著明顯差距。而信息化建設直接關系國家未來發展趨勢,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鑒于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我們尤其要在信息技術領域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改變我國信息產業大而不強的局面。
“首先,我們在信息關鍵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例如,我們的公眾信息網絡接入因特網,沒有基礎資源控制權。我們的各種智能終端,包括桌面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車載電腦、可穿戴設備等等,所使用的操作系統被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家的系統所壟斷。高性能CPU等高端IC芯片大量依靠進口,IC制造和設計工具基本上依賴外國。此外,信息基礎設施大多依托外國軟硬件構建,被稱為IOE依賴癥(IOE即IBM、Oracle和EMC三家跨國公司),重要應用軟件也依賴外國的SAP、Adobe等等跨國公司。”
“其次,中國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低端,利潤很低,缺乏發展主導權。”
“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國企業也受到外國跨國公司的打壓。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9.2億部,其中國產智能手機出貨量4.91億部,占全球比重48.5%,占據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的八個位置。盡管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只有12%,但單臺手機利潤高,獲得全球超過50%利潤;國內品牌盡管出貨量很大,由于單臺手機利潤低,整體利潤很少。因為我國廠商要向高通等等外國跨國公司交大量專利費。(近年來蘋果也向華為交專利費,但華為也購買蘋果專利,總體上中國廠商外購專利更多。”
“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企業要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的同行,仍然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而根本的出路就是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各種創新之源
在倪光南院士看來,“創新的內容實際上很多,但創新驅動戰略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其它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有鑒于此,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應該是我們明智的選擇。”
2017年12月4日,倪光南院士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到,國內互聯網產業大樹的根基在于軟件技術和硬件產業。中國已經有企業實現了軟硬件國產化,國產設備已經達到可用狀態。他說,中國制造2025就是到2025年,中國將補齊硬件制造的短板,在互聯網行業由跟跑轉變為并跑。
談到網絡核心技術的突破,倪光南院士認為,中國已經度過了最難的階段,即從不可用到可用。現在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中國未來極有可能在軟件技術上彎道超車,領跑世界。但他認為,由跟跑到并跑到領跑,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的改變。
“甩掉陳舊的思想包袱,改變落后的思想理念,只有不斷培養人才,不斷創新制造觀念,讓更多的國貨真正地用起來,在市場中發現問題,在使用中得以改善,在打破西方網絡產品壟斷的前提下,逐漸形成國貨使用、完善、提高的新‘生態系統’,逐步改變中國落后的被動局面,真正地使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最終打贏網絡安全保衛戰,自立于網絡世界。”
倪光南院士認為,企業的成功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把大企業搞好,通過實驗證明長期來看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是離不開科技,這是沒辦法回避的事實,我們很多經驗教訓買不來、市場也換不來。中國要從大國變成強國、定規則需要有科技實力,不僅是科技創新還有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這一系列都需要創新。
【作者陶勇,著有《聯想做大華為做強》,現為中關村歷史課題組研究員,有著十數年媒體工作經歷,先后從事財經(人物、企業)、時政法制和調查報道,曾在互聯網、財經人物類報社雜志和時政法、制類報社雜志任記者、編輯,并擔任報社采編中心主任、雜志主編、國家級新聞網頻道策劃總監、行業網站執行總編等。在多年的新聞實戰經歷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從業經驗。目前,從事中關村歷史研究,在研讀大量有關聯想華為創業史的資料過程中,曾與關注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媒體有關人士交流心得,在媒體友人倡議下,決定撰寫這本書稿,以便為關心中國企業發展、產業進步的人們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參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