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干凈的聲音是屬于時代的。時代過去了,聲音也就難再了——想到這一點,不禁若有所失。”
01
1970年代,電影《賣花姑娘》在中國上映的時候,曾感動了無數國人。
在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有位性格十分剛毅的女兵石晶,看《賣花姑娘》時卻哭得像個淚人,這個鏡頭頗能凸顯當時的氛圍。
記得那年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是在家鄉小城中唯一的電影院里看的學校包場,周圍的小伙伴們都哭成一團,但很奇怪,我卻沒有流淚。
相反,影片中花妮挽著花籃,迎著早上晴朗的陽光,在“春天年年到人間”的歌聲中走上開滿桃花、杏花和金達萊的小山岡的鏡頭,卻讓我產生了一種很溫暖、很親切的感覺。
在以后的歲月里,這種感覺讓我懷戀不已。
02
2008年,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時節,血海歌劇團帶著《賣花姑娘》來了。她來自那個朝日鮮明之國,來自平壤,來自金達萊的故鄉。
恰好,我去過朝鮮,去過平壤,童年時也看過《賣花姑娘》,我想我必須去看看,不為別的什么,只是為了重溫一種久違的溫暖和親切。
4月15日,暮春的一個傍晚,我走進了國家大劇院,立刻小小的吃了一驚。
原本以為不會有很多人對來自美國和歐洲以外的演出感興趣了,但能夠容納3000人的歌劇院,卻分明早早就坐滿了——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看來事業和生活都處于巔峰狀態的中年人,還有一些則無疑是80后了。
因為是首演,可能有一些接見活動,演出被推遲了幾分鐘,但觀眾的心情是熱烈而急迫的,時間剛過,就開始用有節奏的掌聲來催場了。
音樂終于響起了,那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旋律。
“春天年年到人間,漫山遍野花爭艷,失去祖國無春天,鮮花何時開心田……“
伴隨著清脆的女聲合唱,大幕也徐徐拉開,手挽花籃的賣花姑娘一步一步走向舞臺中心。
劇場里的喧嘩聲一下子消失了,片刻的寂靜之后,隨即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頓時覺得眼睛有些濕潤,究竟是什么感動了我呢?
是她們的聲音,我想。
03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她們的聲音特質,能想到的就是“干凈”。
實在是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聽到這樣干凈的聲音了——宛若天籟,清澈、純真、通透、自如,它讓你想到早春、初夏、清晨的和風,想到在陽光下晾曬的白床單,想到在蔚藍色天空中飄浮著的朵朵白云。
印象里,中國歌唱家也有聲音非常干凈的時期,比如,郭蘭英的聲音就很干凈,當年她為電影《上甘嶺》配的插曲《我的祖國》,其干凈程度就一點不亞于“春天年年到人間”。
這些年來,干凈的聲音是如此的稀缺,以至于幾乎忘了那是一種什么感覺了。
但人們還是喜歡干凈的聲音,劇場內的觀眾大都被感動了就是證明。
每一幕結束時,大家都傾情鼓掌,待音樂聲起后又屏息靜聽。
當劇中被認為已經冤死在獄中的“哥哥”又重新出現時,有人竟發出了無法抑制的歡呼——顯然,觀眾入戲了。
04
干凈的聲音帶著真摯的情感,越過舞臺飛向劇院的每一個角落,在空中盤旋,最后落入觀眾的心田。
然后,由被感動到心底流出的熱淚,掛在觀眾的眼角、腮邊……
還沒有被商業污染的藝術像一汪清泉,朝鮮藝術家以他們的經典感動了中國觀眾,中國觀眾在純美的藝術中感慨萬端。
演出結束后,大家自發地全體起立,熱烈的掌聲居然長達十多分鐘。
中國也曾經有過干凈的聲音,為什么現在卻很少聽到了呢?
也許,干凈的聲音是屬于時代的。
時代過去了,聲音也就難再了——想到這一點,不禁若有所失。
唯其如此,我會把“賣花姑娘”那干凈的聲音,永遠珍藏在心底。
附
鮮為人知的是,《賣花姑娘》的樂曲和劇本出自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之手。
據金日成自述,20世紀30年代他在吉林監獄里就開始構思《賣花姑娘》劇本,而該劇首演就是在中國,地點是西滿遼河地區五家子村的三星學校禮堂。
《賣花姑娘》電影,是朝鮮藝術電影制片廠根據歌劇改編,由白頭山創作組集體創作完成的。導演由金正日擔任。
影片以20世紀初20年代日本占領下的朝鮮為背景,描寫雇農女兒花妮一家的悲慘遭遇以及花妮的成長和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
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為朝鮮電影的代表作。
之后,金正日又親自指導同名歌舞劇的制作。最終這個任務由朝鮮最著名的“血海歌舞團”完成。
自上世紀70年代起,金正日曾150多次親臨該劇團指導工作,歌舞劇《賣花姑娘》目前已在朝鮮國內及世界各地演出1400場,曾多次來華演出。
金正日在拍攝現場。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