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說“安全生產”,卻漠視了8小時之外另外16個小時的“安全生活”(應該將“安全生活”同步納入應急管理部門工作范疇)。而即便是抓安全生產,我們的工作理念本身也存在隱患。
比如一個社區,常態化地、全面、及時地發現安全隱患,絕不是一個社區安全員所能完成。時常是,才整改了一個隱患,很快又故態復萌;更何況,發現安全隱患、發出整改通知后,往往還有各路說情,使問題常常不了了之。最后,總是反復驗證一個鐵律------“不出事,便不完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上醫治未病,打“移動靶”必須打“提前量”。安全應急,還是應該打人民戰爭??梢酝ㄟ^正向激勵手段,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群眾發現并舉報的隱患,一經核實,可根據隱患大小,予以獎勵;對于重大隱患,還必須予以重獎;同時,對長期存在、經群眾舉報才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所涉及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及時予以嚴肅查處,而不是等待事故發生后再行問責。此外,平時常態化的安全檢查,可以實施“雙保險”措施:同一級政府組織的檢查可以分兩組進行,后一組檢查如果發現前一組沒有檢查到的問題(兩組先后順序可輪流交替),或上級組織的檢查如果發現下級沒有檢查到的問題,有關責任人也當被嚴肅問責,同時對發現隱患者予以適當獎勵。如此“作上水缺”,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比一味地坐等事故發生后亡羊補牢“堵下水漏”,代價成本無疑要小得多。
筆者所在區,區文明辦每月都要評選“包河好人”。如果縣區及以上級應急局也能有如此頻次的“隱患獎”評選(可分群眾舉報和工作檢查發現兩種檔次設獎),料必能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按說,地方黨政負責人應該歡迎“對長期存在、經群眾舉報(或檢查)才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所涉及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及時予以嚴肅查處”這種打提前量的做法,因為這總比發生事故后所要承受的問責輕得多。然而少數干部總是懷著這樣的心理----“這樣的隱患怎么正好就會在我任上演變成事故?”因為解決隱患畢竟不是輕松的事,所以他們寧愿懷著賭徒式心理,得過且過僥幸度日。消滅這種賭徒心理的生存土壤,必須改變傳統的安全應急工作方式,堅持“隱患不排查、問題不整改就是事故”的理念,堅決將隱患查處挺在查處事故之前,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才有望真正得到扭轉。
(作者:陶余來 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