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同志的《千萬工程不是造點!解讀2024年中央1號文件》是一篇結合1號文件對鄉村振興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不錯的文章。它的最大的優點是從實際指出問題,而不總是從理論上看待問題, 它沒有知識分子的文章那種夸夸其談、高談闊論的文風,它在反對黨八股方面值得學習。
1號文件想用千萬工程的經驗來推進全國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然而,實踐的結果有些經驗卻是連浙江的臨省都沒有辦法學,甚至連浙江本省都不能普遍地學習。這個實際情況說明什么問退呢?一、離開本地的實際比葫蘆畫瓢、死搬硬套不行,這無須多講;二、浙江的“千萬工程”高大上,其他地方沒有條件學。這也無須多說。
這些實際問題,反映出什么認識問題呢?1、點和面的辯證關系問題;2、特殊和一般的辯證關系問題。
1、點和面的辯證關系問題。搞點的目的不是為搞點而是為取得經驗后向面上推廣,功夫在推廣上,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農村改廁,開始是號召改沼氣池,人們呼呼地登記,等一說真改需要多少錢,人們又呼呼的退了。后來又說改更先進的廁,人們呼呼地登記,等一說真改要花比改沼氣池更多的錢,人們呼呼地退得一干二凈、看來,推廣點上的經驗還真上講究。就是要講究辯證法。推廣的事情,一農民要有意愿。二農民在經濟上能夠承受。二者缺一不可。2、特殊和一般的辯證關系問題。人們把個別和特殊當做一般,認為浙江能做到的事,全國其他地方也能做到。這些人不知道一般寓于個別之中的道理。他們不花大力氣分析、研究個別之所以成為個別的原因。浙江的農民可能比全國其他地方的農民富,其前提條件就是“以城帶鄉、以工補農”是全國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你學它想富但達不到它這個條件,你就富不了。政策制定者不是辯證唯物主義者而是教條主義者,他們把浙江“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看作是全國農民共同富裕的共同規律,把組織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達到共同富裕的規律拋諸一邊、不予理睬。大寨大隊是以一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在陳永貴的帶領下利用10年的時間把“七溝八梁一面坡”改造成穩產千斤的海綿田,但1963年一場洪水又把大寨人 10年的心血毀于一旦,但是,大寨人在災害面前沒有低頭,在困難面前沒退步,生是把倒在泥里的一棵棵莊稼扶起救活。這要付出多大的耐力和堅強的意志力?。〈笳司辰绺?、志氣大,遭大災絕不要國家一分補助,秋后照樣分糧、分紅、繳公糧、賣余糧。這就是大寨人的精神境界,也是全國勞動農民的形象。請問:大寨人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靠 “以城帶鄉”
來嗎?靠“以工補農” 來嗎?都沒有。幾十年以來的實踐證明:推進鄉村振興不能依賴“以城帶鄉、以工補農” ,還必須發揚有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從全國城鄉總體來看都不富裕,像浙江那樣工商業發達而富裕的省份并不多,因此,“以城帶鄉,以工補農”來振興鄉村、達到共同富裕沒有普遍的意義。就像“先富帶后富”那樣成為鏡中花、水中月一樣。
2、特殊和一般的問題。土地問題成了“三農”問題的焦點,土地流轉成了土地問題的焦點。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三農”問題就永遠無解。糧食安全問題已成為國家安全方面的一個重要問題。造成糧食安全問題的關鍵在于土地流轉。制定土地流轉政策的人是一些主觀唯心主義者,他們只看到土地流轉給土地經營者帶來方便,卻沒有看到土地流轉這個口子一開亂象叢生、不可收拾。1、土地兼并。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就能流轉到500畝土地,流轉多的呢?就可想而知了。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土地兼并就必然造成農民破產。2、造成非農非糧化。鼓勵工商資本下鄉,主觀上是想讓它們為振興鄉村出把力,結果,它們把幾百畝幾百畝的地栽上經濟林,或搞上大棚、養魚池、滑雪場、旱冰場等等,把生態搞了個面目全非。3、造成新的矛盾。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流轉到種糧大戶,從根本上侵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去年“搶大戶”現象,應當給黨和政府 敲下警鐘,農民的利益被種糧大戶侵占了去,農民就想方設法地搶回來。這個矛盾必須解決,解決的辦法是:把大量流轉的土地,分給分地不均、人多地少的農民,如果不取消土地流轉,這個辦法就要形成一個制度,只要有流轉的土地無論多少就都要分給人多地少的農民。現在農民土地的占有量不合理,農民有意見。只有限制種糧大戶的土地占有量,才能遏制住土地兼并的勢頭。這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必須妥善解決,決不能使矛盾擴大化。人們所看到的都是特殊的事物,特殊的現象,特殊的問題,辯證法告訴我們,應當從許許多多特殊的矛盾中,找出存在的一般的矛盾來,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循環往復地進行分析研究、對癥下藥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然而,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不肯花功夫調查研究,以致使土地流轉政策執行得不嚴整、不完善。
筆者再談談農業補貼的問題。毛主席說,辦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它的反面,哪怕是一個動作都要想到它的反面。補貼,有它的正面和反面。幾十年以來的實踐證明;補貼的反面顯得相當刺眼了,每年億萬的農業補貼,起到什么作用?化整為零不能干大事,就等于浪費。過光景的農民都知道(知識精英們絕對不知道)一百元的一張大票兒,會當家的死活不肯換開它,一旦換成零票也就很快把一百塊花完,如果硬不花這一百也就省下了,各個方面也不顯受影響。如果我們的國務院總理像一位會當家的老農婦那樣,每年會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攢好幾萬億人民幣。那才是會過光景的好總理呢。我老早就建議國家,把給農民零兒八三的補貼不發給個人,集中起來辦大事,如給農民買農業機械,農民自己有了農機,減少農業生產成本,同樣是哪些錢就發揮了大的作用。
現在的掌管農業的黨政干部,眼界狹小又缺乏辯證法,解決"三農”問題力不從心、捉襟見肘。農民認為:什么地方莊稼長得好,什么地方窮。這個農民懂得辯證法。長江三角洲地帶,農民撂了荒都去外頭掙錢,有什么不好?有些人害怕起來:"這還有人種地??!”他們就不知道:去了穿紅的還有穿綠的。有的是人種地。把撂荒的地分給留守的農民們,他們不要無償地給愿意種地的人。像我們這里機械化、水利化、電氣化、運輸都是老人們能開的三輪車,一個六十歲的農婦種30畝地鬧著玩兒似的,一年掙上三萬多塊錢,還不是好事嗎?以后大多數農民進城成了市民,剩下的農民就一定能成為富裕的農民?,F在我們每人一畝地,到城鎮化,我們就可能每人20畝地,一家人種上四五十畝、七八十畝地,還不是美滋滋的事?
只要不叫工商資本下鄉胡折騰,不叫種糧大戶兼并了土地,黨政干部多點辯證法,少點主觀主義,把政策搞得挺公平合理的,中國的農村就大有希望,中國的農業就大有希望,中國的農民就大有希望。
2024 年2月7日
(作者:吳尚達;來源:昆侖策【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