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1月22日-星期三
陳尚君先生
《唐五代詩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出版
四十多年來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任重書院院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陳尚君曾出版點校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等等。在獲得第十九屆國家圖書館文津獎的《我認識的唐朝詩人》中,陳尚君聚焦五十余位詩人的詩歌創作與生命歷程,從可靠文獻的反復比讀中,立體而全面地再現出歷史文獻中塵封已久的唐代詩人的真實人生。而最新出版的《我認識的唐朝詩人2》一方面補充了杜甫與高適的交往、韓愈的最后時光等內容,另一方面介紹了唐玄宗李隆基、“風雪夜歸人”劉長卿、杜甫推崇的元結、王維等人的好朋友賈至、邊塞詩人盧綸、寫干謁詩“畫眉深淺有時無”的朱慶余、晚唐杜荀鶴、茶圣陸羽等詩人。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他2024年8月出版的《唐五代詩全編》,清代人編的《全唐詩》失收、誤收、偽作、詩人小傳缺誤、錄文訛誤等問題,《唐五代詩全編》進行了解決。
這項繁復浩蕩的工程背后,凝聚了陳尚君多少癡迷的鉆研和付出,又如何展現出活化的唐詩生態?近日,本報記者專訪陳尚君教授。
一、要講出新意,選題非常重要
中華讀書報:您自稱為是“唐朝片警”,也被稱為是唐五代文學研究權威、“唐朝神探”。對于這些說法,您怎么看?
陳尚君:只能作為笑談。說“唐朝片警”“神探”都是不能當真的。我所做的是建立在豐富的資料基礎和宏通的認識之上,希望寫得輕快、明白一點,書里的很多內容,學問好的可以加以體會,大眾讀者也可以看進去。
作為學者,我做的工作實際是對唐朝的所有東西都兼涉,詩歌、文章、歷史制度、人際關系、國家治理……都沒有忽略。你可能發現《我認識的唐朝詩人》是沒有規劃的、即興的書,但有很大的好處:不受主流的文學經典化的影響。這些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流詩人,每個人都經歷了人生的曲折,都有大家喜聞樂見的詩歌,對詩歌的解讀以及從詩歌中理解詩人的性格,是我想表達的內容。
中華讀書報:《我認識的唐朝詩人》系列建立在您深厚的文學修養上,同時您也很注意寫作技巧,在《李涉的失意仕途與卓犖詩才》一文中,開篇是“從一位強盜的回憶說起”,很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陳尚君:劉禹錫的《竹枝詞》大家研究得比較多,李涉的《竹枝詞》比劉禹錫還早十年,作品存下來的都是很珍貴的。《李涉的失意仕途與卓犖詩才》一篇我是很用心寫的。最后一節引的詩《全唐詩》里沒有收入,很能見出李涉的性格。李涉的詩寫得極好,如果他留下來的作品更多,足以稱得上一流詩人。李涉兄弟幾個有多重面貌。他弟弟李渤,也是學問很好、才情很好,但李氏兄弟都不適應官場的規則。李涉的官場經歷可稱失敗,并不妨礙他成為一位優秀的詩人。以后有興趣的話我還會寫李渤,他是白鹿書院的創建者。
中華讀書報:您選擇的傳主既有耳熟能詳的帝王將相,如李隆基等四位君主、馮道等三位宰相;有公眾熟知但非真知的另類人物,如茶圣陸羽;還有鮮少聽聞的“新鮮面孔”,如推動李杜齊名的狂生任華、歷經曲折終得成名的閩南文宗黃滔。在選擇這些人物上您是有什么考量?
陳尚君:沒有什么考量。有相當的作品是因為有可以展開的點,能講出新意——對我來講,關鍵是能談出新意來。陳陳相因,重復別人講過的話是沒有意思的。要講出新意,選題就非常重要。
近日想寫唐太宗,動機是在朋友圈看到文章,說清人評唐太宗如何英明偉大,詩歌婉約而綺麗,我認為這樣說不對,評論的人沒有通讀唐太宗的詩,他有雄偉壯闊的一面,也承齊梁遺風而有綺艷的一面。我讀書時發現,清代人對唐詩發表的議論沒有太多價值,因為他們看到的東西很狹窄,長處是他們會寫詩,局限是看到的僅是很少的一部分。
《我認識的唐朝詩人》《我認識的唐朝詩人2》
二、文史融通,才能設身處地了解詩人
中華讀書報:您的作品中還寫到馮道,對這位在中國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您持一種什么態度?
陳尚君:議論前代人物都相對容易。五代時期每一代發生的事情我都有基本的考證,在這個系統的整理中我理解了那個時代,設身處地了解詩人,所以寫馮道是輕快的表達。我坦率說,現代學術最大的進步是分科,但帶來另外的一個問題,學者知識是狹窄的,沒有古往今來知識的融通。廣泛的閱讀帶來的好處使你對古今中外的知識有一個不同的觀察點和思考立場。
中華讀書報:如何能做到“設身處地”?閱讀中能感受到您的文史融通、在時代的大局勢下理解詩人人生進退的選擇,尤其是在情感和認知上高度契合,能做到這一點特別不容易。
陳尚君:書看得多了,對關注的時代可以得到立體真實的認識,對古人也可以有更多理解的同情的立場。文學文獻的積累是基礎,我從補唐詩到補唐文,發現唐文大多與文學關系很遠,再做五代史,完全脫離文學立場。我做的工作是為一代文史研究儲材備用的,盡量穩妥地處理全唐詩,不追求新見新說,盡可能客觀妥洽地處理文本。
中華讀書報:您是廣泛閱讀的學者,史料功夫下得很足。據我所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愛爾蘭圖書館等世界各地的館藏您也搜集了很多,您特別注重充分利用詩人們的文集、日記、書信以及同時代人的相關記錄,能談談您的學術研究方法嗎,是不是所有資料都在您心里裝著?
陳尚君:不是在我心里裝著,是幾十年工作的日積月累。我曾經在日本訪問半年,在臺灣、香港也工作過,徹底地利用各地的圖書館,把書庫里每一個架子的書從頭到尾都擼過,和我有關的資料都不帶目的地復制過。
中華讀書報:做學問,純粹和無目的很重要,“擼”這個詞特別生動。
陳尚君:臺灣2010年前出版的相關刊物、發表的論文,從創刊號一直翻到結束,我都認真讀過、復制過,那些資料為我現在的工作偶爾用到。現在中國多數學者靠檢索,檢索其實靠不住,文本不一定好。早期的雜志中有很多精彩論述,大陸學者很少用到。
帶著目的做學問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想找一個朋友,指望在街上碰到,可能性極低。但如果把圖書館徹底翻過去,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材料。把材料積累下來,等到需要的時候用到,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我寫過一篇文章《大梅法常二偈之流傳軌跡》,講中唐時期禪宗僧人大梅法常的兩首佛偈(收錄于《詩唱大唐》),《全唐詩》里都收了,但都不在作者名下。我在日本搜集到資料,考證作者應該是大梅法常,他是馬祖道一的弟子,在寧波和紹興中間的大梅山里修禪宗。大梅法常的兩首作品在禪林、道士、世俗各個圈層的流傳千差萬別,沒有日本所存的珍貴的文本,我們可能無法還原這些故事。
三、純粹的閱讀,無功利地做學問
中華讀書報:您談到有目的閱讀和無目的閱讀兩種不同方式,對于學者來說哪一種更受益?
陳尚君:我最早發表文章是1980年,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不斷地寫文章,但是沒有追求在當時的情況下頻繁發表,有很長的積累過程。
我有時候感慨,不需要抱怨時代,每個人的眼光和感受是不一樣的。我能夠看到古籍的善本,能看到日本和臺灣省學者的研究,是幾十年前連想也不敢想的機緣,很多人去過同樣的地方,閱讀太窄,沒有充分地積累文獻。很多人的治學受到工作、師承、習慣、研究方向的局限。這幾十年學術研究日新月異,很多新鮮的東西撲面而來,大多數人似乎并沒有什么感受。
比方說現在經常講到的文學史,其實是在大學里為求教學方便的簡明提綱,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脈絡。我的工作是把所有詩歌做一定清理,不加選擇,無分優劣,這就需要把握全局,需要看到詩人文集的善本,以及前人所有論著的見解,所以我的工作目的不是為了某人寫一篇文章取材而用,而是為了各方面研究積累文獻。這就有很大的不同。
也有另外一種感慨,我開始讀書時看到的文獻有限,復旦大學圖書館向學生開放,給我帶來很大便利。在我的學術起步階段,對開闊眼界打好基礎有很大幫助。以后幾十年,中國學術界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可以看到大宗文獻的影印流傳。全球古籍資源公開,各圖書館的善本資料非常驚人,文獻可以檢索,以往沒有頭緒的問題現在逐漸能得到解決,但是現在的讀書人看到公開出版的書,資料仍然是有限的。
中華讀書報:您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只讀了一年就報考了研究生?
陳尚君:我是最后一屆工農兵學員,當時也搞不清楚大學是分院系的。我只在大學上了一年的課,就作為在校學生報考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我入學的時候導師朱東潤先生已經82歲。必須說明,復旦大學師生的關系和其他學校不同。不同表現在,復旦更愿意鼓勵學生按自己的習慣開疆拓土,其他一些學校的老師把自己的學問看得很高,更希望讓學生繼承。各有好處。老師踩出來一條路,按老師的路走,容易出成就;在復旦讀書,老師沒有限制,我做自己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當然成就和曲折都有。
四、學界很多人不愿意做長線工作
中華讀書報:怎么理解“成就和曲折”?
陳尚君:現在很多學生、學者急功近利,更愿意寫一兩萬字的文章,趕著在核心期刊發表,不愿意做長線工作。做長期研究可能幾十年后出版,眼前利益怎么辦?生存競爭越來越復雜。我始終沒有感到這方面的壓力。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我在復旦成名很早,1978破格錄取研究生,當時上了校門口的光榮榜,也有媒體報道過。從后面的個人發展看,我的起步反倒比別人晚一些。
中華讀書報:但是飛得更高——就是說,一開始您是沒有特別明確的研究方向?
陳尚君:起步的時候,在1980年前后,古往今來的書我都看,長期保持這樣的習慣。我在十多年前寫過一本小書,《轉益多師》(上海辭書出版社)。有的老師看到弟子寫這個題目可能會不高興——老師已經給你指引了方向,你還要在老師之外跟著別人學習,什么意思?當然我知道我的老師不會這么狹隘。
古往今來的學者成名都有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方法和原則。現在許多學者講世無大師,不是。任何時代都有一流大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典范,就看你有無雄心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學術界也像一些其他場域一樣,山頭林立,門派森嚴,各有各的一套家法,各有各的一套系統,問題就在于,開派立宗,繼承老師的是宗,開辟道路的是派。我做的工作就是自己做的工作,不在于給別人多大的指點,別人讀到了什么,我也非常清楚明白,讀懂的都是一些皮毛,當然也有意外驚喜。
中華讀書報:您對讀者很了解嗎?
陳尚君:我的一本小書(《我認識的唐朝詩人》),有那么多讀者喜歡,是令人可喜的,當然也有人看不懂。比方講,前兩年流行《長安三萬里》,認為李白杜甫就該穿那樣的衣服,他們說我們是根據唐墓之中的陶俑服飾設計的,陶俑是服侍死人的,這里的道理能說得清楚嗎?就好像現在,我們在聊天,對巴黎的模特和時尚是不了解的,只是感覺到賞心悅目而已,古人也是這樣。
中華讀書報:師從朱東潤教授,還有復旦其他名師對您在學業或讀書方面有影響嗎?
陳尚君:當我著手做專題的時候,對前輩學問很敬畏;當把專題深入下去,發現其實前人對很多問題的研究都非常浮淺,根本沒有深入下去。我自己對獨立專題的研究,是因為老師出了題目《大歷元年后之杜甫》。我們去參觀杜甫草堂,為什么杜甫離開蜀地?我開始第一個專題研究后,發現所有人沒能讀懂杜甫。
五、研究古代,觀照當下
中華讀書報:為什么您這么有底氣地做出如此判斷?
陳尚君:杜甫也有人情世故、生老病死,他有對生活的基本要求。這是我們了解杜甫的基本原則。從一個安定的地方到一個飄泊的地方,怎么可以說走就走?我是信杜甫還是信后人的種種推測?我回到杜甫的詩歌,聽他講到底是怎么回事。杜甫的詩一千多年來無數人讀過,讀出了不同的感受。
中華讀書報:您是怎么解讀的?發現了真實的杜甫?
陳尚君:我解讀的重要原則:他在成都兩個職務,一個職務是嚴武幕府任節度參謀,實際是行政官員下屬的幕僚,還有一個職務是檢校工部員外郎。人們解釋說,嚴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依靠,只能離開成都東下。我在《杜甫為郎離蜀考》中,通過對文獻資料研究發現,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年)春夏間離開成都草堂攜家東下,當時嚴武還沒有去世;杜甫是在途中聽聞嚴武死訊的,因此他離開成都與此事無關。而杜甫在嚴武幕府的時候,僅僅是節度參謀,是在他離開幕府之后,嚴武奏請朝廷,任命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并召他赴京。杜甫之所以離開成都東下,是帶著返回長安、效忠朝廷之心。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兩句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描繪出了行走路線。
1979年夏天,我寫了有關的文章,一篇是離蜀原因,談杜甫入京中途因病滯留之真相;一篇是談思想變化,還有一篇談詩歌成就。朱東潤先生看了文章后肯定了我的能力,認為我把問題鉆研得很深入。遺憾的是,研究杜甫的學者接受的不多。你可以設想,這個問題說小也很小,僅牽扯杜甫本人的動機,說大也很大,涉及杜甫三分之一存詩的理解,頭緒紛繁,前人對杜甫詩歌的解釋都有必要重加討論。
中華讀書報:您研究得如此透徹,也有一定的依據,為什么學界接受者不多?您如何看杜甫和以前所有詩人的不同之處?
陳尚君:中國是講師承的社會。
杜甫的詩是他所有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他的詩歌是他在人生困境狀態下,竭盡了所有詩歌變化的能事,你能體會到杜甫的詩歌最主要的是寫他自己。杜甫的人生經歷坎坷,杜甫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典范意義以及提供的眾多類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很好的著作還不多。杜甫第一次把近體詩的各種變化可能做了很充分的探討,杜甫以前的詩歌寫作和杜甫以后的詩歌寫作非常不同,而杜甫在這一轉折過程中是非常自覺的。
其實融會貫通是很難的事情。《我認識的唐朝詩人》其中一篇是寫裴度,我理解,做宰相有其難度,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裴度作為中唐名相,文治武功名動天下,甘露之變后的第二個月,他的不少友人慘死于這次事變。裴度與劉禹錫、白居易等聯句,好議時政的劉禹錫什么都沒有說,身系天下安危的裴度也什么都沒有表示。其實他們都各有想法,只是什么都不想說,所謂心如死灰,知不可為而不言。我以前還寫過一篇文章寫過郭子儀的生存智慧。文章里講人生在世,建功立業是所有人的夢想。如果建功立業,再造河山,天下第一,怎么辦?郭子儀明白得很,這下麻煩大了,皇帝沒有東西可以賞賜給你了,你其實危機四伏。郭子儀徹底清醒,他要明白告訴皇帝我胸無大志,只圖享受,換句話來講,老將有疾,老將好色。中國古代皇帝不太干預官員的私生活。
中華讀書報:所以您的著作里藏著很多生存智慧。
陳尚君:《我認識的唐朝詩人2》里有很多生存智慧,第一節寫唐玄宗李隆基。因為沒有他就沒有盛唐時代。寫詩是唐代人最普遍的表達方式,而詩人身份并不是他們最有標識性的身份。很多是官員、文士。寫李隆基,我想說明一個偉大時代是如何創造的,他是如何使國家走向繁榮發展的。
中華讀書報:您不是埋在學問里,還有學術的擔當和責任。研究唐朝詩人和詩歌,同時對當下也有觀照。
陳尚君:我每天面臨活潑潑的現實,遇到活生生的學生,告訴他們治學的原則與方法,也會涉及處世的原則與人生的體驗。
六、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加以處理
中華讀書報:《唐五代詩全編》的纂校去年8月出版。這部超大型唐詩總集文獻,共收錄唐五代時期詩歌55000余首,涉及詩人4200余名,總1225卷,包括無名氏68卷。研究了幾十年,您能談談唐詩文本發生的演變嗎?
陳尚君:唐詩文本之所以發生演變,有好幾種原因。有的是流傳過程中造成了訛誤。比如杜甫那首最有名的《望岳》,現在通行文本都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其實,現存宋元本杜詩有十來種,非常清楚地顯示,應為“會當臨絕頂”,意思是:杜甫在山下往上看,心中在想自己什么時候到達山頂。這是名篇之中,一個字的變化。有的則是由于長期誤讀。比如,崔顥那首《黃鶴樓》:“昔人已乘白云去,此處空余黃鶴樓。”現在通行文本都是“昔人已乘黃鶴去”,而我看到從唐到北宋時的可靠文本,二十多處記載都是“白云”,“黃鶴”的出現是很晚的事情,后來解詩的人妄加解讀,才造成了這個錯誤。這是名篇之中,一個詞的變化。正是因為這些演變,我重編全唐五代詩時的立場是非常明確的:佞宋,尊唐,所有文獻追溯到第一手記錄。這樣一來,才能尋回唐詩文本的原初面貌。
中華讀書報:您寫了那么多“認識的”唐朝詩人,寫得最暢快的是誰?
陳尚君:陸羽。“茶圣”陸羽著有《茶經》,但存詩很少,寫起來難度很大。從散落的詩文中,我考證陸羽早年是棄兒、伶人,他和養父智積和尚也有矛盾。陸羽在儒、佛之間毅然決然選擇了儒家,背離了佛門。但他內心對養父的感恩之情日月可鑒,他的《六羨歌》前四個“不羨”回答了與養父分道揚鑣不是為了榮華富貴。末句“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深情地表達了對故鄉、對養父的懷念。
中華讀書報:您如何看“唐詩的經典化”的問題?
陳尚君:所謂“經典化”很大程度上是把童蒙讀本作為評選唐詩精華的標準,這是不對的。比如,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其實不是李白作品的原貌,在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和宋楊齊賢、元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中,這首詩都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如今通行的“明月”的文本,經過了明代李攀龍的修改。唐宋時期的人并不覺得《靜夜思》是好詩,當時沒有人輯選過它,因為唐宋時期的人品評詩歌秉持的原則是,詩歌語義不能太過直白,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屬于直奔主題式。不過,到南宋以后,《靜夜思》成了蒙學教育中的唐詩,孩子初學識字,需要誦讀朗朗上口、清晰明白的唐詩,由此《靜夜思》才得以普及。
1996年張信剛教授剛剛接手香港城市大學校長時,有一次招生面試詢問考生知道哪些唐詩,發現他們僅僅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到非常意外,覺得有必要在香港城市大學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之后,香港城市大學通過了方案,要求學生必須修讀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我想,這是一種對待經典的正確態度。
中華讀書報:在《唐五代詩全編》的整理過程中,對您的整理編訂工作影響最大的書有哪些?
陳尚君:排在首位的是余嘉錫先生的《四庫提要辨證》。剛剛開始讀書的時候,王運熙先生就告訴我,《四庫提要》提供了治學的基本原則,另外,它還告訴我們中國的古籍是怎樣構成的,各路學說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但《四庫提要》還在傳統的文史之學范疇內,四庫館臣提出的不少觀點其實是出于主觀印象,界定不夠清晰。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所采用的方法看似傳統,觀念卻已徹底發生轉變,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用宋人文集的材料來糾訂各種傳世文獻的文本與作者之誤,以及辨正這些文獻所觸及的問題的是非。兩相對照,《四庫提要》的風格是比較粗疏的,而余嘉錫先生的工作則是日益求深、求細、求真。
中華讀書報:整理編訂《唐五代詩全編》,您最深的體會是什么?
陳尚君:我覺得最重要的工作是對復雜的文本間關系的鑒別和判斷,大量細節問題都需要仔細推定,這不是依靠數據庫就能直接解決的。當然,我剛才談到現在很大的方便是全球善本古籍庫的公布,我利用了其中一部分,因為全球善本古籍庫公布之時,全唐五代詩的整理編訂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全書即將出版。當然,并不是全部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我也希望廣泛聽取唐詩學界和唐詩愛好者對《唐五代詩全編》的意見,爭取以后再逐一加以修正。
陳尚君在辦公室的書堆中工作
中華讀書報:那么您在做學問方面,有沒有比較崇尚什么人?
陳尚君:中國歷史上我最佩服的學者是司馬光。當他政治失意時,退而從事學術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可以說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典范。當然,他也是幸運的,有著很好的助手團隊從旁協助,皇帝雖然不贊同他的政見,卻大力支持他的研究工作,他與助手都有國家財政支持,朝廷所藏善本也都可以調來使用。
對我來說,司馬光凡事親力親為的風格是最為觸動我的。幾十年研究下來,讓我深切地知道,一流的研究工作,必須由學者自己親自完成,無法由學生或集體勞動取代。親力親為的最大好處是,讓我對唐五代詩的重新編訂工作中存在多少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怎么解決,都了然于心。當然,仍然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中國文史研究有大量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但是,面對這些問題,如何選擇最為恰當的方式加以處理,是我用心追求的目標。我很清楚,個人的學術著作如何撰寫,和傳諸后世的典籍如何編纂,是兩種不同的立場。我希望自己能夠準確把握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拿捏好具體的分寸。
(中華讀書報記者 舒晉瑜;來源:中華讀書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