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主席寧肯讓共產黨人自己“吃虧”——楊成武是共產黨員,可以不授予上將——也要禮待國軍起義將領董其武,堅授其上將軍銜,這種氣度豈是獨夫民賊蔣介石及其擁躉所能夠理解的。
作者:秦明
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在南方系媒體的熱推下,國民黨抗戰老兵這個話題開始進入公眾視野。2008年,記者孫春龍為滯留緬甸的國民黨遠征軍老戰士發起了“老兵回家”的公益活動,自此,國民黨抗戰老兵的話題在公益組織、公共知識分子和媒體的推動下成為一個熱門話題。2013年7月,民政部表態,將符合條件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經過新聞媒體傳播,這個消息被許多人知道,一些人認為即將到來的是錢物補助,以為有利可圖,又開始到處冒稱抗日英雄了。
去年,成都上演500人為冒牌“抗戰功臣”慶生的鬧劇之后,“草根微刊”公眾號整理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場精心謀劃的滅國行動:“抗戰老兵”的故事沒一個是真的!》,這個標題可能略顯夸張,但文章所反映的問題卻是客觀存在的。在自媒體時代,手持輿論公器的公共知識分子精英們很難再一手遮天,媒體熱炒出來的“抗戰老兵”故事最后竟然被一個個被證偽。
編造并熱炒“晚景凄涼”的國民黨“抗戰老兵”故事,其用意一是抬高蔣介石政權的抗戰貢獻,二是借此攻擊新政權,用鳳凰網的一句話來講就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老兵在抗戰中的付出一直得不到承認,另一方面,在極為看重意識形態的年代里,政治身份帶給老兵個體和家人的是直接的災難。”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普通國軍士兵的命運
從道義上來講,自土地革命戰爭至解放戰爭,國民黨的將士手上大多沾染了工農的鮮血,他們是對人民犯過罪的,特別是那些在解放戰爭中仍然替蔣介石賣命的人。新中國成立之后,對這些戰爭罪人清算罪行無可厚非,這放到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度都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首先來看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對待國民黨俘虜的政策。1928年2月18日,毛主席在寧岡縣茅坪攀龍書院門口召開的軍民大會上,宣布工農革命軍的俘虜政策:“不打罵俘虜,受傷者給予治療,愿留的收編入伍,要走的發給路費。” 1947年10月,毛主席親自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公布對國民黨軍政人員采取“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方針,同時宣布“本軍對于放下武器的蔣軍官兵,一律不殺不辱,愿留者收容,愿去者遣送”。
國軍士兵絕大多數也是窮苦人出身,有些是為了討生活加入國軍,有些是被國軍抓壯丁進來的。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爭其根本目的就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讓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翻身得解放,又怎么可能去肉體消滅或“虐待”這些“誤入歧途”的階級兄弟?對于國民黨基層士兵,共產黨所采取的政策都是甄別后教育一下,收編、遣散而已,想回家的還給發路費,回到家鄉一樣給分地。解放戰爭結束以后,解放軍六百萬兵員中大約六成是原國軍,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待遇與其他解放軍戰士并無分別。
是不是參過過“抗日戰爭”且不說,那些回鄉務農的國民黨基層士兵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成為普通勞動者的一員。他們經歷過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奮斗與建設的歷史,也經過改開40年的滄桑巨變。在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市場化,社會貧富分化、城鄉差距不斷拉大的今天,晚景凄涼的又豈止這些國民黨老兵,很多共產黨的老兵、國企老工人、鄉村老農民都面臨“晚景凄涼”的局面,媒體和公知們憑什么要把這個賬記到新中國頭上,國民黨老兵憑什么又要被特殊優待?怎么不見這些公知、媒體為晚景凄涼的“國企老工人、鄉村老農民”鼓與呼呢?
原50軍政委高星耀之子高戈里出版了一本書《心路滄桑——從國民黨60軍到共產黨50軍》,這本書采訪近200人,其中國民黨起義、被俘官兵116名(從師職到普通士兵),真實記錄了經過共產黨改造的國軍將士不再為反動派賣命,而是洗心革面、為人民建功立業的歷史。高戈里老師的這本書反映的是最廣大多數國軍士兵的命運,主流媒體對此書卻視而不見,以致于此書銷售慘淡。
這也不奇怪,媒體精英們自己喜歡講述“精英”的歷史。他們編造傳播的那些“抗戰老兵”故事,個個都是有“神跡”的,與今天那些爛大街的“抗戰神劇”相比,也不逞多讓。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國民士兵自然入不了他們的法眼。既然如此,為了說清楚“毛主席怎么對待抗戰老兵”這個話題,我們不妨順著媒體精英的邏輯,看看那些國軍“抗戰精英”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遭遇。
“楊成武可以不授上將,但是他必須授上將”
董其武,山西河津人,傅作義帳下第一名將。1928年,正式投入傅作義麾下,董其武從一名普通的參謀干起,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能和驍勇善戰,董其武最終當上了軍長。傅作義是一位抗日名將,董其武跟隨傅作義,浴血奮戰,和日本帝國主義打了很多仗。1973年參加中日友好協會代表團出訪時,董其武同當年日軍將領會面,對方說:“如果國民黨所有的部隊都像傅作義的部隊那樣有戰斗力,恐怕我們早就失敗了。”足見對手對董其武的認可。
因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又身處大西北,董其武和共產黨八路軍早有接觸,尤其是跟賀龍元帥很是惺惺相惜。新中國成立前夕,董其武頂住壓力,宣布和平起義,部隊接受改編。
1950年,由董其武原先的部隊組建了第二十三兵團,董其武擔任兵團司令員。所以說,董其武其實早就是正兵團級了,符合上將標準。第二年,董其武率部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后來,第二十三兵團改編成第六十九軍,董其武擔任軍長。他這個軍長定格就是正兵團級。有一次毛主席問董其武,對當第六十九軍軍長有什么意見。董其武回答說沒有。
然后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正兵團級應該擔任大軍區副職,可是這樣就沒有兵權了,所以還是當軍長好,有職有權,還能繼續帶自己的老部隊。毛主席一席話,讓董其武非常感動。
1955年大授銜,授予開國上將的至少也得是正兵團級或大軍區級別,而軍長一般授中將就可以了。可是,董其武卻被告知要授上將。
這有點高了。董其武誠惶誠恐地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說自己過去有罪,不能當上將,最多授中將就可以了。楊得志楊成武才是上將,他不能跟楊得志和楊成武相比。
很快,毛主席給他回話了,楊成武是共產黨員,可以不授上將,但是他必須授上將。于是,最終董其武授上將的事一錘定音。
所以,董其武就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到了1965年,軍銜制取消,將軍們的月薪也相應減少,但是特別規定,像董其武等起義人員的月薪仍然保持不變。
面對格外的厚待,董其武主動把多出來的月薪退還給了組織。1968年,董其武提出離職休息。毛主席又是特別關照,批準董其武回北京休息,把他的小汽車也調回來,一切生活待遇不變。
杜聿明反省:我過去的確最不聽毛主席的話
杜聿明,陜西省米脂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杜聿明出身于黃埔軍校,后在國民革命軍機械化部隊任職,歷任第二百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昆侖關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赦釋放。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
軍統頭子沈醉被特赦后,曾帶著女兒沈美娟去拜訪杜聿明。當時沈美娟正在讀初中,讀過“毛選”中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所以她一見著杜就說:“杜伯伯,你最不聽毛主席的話了,他讓你投降你不投降……”沈醉趕忙阻止女兒,不讓她再說下去。杜聿明笑道:“這正是小孩子天真可愛的地方,想說什么便說什么,沒有一點假。”說到這里,他回過臉對沈美娟說:“我過去的確是最不聽毛主席的話了,可是現在我是最聽毛主席的話了。”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為了掩護自己突圍,命令杜聿明向共軍投放毒氣彈,通過這個方式逃脫了被殲滅的命運,雖然這個毒氣彈沒有制造太大的殺傷力,但是這種行為已經違反了國際法。在中共公布的44名戰犯名單中,蔣介石居首,杜聿明位居第36位,被列為頭等戰犯。
1949年初,作為戰犯,杜聿明被送到山東軍區政治部保衛部單獨關押,負責人是一科科長丁瑞林。每次丁瑞林來獄中,都與杜聿明侃侃而談,上至國內外大事,下至杜聿明的起居治病等生活細節。這樣,杜聿明思想的天平一天天向共產黨傾斜。終于,杜聿明開始寫材料了,把自己知道的國民黨軍方情況一份份地提供出來。一天,他給丁瑞林寫了封信,在信中,把國民黨稱為“敵方”,這意味著杜聿明開始“徹底覺悟”,此后他“日夜思索如何以有效之法,貢獻于人民之前,以贖過去反動之罪”。
時值解放軍渡江之際,杜聿明經反復考慮,準備策動國民黨方面可能起義的部隊,為解放軍服務,他想到了馬師恭。馬師恭時任國民黨第七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兼八十八軍軍長、蕪湖指揮所指揮,他所在防區正是解放軍百萬雄師的渡江作戰地段。他與杜聿明除同鄉、同學關系外,還有上下級關系。在長期接觸中,杜聿明感到他對國民黨的黑暗早就心存不滿。杜聿明字斟句酌,給馬師恭寫了策反信。
不久,在解放軍渡江戰役發起前,馬師恭突然找了個借口“辭職”,實際上臨陣脫離了指揮位置。頓時,八十八軍群龍無首,指揮陷于混亂,解放軍一舉突破國民黨八十八軍的防線。
杜聿明被俘后卻是受到了人民解放軍的優待。在戰犯管理所醫務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杜所患的胃潰瘍、肺結核和腎結核等長年痼疾,逐漸好轉、康復直至痊愈。特別是對他的脊椎炎的治療,人民政府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醫務人員除投以藥石外,還為他特制了一具合身的石膏板,使他能夠舒適地安眠入睡。
抗美援朝的勝利,杜聿明深情地說:“我對于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的豪情壯志,感到無比興奮和敬佩。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確實站起來了。”
后來,杜聿明在關押期間表現良好,毛主席曾讓人帶話給他“你的抗日功績是不容抹殺的!”杜聿明在改造期間一直深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被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深深折服,寫下數十萬字讀書筆記。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做為第一批特赦戰犯,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書。1960年7月,周總理、陳毅宴請來中國訪問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邀請杜聿明作陪。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文史專員。1964年11月,杜被特邀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80年,杜發表《紀念 二·二八 寄語臺友》一文,呼吁在臺灣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們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結語
董其武與杜聿明這兩位正牌“抗戰老兵”在新中國的經歷是毛主席對待國民黨抗戰老兵最好的例證,他倆一個是臨陣起義,成為解放軍一員;一位是使用毒氣彈,犯下滔天大罪的罪犯。然而,毛主席和共產黨對他們都可謂是仁至義盡,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歧視和“虐待”。恰恰相反,毛主席寧肯讓共產黨人自己“吃虧”——楊成武是共產黨員,可以不授予上將——也要禮待國軍起義將領董其武,堅授其上將軍銜,這種氣度豈是獨夫民賊蔣介石及其擁躉所能夠理解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